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廖键:从十万大山走来的新闻虎将 十年七次立功

2017-09-05 邱添 边防之家

廖键,广西来宾人,2007年12月入伍,从电脑打字学起开始接触新闻,2012年从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现为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他独立一人担负支队宣传工作;现任广东边防总队机动支队宣传干事,也是《中国边防警察报》记者、公安边防文联专业摄影委员会理事;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7次,获评公安部优秀政工干部、公安部边防管理局优秀记者、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十大政工标兵、爱岗敬业标兵;先后在各级媒体发稿过万篇。摄影作品先后参与过法国国际摄影展、全军摄影展等,荣获全国专业报刊摄影金奖及公安部、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广东边防总队多项比赛大奖;对工作有着真挚的热爱和独特的视野。


廖键摄影作品《快》


从十万大山走来的新闻虎将

作者|邱添


看到一句话:“民族的,既是世界!”,这让我想起廖键。然后拨打电话,那头还是那样的压低声音:有事直说……。我知道,他一定在任务中,因为电视里播着某项全国性的盛会;有任务的地方,就有他。他总是这样,给我打电话激情澎湃,接我电话时直奔主题。


廖键是我的师兄,是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机动支队的宣传干事,是广东边防总队的十大政工标兵,是公安部的优秀政治干部……回顾相识一年多,我和他的兵讨论过,归根结底:廖键是认真的。


廖键的三分钟相机学习法实用而生动。


(一)


师兄很神秘,很传奇。因为从上广指开始,但凡提到广指毕业学员有出息,队干和教员们都会提起他。他不是师团级干部,也没出国维和,更没立下一等功,且毕业只有四年多,但是名气却实在是高于这些人。众人的一致评价是:尊师重教!从军事教员到英语教员、到公共关系课教员,皆如此评价。意外的是,他很神秘,在学校找不出他的个人照片,而学校文化灯箱、校史馆等地方都是他拍的照片。我们见过许多校友回校讲课交流,他除外。


一个人所以被传说,往往是积于众口相传;而在众口难调的当下,愿意去说一个人的好,而不是去黑一个人,至少说明这人不简单。但师兄做到了。新闻宣传是师兄的特长,这个特长有多长?他凭此,在校三年荣立三个三等功。而这样的成绩不被人嫉妒是因为,在校期间,他所在的11人的班里,一人次荣立二等功、8人次荣立三等功。


廖键摄影作品《旗帜》


不仅对班里的战友有益处,师兄对学校的大事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10年,广州亚运安保期间,一名正国级领导临时改变行程,视察学校一线安保现场;在现场的师兄硬是越过层层警卫,靠着举起一个普通相机盲拍,拍下了领导人与学员握手的照片,且把领导人现场的评价记录了下来。当年的公安边防部队亚运安保总结用的就是这个评价!说起廖键,部局第二届带兵模范、学校二等功臣曾坚武记忆尤新:“部局把部分材料打回来修改,一直过不了,换了好几个人都写不出廖键那样的风格和事例,最后只能把他从课堂上拉回来加班,不到两小时就搞定了,这家伙确实有一手!”


学校毕竟是学究的地方,能让教员们喜欢的,绝不是以上功和名。师兄对学习的态度堪称典范。都说广指以军事见长于其他边防院校,但师兄不仅军事强,还连续三年拿下军校的奖学金。而这个奖学金的含金量有多高?做公共关系课考卷,压轴题在教材上的答案是五个大点,有一份考卷写了满满的二十点,教员改卷时直接给了这个考卷满分,打开封条乐了:果然是廖键!向政工教研室洪莹老师请教,师兄能从部队政工引发思考,直接问到国际政治学的内容。与班里同学一起到政法教研室张宇老师家请教,从晚上八点接上话后,直到凌晨两点都是他俩的对话交锋。张宇老师回忆:感觉像被学生考!同行的同学感慨:信息量好大,甚至连问题都没听懂!师兄感慨:好过瘾,把好多零碎的东西串到了一起!


廖键摄影作品《战友》


认可分为两层,一层是尊敬,另一层是传承。显然,师兄对每一门学科以及任课教员的认可是两种层次皆具备。我亲身经历的是他和李晖教授的师生重逢。2016年6月上旬,师兄出差广州,突然来到了学校。我是李晖教授的课代表,所以突然接到电话说让我们几个特别爱好学习的学员一起见见师兄。


“打扰大家了,我是来看老师的,没想过会见各位师弟,冒昧了!”这是师兄的开场白,配上他虎背熊腰的体格、刚毅的眼神,我完全没想到眼前这个特种兵竟然是各大教研室都赞叹的学习标兵。师兄不说话时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而你说话时,他会看着你,眼神诚恳让你不敢说假话,甚至不敢说废话。当教授让师兄给大家说两句时,师兄则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批评:从我们比舒服、拼关系、混日子等常见的毕业心理讲开,字字如针,针针见血。事后好多战友说:师兄像老虎,离近一点感觉要被吃掉。后来,熟悉了,师兄回忆说:作为这么好的老师的学生,你们问出这么没营养的问题,明摆着没认真学习,有什么好鼓励的,打击对你们最适用。


廖键摄影作品《奔》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句话很适合那天的情境。聊天中,师兄不动声色的走动起来,给老师杯里加水。出办公室时,我看到老师桌上有一束鲜花,才想起师兄是出差突然来校,直接上办公室的。这意味着,师兄没与教授预约,而带着鲜花则意味着:不管您在不在,我是来问候您的,而非打扰,不用等待。


这让我想起师兄的另一个佳话。2012年6月30日,毕业典礼后,师兄第一个冲出校门,也是第一个回来的。他逛遍整个小镇,卖了几束最美的花回来,每一束送的都是老师,而没有一束是给领导的。事虽然小,但情很真,很快传开。


下了办公楼,走向家属区。很多年前,这不到两百米的路,师兄和教授走走停停走了四十多分钟,讨论:现代青年喜欢出仕的陆游,还是入仕的苏轼?“那时真的太幸福!” 师兄回忆时满眼洋溢着幸福。临别,师兄认真的对我们说:“你们称呼教授,我称呼老师,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别改,改了多少有点变了味。”那个语境和眼神,至今让我难忘,那时我打心里佩服师兄,不仅是他的细腻,更是真挚。


图为廖键在现场发稿


(二)


师兄确实是猛虎。不到一个月后的2016年7月,机缘巧合,我的毕业实习就在广东边防总队机动支队。我说,我想学习;于是,师兄让我到他办公室跟班学习。一上午下来,我径直感觉到:现实远胜于传说。


这是一组可以“称王”的数据:5年来,30余次获专业报刊奖,创造了在中央省市纸媒头版头条、整版、封面年均百个以上,4000字以上通讯稿年均31篇,工作日日均发稿1.2篇、上稿5.5篇的宣传大数据;9个总队13个支队级单位邀请他交流授课,18人赴该支队跟班学习;他军校时组建的新闻小组24人中,有21人已经走上总队、支队机关,担负起新闻工作。


称王?或许您不认可,可是在这里一定可以,因为这片土贫瘠到少有人烟,少人问津。师兄从少尉起,就一人独立担负机动支队新闻宣传工作。而机动支队最大的特点在于,没有走私、偷渡等硬题材,“大行动有上级定调发稿、小行动没发稿价值、更多的是只干不说的秘密行动”,常年都是练兵备战的单一主题,所以这里也被广大新闻工作者称为“新闻荒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师兄最贴切的遭遇。


廖键摄影作品《突击》


然而,翻看他的作品,别有洞天!从食堂的护卫猫到操场的毒蚂蚁,再到后山出现的一窝无名蛋;从节前练兵强战备到节日拉练验真功,再到节后练兵防止节日综合症……甚至,一个军娃进警营,他能写出消息、通讯、组图、特写、人物五个文稿,配五组不同的图!用《新华每日电讯》刘主任的话说:一条鱼分两顿、三顿是廖键最常干的事!师兄羞涩而不失幽默的回敬:穷呀,看啥都是宝,地瓜都要小口咬!


称王者,必先有虎胆。全军换新式车牌、中国武警作战服肩章换领章、迷彩鞋换新式作训鞋等全军、全武警部队的重磅新闻注定每一次都刷屏全国、甚至世界;仔细一看,作者:廖键!军报编辑部致电质问:肩章换领章,这应该是武警总部发新闻才对呀?师兄答:作为一名基层报道员,我听战士说,这方便拆、装,符合作战训练!所以就取名《按打仗的标准着装》写我的见闻!编辑老师笑赞:很好,就是要这样的基层报道员!用师兄的话说: 记者就是记录者,看见的、听见的就是你的!


廖键摄影作品《虎贲》2016年在法国参加国际摄影展,并获特别奖。


称王者,有胆无道难立威。2012年12月2日,师兄与几位媒体老师采风路上,看到马路上不少人凑够一拨就自发的过马路,不顾红绿灯指示。一位老师感叹:这就是“中国式过马路”,害死了多少人呀!次日,师兄带上两名战士,在这个十字中路下车,穿着军人义工队队服,举起了白底红字“中国式过马路”,并画了个大叉叉!此行虽然只有一个多小时,效果虽然明显,但人一走,又恢复了原样!但是,次日,师兄导演的这幅名为《向“中国式过马路”说不》的图片沸腾了网络,500多家纸媒聚集采用,并入选当年的新华社国内十大民生新闻。“中国式过马路”由民间直向明面,各地纷纷效仿,大众也由此受到了警醒!媒体老师直言:廖键你的一张图片间接的改变了一种高危现象,你这是救了多少人呀!


然而,艺高才能胆大。师兄为人实诚,关于业务从来谦逊,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业务水平放眼边防、全军、全国、全世界都不算什么。我也认同他的谦逊,因为是他自己打开自己收存的他人的作品,带我认识他的不足。然后,师兄的镜头底下、笔下确实有过人之处,简单的说是“内容为下王”。站在车顶拍摄演习,爆震弹弹到他鞋边,他眼角余光一扫,抬脚一拨,一声巨响后火光和浓烟笼罩全身,当所有人心提到嗓子眼时,他在车顶岿然不动,继续手持相机对焦,而脚下的东风车水箱被炸坏,水在不停的往外涌。特战队员们纷赞叹:真是一名战地记者,有一颗能打仗的大心脏。


又一次,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战,因为拍摄方便,全场只有他一个没戴头盔,砖头、玻璃瓶三次插着耳朵、头发过,而他在现场拍的东西定为绝密级资料,领导感叹:比大片更大片!这样的一次又一次,在他身上无以计数;入藏增援,他爬雪山,巡边境,穿行在蛇蛭出没的原始森林;入疆轮训,他踏戈壁,上高原,走遍了大半个南疆;抗击台风,他顶风冒雨,从不止步;围剿毒村,他冲在最前线,与队员并肩作战……一如常人看到的第一眼:这不是新闻干事,这是特战老兵。


图为廖键在拍摄。


(三)


师兄性格鲜明,从不趋炎赴势,也不忍受别人的奉承,所以不受所有人喜欢。不少接触过他的人会遗憾的说:以他的智商,要是学着圆滑点,定能如鱼得水。着实,师兄的直率常常让人面红耳赤。受邀到外总队、外警种交流新闻宣传心得,师兄对着话筒第一句话就是:敬请关闭录像、请对此次交流不外传云云。然后,接下去的话会说得让人面红耳赤。如:部队最不缺的就是宣传干事,单位给你装备、给你钱、给你时间、给你素材和空间,媒体来队还一帮人帮你公关,拍个照片多少人配合,上了稿还署你的名、算你的作品,干好了年底还给你立功、评优、提前提拔使用,凭啥呀?要是把这些择现给战士加菜,我看个个都得嗷嗷叫!…… 着实,师兄有说这话的资本,他不仅没过硬的新闻素材,更是在零经费和不给基层下达任何宣传任务的情况下连续多年带领支队新闻宣传工作成绩斐然,名列总队前茅。


确实,有人不喜欢师兄的直率,但没人不被他感动过。他指出他人的问题,更会给人超过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看到别人在微信群里晒在中央报刊上稿截图,他从多个方面解析图片的缺陷,甚至直言“太假了!”。但是,众人不知,他会私信告诉此人:“原谅我的直接,有些导向不能歪了,而且你也知道这个图片是公关甚至买版上的。” 


廖键摄影作品《最后一球》


最让许多前辈讨厌的是,他管得太宽!在不少时候,“新人创作、老人挂名上稿”是不成文的规矩。一天,一位“新人”在朋友圈发了个上稿链接,配了评论:虽然没有我的名字,但看着能上稿也满足了!师兄直接电话打过去,问清情况就直接给媒体打电话说明情况,把“新人”名字加了上去,并放在第一位!“老人”知道后发来信息“你管得太宽了吧,关你什么事?”师兄回复:“天下人管天下事!”几分钟后,补刀:“稿子怎么上,我们都清楚,你再不守规矩,我把截图放全国记者群,让大家看看你这个‘老人’在‘新人’面前什么样”。如是这般,师兄干得最多,仅我所知的就有不下五位,他们也因此对新闻宣传充满着阳光般的热爱。


而更多的感动在于,对于新闻宣传他逢问必答,丝毫不保留。例如,有人在工作群里请教如何上军报,他把军报近二十个版面的邮箱一一公布,把与编辑们的通讯截图也一并公开,内容里有编辑对他的批评和鼓励,也见证着他的成长以及与编辑们的友谊见立。而这一切,都只为鼓励他人“心无杂念勤创作、勤请教,清清爽爽的关系一样可以上稿、上大稿!”


廖键摄影作品《跃》


为何能如此大方?师兄说:“因为穷怕了,苦怕了,被套路太多了!”诚然,2007年,从家乡广西十万大山走来,入伍前他没用过相机、没摸过电脑,高中时还是理科生、体育特长生。于是,他从打字学起,不懂时事就从剪贴报纸开始;不懂政治就从摘抄领导讲话学起;拿不稳相机就从手指俯卧撑练起。十年过去了,列兵已是中尉,但直到如今,他依然习惯以办公室为家,累了就躺一躺沙发,常常把沙发皮一次一次磨破。


比千里马更加感激伯乐的一定是野马。一路走来,师兄清楚,比他更加“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人比比皆示,他只是比别人更加幸运。从山娃娃到前卫媒体人,他重学习,更重感恩,感恩每个给他学习进步机会的人。率真的他从不群发问候信息,感情上来了,电话就拨过去了。有时,不便打电话,他就写信、发邮件!


廖键摄影作品《围剿毒村》


一次,阅读一本名家作品集,看到一篇和他几年前写过的同一个典型单位的新闻稿件,被折服的同时,更反思自己当年的得意,于是给中国边防警察报杨林主任写了封检讨信、感恩信:想起您一直以来的褒奖,学生诚然惶恐、内疚;不少时间真的就沾沾自喜着,没少觉得自己有点小成绩。现在想来,这是非常不对的……洋洋洒洒数千字,在深夜里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是检讨和反省,更是对师长的包容、鼓励、引导的感恩。


廖键和他的床。


大师兄!这是杨林主任对这名学生的亲呢称呼。因为从列兵到中尉,杨主任看着他一路成长,对他有着透彻而独到的了解,而酷爱金庸小说的杨主任每次想起这名学生就会径直浮现一位个性鲜明的角色:令狐冲!


大师兄!我从此便这样称呼廖键。另,“从十万大山走来的新闻虎将”这个标题来自于大师兄入选广东边防总队十大政工标兵的形象宣传片片名,同为杨林主任雅正;比量再三,感觉没有比这更适合用于此文标题,故窃取于此,以示敬意。


编辑:小边|微信号:bf-family

投稿邮箱:317423136@qq.com


>>>>

推荐阅读

征兵季,我们在军营等你!

一大批单身边防帅锅来袭,妹纸们控制住!

别怨小边撒狗粮,军人就是这么浪漫

军人,你狼狈的样子足以感动整座城市

萌妹子能提刀杀敌!两年军旅,女兵这么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