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过去了……慈溪这座唐代的水利工程将重现昔日雄姿!
它始建于唐代,
在历史上发挥了
防洪、灌溉、调节水位等重要作用。
1300多年过去了,
这个古代水利工程终于要迎来“第二春”了!
它就是桥头镇的双河堰!
双河堰,又名双河塘,俗称漾塘,位于慈溪市桥头镇烟墩村,原为慈溪、余姚两县分界线,今为慈溪东河区与中河区的水位节制堰坝。
堰坝呈南北走向,宽3.3至5.8米,全长960米,南与东横河东端相接,北至镇龙闸,东西为烟墩漾塘。东河上连杜湖、白洋湖,下通鸣鹤、观城以东内河;西河西接东横河,下经洋浦入海。两河西高东低,水位落差约0.5米。
慈姚分界双河漾塘之全景
历史上,慈溪和余姚两县共用一河,因游源诸地隶属余姚,地势高于慈溪,如遇连续暴雨,余姚上林之水泛溢,直淹慈溪鸣鹤等地,数万亩农田则一片汪洋,百姓屡遭水患侵扰。
为使百姓免受水灾之苦,慈溪和余姚两县共同建设了水利工程——漾塘,把一条大河自南向北分隔成东西两半。唐景隆元年(707年)邑人又创两闸于漾塘,“南曰双河”“北曰洋浦”,双河之名由此而来。宋乾道九年,里人曹闶捐钱二千缗,倡率乡豪创建双河界塘六百余丈,从此西流截断,水患扼制,农业生产获丰收。
清人叶金铿赋诗描述双河的变迁:“一带双河宽,滔滔涌急湍。由来先蓄势,从此挽狂澜。高阁何时建,长河落日残。欲张文阵起,藉手望词坛。”
河旁风景独好,群鸭戏水,树影婆娑
双河堰地理位置独特,不仅是三北一带的内河水上交通中枢,同时也是慈溪余姚两地百姓用于运输、排涝、节流、灌溉的重要水利工程。
不仅如此,它还是慈溪22处堰坝中时代最早、保存基本完好的一处古水利工程,对于研究慈溪、余姚两地的古代水利史有着重要价值。2003年被评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坎现状
近年来,由于双河堰部分建筑损坏,它的修缮、维护被提上了议程———
2018年7月,在宁波市、慈溪市两级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桥头镇对双河堰建筑——虹桥凉亭进行了维护。
2019年初,虹桥凉亭的保养维护工程验收合格。
2019年6月,双河堰虹桥、镇龙闸及部分河坎的保养维护作为二期工程提上了议程。10月,确定了二期工程的设计方案。
2020年7月,宁波市、慈溪市、烟墩村有关文物专家和干部,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代表共同参加了二期工程开工前的碰头会。会议就双河堰虹桥、镇龙闸保养维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修改完善了设计方案。
现场勘查
虹桥凉亭验收
设计方案论证会
桥头镇政府召开碰头会
二期工程主要内容为
虹桥、镇龙闸、河驳岸的修缮、维护及保养,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工。届时,这座唐代的水利工程将重现昔日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