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五讲 | 疫情期间,如何规范志愿服务

何国科 致诚社会组织 2020-08-20


本文导语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包括基金会在内的许多公益组织积极响应,在捐款捐物、物流保障、关爱医护人员等抗疫一线任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支援活动的开展,媒体和公众也关注到在此次疫情应对中,公益组织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包括资源、信息的协同管理,对疫情发展趋势的预判,行动的有效性和有序、合规运作等。近日于公益慈善领域引发舆论普遍关注的事件也都与慈善组织的合法、合规运作息息相关,诸多领域的专家对这些事件进行了宏观、准确的分析。事实上,明确的法律条文,在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时却让公益组织的管理者、执行者感到无从下手。

在此背景下,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北京致诚社会组织矛盾调处与研究中心、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联合推出了此系列课程,主讲律师将严格依据国家明确规定的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基金会实务工作中的需要进行讲解。本次课程共分为六讲,分别从款物捐赠、项目设计、规范用工、志愿服务、疫情过后法律协议的处理等方面提供详细的指引。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谭红波


 Donation

第 / 五 / 讲

疫情期间,基金会如何规范志愿服务


本讲内容提示


1.   疫情期间,应该招募什么样的志愿者?

2.   疫情期间,如何规范使用志愿者?

3.   如何保证志愿者的安全?

4.   志愿者感染肺炎,是否属于工伤?





2月4日,武汉一志愿者何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抢救无效死亡,何辉是武汉志愿者车队的一员,他志愿接送医护人员下班,去世时何辉54岁。

 

2月21日,蓝天救援队机动队队长许鹏在从山东济宁市往武汉运送抗疫物资的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39岁!许鹏此前在武汉做志愿者已经连续工作了16天,直到殉职前一直在工作。

 

我们了解,疫情期间,全国各地许多志愿者都在行动,而是在抗击疫情的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有两位志愿者因为抗疫行动去世。这两位志愿者的工作,作为公益行业的同仁们,我们要给与最高的敬意,对于他们的不幸深切缅怀,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保障我们志愿者的权益,更好地考虑慈善组织在组织志愿者参与救援工作的问题;如何规范招募、安排志愿者工作;如何保障志愿者安全?



01


什么是志愿者?什么是志愿服务?


实践中“志愿者”的概念常被滥用,某些单位或机构打着志愿者的名义进行招工,其实质是为了规避编制或劳动合同而招募的临时工;此外,有一些服务也不是志愿服务。对此,应注意以下2个问题:

  • 什么是志愿者?根据《志愿服务条例》第6条规定,志愿者是以自己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

  • 什么是志愿服务?根据《志愿服务条例》第2条规定,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


上海地铁涂画事件 / 志愿服务概念的误用


4月22日,上海地铁17号线上出现不和谐一幕。根据监控视频显示,两名年轻男子进入车厢后 ,一人拿出包里的记号笔涂画,另一人还拿出手机进行拍摄。经过核算,清理涂鸦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等共计七千余元,地铁运营公司需要两人进行赔偿。但由于两个大学生经济比较拮据,在民警组织随后的调解中,地铁公司提出了一个更人性化的处理方案:以“志愿服务”来代替经济赔偿,将七千余元折算成80小时的“志愿服务”,陈某和冯某各需服务40小时。


  • 志愿服务的性质: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

    • 自愿性:自由意志不受强迫

    • 无偿性:不应获得与其服务相对应的劳务报酬,但是根据规定志愿者可以领取必要的补贴,对应交通、餐饮等由志愿服务产生的成服务以外的成本。因此,基金会和慈善组织在设计内部志愿服务协议时要特别注意将“补贴”与“劳务报酬”相区分。

    • 公益性。

  • 志愿服务基本原则: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02


基金会在志愿服务中

可能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1

服务对象

2

志愿者

3

不可抗力

无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

公平责任


  1.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造成损害的,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承担无过错责任。无论志愿者是否存在过错,慈善组织均负有相应法律责任;但是,损害是由志愿者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追偿。

  2.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自身遭受损害的,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承担过错责任。即慈善组织以组织自身的过错为承担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3.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因不可抗力而遭受损害的,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承担公平责任。即当事人对损害的发生均不存在过错,但基于公平、合理的精神,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03


疫情期间,基金会招募志愿者时

应该做哪些事情?


  1. 记录和出示义务

    应当如实记录志愿者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情况、培训情况、表彰奖励情况、评价情况等信息;同时,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依据志愿服务记录无偿、如实出具相应信息。

  2. 真实、准确的告知义务

    招募时,应当说明与志愿服务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以及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3. 尊重和保密义务

    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应当尊重志愿者的人格尊严;未经志愿者本人同意,不得公开或者泄露其有关信息。

  4. 适当安排义务

    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应当与志愿者的年龄、知识、技能和身体状况相适应,不得要求志愿者提供超出其能力的志愿服务。

  5. 人身保障义务

    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解决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参与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志愿服务活动前,应当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 培训义务

    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需要专门知识、技能的,应当对志愿者开展相关培训。此外,培训不仅有助于维系志愿者和慈善组织之间的纽带,更有助于使志愿者感受到真正的公益精神,了解到所做事情的价值。



04


疫情期间,基金会可以如何关爱志愿者?


  1. 发放补贴。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社区志愿者适当发放补贴。——卫健委、民政部发布的《进一步做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2. 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发生意外事故能否认定为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员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换言之,员工在从事志愿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存在认定为工伤的可能,其认定标准主要在于志愿者的服务内容是否与疫情防控相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明确,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