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立三 | 人民军队的后勤奠基人

微星沙 2021-11-11

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时光,镌刻着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红色印迹。微星沙特开设“百年党史展芳华”专栏,讲述长沙县优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弘扬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积累并传承的精神和风范。



杨立三故居位于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石壁湖畔,凤形山旁,故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原为合院式建筑,整体为“凹”形布局,建筑坐西朝东,土木结构,土砖墙,小青瓦,坡屋顶。杨立三故居蕴含着杨立三的精神,也客观展示出了杨立三的品德、功绩和言行,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故居,了解杨立三的生平事迹。

均为陈妙荣摄

杨立三(1900-1954),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后勤工作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军事财务专家。长沙尊阳都涧山(今金井镇金井社区)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秋收起义,并追随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历任红一方面军副官长兼经理处长、中革军委总兵站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部长、中央军委财务部部长。土地革命时期,他开创了红军后勤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他完善了人民军队后勤机制;解放战争时期,他整合人民军队后勤体系;新中国成立,他领导全军后勤正规化建设。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他:“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楷模”。树立信仰 走上革命的道路杨立三从小随父亲杨日升苦练武艺,11岁那年又进入私塾读书,因为学习刻苦,短短几年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学功底。良好的学识和强健的体魄为他后来投身革命打下了基础。

五四运动爆发后,湖南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杨立三得以接触到一些进步书籍、杂志。并受此影响开始关注时局变化,萌生了寻求革命的想法。

1920年,杨立三的二哥杨瑞南几年前参军,因为骁勇善战,又在驱逐张敬尧的运动中立了功,升职为营长。在杨瑞南引荐下,杨立三参加湘军张辉瓒部,任连队文书,因为人忠厚踏实,又有文化,8个月后就被提拔为工兵连司务长。

随湘军参加湘鄂战争、讨伐陈炯明战斗接连失利,杨立三被迫返回家乡,他心中苦闷、思想迷茫,只能通过读书诵经排遣郁闷。后来,杨立三回忆起这段经历也曾感叹:“既信佛,又信‘我们在天之父’;既读孔孟之书,又读金刚经,又念新旧约,唱赞美诗,这是何等的矛盾和混乱呵!”

“五卅”惨案发生后,在中共湘区委领导下,长沙发起组织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同时,杨立三在家乡也组织了雪耻会,并通过乡间讲演,演出新剧,动员民众抵制日货。不久,杨立三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尊阳区党部监察委员。根据中国国民党尊阳区党部决定,他在本乡创办了高级小学和女子职业学校,成立“救国十人团”(包括刘宏高、罗元珠、范唯一、易曾虔、罗伯衡、简允祯、朱慎德、朱广恢),秘密组织农民协会,从事革命活动。

1926年7月11日,北伐军攻克长沙后,经金井向湖北进军,杨立三带领农协会员举行了欢迎、慰问活动,鼓舞北伐军的士气。杨立三成立尊阳地区农民协会后,积极发展当地农民入会。杨立三组建农民协会期间,积极发展壮大农会的武装力量。

杨立三在农民运动中表现出色,深受组织信任,甚至一度被当成共产党员参加一些机密活动。直到1927年1月,才在县农协委员长陈伏泉、省农运特派员余隽五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区党支部书记。入党后,由于革命形势严峻,战斗频繁,直到1933年才将党证补发给杨立三。

建功立业 成为人民军队后勤奠基人

马日事变后,十万农军围攻长沙失败,杨立三辗转到武汉,遇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军事部长周恩来,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杨立三随陈赓加入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师。24师是南昌起义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我党掌握的唯一的一支部队,师长是北伐名将叶挺。来到24师后,杨立三奉命回长沙宁乡招募新兵,由于长沙反革命势力仍然猖獗,他只好带领从安源招募来的100多名青年返回武汉,编入新兵营,因为在湘军中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杨立三很受连长黄瓒器重,被任命为1连1排排长。

南昌起义前,杨立三所在的新兵营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即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第三营。警卫团在团长卢德铭(共产党员)率领下乘船开赴南昌参加武装起义的途中,因九江方面被布防封锁,遂折向西进,转由江西修水县赶到浏阳文家市集结,准备参加秋收起义,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成为秋收起义两大主力之一。

在修水待命期间,杨立三从连队调到师部,任副官。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中共中央决定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番号。根据前委指示,杨立三(领导过农运、干过湘军、做过小学老师)、何长工(赴法留学,在比利时学过建筑设计)与参谋处长陈明义(后改名陈树华)共同设计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成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

1927年9月29日,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史称“三湾改编”,将部队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把支部建立在连上。三湾改编第一次建立了人民军队的后勤机构。杨立三任团部副官,负责筹措经费,经办伙食、被服、粮食等军需勤务,从此与人民军队后勤结下不解之缘。

1927年10月,毛泽东在宁冈县古城镇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的问题。杨立三参加了会议并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11月,杨立三随部队攻克茶陵后,兼任县财政科长,为部队解决钱粮问题。

1928年5月4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砻市镇)胜利会师,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同月25日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原秋收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第三十一团,杨立三担任第三十一团辎重队长,负责部队后勤供应。

1928年,杨立三奉毛泽东之命,负责筹建被服厂、械修所、粮库等后方设施。1928年秋,杨立三在井冈山茨坪镇办起公卖处收购土特产品,换取日用品供应部队和农民;同时在大陇镇办起圩场(即集市)开展商品交易。

1935年8月,在红军过草地时,周恩来由于肝脓疡导致连续高烧不退,无力行走,杨立三亲自抬担架,六天六夜不离左右,将周恩来抬出了草地,自己却累倒了。

周恩来当时担任中革军委副主席,是党和军队的栋梁,对于杨立三来说,他肩上担负的不是一副小小的担架,而是千斤重担。杨立三一生多半在周恩来领导下开展工作,两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而在杨立三去世后,周恩来亲自为他执绋送葬的画面,同样地感人至深。

鞠躬尽瘁 致力于新中国人民军队后勤建设

1949年6月,杨立三主持制订《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度供给标准(草案)》。为吸取解放战争中因缺少军械专业人员,爆炸事故频发的教训,经周恩来批准,杨立三于1949年6月筹建军委后勤部军械训练大队(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械学校),学习武器弹药管理知识,培养仓库管理人才,并颁布仓库管理办法。杨立三兼任大队长、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杨立三一直致力于创办后勤院校、培养后勤人才工作,提出干部培养为后勤建设三大任务之一。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截至1952年年底,全国共建设各类后勤院校20多所,培养全军后勤系统青年知识分子5万多名,其中后勤学院是报批建立的后勤最高学府,1985年与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1951年12月,华北军区后勤部党委关于开展三反运动的报告,反映了后勤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引起毛泽东主席重视。毛泽东在转发该报告的批语中提出,“必须在整个军事系统特别着重在后勤部门开展整党整风,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严重斗争。”12月13日,杨立三写信给毛主席表示将彻底检讨自己思想上、工作作风上以及其他方面的错误及其历史根源。并立即在后勤部长会议上公开检讨自己的错误,提出在全军后勤部门发起进行思想与工作作风检查的要求,从而在全军后勤系统形成了一次自上而下、大规模的教育运动,对于保持廉洁,反对腐败,端正后勤业务工作指导思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永远怀念 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楷模

1954年11月28日,莫斯科时间7时,杨立三因病去世。党中央为杨立三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送了花圈。周恩来总理为主祭人,致悼词,1000余名各界人士参加了追悼会。周恩来亲自为杨立三执绋送灵。图为周恩来、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等为杨立三执绋送葬。

从参加秋收起义到开辟井冈山根据地,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杨立三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人民军队后勤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开创者杨立三,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为人民军队的后勤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楷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英雄典范。我们要永远弘扬杨立三同志对党忠诚、一心为公、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荐阅读        


▶ 定了!湖南庆祝建党100周年将开展十一类重大活动

▶ 期待!长沙县这2个项目有最新进展!

▶ 喜报!湖南省体校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落户长沙县


■ 编 辑/文字整理:陈妙荣

 校 对:林   毅

 责 编/拍摄剪辑:洪雨师

■ 审 核:胡   晓

 视频配音:李灿

■ 资料来源:金井镇、杨立三故居

 由【中共长沙县委网信办】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