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粥奶奶这么说
第一天送粥,"偷偷摸摸"的,不敢声张,担心别人笑话我。当时我也不知道这事能做多久。
我也曾在外面打过工,苦过来的。将心比心,作为母亲、奶奶,肯定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这么冷的雪地里买票。我就想着给他们送点热粥,暖暖胃。
送粥第二天,我遇到一位排队买票的河南姑娘。那姑娘排队等了48个小时,向我借热水瓶暖身子。当我给她端上一碗粥时,对我说了句"您真像我奶奶!"我也就随口应了句,"那就把我当做自己的奶奶吧"。结果,她哭得稀里哗啦,把我也带哭了!这一声“奶奶”叫到了我心坎里,舒服极了。
其实我就熬了几十斤的大米,加上一点白糖,一共也花不了多少钱。我做的只是小事,根本不值一提。
第一天煮粥,我4个电饭煲同时开工,结果保险丝烧断了。家里人一阵忙碌,才把保险丝接上。再煮,我就有经验了,两只锅先煮,煮好后再煮另外两只。煤气灶则用来烧姜汤。
我用来送粥的三轮车很小,我要像搭房子一样摆这几锅粥和姜汤:下面放一层,铺块板,上面再放,车龙头上挂一次性杯子,还在车上搭了一块毛巾,吃粥的人手脏了,好擦一下。
起初,很多排队买票的人以为是我“想赚钱想疯了”,在大冷天乘机来“打劫”饥肠辘辘的他们,都不肯喝粥。我只好大声吆喝,粥是免费的,不要钞票,慢慢的就有人受不住“诱惑”过来了,当粥被证实是免费的时候,大家都围上来了。
回顾一次送粥路程
时间:2012年1月3日
凌晨3:00。“送粥奶奶”陈杏娣洗了把冷水脸,开工。将事先浸泡的米倒入大电饭锅内,加水煮粥,为了让口感更好,陈杏娣还往锅里加了点碱。
5:00,4锅“爱心粥”全部熬好。玉兰社区离新大路售票点约1公里,可大冬天的,粥容易冷。如何保温?细心的陈杏娣早就想到了,她搬出了前几天特意买的保温桶。
5:20,在大家的协助下,两个盛满热粥的大桶被搬上了电动三轮车。车上还搁了块木板,上面放了麻油榨菜、一次性塑料碗和勺子。三轮车的车篮里,还有几块毛巾。要喝粥时弄脏了手,可以擦一擦。
5:30,新大路售票点。陈杏娣和志愿者们迅速分工忙开了,有人盛粥,有人加榨菜。
6:00,陈杏娣两大桶爱心粥全部送完,一共送了200多碗粥。
送粥奶奶的事迹还上了央视,来看看2012年的报道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90cbP55Hvem&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
一个带动一批,一批凝成一群,凡人善举催生“灯塔效应”。不同年纪、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和不国国籍的人,自发集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爱心合力。从一个“送粥奶奶”,到一群无私奉献的“送粥奶奶”,玉兰社区中外居民善举层出不穷,爱心接力不断。现在,来自加拿大的布拉德、澳大利亚的达德利、法国的达尔文、美国的丹尼斯等400多名中外居民,与“送粥奶奶”陈杏娣一起,定期为福利院老人送温暖、走街串巷清洁家园、真情帮扶特殊孩子、走上斑马线做安全劝导员……他们用平凡的举动,感召着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自觉融入文明城市的行列,践行文明善举,传递道德力量,共同拓展着这座城市的道德宽度和深度,成了北仑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从一名“送粥奶奶”陈杏娣,到一群“送粥奶奶”志愿者,再到一支由几百人组成的“送粥奶奶”国际志愿者服务队;从刚开始的送粥,到现在的公益事业、医疗服务、环保宣传、帮困助老活动;从刚开始的玉兰辖区范围内到现在的北仑角角落落,更是将爱心活动伸向宁波乃至全国。“送粥奶奶”不再孤单,有千千万万的“送粥奶奶”们支持陈阿姨的奉献精神,继承着她的爱心事业。
(来源:北仑区文明办,综合相关报道,北仑发布原创编辑,注明请注明出处)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
投稿请发blqzfxwb@163.com
北仑发布粉丝QQ群148670131,欢迎加入。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