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小升初31年发展史!看完终于明白,现在的小升初为什么这么难了!


2019年还有64天,魔都小升初的“无烟战争”,至今还不知归处。摇号到底如何操作,每一位家长的心多在悬着。


不少家长纷纷感叹:现在的小升初,怎么就这么难啊?记得我们小时候,小升初很轻松啊。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我们记忆中的好日子,是如何一去不复还的。


在魔都坊间,有一个段子:


要鉴别你是不是老上海人,只需问你一个问题。


你上完五年级,接下来读几年级?


——新上海人会说:六年级。


而老上海人说:预备班。


1980年代末,上海的小学升学,面临升学高峰带来的入学难问题。为克服这一难题,全市开始试行小学、初中“五四分段”教育,即小学实行六年学制。


六年级作为初中预备年级在初中接受教育,称“初中预备”。学生须读完初中预备班才算“小学毕业”,而初中教育仍实行3年学制。


从此,预备班,这个新生事物,诞生了。


而魔都小升初三十年的大幕,也就此徐徐拉开。


实施这种制度,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当时,一大批生于1980年前后生育高峰的孩子,就要开始上小学。


蜂拥而至的“小萝卜头”们,远超当时上海各个小学的承载能力。


怎么办?


有关部门决定,把小学六年级转移到初中去,变成初中预备班,这样可以形成分流,缓解就学压力。


当时,上海市教科院专家指出,在“六三”学制下,初中3年的学习时间太短,第一年基本处于对初中教育方法和环境的适应期,而初三又面临毕业和升学,中间只有初二一个学年过渡。一旦调整不过来,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而实行“五四学制”,有利于减轻学生初中阶段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今天回头来看,小学、初中、高中采用“5—4—3”学制的模式,的确有很多好处。比如分摊了中考压力。四年应对中考,总比三年来得从容些。


但是,世事都有两面性。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


当把初中三年变成四年后,相应的,小学六年也就变成了五年。


当时的小升初,还有统考。(刷手机的爸爸妈妈,有没有经历过小升初统考?是否有因为差1分没进市重点初中而痛哭流涕的兄弟姐妹?)


本来,小学里都是按照大纲教。现在要提前一年上初中了,岂不意味着竞争提前了一年?由此导致小学学习的负担,不断加重。于是,越来越多要求减负的声音,开始随之出现。


为减轻孩子的压力,上海推出了一项新政策——小升初取消统考,就近入学。


1997年,上海正式实施初中就近入学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彻底改变了上海小升初的格局。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也难怪,不少重点初中的校长,都有所顾虑——毕竟,学生生源和升学率,始终是学校关注的焦点。


这时,一些民间组织悄悄诞生,逐渐承担起学校和家长间的桥梁。而小升初,也逐渐由地上转入了地下。




1998年前,上海的初中,是分区重点和市重点的。并且,不少学校的高中部和初中部,是建在一起的。


按照惯常的升学路径,考入重点初中,意味着半只脚踏进了重点高中。魔都大名鼎鼎的“八大金刚”,当时初中部、高中部都在一起。


孩子若能考入这些名校学习,那可是件面上有光、值得庆祝的事。然而,随着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又一个“大招”随之而来——初高中脱钩、分离办学。


制定这条政策的初衷是:初中与高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前者属义务教育范畴,具有免费性、平等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比较淡化选拔性、应试性和学历性;后者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带有一定的选拔性

初高中分离办学,有利于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差距。


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减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有利于扩大重点高中的办学规模,进而提高办学质量。


当初中部准备离开名校高中的庇护时,忽然惊喜地发现: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果然会在另一个地方打开一扇窗。

1997年,上海取消统考,实施就近入学制度。取消小升初统考制度的前后几年,民办初中如雨后春笋出现。


在那段民办初中风生水起的初创期里,为了加快初、高中脱钩进程,政策上对民办的招生管理也很宽松。


民校一方面受到政策倾斜,拿到免费的教育用地、或以极优惠的租金租到用地;另一方面,其核心师资又基本来自原来的初中名校,与高中部又同根同源。老师业务水平高,投资方又不差钱。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一时风头无两。


“初中要去民办”——一夜间,家长们似乎达成了共识。



2003年,中国发生了两件事。


一件大事,就是“非典”横行。


一件小事:有个叫学而思的公司,在北京成立。


这件小事发生时,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反响。但随着时间推移,却慢慢改变了无数家庭的生活。


学而思创立之初,是做家教业务,然后确立小班教学。不久,一个叫奥数网的网站,也随之出现。从此,奥数、培训、择校,开始走入家长的视野。在成为“小升初”必备跳板后,奥数培训的需求激增。


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学科辅导头部企业好未来(NYSE:TAL),发家的第一桶金,正是奥数培训。学而思培优,是好未来旗下的第一品牌。创始人之一曹允东曾在2013年克莱斯勒杯黑马大赛上坦言,学而思创立之处,一度濒临绝境。


但在推出针对迎春杯的培训班之后,陷入困境的学而思,招募到超过100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愿意为奥数课程支付1500元学费。


“那真是个黄金时代。”曹允东说。


学而思创始人曹允东
2010年10月20日,学而思教育集团在纽交所上市


在竞争压力下,家长朴婷(化名)也为女儿报名了学而思的数学课,却发现从四年级开始学奥数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据界面新闻报道,朴婷告诉记者,除了六年级的点招,多所重点中学还开设了“小五班”和“早培班”,如果在四、五年级通过此类选拔,就可以提早预订直升重点中学的名额。


“现在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奥数,真的一点都不奇怪。”朴婷开始后悔起跑太晚。


朴婷总结了让孩子加入考证大军的原因。


由于“小升初”竞争愈发激烈、进入名校的门槛连年水涨船高,大部分人只有埋头跟上与放弃两个选项。


成绩要求的“通货膨胀”,在择校选拔中地位仅次于奥数的英语学科尤为明显。


一位参与过2004年“小升初”点招考试的学生回忆,定位于启蒙的剑桥少儿英语三级证书,在当时已算作“硬通货”,足以让学生跨学区进入部分重点学校。


现如今,PET、FCE甚至CAE证书,才是当下冲击重点中学必备的语言成绩。


这几个证书,均源自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


PET相当于雅思成绩4-5分,FCE相当于雅思成绩5.5-6.5分,CAE相当于雅思成绩6.5-7.5分。


这样的成绩,足以用于申请海外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曹文撰文称,CAE考生的年龄正变得越来越小,2017年13岁以下考生比例达到23%,有考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取得CAE“良好”等级成绩,冲击CPE最高等级证书的小学生也已不少见。


竞争压力之下,即使面对政策严打竞赛与培训,家长们也并未停止备战奥数。


叶佳(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曾经被中国家长看不上的“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如今也成了新的风口。


由于考试难度较低,不被名校认可,过去,“美国奥赛”始终不是国内小升初的主流选择。


但在国内奥赛式微的境况下,不少家长在11月报考了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辅导孩子看懂全英文的数学试卷,为下学期“小升初”择校,准备好一张证书。



而屡次被上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叫停、处罚的“小五班”,也出现“死灰复燃”的迹象。


近年来,上海有些培训机构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暑假组织课外培训班,俗称“小五班”。


组织者通常向家长承诺:将在培训班中对孩子进行培训、考试、排名,随后“掐尖”选择部分学生直接进入某些沪上知名民办初中。


去年7月,复旦求是进修学院组织的“小学兴趣班”曾被家长举报称,它实为“上海兰生复旦中学小五班”。


图源:新闻晨报


小五班”的故事,在小学生家长群里传播已久。


每一年,无论涉事民办中学承认与否、教育培训机构承认与否、行政主管部门叫停与否,“小五班”的传说,都会得到家长的积极回应。


这是一个有趣的循环:“小五班”被媒体曝光,培训机构立马予以否认,涉事的著名中学也忙不迭地站出来撇清关系;到了第二年,“小五班”继续出现,继续有“宁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的家长立刻掏钱。


“我觉得‘小五班’肯定是存在的。”一个家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自己的孩子两年前通过“小五班”考试排名,顺利进入现在这所民办中学,“有近2000人报名参加‘小五班’,先通过考试选取其中100多人参加培训,这100多人培训一个学期左右,再通过考试择优推荐给学校。”



除了各种名目的“小五班”,家长们还坚信,上海市面上存在一种面向各类知名小学的“神秘考”。


这种考试的“神秘”之处在于,它仅在小范围内、针对知名小学的某一小部分学生进行,考试表现优异的,可以直接推荐给初中。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018年,上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叫停了多个知名初中的“小五班”。但此后,个别知名初中以“小五班”被叫停前的培训期成绩为依据,重点挑选了一批学生入学。


从中午到晚上8点半,接孩子、送孩子、等孩子的家长,都充斥在这个商圈的每个角落。在上下课高峰,他们聚集在楼前,在其他时候,他们则占据了附近商业设施的椅子,无论是咖啡店的太阳椅、三号湾广场一楼大厅的沙发,还是附近日料店已经坏了一半丢在外面的铁椅子。



“我们这个小姑娘,学习很好。”在麦当劳里,一位阿姨对旁边的人说。因为没有地方坐,她在安置好小女孩后,不得不和旁人挤在一起。她一边叮嘱着小女孩专心吃饭,一边和旁人聊天:“别人都觉得题目难,她不觉得的,她兴趣班都学过的。”


孩子都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是这些家长们坐在一起最爱交流的话题。


每当提起自己的孩子,这些家长在自谦的同时,又难掩自豪。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女儿数学难题做不来,但英语很好。有的家长则说,自己的孩子语文不行,但很喜欢数学。

一名家长说:“这里的孩子都是‘牛娃’,奥数都拿过奖,英语学完新概念英语前两册,平时都是刷中考的题,至少能背两三百首古诗。”


在家长圈中,一个被视作板上钉钉 “传言”,被家长们公开议论着。


传言称,只要孩子在“复旦求是兴趣班”中取得前100名的成绩,就可以升学进入上海民办学校中的翘楚——兰生复旦中学。


“往年的家长们都说,虽然名字叫‘复旦求是暑期小学兴趣班’,但大家都口耳相传,这是上海最靠谱的‘小五班’(特指五年级小学生为升入名牌初中而参加的补习班)了。”一名妈妈说。


杨浦区教育局委托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邀请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三门学科的特级教师组成认定专家组,对复旦求是进修学院提供的2018年暑期小学兴趣班的讲义(共8套),进行审核认定。


综合多项内容,专家组认定,该讲义内容未基于课程标准,存在超纲现象,强化应试教育,拔高了教学要求,增加了学习难度。

最终,该兴趣班后来被杨浦区教育局以“教学内容超纲”和“办学场所违规”为由叫停。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涉事初中校长都不止一次地站出来澄清过。


上海民办初中、兰生复旦中学校长周萍去年就曾肯定地称:“我们没有办任何培训班,任何教培机构都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招生不需要‘小五班’。”


目前,上海的“小五班”,存在“亦真亦假”的情况。


一方面,确实有学生通过所谓“小五班“、“飞行考”、“神秘考”等渠道,进入理想的民办初中;另一方面,一些机构打着“小五班”的旗号骗人。


“只要它(培训机构)说自己是‘小五班’,家长就会蜂拥而至。假设你孩子本身就不错,考上了,你觉得是小五班的功劳;你孩子如果考不上,你觉得自己是技不如人被筛选下来了,很正常。你会去维权吗?


一名小学校长认为,这就是所谓“小五班”年年开办、亦真亦假、屡试不爽的最主要原因。

现象:重点高中的录取生源,多来自民办初中。
结论:民办初中水平高。


现象:想进民办的学生趋之若鹜结论:民办会挑选生源。


现象:民办的录取生源,多是奥数牛蛙。结论:挑选生源就是看奥数水平。


现象:报奥数、英语培训班的孩子开始越来越多结论:一定要参加学科比赛,并获得名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择校—杯赛—培训,这个完美的逻辑闭环,循环反复,周而复始。


于是,十年间,各大杯赛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教育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一个为小升初量身打造的培训市场,已经悄然成型。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减负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强大,相关规定也确实是在坚决执行。


但奥数杯赛屡禁不止,是不是根源在于小升初择校?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呢?


于是,有家长提出:恢复小升初统考。


持这个建议的家长,可能不在少数。那是否有可行性呢?


不得不泼一盆冷水——恐怕,还真没有。


从目前看,上海全市民办初中每年的招生人数,大数在1.5万人左右,约占应届毕业生的10%。从魔都小奥杯赛参赛人数最多的小机灵杯和中环杯(思维100)来看,参赛人数最多的单个年级人数,大概在2万左右。


由此可以预估,每年想通过奥数杯赛获取证书进而择校的人群,最多不会不超过3万,约占全市应届毕业生20%。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小升初现在很火、很热门,但依然还是小部分人关注的焦点。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还是会选择去对口初中。


如果现在恢复小升初统考,那会影响到更多不愿意择校的人群。


所以,仅仅从数据上看,还远没有到需要恢复小升初统考的地步。


有上海家长提出:可以借鉴外省的做法,采用民办初中联考的模式。


这种做法的思路是分层设计,让想择校的去光明正大地择校,让不想择校的踏踏实实继续对口。


但是,这么做会导致民办初中越来越强,公办初中越来羸弱。加速两极分化,从而彻底让公办初中无路可走。


相信这是大部分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又有家长提出:那干脆一刀切,取消民办初中,全部对口入学。不但初中对口入学,小学也全部对口;同时采用小学初中对口错开的方式,即小学对口好学校,初中就对口差一档的学校,全市一盘棋,几年下来,全市的教育资源就会均衡了。


且不说这个做法违背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也不说“好”和“差”很难定义。


事实上,上海已经达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而且对持这一主张的家长来说,这么做会导致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其毫无意义——因为孩子所有的知识,可能都是在课外机构获得的。


不但没有减少家长负担,反而大大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这被认为是彻底解决“小五班”问题的良方。



再来看下市教委的措施。


前年,上海就出台了对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培训机构招生、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竞赛活动的管理,对违法违规办赛的培训机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事实上,在这一问题上,上海教育主管部门,是敢于亮剑、动真格的。


2017年,上海市教委对参与组织“亚太杯”竞赛的三家培训机构,和一家曾经参与组织过该竞赛的培训机构,进行了集中约谈。


四家培训机构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1、停止举办“亚太杯”竞赛;

2、对已经报名的学生和家长予以退款,并做好解释工作;

3、不再接受新的报名,并于今日自行撤销在各类网上公开平台(含自媒体账号)上有关杯赛的信息;

4、按照新规,不再举办面向小学生的各类学科竞赛


“过去,我们要扶持民办教育,给了民办学校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政策,很多公办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出来到民办学校扶持一把;未来,我们要把公办和民办学校的差距逐步缩小,不能再由着他们‘挑人’了。”上海一所公办初中的校长表示。


民办教育过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及时代特点,当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激活公办教育的一潭死水,而大力扶持民办学校。


这种做法确实在较短的时间里、提升了上海的教育现代化水平,让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百花齐放。


但近年来,民办学校“抢生源”的状况愈演愈烈,这些学校不仅提前“挑”走了优质的生源,还常常使用中英文双语、国内课程和国外体系课程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


“不得不承认,民办学校抢走的部分优质生源,最后都去国外读书了。”这名校长说。


民办初中可以“挑生源”,而公办初中的生源只能靠“系统分配”到对口辖区内户口的学生。


另外,上海的民办初中整体水平较高,学费不低,很多民办初中有两套、甚至三套教材并行,学生学业压力较大。


近年来,上海教育新政主管部门在“公民平等”问题上,下足了功夫。


比如,此前主管部门出台了“公民同招”和“中考改革”等政策。


前者将民办初中“提前招生”的资格取消,要求民办初中与公办初中同时招生,学生报了民办初中就有可能上不了对口的公办初中;后者则直接将公办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向“不挑生源”的初中倾斜。


这些做法,都为即将到来的“公办民办一起摇号”埋下了政策伏笔。


对升学机制的改革,也必须慎之又慎,绝非朝令夕改之事。


魔都中高考已经改革。相信未来会有一天,在“小升初”的升学选拔机制上,也会有所变化。


只有“标本兼治”,才能为孩子减去那些无意义的负担。

END

声明:本文转自公众号升学有路(ID:sxyl-2018)。


文章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报:《上海义务教育学制变了》
2:人民日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新华社客户端:《奥数竞赛熄火,持续了近20年的“小升初”择校之路会终结吗?》
4:界面新闻:《“奥数”隐形,“统测”又来,疯狂的学而思式校外培训几时休》
5:搜狐教育:《曹允东敲响钟声,学而思教育纽交所上市》
6:中国青年报:《上海“小五班”屡禁屡办为哪般?公办、民办初中一起摇号或为破解之道》
7:新民晚报:《上海再现违规“小五班”引家长彻夜排队报名?属实!后果很严重》
8:新闻晨报:《几千家长争抢报名,传言的“兰生小五班”太疯狂!》


- 推荐阅读 -


//////////


扫描二维码,关注【哈童上海升学】
点击菜单栏—升学工具
对口学校、托幼机构,民办教育机构资质等一键查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查询16区招生细则!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