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一季度长沙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下一步将重点发展这些

2016-04-14 胡宜闯 长沙观察

 提示"长沙观察"为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微信官方平台

今年以来,长沙工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有效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按照“稳住、进好、调优”的目标要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建多点支撑体系,转型创新发展稳步推进,总体 “平稳起步、有喜有忧”。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态势呈现平稳

后劲持续增强

结构逐步优化

基础得到夯实

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57个,项目总投资额87亿元,同比增长32.6%;

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62个,同比增长47.6%。

其中园区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新引进3个(浏阳经开区的广东百草堂高端药品项目、望城经开区的平安综合金融产业园、宁乡经开区的海信集团长沙综合生产基地)、新开工5个(宁乡经开区的中国建筑湖南建筑科技产业园和格力电器项目、望城经开区的网讯通光通信设备项目、长沙高新区的中国通号产业园和联通长沙云数据中心)、新竣工1个(即:宁乡经开区的联塑建材宁乡生产基地项目)。


二、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宏观有压力

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3%,虽然降幅收窄但仍连续49个月下滑;3月制造业PMI为50.2%,重回扩张区间,但有一定季节因素的影响,全国企业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企业比例仍超过四成,尤其是小型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的状况还有所加剧。

稳住有压力

长沙近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0年的24%降到2015年的9.2%,逐年回落至少2个点以上,多的时候有5.2个百分点,今年1-2月直接回落到6.4%,尽管3月略有回升,但从当前国内外形势及长沙现状看,2016年将比2015年更为艰难,全年要稳住的压力非常大。

结构有压力

传统产业仍在调整期,工程机械产业产品库存大,消化和调整速度缓慢,企业转型升级投入大,但短期内效果难以显现;新兴产业尚在培育期,移动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等虽然成长较快,但短期内难以“补位”传统产业波动带来的缺口。

个案有压力

多年来,湖南中烟为长沙工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全国烟草行业正面临产能结构调整,湖南中烟也不例外,一季度对长沙工业的贡献率和支撑度下降。

信心待恢复

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用工及流动资金紧张,企业毛利率急剧下降,今年计划投资工业项目中还有近100个项目未启动建设,企业对经济形势仍抱谨慎态度,信心有待恢复。


三、下段工业经济运行重点及措施

抓好服务,提振信心

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用地、审批、要素保障和施工环境,企业的用工、融资、要素供应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问题,采取“点对点”的工作模式,明确任务、路径和时间,以钉子精神为企业(项目)化解难题,止住悲心、温暖人心、增强信心。

发力供给侧,稳住增长

着力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降低运营成本、提质优化产品供给、全力稳住增长。

去产能方面主要抓好3件事:

一是着力转型升级消化产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四新”经济,转型消化过剩产能。

二是着力海外并购、兼并重组输出产能。鼓励工程机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电子信息优势产业加快海外并购或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等手段融入全球、全国产业生态,向外输出产能。

三是严格产业准入、落实责任化解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全面开展“僵尸企业”摸底,落实地方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责任,化解过剩产能。

降成本方面主要抓好3件事:

一是执行政策降成本。在抓好国家层面降低企业成本政策落地的同时,出台市政府层面的规范性文件,从制度性交易、非生产使用要素资源、用工、财税支持、融资等方面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二是搭建平台降成本。搭建公共的技术、研发、检测等平台,用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引导企业提高管理、创新技术,降低生产性成本,为企业提供公益性、公共性、公平性产品。

三是拓展市场降成本。认真落实两型产品政府采购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二次采购”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优质产品对接政府投资项目。

突出招商,增强后劲

力争年内落户15个以上重大项目和产业链核心配套项目,进一步加速提质发展。特别是以举办“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为契机,开展“产业链招商”、“二次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专题活动,加强与“500强企业”的直接对接。

抓住重点,夯实基础

强力实施已出台的“智能制造、新材料、小微两创”3个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工信部、省政府支持,力争把长沙列入全国首批智能制造城市试点示范;

高标准举办好“2016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和“全国智能制造大会”;

在全面做好第一批30家企业(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再增加200家;

在信息平台基础上,迅速启动“长沙工业云”的建设,力争上半年实现部分功能上线运行。


延伸阅读
长沙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分析
2016年4月7日,长沙市统计信息网刊文对2013-2015年长沙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进行分析,并就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提出建议。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地区发展的引擎、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新申报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是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2013-2015年长沙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作为参考。


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情况

1.企业数量较多。近年来,长沙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加态势,2013-2015年平均每年新增企业283家。截止2015年12月,3年共新增企业850家,占当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32.2%,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生力军。分年度来看,2013年新增企业327家,其中新建投产企业125家,成长性企业(规下升规上)202家;2014年新增企业231家,其中新建投产企业49家,成长性企业182家;2015年新增企业292家,其中新建投产企业82家,成长性企业210家。

2.增长贡献较大。85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15年报送统计报表的597家企业(统计制度规定,2015年年度申报新增企业自2016年开始报送统计报表)实现工业总产值880.3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76.4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3%和8.1%,分别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4.3和3.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40.2%和38.5%,为长沙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非公企业主导。从企业数量上看,在2015年报送统计报表的597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达515家,占比达86.3%。从发展指标来看,新增非公有制企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42.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83.21亿元、利润总额44.83亿元,分别占全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3%、75.1%和94.7%。非公有制企业成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导力量,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4.县域优势明显。近三年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域,共有583家,占全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8.6%。其中,浏阳市176家、宁乡县171家、望城区139家、长沙县97家。而城内5区和高新区只有267家新增企业,占比仅为31.4%,其中新增企业超过50家的只有开福区(70家)和高新区(54家)。

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1.新增企业单体规模偏小。2015年,597家新增企业企均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47亿元、1.3亿元和0.08亿元,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均工业总产值(4.0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66亿元)、利润总额(0.23亿元)相比,新增企业分别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36.7%、35.5%和34.8%。新增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水平与全市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偏小。

2.新建投产企业数量减少。新建投产企业是工业发展的新动力。2013年新建投产企业125家,为近三年数量之最;2014年新建投产企业49家,比2013年减少76家,下降60.8%;2015年新建投产企业82家,比2013年少43家。新建投产企业数量减少,客观反映了新开工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数量减少,不利于长沙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大。

3.高耗能行业企业占比较高。近三年新增企业中,高耗能行业企业占比较高,医药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分布偏低。三年新增企业597家,分布最多的两个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均为高耗能行业,两大行业新增企业152家,占全部新增企业数量的25.5%,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172家,占比达28.8%,而医药制造、电子信息、仪器仪表、专用设备等新兴行业新增企业合计113家,占比仅为18.9%。高耗能行业新增企业多,新兴行业新增企业少,制约了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4.部分企业发展不稳定。小微型企业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体,为长沙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还存在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经营发展不稳定等问题。85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16家小微型企业因破产倒闭或达不到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标准等原因退出了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

三、几点建议

1.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一方面,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应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步伐,着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长沙工业“升级版”。

2.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支撑。项目建设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激活内资、招商引资、争取国家投资一起抓,在全市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良好局面。引进一批适合长沙发展的重点项目,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从“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打造长沙品牌。加快工业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项目跟踪推进力度,缩短项目建设投产周期,及时为长沙工业经济提供有效的支撑。

3.培育小微企业,积蓄工业后备力量。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工业发展的潜力所在。优化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完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破解企业的融资困难,加强信息提供和技术指导,积极培育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为长沙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编辑:肖斌

版面制作:刘胜妃

大家都在看长株潭城际铁路年底载客 进度?站点都啥样?

长沙市教育局支招小升初 | 55支中小学足球队将角逐绿茵场 足球强国梦在行动


注: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在与观察君取得联系允许后,任何媒介转载须注明来自微信号“长沙观察”,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觉得不错请点赞分享@长沙观察


关注“长沙观察”发现更多好文

☟☟☟

长沙热点新闻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