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然间发现 梅山越来越厉害了!

2016-10-13 北仑发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271h7uc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梅东大闸面貌初显

梅山水道工程北堤梅东大闸的启闭机房逐步拆除了施工脚手架,梅东大闸面貌初显。该工程外观由美国ACOM公司设计,如同一辆动车驶向梅山岛,极富活力。据了解,梅东大闸工程总投资约1854万元,下一步将开展玻璃幕墙、观光楼梯以及屋顶花园的施工。待工程全部完工后,将与整个梅山水道两岸景观整体融合,成为梅山一景。


万人沙滩 明年夏天免费开放

万人沙滩项目,选址于梅山水道南堤北侧,毗邻洋沙山风景区及春晓明月湖,春晓大桥与梅山水道南堤之间,沙滩总体成弧型状。沙滩总长约1.88公里。明年夏天,梅山湾海域将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静海”,实现“水清、岸绿、波宁、潮平”的目标,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近海蓝色海湾。



万年基业梅山湾 生态游艇港池

万年基业梅山湾生态游艇港池日前正式开挖,一期将建设82个普通港池和10个保税港池,预计今年12月可呈现初步形象,明年5月可正式开放运营。届时,将有蒙地卡罗、公主、博纳多、法拉第、巴法利亚、保利侯爵等众多国际知名游艇品牌入驻。此外,万年基业还正在积极申请游艇保税仓业务,计划打造华东地区首个水陆一体的游艇保税仓。



浙江首个平行进口汽车试点落户梅山


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等七部门正式批复同意,宁波市在梅山保税港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宁波市成为继上海、天津、福建、广东四个自贸区之外,第二批获准开展汽车平行进口的试点城市,也是浙江省首个汽车平行进口的试点城市。


2016甬马就在梅山湾畔举行


        2016甬马将于10月29日在北仑开跑,2016甬马的最大亮点为港口特色,也是中国首个穿越第六代国际集装箱海港航运码头的马拉松线路,北仑将以“港通天下”的广阔胸怀喜迎八方来客。


拓展阅读


宁波宜从“三江口时代”迈向“海湾时代”


(作者: 宁波晚报记者 陈旭钦)

上月举办的G20峰会,将杭州推向了世界舞台的“风口”,风光无限。而在浙江省内曾经有过“双子星”格局地位的宁波,相形见绌。如今,宁波怎样与杭州唱好“双城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宁波自身又如何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了热门话题。

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城市的竞争力,GDP规模大小已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指标,而更应注重评判城市品位的雅俗、规划布局的优劣和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高低。



杭州已从“西湖时代”迈向“钱江时代”,引人瞩目。以西湖(老城区)为中点,向东(大江东区域)、向西(城西科创大走廊)伸出两翼发展翅膀。


规划总面积427平方公里的杭州大江东区域,根据“城市东扩、跨江发展”战略,旨在再造“杭州工业辉煌”,再造一个“杭州新城”。而城西科创大走廊,以文一西路为主轴,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长约33公里,规划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串起了浙大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等创新区块。


诚然,杭州的大手笔规划壮举令人振奋,但面朝大海的宁波,也不可妄自菲薄。如何增强忧患和机遇意识,实现“蛙式跳跃”发展的规划布局?无疑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前瞻性课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记者建议是:宁波宜从“三江口时代”迈向“海湾时代”,挣脱既有空间的束缚,在全新的海湾格局中长袖善舞。应比肩世界一流的海湾型城市,以加拿大温哥华、美国旧金山、西班牙巴塞罗那、法国尼斯、以色列特拉维夫、澳大利亚悉尼、南非开普敦、荷兰鹿特丹、新加坡、中国青岛等10个海湾型城市的规划布局为综合参照体系,重新定位“大宁波”的发展坐标,加快象山港两岸U字型海湾城市建设,实现宁波从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真正与杭州唱好“双城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超前规划,提升宁波城市整体品位

  当前,宁波既面临着构筑“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与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甬舟台共建宁波都市圈、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又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不够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环境承载压力大等短板因素。超前规划,提升城市整体品位,追赶杭州,加快宁波城市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需要思考重新定位、产业选择、发展空间结构等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宁波城市的快速发展,“三江口”时代的空间格局,无论是容量还是结构都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不适应,“三江口”时代已遭遇成长的“天花板”。既有空间趋于饱和,城市面临着产业扩张和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缺地”成为原海曙区、江东区最让人头痛的事情。每每为了一个项目的落地,捉襟见肘,绞尽脑汁,腾笼换业。而未来十几年后,中心城区500万人口规模,更让这座城市一筹莫展。


宁波靠山濒海,地理区位资源得天独厚,但与国内外著名海湾型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城市发展规划不够有大手笔,这需要高起点规划,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一座符合宁波人文特色、体现高品位、高档次的海湾型城市,从而提高宁波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辐射力与影响力。


海湾型城市拥湾而立,具有区位和空间优势以及较高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阳光沙滩,林立的高楼,当城市与大海相结合,繁华与宁静也互相融合。历来,海湾型城市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世界上有许多海湾型城市久负盛名,不仅经济发达,风景更是美不胜收。


建设海湾型城市,核心在于要跳出宁波“三江口”老城区发展,不能在空间有限的“三江口”打转,再也不能满足于“摊大饼式”发展。而应该拓展海湾型城市的框架,与宁波老城区旧城改造建设并重,加快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宁波城市规模,扩张经济发展腹地,推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使宁波拥有更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宁波如何布局海湾型城市?在发展空间上,城市建设的重心宜往东南方向移,以东钱湖为“蛙式跳跃”的中点,沿着三江口——东钱湖——梅山岛(春晓)这条发展轴,致力发展于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生态条件优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象山港湾南北两岸地区,沿梅山岛、春晓、咸祥、裘村、莼湖、西周、黄避岙、贤痒打造一个全新的呈U字型布局的海湾型城市。使宁波由一座三江口时代的“精致小城”,变成一个腹地开阔、潜力巨大的海湾型国际风景城市。


而这个规划中的U字型海湾城市,与加拿大温哥华、美国旧金山、中国青岛等海湾城市如出一辙,可以布局“产城融合发展轴”和“生活发展轴”。宁波城市建设的规划起点要高,有相当的前瞻性,能适应经济规模的“蛙式跳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人与自然、文化、经济的高度和谐统一,能增强城市吸引力、辐射力和发展后劲。


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城市作为引领、示范。宁波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必须着眼于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定位,从而确定自己的座标。在上海“老大哥”的带领下,与杭州并驾齐驱再创“双子星”格局地位,成为在东亚地区富有实力和影响力一个城市。


规划要有国际视野和标准,首要一点就是生态和环境上的保护。宁波建设海湾型城市,战略上很清楚,关键在战术。要邀请海内外知名设计院所,进行方案征集和设计竞赛,用世界一流的眼光规划宁波,提升宁波城市整体品位。特别是在U字型海湾城市规划上,更要突显高起点、高品位,要有超越“三江口”老城区的定位,一步到精品、极品,真正体现超前概念。要从50年乃至100年后的发展视角来看,城市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切莫再出现“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实际形势”的现象。


德国西门子公司早在80年前规划设计、建造宁波灵桥时,已经预埋了煤气管道。这对当时以烧柴火、煤炉为主、根本没听说过用煤气的宁波人来说,觉得不可思议。但用今天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不得不得佩服西门子公司的前瞻性。




“三海联动”,要有前瞻性战略眼光

城市的超前规划,必须遵循一个城市独特的要素禀赋,充分利用和发挥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优势,努力发掘和整合本土人文资源,从而塑造出魅力独特的宁波城市品牌。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进行海湾型城市发展规划时,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以建筑密度、居住密度、建筑高度及空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一系列指标来控制城市的开发,营造城市的文化气氛。


这就要求宁波从“三江口时代”迈向“海湾时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时,既要有整体性、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又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撑大城市体量的同时,要善于科学制定和调整城市规划,实施“全域统筹、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三海联动”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全域统筹”,就是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海湾型城市框架下,突破北仑区、鄞州区、奉化区、象山县、宁海县等各区(县)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海湾型城市发展新格局。


“轴带展开”,则沿“产城融合发展轴”和“生活发展轴”和象山港湾南北两岸梅山、春晓、咸祥、裘村、莼湖、西周、黄避岙、贤痒一带小城镇,向纵深拓展,带动外围组团发展,同时向周边辐射。通过骨干复合交通廊道,聚集信息流、物流和人流,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4号线尽快向梅山、春晓、咸祥等一带延伸,形成宁波海湾型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生态间隔”,是宁波有序发展的根本。以山体、海湾、河流、湿地、滩涂、林地和各类自然保护区为生态屏障,加快构建支撑宁波永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



  “组团发展”,通过强调层次化、差异化发展,形成特色突出、运行高效、联系紧密的空间布局。宁波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尽快向山清水秀的东钱湖——象山港北岸一带迁移,各组团各得其所,预留为未来发展空间,充分体现近远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海联动”,就是海湾、海港、海岛联动。加强海湾城市基础设施互联、海域环境共治、沿湾产业提升,打造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港产城融合的战略基地和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形成国际一流的海湾型城市新格局。




区域合作,确立宁波中心城市地位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全新语境之下,各城市发展的路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宁波与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并列的五个同城化发展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高起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宁波港口经济圈、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高效整合三地海港资源和平台,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和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形成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但是,从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分工现状来看,宁波、舟山、台州三地并没有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囿于人为划定的行政区划因素,偏袒各自地方利益,缺乏大合作意识。而要想突出宁波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地位,宁波自身格局要“大气”。


  美国西海岸的海湾型城市旧金山,与宁波在地理区位、自然条件、资源条件、气候条件、城市布局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可比性很强。旧金山海湾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分工协作、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结果:从旧金山向南到圣何塞之间的“硅谷”是著名的高科技中心;海湾东部的奥克兰和里士满主要为船舶制造业、机械加工业和航天业等;伯克利和圣马特奥是著名的大学城;苹果、英特尔、IBM等跨国公司均成长于此,旧金山为金融和服务业中心,是海湾城市经济的神经中枢。


  借鉴旧金山城市的发展经验,宁波必须设法加强与舟山、台州乃至上海、杭州、绍兴、嘉兴等城市合作,推动经济高度一体化。对于舟山自贸区等周边城市的发展,宁波不应该存在担忧心理,而应该携手共进。通过自身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化示范区的优势,协同整合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落,以及合理分工和梯度互补的产业体系,来巩固宁波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地位,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上有所新的突破。


人才带来活力,创新引领发展。储备人才,永远是宁波城市发展的源泉和支撑。近年来,宁波通往安徽、江西、贵阳、重庆、四川等地“民工列车”的客运量仍在与日俱增,但宁波往来深圳、北京、香港、新加坡、台北、大阪等地“白领航班”的客运量并没有迅速增长。而反观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开辟的30多条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国际航线,除了一部分来杭州旅游的观光客外,另一部分是来阿里巴巴等公司创业的国际“白领”。这个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宁波在吸纳人才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出大招。

“弄潮儿向涛头立”。宁波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海内外人才来甬安居乐业、创业,成为人才高地,从而为宁波城市的再度腾飞提供坚强支撑。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部分资料来源:宁波晚报、北仑新区时刊、宁波制造2015微信号,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