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速递 | 理解——旅游体验的生存之维

赵刘 旅游学刊 2022-04-25




赵刘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



1


研究缘起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旅游体验中理解的存在及表现模式问题。旅游体验是笔者长期关注的领域,而文章的写作缘起于多年前准备博士论文时所研读的两部著作——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他们对于“理解”的分析颠覆了笔者之前的认识——将理解看作一种客观行为,如伽达默尔认为“艺术的真理和意义只存在于以后对它的理解和解释的无限过程中”,海德格尔认为“理解不属于主体的行为方式,而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等。如果说这些哲学大家从更深层面来分析此在之存在的普遍真理(人是典型的此在),那么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理解必然普遍存在于人的各种生活、工作、学习之中。旅游活动同样如此。然而,当笔者带着这个命题梳理旅游研究进展时,却惊奇地发现“理解”这个人文社科中的重要命题竟然被许多研究者忽略了。通过查找论文,发现许多属于对某个旅游概念或主题的理解,如“原真性”理解、“生态旅游”理解等,都属于一种外在式地帮助学界深化对于旅游概念认识的研究,并不是真正的对“旅游体验中理解”的研究。另一方面,那些真正的相关性研究,以符号学和定量研究为代表,也值得提出疑问。符号学更关注的是主体的解读会获得什么意义,而本身的理解过程则被忽略了。一些定量研究将文化背景、景观信息等纳入反馈评价模型,试图挖掘体验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这类研究往往采取的是科学主义的客观视角,将主体、客体等对象当作产生关系的“黑箱”,通过试验与数据来建构相互关系的模型方程。虽然他们从各自角度深化了旅游体验研究,但是总体来看大多采用了“存在者”的视角,却忽略了“此在”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验存在的基点。

目前的研究成果并没有让我们产生清晰的认识,比如“旅游体验中是否普遍存在理解”,以及“理解的具体模式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不少人还是将旅游活动看作是一种浅层次的追求快乐的应激性体验,这种观点甚至导致一些轻视旅游研究的现象,认为旅游缺乏深度。如果我们能证明旅游体验中理解的普遍存在及表现模式的独特性,那么就可以在某些方面揭示旅游的深度及研究价值。笔者在2017年访学美国时曾经调研过一些学者,即使是专业研究者也对理解在旅游体验中的普遍存在性持有疑惑,特别是在讨论自然景观体验时尤其明显。结合海氏的存在研究,可以认为访谈研究者与海德格尔之间必然有一方是错误的,论证的过程充满挑战性。笔者并没有对此问题灰心丧气,反而更加意识到解决“旅游体验中的理解”问题的困难性和隐蔽性,并相信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旅游体验和旅游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图1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羚羊谷

图2 Sunset火山公园


2


研究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的研究习惯于采用科学主义的客观视角,这是长期以来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的,并不是唯一正确的研究方式。比如,不少人都将人脑对外界的感知比作电脑对信息的处理。这一类比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我们可以在诸多的心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研究中发现这一或公开或潜在的假设。但是笔者相信海德格尔和胡塞尔不会这样认为,因为他们通过现象学研究得出几乎相同的结论——人是一种超越的存在,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物。比如,以科学主义的视角来看,研究者会认为:旅游者来到旅游目的地,主体与各种旅游对象是“比肩并列般”地并立着,旅游者像相机一样源源不断地将旅游对象摄入内部。但是实际上,“视而不见”或迅速遗忘的现象屡见不鲜,只有那些被理解的现象才有助于形成深刻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中照面的旅游对象不是平均化地向主体显现,而是经由理解才被揭示着、展开着。

文章采取基础存在论的视角来研究旅游体验与理解命题,借由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分析,可以超越常规的主客体认知角度(已然发生),而将目光回溯到旅游对象如何向旅游者显现的层面(正在发生)。在具体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面向实事”的现象学方法。在海氏看来,现象学的意思是“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经由现象学显现和描述,我们不仅领会到作为实在的存在者,还有存在者的存在。根据研究需要,文章将实地调查法作为现象学研究的验证补充。

图3 印第安人遗留的Wukoki建筑遗迹

图4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希腊雕塑


3


研究结论与启示


结论认为:(1)旅游体验中始终存在理解,旅游对象经由理解而向旅游者展开,理解的模式被表述为旅游者对旅游对象因缘整体的领会。(2)旅游体验的理解程度在实践中处于初步理解与深层理解构成的谱系之中。初步理解是旅游者通过经验移置将各种旅游对象当作以往经历过的相似者来领会,深层理解则是对旅游对象在原时空情境下前因后果的领会,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主体间性的理解各有其具体探问方向。(3)体验与理解具有一种循环关系,体验总是带有理解的体验,理解又总是基于经验的理解,体验的完成与累积构成经验。因此旅游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体验的堆砌,而是通过优质体验完善了旅游者的经验脉络,帮助今后更好地理解世内照面的对象。

当代旅游已然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但恰恰又难以清晰地言说出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人才成长的圭臬,研学旅游被视为帮助孩子成长的重要方法。虽然人们基于个人经验都认为旅游提升理解力的功能毋庸置疑,但是这一作用机制却并未得到阐明。研究指出旅游并不仅仅是为旅游者囊获杂乱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为人们高效地完善了经验脉络,而这将始终伴随旅游者之后的生存,帮助人们去更好地理解各种对象。如果我们认识到理解与体验、领会、意蕴等的先天关联,就会更深刻地认同这一点。

图5 优胜美地的酋长岩

图6 《存在与时间》封面


4


致谢


文章的写作与发表,要感谢《旅游学刊》审稿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编辑老师们严谨细致的校对与修订,这些专业化的建议与帮助让本研究更加完善与准确,也为未来研究提供更创新的思路。也要感谢学界前辈们在旅游哲学领域的辛勤探索,使得后来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探索相关问题。



引用本文

赵刘.理解——旅游体验的生存之维[J]. 旅游学刊, 2021, 36(4): 136-146.

ZHAO Liu. Understanding: perspective of existence in tourist experience[J]. Tourism Tribune, 2021, 36(4): 136-146.

原文链接

https://book.yunzhan365.com/rztl/rhgg/mobile/index.html



责任编辑 || 刘鲁
责任校对 || 王婧
语音主播 || 程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
技术编辑 || 郭秋琪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
图片来源 || 
作者提供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