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卓然大风踏歌去,采茶舞曲成绝响

2015-10-12 北仑发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168bvh65d&width=500&height=375&auto=0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这首唱响半个多世纪的《采茶舞曲》的作者、著名作曲家、著名音乐教育家周大风先生,10月11日早晨6时30分,在省人民医院因肺癌病情恶化去世,享年92岁。



周大风其人

周大风是北仑人,1923年出生,国家一级作曲、研究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2002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老文艺家”称号和省政府颁发的“鲁迅文学艺术奖”最高荣誉奖,2013年获首届“浙江音乐奖”荣誉奖。


 周大风虽出身于富商家庭,但只读过一年村塾、5年小学、一年外语商科。抗日战争爆发后,才15岁的周大风和同学一起办起了文工团,自己编写歌剧。他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被确定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总会会歌,并翻译成多国文字在60多个国家传唱。21岁,周大风办起了学校。他自学成才,终成学识渊博的一代音乐家和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电影音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斗诗亭》等,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采茶舞曲》。

半个世纪以来,这首由周大风作词作曲、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歌曲,不仅全国人民耳熟能详,还在全世界发行了100余种唱片、磁带和CD等,1983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1684gv75n&width=500&height=375&auto=0


《采茶舞曲》,周恩来修改歌词毛泽东点名要看


  2004年4月,本报记者随周大风重返歌曲诞生地泰顺,动人的歌声伴着优美的旋律在山坳回荡。听说周老来了,当地许多群众赶到泗溪镇,在自己的家门口,在飘满茶香的土地上,再次聆听了《采茶舞曲》。周老动情地说:“泰顺高山云雾茶很早就有名了,《采茶舞曲》源自泰顺,是天成的缘分,感谢泰顺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在泰顺的山间小道上,周老还兴致勃勃地提笔写下“茶叶之乡,山歌之乡,《采茶舞曲》诞生之地”。这一年,《采茶舞曲》被确定为泰顺县歌。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y0011e9ms5d&width=500&height=375&auto=0

  傍晚时分,我们一起目睹太阳在泰顺的深山中滑落,乡亲们的身影也渐渐远去。依依不舍的周老双眼湿润了,山野间再次传来动听的《采茶舞曲》:“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叶篓里装,千篓万篓千万篓呀,篓篓新茶放清香……”


  省音协主席翁持更回忆说,1958年春天,时任浙江越剧团二团艺术室主任的周大风和全团50多人奔赴“千年不闻锣鼓响,万年不见戏上台”的泰顺山区巡回演出。清明时节来到东溪乡,带着为赴京参加“现代剧汇报演出周”创作新节目任务的周大风,常常独自一人到乡村去采风,酝酿新剧本。1958年4月10日晚,周大风用整整一个通宵时间,写出了反映采茶者生活欢乐场景的《采茶舞曲》。

  “第二天,周老就把《采茶舞曲》交给东溪乡校学生排演。随着欢快的节奏,我们一大帮孩子手舞足蹈,唱着跳着模仿起采茶动作……”歌曲的原唱者之一、退休老师叶小芬说,“我们是唱着周老的歌长大的,这一幕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音乐一生,执着一生。

记者在周大风先生的家里看到,这位一生简朴的老人,家里除了一架钢琴、一张床和一张办公桌外,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的陈设,散落四处的都是有关音乐的书籍和资料。见物思人,周小风回忆说,对音乐的酷爱,是父亲一生的不了情。前些年,父亲一直坚持撰写有关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写了100多万字。不会五笔、拼音的老人,就用电脑写字板写,总是写到凌晨三四点,因为常年对着电脑屏幕,结果2010年左右把眼睛也给用坏了。


  周大风的学生、浙江大风音乐艺术专修学校校长陈建国说,在担任省音协主席时,周大风一手创办了《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当时费用不足,他经常把个人的稿费、工资贴补进去。周老一直有个愿望:中国能彻底告别应试教育,把学生的视野打开来,培养有创造能力、具有高尚道德和高尚情趣的现代合格公民。由此,周老在创办大风艺校之后,经常带学生去浙江盲校慰问演出,还派出艺校老师帮助盲校的孩子学习乐器。


  陈建国说,晚年的周老更是全身心扑在音乐事业上。就在75岁高龄退休后,他还一直担任省关工委艺术家委员会主任、省教育厅艺术委员会顾问、省创造学研究会高级顾问和浙江大风艺校名誉校长等职,为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传统民乐教学、推广净洁健康的高尚音乐而常年奔波在全省各地。如今,周老有两个未尽的心愿:一是办大风奖学金,二是出版《音乐基础知识》。“现在书的手稿基本完成,我们会将其出版,作为大风艺校的入门教材,完成老师的遗愿。”陈建国说。



周大风与北仑灵山学校


在66岁生日时,周大风填的一首《六六吟———调寄鹧鸪天》词,活脱脱写照了他的真性情:

我本乱世一书郎,天生刚直半疏狂。常辨人间美与丑,亦尝世态炎和凉。歌一曲,文千章,兴来作画镌篆方。不与俗客争名利,但创一得酬国殇。


多才多艺的周大风只有小学毕业,他说自己靠的是“随需随学,急需急学,专需专学,平时博学”。而这条令他一生都受用的格言,源自于童年母校的教导。

周大风说:“这是中国最好的学校,我的动脑动手能力,人生就是为了创造的理念,都是小学这五年半培养的。”


他所说的学校,就是灵山学校,于1931年入学。

周大风回忆说:“灵山学校读书,我感觉是在愉快地生活,从未背上作业、考试、分数、升学的包袱。二年级的可听五年级的课,六年级的可听三年级的课,学生就凭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科、班级和老师。”


周大风先生的告别仪式,

将于10月17日上午10时在杭州殡仪馆举行。


自此,

卓然大风踏歌去,

采茶舞曲成绝响。


(北仑发布工作室综合编辑,来源:浙江日报,配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本期责任编辑:刘晶


北仑发布beilunfabu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

投稿请发blqzfxwb@163.com

原创独家稿件 一经录用 按质计酬

2015年9月1日起累计5次(含)以上入选精选评论的亲,将获得北仑发布工作室提供的小礼物一份

北仑发布粉丝QQ群148670131,欢迎加入。


这里是北仑发布,感谢你的阅读!

自此,卓然大风踏歌去,采茶舞曲成绝响!缅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