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干啥|吸引了无数外国游人驻足的史家胡同,究竟有什么让北京土著都难以自持

2017-12-01 那敢情好了 吃喝玩乐大搜索


SUI YUE RU GE


图文/ 那敢情好了

拍摄日期:2016.12  / 2017.10

这一篇,我也等了好远,好远的时间的距离,11个月,从严冬到深秋。

北京的胡同,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比大熊猫还珍贵吧,起码熊猫是可以繁殖的,而胡同不能栽种,不能饲养,却可人工灭绝。

我从未刻意为了保留这些地方的景象去拍片子,只是喜欢它的侠骨柔肠,街头巷尾世俗又大雅的生活场景。

可拍得多了,越拍越矛盾,我怕有一天只能在照片里见到它,怕那时看到更让人扼腕叹息,又怕没拍,以后连照片里都不能相见。

这一篇写史家胡同,一条想让你知道,又怕你知道的地方。


史家胡同博物馆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


史家胡同的商业很少,两端外高楼大厦是繁华的现代化商业街,一转身就进入了保存较完好的活化石生活区。不宽的小街两侧不粗的大树都已参天,交汇着遮天蔽日,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


大约在中段儿,藏着这条胡同的精髓,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里边的宝贝每一样我都想带走。



标准大户人家的门楼儿,来历果然不一般。众所周知史家胡同里住过的名人少说十几位,博物馆这个院子原是凌福彭凌府的后花园,尔后他将院子给了女儿——民国三大才女之一的凌叔华——作嫁妆。


凌叔华常在院儿内办当时画家名流的聚会,被称为“小姐家的大书房”,比林徽因“太太的客厅”成名更早。1924年5月,凌叔华就是在这儿招待了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胡适也都在场。


后来,她的女儿陈小滢将院子公益转让,因史家胡同人文底蕴深厚,保留了清末民国时期的原貌,于是便有了这个博物馆,以传承胡同之美。



院子建筑格局保存完好,两颗巨大的梧桐树把院子遮盖得严严实实,树上的鸟笼里站着鹩哥儿,时不时地说两句人话,廊子下养着蝈蝈。遥想我小时候,从五毛钱一个蝈蝈开始买,至今已经涨到10几块,翻了20多倍。我从不嫌它们吵,可能我现在选择性的听力就是从蝈蝈身上练出来的。我特想养一个能踹怀里,冬天能出去显摆的蝈蝈,可它们有的冻死,有的晒死,有的被我放进去的蜻蜓、刀螂撑死……对不住了,在此为你们祈福超度,原谅我,以后再也不养了。


我去的这天正好赶上一个摄影展,台子上放着一篓酸三色,我和姐们儿一个色儿顺了一块儿,味道依旧。



博物馆有多个展厅,正对大门的展厅中铺着一块块的旧砖,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地砖。这样原汁原味的文物还有很多,老屋檐、瓦当、小镇兽,都是周围居民捐的。但那些沙盘、历史介绍,多一秒钟我都不想看,最让我着魔的是两个不大的小厅,展示了上个世纪各个年代,尤其是我小时候那个年代用过的东西。



当年那些屡遭嫌弃,过时的,破烂的旧物,陪伴过我们同样破烂的童年,它们没有生命,当我们再度相遇,好像见到了老友亲人。你会不会也有些自责,为什么不把家里的东西留下来,总是喜新厌旧……



右上角那个喜字儿的座钟,我家有个一模一样的,是我妈的嫁妆,在我10岁的时候因为锈了,被我拆掉,让我爸在里头钉了俩木条,中间放上纸盒捹儿,做成了四层的迷你小房子展示架。当年每个暑假,北京电视台的《七色光》都会播英国的《羚羊号历险记》,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三个小矮人乘船远行,结果遇上海难,被两个孩子发现,住在他们的玩具房里……从那时我就特别喜欢小东西,也一直收藏至今。



搪瓷的带饭饭盒、组合柜、老式冰箱、铸铁的熨斗、双卡收录音机、每家都有的蓝色电扇……跟我姥姥家那个一样的傻傻的白开水壶;上学前班时自己在家没人管,父母特意给我买的压力水壶;多少人同坐过的那辆小竹车,后来变为了姥姥买菜推的车;缝纫机我家至今还存着,小时候我妈就用它给我扎套袖。



海鸥相机、算盘、打字机、单瓢葫芦、笸箩、粮票、公交月票、买煤的本儿、自行车执照……那会儿一家人出去玩儿,也就是北京市内的公园之类,男的就会带上那个军用水壶;几岁的时候我护头发,没法儿去理发馆推秃子,我妈就带我去四姨家,四姨父就用那种推子给我推……脾气不好,直到上小学才让我留头发。



现在还有多少人认识并记得“瓷水鳖子”?一般都知道的是橡胶的了。可我小时候一直用的是这种带楞儿的大白瓷。每天晚上临睡觉,我妈就给灌上开水,放我被窝里,特别烫,小心翼翼地不敢碰到。第二天早晨还是温乎的,正好倒出来洗脸漱口,抹上宝贝霜,上学,但脸和手还是皴的,甚至冻裂口,印象中八九十年代的北京,比现在的冬天冷好多。




这些宝贝多数都是从居民手中征集到的,不仅原样重现了当年市民的生活场景,还复活了观者心中的一片记忆。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只是它们没变,我们却已经老了。


希望博物馆能把这些宝贝,摆放得宽松些,看着它们那么拥挤,好心疼。



如果说以上的藏品都是宝,那么这位名叫刘平太的大爷就是宝中之宝,活宝,他就是博物馆的管理员,接待过各国领导人,2015年3月2日,就是他在这儿为英国威廉王子讲解。而今,刘老爷子还为孩子们讲述胡同的故事,讲述老北京,这张图就是去年冬天我去遛弯儿的时候拍摄的,一群滋儿哇乱叫的孩子围着他,没有一会儿消停的时候,太不容易了。



而随着北京的流逝,老北京人的消失,能够了解那些真实故事的人,越来越少,在我看来刘大爷比东北虎更珍贵。



站在他身边的白头发外国人,是他的老朋友,大英博物馆的摄影师Matthew Kelly,亲切和蔼的外国大爷。而我听到Matthe的名字,想起来的却是《唐顿庄园》的大表哥Dan Stevens。




史家胡同文创社


营业时间:9:30-12:00,14:00-18: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2号

胡同的木桩上写着老舍的话:

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


逛完博物馆,最大的遗憾就是什么都带不走,这也是我不爱看展览的原因,看不懂又拿不走。不过史家胡同博物馆旁边的这家小店,就平复了这种遗憾。



史家胡同文创社是用曾经闲置的40平米储物间改造成的居民客厅,也是朝阳门街道主办的公益机构,里边处处都是老北京的生活元素,又交融着新时代的文化创意。



司空见惯的胡同路牌,也成了不可多得的收藏品。店内的商品独具魅力,是带有北京和胡同元素的衍生品。小时候的玩意儿,老电视看着那么亲切,店内的明信片、杯子上的图画,都是北京胡同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还有胡同居民亲手画的瓦片和书签。


除了看和买,客人也可以坐下来,动手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瓦片。




细活里


营业时间:10:00-20: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


“无论你买不买东西,我们都希望你走进店门后感到被尊重,对富商和乞丐一视同仁是我们的态度。”女主人李慧说。这是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在一篇报道中看到的话,深有感触。



这家店我慕名而来,在开门前我就知道自己九成以上不会买,也有例外,有时候就是烧包一激动看上了就买。


去年冬天是跟我爸,今年深秋跟我姐们儿,两次来到这儿都没有遇到往常我走访拍片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询问能拍照吗,经常得到否定回应。


店里比我更森系中国风的姑娘,温婉随和,不多说不少道,彬彬有礼地告诉我可以拍,而且还给我和姐们儿@贪小贪 两杯现泡的白茶,且并不尾随我们翻来覆去问要什么,试穿试戴,给客人很大的尊重和自由空间。



小店还不到30平米,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得井井有条,商品种类繁多,但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手工。这里是传统手工艺人手工艺品的微型博物馆。月白色、竹青色、秋香色、艾绿色、若草色、藤紫色、浅葱色、朽叶色……所见到的衣服、围巾饰品、布包的颜色都是用中国传统的染色方法“草木染”植物染色而有的各种颜色。



漂亮精致的瓷器、木器,透着一种古朴的韵味,美不仅能看能欣赏,更能深入生活的肌理,是信手拈来的实用之物。



带有烧制裂纹的土陶茶杯、天然牦牛绒披肩、纯色的纯棉围巾、毛笔字写的标签介绍,这就是冗繁过度包装之后回归自然的特性吧,一切退回最初,没有大logo、没有包装比东西还多的繁杂、天然的材料纯手工制作,这些都是带回家的最好理由。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中,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手工制品的魅力正在于此,每一件都是孤品,值得珍视和玩味。



作者:那敢情好了


北京土著,伪文艺青年,自由摄影师撰稿人。假期时间丈量世界,工作间隙写字拍片儿,生命不息,行走不止。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禁止非授权转载或商用。合作转载请洽powersabove@qq.com



相关阅读

links


2个计划去郊游,逛湖景公园在山谷里看松鼠


住在柿子林里看秋天,不看红叶看柿子橙


北京的秋天最美的散步骑行线路都在这里了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 吃喝玩乐大搜索 -

ID:chwl876

每天17:00-19:00 北京文艺广播FM87.6

商务合作电话:188013180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