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头版为北仑点赞了!
今天的人民日报
你看了吗?
《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18日 01 版)
报道全文:
台上,65岁的顾华荣身穿浅灰长褂,挺直了腰板。右手,拿一根鼓杆及打锣木片;左手,提一面小锣;膝盖上,按一只小鼓……
台下,30多位村民聚拢在一起,有的直勾勾地盯着顾华荣,有的闭着眼轻轻地打着拍子。
12月12日13时,冬日暖阳正挂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先锋村文化礼堂的上空。此刻,顾华荣正通过“唱新闻”的方式宣讲十九大精神——
“打起小锣唱新闻,新闻要唱啥事情?党的十九大已召开,喜讯传遍全港城……”
唱新闻,是北仑区的传统地方曲艺剧种。南宋时期就有盲人说唱社会新闻,称为“朝报”。如今,北仑区将这一形式与十九大精神宣讲结合在一起,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欢迎。
与北仑区一样,这段时间,多地摒弃“你讲我听”“念念文件”“看看视频”的传统模式,在“深实活”上下功夫,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党员群众坐得住、学得进、听得懂、做得到。
基层干部群众表示,大家都十分关心十九大,热切渴望了解十九大精神。和历次党代会精神宣讲相比,这次宣讲深入基层,抓得用心、讲出创新、深入人心,是覆盖范围最广、形式最丰富、效果最好、最受群众欢迎的一次宣讲。
文艺宣讲、情景党课、网上互动——
各地宣讲方式新颖灵活
一线细沙从指间滑落,随着巧手的穿梭,绚丽党旗、庄严城楼、辽阔版图等一幅幅壮美画卷呼之欲出。5分钟的视频中,严肃的理论报告内容,通过27幅鲜活生动的画面一一呈现。近日,一则由株洲市委网信办策划,湖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李丽团队创作的十九大主题沙画视频爆红各大网站,风靡各大朋友圈和网络社群,三日内点击量就突破了10万。网民纷纷留言点赞,沙画太牛了,创意满满!
“十九大报告100题,你能得多少分?”不久前,四川省广汉市高坪镇龙潭村党支部书记余洪建,在本村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套学习十九大报告自测题,立即引起村民“围观”,获得了多个点赞和300余条评论。近日广汉市借助腾讯“为村”平台,将十九大精神、党建动漫等学习内容制成学习“菜单”进行推送。截至目前,共推送十九大相关学习资料近700条,8500余村民参与学习互动,评论3000余次。
在山东省汶上县的14个乡镇、493个村,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街头巷尾,老百姓都能听到十九大的好声音。汶上县利用2012年建成的“广播惠农工程”平台,组织百姓宣讲员将十九大报告中与“三农”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广播稿,用乡音土语向群众传递十九大精神。
变“灌输式”为“互动式”,变“点对点”为“点对面”,多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等资源,让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传播到千家万户。此外,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宣讲、使人身临其境的情景党课等,也是很多地方开展学习宣传时乐于采用的创新形式。
“十九大,天津怎么学,怎么干”系列访谈由中共天津市委网信办和人民网天津频道联合主办,活动采取“1+1”的形式,邀请天津市各区、各单位、各重点企业的一把手,与基层干部组成“宣讲小分队”,联合社区居民、一线员工,以社区、车间等为讲台,现场宣讲交流。目前访谈已开展13场,得到天津干部群众的高度肯定。
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宣讲人员用“花儿”民歌,将党的一项项好政策“漫”进群众的耳朵里;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十九大代表杨娜用佤族歌舞宣讲十九大精神;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担担文化队”编排了表演唱、对口快板等节目,走村串户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吉林省通化市、长白山开发区、梅河口市新时代传习所,宣讲人员以剪纸、诗朗诵、二人转等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光听得懂,还都愿意听。”汶上县郭仓镇郭仓村53岁村民郭永波看完十九大精神文艺宣讲后,夸个不停。
11月6日,情景党课《忠诚与信仰》在中共一大会址开讲,上海新闻广播副总监袁林辉在其中扮演李大钊。“这里是党的诞生地,是实景表演,空间里的展品通过演员的演绎变成了一个个可以感知的场景,大家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的党课入耳入脑入心。”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战士殷一腾说,以前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对展品背后的故事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情景党课把这段历史表演出来,让他加深了理解。
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百姓点赞新的宣讲方式
“这次五家单位联合推出的音频党课‘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听众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次。我们党校加上五所分校,一年的培训量是5万人次。算起来,我们需要两百年才能达到这样一个量。”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表示,“期待更多的创新党课出现。”
从11月10日起,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党建服务中心、人民网上海频道、SMG东方广播中心以及阿基米德FM联合推出的“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音频党课,连续直播了19天。这一系列音频党课在上海党员群众中产生了“追剧”般的效应。
网友们纷纷在直播社区留言,“连续19天,就怕结束了,还会想念”“真是很新颖的党课学习方式”……数据显示,仅阿基米德平台,19天共有超过150万台手机设备在线,直播间内有1.6万人参与留言互动。
创新的方式,增强了学习宣传的吸引力,让广大党员群众变“被动听”为“主动学”,扩大了宣讲的受众面。创新的方式,也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管用有效,把人们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望化为现实中的点滴努力。
近日,位于南湖红船边上的浙江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公安分局,一群因工作突出“火线入党”的新党员民警,重走了“一大”路。红船畔、革命纪念馆、宣誓墙……半天下来,不少新党员的笔记本上已经记了好几页笔记。“实地走完‘一大’路,聆听了十九大精神和红船精神的宣讲,让我更坚定了从警信念,增强了宗旨意识。”南湖区东栅派出所执法办案队警长王正宇说。
中国一重集团党委根据企业青年党员多、思想活的实际,近期举办了学习十九大精神青年论坛、“青春瞩目十九大”知识竞赛等活动。公司铸锻钢事业部青年党员董宝龙说:“参加青年论坛,大家畅谈了各自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所经历的变化,阐述了对过去五年巨大成就的认识,分享了自己对如何推动企业改革创新以及下一步做好岗位工作的深度思考,这些都让我深受启迪。”
(本报北京12月17日电 综合记者方敏、侯琳良、王明峰、潘俊强、姜峰、李茂颖、刘裕国、李家鼎、曹玲娟、柯仲甲报道)
链接阅读: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8日 08版)
宁波北仑区:73家文化礼堂全开讲
11月7日下午,浙江宁波北仑区73家文化礼堂全面开讲,73名“蒲公英”宣讲团成员在同一时间向上万名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
浙江宁波北仑区大碶街道先锋村文化礼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华荣(左一)以“唱新闻”的方式宣讲十九大精神。 索向鲁摄/光明图片
“农村文化礼堂在北仑承担着传承文化、凝聚人心、解读党的政策理念、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我们在全区73个文化礼堂同时开展宣讲,把十九大精神传播给每个村民。”北仑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龚国文介绍说。
“蒲公英”宣讲团由退休老干部、退休老教师、农村大学生等组成,通过讲大道、出板报、编快板、唱新闻等多种形式,及时宣讲党的政策,排解群众困惑,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如今,这支基层宣讲队伍已经发展到450多人。
“你们知道吗?就在我们北仑有一位英雄,他保存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章文本。”74岁的钱树德为郭巨街道盛岙村村民讲起了张人亚的故事。张人亚是第一个宁波籍共产党员,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冒着生命危险,把重要文件从上海带回北仑霞浦老家。张人亚牺牲后,他的父亲为他建了一个衣冠冢,把文件藏在里面,新中国成立后,文件交给了国家。“这些文件里有国家一级文物16件、二三级文物10件。今天,我们宁波一直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而闻名。我要说,这个‘书’,不仅是天一阁保存下来的宋孤本、明刻本,也有张人亚用生命留存下来的红色文献。”钱树德的宣讲激发起村民们的自豪感,引来阵阵掌声。
90后赵丽则用爷爷的故事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赵丽的爷爷是北仑区劳动模范,改革开放后承包了猪场,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猪场越办越大,可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在儿子的劝说下,老人家放弃了经营30多年的猪场并报名参加了小浃江民间河长巡逻队。“身体力行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赵丽说,“这正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美丽乡村建得好,老年生活乐陶陶。”另一位宣讲人乐国平用自己创作的快板《欢庆十九大迎接新时代》结尾,引起了台下听众的共鸣。“这样的宣讲我们爱听。”村民金月英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今后还要更努力。(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仑区委组织部、北仑区委宣传部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