深圳已进入“强对流”多发季,一文了解“强对流”家族!
3月25日,伴着轰隆隆几声响,深圳初雷已到,比气候平均值偏晚20天,“阔别许久”的降水终于来了,3月25-26日的大暴雨过程也缓解了深圳1月28日-3月24日以来连续56天的干旱,网友直呼“好雷不怕晚”。但是,随着广东进入强对流多发季,我们对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可不能松懈。
那么,什么是强对流呢?下面天气菌跟大家聊一聊。
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强的灾害性天气。强对气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突发性,约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简单来说强对流就是风、雨、雷、电、雹等天气的集合体,“强对流家族”我们并不陌生,主要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龙卷风,冰雹等。
雷鸣电闪是强对流天气最显著和独特的标志,当雷雨大风发生时,电闪雷鸣,狂风夹伴强降水......
3月25日深圳记录到了今年的首场雷雨大风天气,从近十年统计数据来看,深圳雷雨大风年变化呈现双峰型,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3月过后发生频率开始变高,两个峰值出现在5月和8月,分别为平均3天和3.5天。简单来说,“雷公电母”已经苏醒,一定要注意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做好防范。
在各类生成降雨的云中,形成强对流的积雨云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十分强烈,会产生更密集的大雨滴,因此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瓢泼大雨”,更有甚者,当云层厚且低,密集的大雨滴进一步对光线削弱时会出现令人震撼的“黑昼”现象。
从近十年数据看,深圳短时强降水年变化有发生早、结束迟的特征,平均每年出现短时强降水的日数为34.6天。3月份以后便逐渐来到了短时强降水的多发季,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是8月,平均7.9天,8月以后频率逐渐降低,到11月才算得上偃旗息鼓。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的冰雹是“强对流家族”中最为令人“头痛”的一员。
冰雹在积雨云中形成。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冰粒,当其重量无法被上升气流托住时即往下降,降至较高温度区时,表面融解成水,同时吸附周围小水滴,之后再次被强大上升气流抬升,表面又凝结成冰。如此反覆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直到其重量大于空气浮力,即向下降落。根据统计,近十年里,深圳共记录到4次冰雹,分别出现在2014年、2016年、2017年和2019年。
△2023年3月25日茂名冰雹
图源:广东天气
龙卷风是一种小尺度的天气系统,生命短暂,但破坏力极强气,它是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小范围的空气涡旋,中心风力可达50~150米/秒,直径一般在几米到数百米之间。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平均值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38个龙卷风,广东是发生龙卷风次数第二多的省份,年均4.3个。
近十年,深圳水域出现两次次水龙卷:2015年5月11日和2018年6月26日。龙卷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空气绕着龙卷的轴,一边旋快速旋转,一边移动。而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水流被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这便是水龙卷的成因。
△深圳2018年水龙卷
1. “4.11”极端短时强降水
受冷空气和切变线影响,2019年4月11日记录到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具有“局地性强、降水时间短、雨强大”的特点,强降水发生时风大雨急雷电交加,伴有8-9级短时大风、记录到704次雷电、光明宝安出现局地冰雹,记录到最大30分钟雨量73.4毫米(福田区莲花山站),雨量之大,时至今日依然“霸占”4月同期最大30分钟雨量榜首。
△“4.11”记录到704次雷电
2. “9.12”
受弱冷空气和偏南气流影响,2020年9月12日记录到全市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深圳机场西跑道北侧监测站点于18:08至18:10记录到10级阵风,此次大风具有“水平尺度小,局地性强,突发性明显”等特点。
“强对流”家族都是狠角色,防范之心不可无,跟随本菌的脚步了解防范措施:
目前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的季节,大家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预警。
02遇到强对流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如果是在室外,赶快躲到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下,不能到树下、电线杆下躲雨;不要到桥下、低洼地、河道停留。
03遇到强对流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如果是在室外,赶快躲到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下,不能到树下、电线杆下躲雨;不要到桥下、低洼地、河道停留。
想第一时间知道天气变化资讯?
快关注“深圳天气订阅号”
比“深圳天气”更新更频繁
本菌在线等你
深圳天气预报的官方发布渠道为官网、“深圳天气”App、官方微博微信,请关注我台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深圳天气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