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硕士陶崇园跳楼身亡,生前曾被导师逼迫喊“爸爸”:做人,怎可一死了之!

2018-04-02 精神痞子 律界欧途欧

我曾写过:“我总认为面对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都应当心存敬畏,而照顾好自己,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这是我面对生命的态度,也是我欣赏的态度。


对于社会上的自杀,我在同情之外,极其不赞赏。2017年12月25日,29岁的博士生杨宝德自杀了,而今,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即将毕业的研三学生陶崇园,也跳楼自杀了。


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摆脱他


据报道导师王攀,47岁,因为没有老婆,经常让男学生给他洗衣送饭,甚至逼迫学生对他说“爸我永远爱你”这种话!这家伙还让陶崇园放弃985大学保送资格,又不实现送其出国读博的承诺,还阻拦他找工作,逼迫多次捐赠奖学金,经常让陶崇园晚上八九点去自己家......


陶崇园临死前的一天,和妈妈一同到食堂吃了早餐。他对妈妈说王攀对他“压迫、控制”、“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摆脱他”。之后,陶崇园说要回宿舍拿本书,走到半路,陶崇园突然跑了,妈妈后面追着,眼睁睁看着儿子坠落在她面前。她的心,在那一刻,估计都疼碎了。

 

事件发生后,校方企图封锁消息,对外声称陶崇园是晒被子失足,想以人道主义给家属5万块钱了事,陶崇园的手机和身份证在学校莫名其妙消失了,校方和警方都说没有找到。据说现在武汉理工也开始采取措施联合华科,由华科校方给陶姐姐施压(陶姐姐是华科在读博士),网络上的新闻调查也已经陆续被删光,且发生了保安殴打......

 

以上是报道中摘录的一部分内容,当我看到那句“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摆脱他”,心里一颤,这多像一名女子面对前任的纠缠,无奈中发出的低吼。一个已经成年的男孩,一个硕士学生,面对浩瀚的题海怕是都没这么苦恼无助,面对另外一个男人,却“实在不知道如何摆脱他”。这是一场多么可怕的噩梦,王攀在他心里又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幽灵存在。

 

谁心理有病?!


陶崇园死后,王攀极力推卸自己的责任,采取的手段莫过于:一、自己日常多么照顾陶崇园,二、陶崇园心理有病,以后招生招那种心理正常的。

 

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只是比喻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敬重,并不是说学生必须叫老师“爸爸”。陶崇园有爸爸有妈妈,你特么让人家喊你爸爸,是想占人家母亲便宜,还是心理极度有病。自己一单身老光棍,不寻思着找一门亲事,嘿咻一阵生个娃娃,别出心裁让学生喊“爸爸”。是当学校是孤儿院,还是当学生是孤儿?!

 

要说陶崇园心理有病,我信!一个正常的大男孩,天天被一老男人各种摧残和施压,不是叫爸爸,就是去家里给老男人跪安、按摩,或者像酒店一样提供叫醒服务,甚至兼职起来了外卖小哥营生。长期以往,不有病,才怪!

 

不有病,能喊一个老男人做爸爸?不有病,能特么天天给老男人提供跪式服务?不有病,能不知如何摆脱恶魔控制?不有病,谁特么能从楼上跳下结束自己年轻娇艳的生命!

 

有病,也是某人造成的。现在惺惺作态推卸责任,就不怕半夜三更冤魂上门啊,到时王攀导师好好叙谈一下是如何照顾冤魂生前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原本我还奇怪,怎么如圣殿一样的学校会出如此老师,怎么誉为园丁的老师会成如此恶魔。当看到陶崇园死后,校方企图封锁消息,又联合华科给陶姐姐施压,我才明白什么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人命,是关天的大事。如此大事,校方竟然这样奇葩的处理,不难会诞生意淫学生叫爸爸的老师,也自然的充当了某些不良老师的保护伞。只是校方要记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心胸开阔之人,才敢袒胸露乳如《核舟记》中的佛印,越遮遮掩掩,越显内心阴暗,此事叵测。

 

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但一定是八卦的。若想澄清无责,就要正视陶崇园死亡原因,就别像小孩子躲猫猫一样玩藏手机游戏。否则,势必被群众八卦的底裤精光。

 


做人,怎可一死了之!

 

生而为人,首先是为人子为人女,其后为人夫为人妻,甚至为人父为人母。每个阶段,我们都有一个身份,每个身份代表我们都有一份责任。

 

茅侃侃自杀,杨宝德自杀,陶崇园自杀,社会上还有很多没被爆出来的不知名的年轻自杀者。想想那些想活不能活,想想那些被病魔折磨无钱看病、无法再继续活着的人,痞子痛心的想说:你们还未认真年轻,怎敢轻易死去!你们还未承担责任,怎可一死了之!

 

我不想单纯的去责怪他们,逝者已矣,只能愿其安息。但若不多说几句,不知将来又有多少年轻者舍弃生命、纵身一跃。

 

现实生活里,我经常感觉90后、00后,是傲娇的一代。父母独宠,不说娇生惯养,也是百般呵护。其实他们也是脆弱的一代,在学校里、公司里,你不敢吵他们,他们有着超强的自尊,有着那种“老子宁愿不干了,也不愿受你这种鸟气”的张狂。看似张狂,实则脆弱不堪。

 

社会是个大熔炉,我们谁没被呵斥过,谁没被侮辱过,谁没心里一万只羊驼奔跑来奔跑去过。可是我们需要明白,生容易,活真难。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像三孙子一样,可他以自己辅助刘邦安天下的功绩使当年的“胯下之辱”成为了励志佳话。社会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我们多愁善感,而对我们风情万种,不会因为我们是家中宝贝,而对我们垂怜疼爱。

 

离开父母,走出家门那一刻,我们就要知道,外面的世界不止有诗和远方,外面的很多辛酸痛楚,都需要我们自己坚强面对。出去看看吧,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是在一边嚼着玻璃凝视着深渊,一边又忍着疼痛学着治愈自己。这一切,都源于我们有责任存在,对父母的责任,对亲人的责任,对自己生命敬畏珍惜的责任。生活再不易,你我都要有担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