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岩纪念馆旁砖室古墓中尸体毛发完整

2016-08-09 秦鹰

 

电影版《盗墓笔记》又上演了。其实,真实的科学考古,是枯燥而严谨的,那些古墓里的怪物、机关都是杜撰。

  在重庆这座城市,最早开展科学考古的地区是沙坪坝区。因为抗战时,这里云集了全国大量学者,也不乏军阀中的玩票者。

  近日,工作人员在《沙坪坝区地方志》以及《沙坪坝区文化志》中,找到了数十年前重庆最为真实的发现古墓的记载。记载显示发现这些古墓竟然大多和学校有关……

  石棺内画“蟾蜍站立捣药”

  1938重庆大学松林坡发现的东汉砖室墓,是抗战时期发现的中国嘉陵江下游的第一座汉墓。

  墓中两具石棺,大棺刻伏羲,小棺刻女娲,证明是夫妻可能性极大。出土文物,还有铜镜两枚,陶俑若干,五铢钱若干。铜镜上刻有东汉元兴年号,官俑也比寻常汉墓出土大两倍。当时中国的著名考古学家常任侠认为,这起码是东汉太守或刺史规格(曹操刘备都当过州牧,即刺史)的墓葬,也说明沙坪坝在汉代经济就很发达。

  这座汉墓是在当时中央大学(重大前身)修工人宿舍时找到。最初没有引起注意,石棺还被工人用来装东西。多亏一个叫唐世隆的教官路过觉得不对劲,才找来专家考证。后来,中央博物馆、中央大学的教授们全部参与了研究,认为其石棺内画像“姿态姚娇”,还发现画像中有如人一样的蟾蜍站立捣药。

  后来,这批出土文物被带回南京,而据当时的西南博物馆副院长冯汉骥回忆,因为石棺带不走,埋在另一所学校——川东师范学院,现在的文化宫!

  东汉时汉人就开始崖墓葬

  重庆大学在抗战时期,不止发现过一次古墓。1939年,傅斯年之侄傅乐焕路过重大内的九石岗(现校园内),发现6座石窟。他找来常任侠等人研究,发现是一处东汉末年的家族崖墓葬,有熹平、光和等明显东汉纪年题刻。只可惜受嘉陵江涨水冲刷,以及盗墓贼之前光顾过,清理出的随葬品不多。直到1952年,西南博物馆再度进行清理,才发现了一批陶器、陶俑。常任侠认为,这一家族墓群的意义在于,证明汉人在东汉时期就开始崖墓葬。

  沙坪坝转盘发现过清代古墓

  也是在1939年,重庆七中校园内找到一具东汉石棺,文献记载长2.17米。但因各种原因,这具棺材竟在当时的联合中学(七中前身)内存放了13年之久。直到1952年西南博物馆才将其运回研究。这一石棺,后来被定为一级文物。其奇异之处在于,棺外壁全部刻满画像。还有疑似庄园主的墓主人回家的场景描绘:高楼高阁、身后有持兵器的士兵,担鱼肉的杂役跟随,足见墓主地位。

  工作人员发现,不仅是现在的重大、七中,就连一中校园内,也曾于1990年发现过一座清代古墓,在沙坪坝转盘三角碑,上世纪70年代也发现过清代古墓。而根据《沙坪坝地方志》的记载,在上世纪40年代,现红岩纪念馆旁边,还发现过一件奇事,于一砖室古墓中,发现过一古尸,毛发是很完整的……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