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家住柴桥街道新曹村的曹雷钧不幸遭遇车祸,落下残疾,丧失劳动力。在逆境中,这一家人却不离不弃,相依为命,自强不息,用爱和笑容面对困难,用坚韧的毅力走出困境。
突如其来的厄运
在曹雷钧的家中,如果不是看到轮椅和事先得知的情况,根本不会相信眼前这个谈笑自若、衣着整洁干净的男子,下半身已经失去知觉19年了。
至今,曹雷钧仍清楚地记得,1999年5月3日那天的下午,当他骑摩托车途经羊白岭隧道时,一辆轿车和他的摩托车发生了追尾,由于惯性使然,他整个人向后倒去,背部撞到了轿车上,造成脊椎骨受损,导致腰部以下高位截瘫。这一年,曹雷钧刚满30岁,妻子28岁,而他们的女儿才只有6岁。
车祸后,曹雷钧在医院住了整整6个月,期间,他的母亲和妻子在医院轮流照顾着他,妻子为此还辞去了自己的工作。“那时,每两个小时就需要翻下身,按摩一次身体,不然长期的卧躺,会导致褥疮发作。由于我下半身失去了知觉,大小便也失禁,都是她们俩不怕脏、不怕苦地守在我身边,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曹雷钧回忆,家庭的经济收入全靠曹雷钧的父亲一人支撑。在这最黑暗的时候,一家人咬紧牙关,相扶相持,风雨同行,携手走出了最艰难的时光。
曹雷钧记得,为了减轻病痛,他需要接受近一年的针灸治疗。对此,他的母亲和妻子每周两到三次,坚持去宁波一家医院排队挂专家号。“当时还没有网上挂号,挂某些专家号只能到医院排队,几乎都要等到半夜12点。”曹雷钧说。
从磨难中走出来
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对曹雷钧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从医院出来后,看着下半身失去知觉的自己,他曾无数次地试图站起来,却又无数次重重地摔倒在地。曹雷钧心凉了,万念俱灰。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家里的顶梁柱,反而成了一家人的累赘……
但父母和妻子从无怨言的照料,亲人朋友的关怀备至,使曹雷钧重拾起了一个男人的“担当”。直到2005年春节,时任区政协主席的汪友诚来到家中看望他,并提醒他可以重拾木工手艺,曹雷钧才重新燃起了希望,“与其放任自己胡思乱想,不如学好雕刻,说不定以后真能有所作为”。
从那以后,曹雷金就坐在家里,不断钻研木工雕刻。随着技艺日益娴熟,他在家里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室。“现在手串很流行,很多人都找我来订做手串。目前,这部分收入已经可以维持自己的开支了。”一想到可以用双手养活自己,曹雷钧面对生活的劲头就更足了。他不仅苦心钻研手工技艺,还坚持锻炼身体,努力学会生活自理。
“就拿简单的洗头来说,以前没有家人的帮助,我一个人是洗不了的。”曹雷钧说,为了不麻烦家人,他开始不断试验,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仅如此,他还学会了洗衣服、做饭、滑轮椅以及大小便自理等。
如今,每天早上,曹雷钧都会先帮妻女做好早饭,待娘俩出门上班,再开始做家务,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此外,他还每天坚持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锻炼身体,避免肌肉萎缩,生活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用行动感染鼓舞他人
从突遭厄运到拥有幸福的生活,曹雷钧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从出门总害怕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到现在自信地走在大街上,他相信即使是残疾人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希望可以把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伤友,让他们也走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目前,曹雷钧已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到了一些和他一样下半身失去知觉的人士,并通过微信群把大家聚集起来。记者看到,在曹雷钧的手机相册中看到了他和他的伤友,或是在互相交流,或是在一起锻炼,笑意显现在每个人脸上,看上去很是温暖。曹雷钧说,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一些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虽然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也能去很多地方走走看看。为此,他常前往柴桥、新碶,甚至宁波等更远的地方看望伤友,通过和他们讲述自己的切身经历,让更多的人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与此同时,曹雷钧还会参加一些伤友联谊活动和“爱心义卖”等公益活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身残志坚”的信条,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曹雷钧一家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最美家庭的美,有时并不是绝对完美,而是残缺中的那份坚守,那份感动和那份真情,是患难与共的夫妻情,是疼爱互助的母子情,更是那份大爱无疆的人间情。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北仑新区时刊记者 刘盈蓉 通讯员 王旭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