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她是半隐居的女匠人,也是旧与新的绾接者

2017-12-27 走进》 手艺门


点手艺门 ▲ 一键关注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来源:转转会  微信号:zhuanzhuanhui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以下为图文



她是半隐居的女匠人,也是旧与新的绾接者

文:何苗 图:黄一川


斟酌居留之地也好,选择可从事一生的事业也罢,都如同遇上对的人,当声气相投、精神相通,便值得交付出全部真心。


——这特别适合用来描述独立首饰设计师黄一川的创作与生活。四年前,一川将工作室兼居所选定在浙江富春江畔,这里远离闹市,傍水环山,工作室对面就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每天清晨,村民们会带着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在村口自发形成市集。往村里沿着上山的路步行20多分钟,有一个风景绝佳的水库,还有竹林,沿着水库在竹林中走一走,所有疲惫和冗杂思绪都会在呼吸间烟消云散。



“这是自己多年前就已在心里勾画过的理想隐居环境,让我终于得以从北京喧嚣的现实中抽离出来,心境变得纯粹,可以非常安静地创作。”



北漂时,一川做过室内设计、平面设计、艺术商店的管理及媒体推广。这些在旁人眼中值得羡慕的工作,在她内心,却比不过偶尔出于好玩,拿父亲收集的几块老瓷片找师傅做成别致的项链。“当时在艺术机构经常做展览,每次都戴着出自自己之手的首饰出席,总会收到很多朋友和艺术家的赞美,纷纷鼓励我转行。”



那是七八年前,“独立设计师”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概念,工作原因让一川较早就接触到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位独立首饰设计师,于是默默想过: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呢?



她尝试着找金工师傅按自己的设计稿做作品,但成品一直离满意效果还有距离,直到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个为期一月的首饰工艺课程,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就可以把图纸上的设计变成现实。




开始亲自“动手”后,从一个单纯的设计师变为匠人,挫折与成就感就始终相伴相生。比如焊接就是硬着头皮苦练半年学会的,比如所有瓷片的打磨,从不假手于人。手作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有丰富的经验,在打磨了成百上千块瓷片后才能自如地控制尺寸,方寸之间每一个弧度、每一条边都必须是流畅的,不能有一点儿急躁和马虎。六七年下来打磨过的瓷片已根本数不计其数,“不去想,好像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一细想,就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因为这是一个特别孤独的过程。”



一川的首饰品牌与她同名,风格与特色也是经过几年的慢慢摸索,才逐渐清晰和确定下来:起点是以残缺青花古瓷片为载体,设计日常可佩戴的艺术饰品,后来慢慢扩展到不单是青花瓷的残片,一切有关传统的材质、工艺都是她有兴趣探索的方向,比如近几年一直在探索的缂丝结合金工工艺,虽然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依然以十二分的耐性在坚持打磨。



她希望能把传统艺术、工艺的经典性、本土性和当代的生活趣味相结合,将历史的尘垢一点点洗净,融入现代审美意识与精神,让“重新诠释”成为一篇温故知新的故事,给古老以新生。



多年的手作历程让一川越来越体会到,很多问题的解决真的要付出足够的时间,经验到了,种种尝试都穷尽了,有一天办法或许就在那儿。“但也有的问题就没那么好解决了,比如古瓷片越来越难找,前几年有专门的古玩市场可以去淘瓷片,现在市场没有了,只能偶尔从卖瓷片的老板那收一点,要淘一块好瓷片是难上加难。再比如颈椎病,生完宝宝后腰椎也备受困扰,特别害怕因为这个以后做不了作品。”



不过,她也越来越学会顺应并用更舒服的方式来处理这一切:近两年青花的作品更新得很少,一直在修改老的设计,创作的脚步慢下来,心态不那么着急,反而实现了很多工艺上的改进,让既有款式的版型、细节更加完善。



对大众来说,作为古董而存在的、保存完好的古代瓷器多少有些高不可攀,而碎碎的瓷片却有着千万种进入当代日常生活的可能,深度体现“日用即美”的精神。“我要做的就是让这种旧与新的交融更有趣一些,更能激发同好们心中的共鸣,青花瓷不会褪色,一如我的初心。”



手艺门  中国 •手艺文化传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学院中国合作伙伴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在这里看见好手艺




手艺门掌门人私人微信

长按二维码勾搭勾搭

- END -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手艺门商城,挑选最有品位的礼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