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谨以此文缅怀一位曾在北仑挥洒青春的老人!

2017-05-10 北仑发布综合 北仑发布

编者按:2017年5月9日下午,宁波市原副市长、宁波开发区第一任党委书记、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张永祥因病去世,享年93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5月11日早上8时在宁波市殡仪馆千秋殿举行。今天,北仑发布再次转载2014年10月10日刊登在宁波日报的访谈文章《潮起东海岸.见证北仑而立之年系列报道之三 盐碱地“圈出”中国第三个开发区 》,以此缅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任党委书记张永祥先生。


讲述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任党委书记 张永祥


谷牧亲临考察选址


1984年,注定是宁波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宁波奏响了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交响曲,大步迈进对外开放港口城市的行列。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发表了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讲话。3月26日至4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建议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会后不久,中央将会议纪要批转给全国各地,宁波由此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4月18日,宁波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成立。张永祥回忆:“那时我刚从温州市委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虚岁已经61岁了。但是宁波市委领导说,开发区建设还需要我,要我担任对外开放领导小组的副组长。”


开发区选址成了第一要务。根据中央有关方面意见,开发区选址依据有三:一是必须地处沿海;二是交通便利;三是有明显的地理界限,便于隔离封闭。时任市委书记葛洪升、时任市长耿典华等把目光投向了紧靠深水良港的北仑。在先后考察了邬隘、高塘、小港、大榭等几个乡镇后,几经筛选,最终把小港作为了开发区的预选址。


同年4月27日,当时分管对外开放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便前来宁波检查贯彻落实《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情况。张永祥说:“第二天,我们陪同他来到了小港,考察开发区预选址。”谷牧详细询问了有关开发区选址和镇海港区的建设情况,对开发区的这一选址表示肯定:“宁波有这么好的港口,这么辽阔的海域,对外经济活动大有文章可做!”这一番话,激励了在场的所有人。


1984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在小港建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3.9平方公里。这是继大连开发区、秦皇岛开发区之后,全国第三个被批准建立的开发区。


几十辆工程车从上海开到北仑

开发区成立后,基础设施建设马上就跟上了,首先必须通水、通电、通讯、通路、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步骤是“一年动工,二年畅通,三年完备”,即1985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动工;1986年实现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的畅通,建成部分标准厂房,争取有几家企业开工生产;1987年实现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工程相对完善。


开发区要引进最好的施工单位,1985年1月22日,张永祥跟其他几位领导冒着严寒前往上海宝山钢铁厂工地,与正在那里施工的冶金工业部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洽谈开发区基础设施工程的承建事宜。“我们谈得很投机,一拍即合。”


2月底3月初,十三冶的施工队便从上海宝钢工地奔赴宁波开发区。几十辆工程车,载着各种机械设备,浩浩荡荡经过市区来到北仑,这让当时正在欢度春节的宁波市民异常兴奋,夹道观看,奔走相告。到3月中旬,汇集到开发区的十三冶公司的施工人员超过了800人。千人大军在开发区安营扎寨,打响了规模空前的施工大会战。


3月25日,横水山爆发出第一声巨响,这也拉开了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序幕。之后,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工程项目都陆续跟进。


每天上班花在路上三四个小时

那时的条件很艰苦,和张永祥一样,很多干部家住在市区或者镇海,每天上班花在路上的时间都要三四个小时。有人风趣地把电影名字串起来描写当时的情景:早晨坐着《大篷车》开始了《东进序曲》,过甬江是《渡江侦察记》,晚上到家时已是《万家灯火》了。开发区的有关部门及建设开发公司的干部职工,天天上工地检查施工进展情况,晴天一身灰和汗,雨天一身泥和水。办公室里彻夜都有人值班,随时解决工程问题。


开发建设需要资金,但当时市里财政紧张。中央借贷1亿元支持开发区建设,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当时要围个海堤,可以增加600亩土地,刚开始的预算是97万元。张永祥看了预算后,详细询问石头的价钱和用量,然后考虑怎样省钱。因为开发区附近有山,张永祥提出就地取石,最终,只花26万元就把事情办成了。

随着开发建设的进展,招商引资成为重头戏,开发区需要引进高科技项目作为支撑。早在1985年3月下旬,开发区就开始了与客商的接触洽谈。高科技企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对国家税收贡献也大,引进好第一家企业落户开发区、让它有发展空间很关键。当时张永祥向中科院电子研究所所长顾德欢求助。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开发区引进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中科院三环宁波磁厂。这个项目在当时同行业中的科技水平是最高的,在全国都有名。这也为开发区企业引进带了个好头,落户开发区的企业纷至沓来。


在梅山工作的21年,他挥洒了整个青春热血

       张永祥曾任梅山盐场党委书记兼厂长,正是在他任内,梅山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

  始建于1958年4月的梅山盐场,当年涌进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他们怀揣梦想来到海岛梅山,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用72天时间就完成了原定3年的筑塘任务。

  在梅山,张永祥还发现这里主要依靠风力和柴油发电,利用煤油照明,严重阻碍梅山的发展。

  在张永祥看来,发展梅山一定要建立大电网通电,然而梅山岛通电所需要的器材要求很高,紧缺的物资条件注定了任务的艰巨。为了解决问题,张永祥想尽各种办法,亲自跑到省里去争取机会,很快就完成了立电杆、拉电线的工作,十几个农村实现了通电。灯火通明的情形,成了张永祥一生最难忘的一刻。

  1959年梅山盐场建成投产,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愿梅山之花开遍全国各地”的锦旗。

        1977年,梅山盐场成为全国大庆式红旗企业之一(宁波仅有一家,全省盐业系统就仅此一家),老先生以盐场党委书记和盐场场长身份,参与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梅山盐场旧址是北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唯一典型的工业遗产,2011年1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去年6月30日,在当年的宿舍区旧址,梅山盐场旧址纪念馆落成开放,首批参观者就是150名老梅山盐场职工。那一张张如数家珍的照片、一件件物品“背后的故事”,见证了张永祥和员工们那段艰苦而难忘的峥嵘岁月。

(龚国荣摄)

  在梅山工作的21年,张永祥挥洒了整个青春热血。如今的梅山,已经成为了国际性大港。90多岁的他每年依旧会多次独自前往梅山,感受曾经奋斗过的热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编对张永祥老先生这几句话印象很深


“开发区三十多年辉煌成绩,靠的就是敢于干事、勇于创新的创业氛围,靠的就是始终坚持艰苦创业、从我做起,靠的是不忘初心、上下同心、团结奋斗。”


“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要不怕吃苦,要坚持到底,越是困难越是要咬牙坚持。”


“当时我们这些人被选到开发区来是很光荣的,虽然辛苦但干劲儿很大。”


“我到梅山去,不是为了梅山盐场,是因为梅山人民”

 

 三个时代一个世纪,两袖清风一生正气;
从梅山而来的少年,到德高望重的老者;
松柏常青九十四载,功在千秋泣告甬江;
以人民的名义致敬,永祥爷爷一路走好。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宁波日报、甬派、梅山微讯、宁波小记者、网友“Jeff.wu吴”等,部分照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