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旅游学刊》|2024年第3期目录及电子刊

旅游学刊 旅游学刊
2024-09-04

(点击图片阅读电子刊)

   主编寄语


科学研究可以无动于衷?


谢彦君‍‍‍‍

《旅游学刊》副主编 /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旅游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主持人:宋   瑞

‍‍‍


向   勇

  创意旅游:认同连接、艺术赋能和价值共生


傅才武

  论旅游开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宋洋洋

  文旅融合视角下旅游对城市更新的作用


宋   瑞

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何以相促


石美玉  詹雪芳

旅游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国经验


崔凤军  徐宁

旅游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摘要导读
1.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地经营性治理的理论内涵与研究框 HOT吴茂英  张镁琦  王龙杰  周永广摘要: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强调“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为引导乡村地区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学理层面总结和提炼相关实践经验,能够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旅游学者的力量。为此,文章引入乡村经营性治理的概念,在阐述其内涵、论证其与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在逻辑相契合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地产业经营和乡村治理实际,从多元行动主体的视角,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化了乡村旅游地经营性治理的理论内涵,并探索性地构建了相应的研究框架。其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共同富裕的载体,以统筹逻辑和组织化的路径参与乡村旅游地经营性治理中;乡村文旅小微企业是共同富裕的个体,以运营逻辑和责任化的路径参与其中;本地村民是共同富裕的主体,以内生逻辑和公民化的路径参与其中;外来游客则是共同富裕的流体,以共创逻辑和内部化的路径参与其中;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旅游地实现经营性治理最为深厚的力量,通过党建引领来凝聚共识和高位推动,是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经营性治理、助力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核心保障。文章还梳理了相关潜在研究议题,研究成果能够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学理借鉴。关键词:新时代;共同富裕;经营性治理;乡村旅游

2. 旅游疗愈理论:构成系统与作用机制 HOT‍‍‍杨振之  沙   莎

摘要:文章基于多学科交叉研究,提出了旅游疗愈理论,构建了由“天”“地”“人”三大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以及“天人地交互效应”作用机制组成的旅游疗愈理论模型,阐述了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生成机制,以及对人体健康提升的作用路径,为进一步了解“天”“地”与“人”的健康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受旅游疗愈主体“人”的健康需求驱动,会产生此类“应时而宜”的康复性旅游流动,让人“远离”惯常环境中的“烦”与“身心不 适”,置身于“迷人”的环境中,会产生更多的非定向注意力和健康效益,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实现健康的体魄在诗与远方遨游。该研究进一步发掘了旅游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贡献,使更多符合游客健康需求的产品供给、资源利用、空间开发成为可能,从而促进旅游学与生命科学的跨学科理论实践。

关键词:旅游疗愈;构成系统;作用机制;康复性旅游流动



3. 旅游对老年人退休适应阶段自我负面体验的心理疗愈研究——基于镜像理论 HOT

吕   婷   李师娜

‍‍

摘要:文章以镜像重构理论为指导,通过客我和主我分析视角,引入皮电心理生理数据,综合分析了旅游对退休适应阶段老年人自我重构的心理疗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客我认知方面,退休者通过凝视自然景观(梦幻之镜)、文化景观(哲思之镜)和社会秩序(规矩之镜)等大他者之镜唤醒自我,积极拓展自我的生命价值、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时,退休者通过旅游同伴(怀旧之镜)、旅游地老人(未来之镜)等小他者之镜重新建立自我与社会的联结,转变身体认知局限,形成“心不老就不算老”的自我认知。在主我反应方面,皮电心理生理数据显示,退休者在旅游镜像空间内诱发了精神愉悦感、社交怀旧感以及身体认同感。客我与主我相互协调彼此一致,自我概念由此重构。

关键词:旅游疗愈;自我重构;退休适应阶段;老年人



4. 旅居何以康养? ——节奏分析视角下康养旅居对身心健康的“单向度-循环”影响研究韵   江  郑   密

摘要:康养旅居是一种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生活方式,是在中国时代特色背景下休闲度假产业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然而,康养旅居对个体身心健康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的机制尚未厘清。文章借鉴节奏分析理论,从单向度过程和循环过程两个时空尺度出发,探索旅居者生活节奏变化下康养旅居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从单次康养旅居的单向度过程来看,旅居者经历了日常节奏化-节奏中辍-节奏调整-节奏嵌入-节奏持存的节奏演进过程,康养旅居者节奏变化过程本身具有疗愈功效,其健康状态、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均呈现倒U形趋势,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相互作用,并影响旅居者身心健康;2)从持续性康养旅居循环过程来看,人们的身心健康状态越来越佳,这种健康状态呈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趋势;3)康养旅居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具有边界条件,分别是时间视角的停留时长、空间视角的柔性边界以及系统视角的自我调节与社会支持。该研究强调了身体反节奏化的革命潜能,为全民康养时代下康养旅居地建设提供了有效路径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康养旅居;身心健康;节奏分析;感官体验;情感体验



5. 聚焦脆弱人群的旅游疗愈 ——相关议题与研究展望熊   伟  罗筱雯  黄媚娇

摘要:当前,旅游与健康的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和挑战。已有研究聚焦健康旅游或医疗旅游等话题,对旅游如何发挥其健康效益,尤其是如何惠及脆弱人群的作用机制讨论不足。基于此,文章聚焦脆弱人群,系统回顾了旅游疗愈所涉及的主体、动机、空间和效益。发现相关重要议题包括:旅游研究中所关注的固有型、情境型和致病型脆弱人群及其特征;脆弱人群在抵抗命运、促进发展和维系社交等方面的独特旅游动机;物理空间、社交空间、象征空间与虚拟空间中的疗愈潜力;“生理-心理-社会”3个层面的疗愈效益。文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涵盖“人群-动机-空间-效益”四维度的聚焦脆弱人群的旅游疗愈框架,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关注脆弱人群的本质性特征,旅游作为替代性疗法载体的跨学科探索,生活方式(如旅游)与健康效益可能发生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旅游;旅游疗愈;健康;旅游福祉;脆弱人群



6. 风尘仆仆,终有归处 ——跨国移民劳工的假日休闲及其疗愈机制徐文晴  李咪咪  刘为潍

摘要:假日和休闲对移民劳工而言意味着逃离和暂缓,对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关注跨国移民劳工与假日休闲体验相结合而带来的对集体疗愈、微观互动等研究问题的新认识,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籍家庭佣工为研究对象,结合微观社会学视角与符号疗愈理论,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明晰跨国移民劳工群体休闲体验中的疗愈机制。研究发现:1)移民劳工通过对休闲情境下“第三空间”的组织和构筑展现其主体和领地意识,重建对日常生活的掌控权和决定权,提升心理幸福感;2)围绕宗族网络和地缘关系展开的假日休闲活动是跨国移民劳工宣泄个人情绪、调节人际情感的平台,也是其开展休闲活动的核心;3)移民劳工的假日休闲活动是一系列仪式情境和自然情境的集合,围绕各象征符号,个体疗愈通过集体情境的整合与转化,以自我宣泄和人际调节的形式而实现。研究从微观层面的集体互动出发,将休闲环境作为惯常环境之外的微观社会空间,为理解休闲与疗愈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实现全社会的共同美好生活提供了现实指导。

关键词:休闲;假日;疗愈;符号;移民劳工



7. 乡村旅游体验场景对心理恢复的作用机制研究 ——兼论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刘卫梅  林德荣

摘要: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旅游的“疗愈”价值凸显。通过乡村旅游实现恢复和精神家园重构已成为一种趋势,但鲜有研究审视乡村旅游疗愈功效的场景效应。文章提出乡村旅游体验场景概念,基于647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构成乡村旅游体验场景的自然维度、氛围维度、好客文化维度、体验性活动和农创产品的5个维度与地方依恋对旅游者心理恢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体验场景5个维度都对心理恢复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2)乡村旅游体验场景的5个维度是地方依恋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3)地方依恋在乡村旅游体验场景5个维度与心理恢复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从乡村旅游体验场景视角揭示了心理恢复的形成机制,既拓展了现有的旅游体验场景理论,也为旅游者恢复性效应形成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体验场景;心理恢复;地方依恋

8. 旅游产品直播购物情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前因及其影响机制‍‍‍刘   春  赵   琦  郑   红

摘要:直播购物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但目前缺乏对直播间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的行为研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范式,文章采取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旅游产品直播购物情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前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除信息质量和主播信息源特性外,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直播购物平台的类型、可信度及营销力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外部刺激;2)消费者对外部刺激的内在感知包括观看旅游产品直播时的沉浸状态、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影响其对旅游产品直播购物的态度、观看意愿和购买行为;3)消费者是否会从直播间的“观望者”转变成“购买者”,受旅游消费者自身特质及其感知风险的影响。通过厘清各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直播间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行为的影响机制,文章深化了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解,并为旅游产品直播购物行业长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直播购物;旅游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刺激-机体-反应理论;前因变量



9. 缘何成“真”?圣地巡礼游客的真实性体验研究周肖帆  张   梦  刘   娜  施   思  温俊杰

摘要:随着二次元流行文化的发展,以拍照还原、模仿扮演、体验虚拟的圣地巡礼日益成为“打破次元壁”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寻求现实与幻想融合的“超真实”体验是游客出游的关键动机,然而,游客如何获得这种真实性体验及其具体维度如何,学术界很少关注。文章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收集网络文本和半结构式访谈资料,识别出圣地巡礼游客真实性体验的结构维度,并进一步基于认证理论阐释了游客真实性体验的实现路径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圣地巡礼游客真实性体验是一种多重真实,它通过不同认证方式实现和深化,即游客通过事实的认证、想象的认证、社会的认证和自我的认证,实现景观真实性、乌托邦真实性、部落真实性和自我真实性体验。该研究不仅拓展和深化了对旅游真实性体验的理解,同时,也为企业优化游客三维与二维世界的“破壁”体验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圣地巡礼;认证理论;真实性体验;ACG(动画、漫画、游戏);虚拟场景旅游

10. 2003—2022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成果评价 HOT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学术评价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

摘要:通过与旅游相关的50组检索词在CNKI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CSSCI数据库和CSCD数据库中检索出2003—2022 年收录的旅游类学术期刊文章,经查重和筛选最终得到33 106篇旅游学术论文,以此作为研究的总样本框。这些旅游学术论文涉及 1167 种学术刊物、4727 所机构以及 29408名作者。文章分别对刊载旅游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论文数量(分值、频次)、影响力(h指数、g指数)等指标的评价和排行。在数据处理上,应用了VBA预处理文件格式和编码计算,更加全面准确地进行期刊、学者以及机构的评价,为学术评价的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2003—2022 年Top 50刊载旅游学术论文期刊”“2003—2022年刊载旅游学术论文 h 指数≥ 15 的期刊及其 g 指数”“2003—2022 年分值Top 100旅游论文作者”“2003—2022年发表旅游论文h指数≥ 13的作者及其g指数”“2003—2022年分值Top 100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2003—2022年发表旅游学术论文h指数≥ 20的机构及其g指数”6个表格中。此外,在研究中还引入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的“三高”论文指标,这个指标是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基于中国知网资源总库,按论文被引频次、引证标准化指数和下载频次遴选出学科前1%(同年度同学科同种文献类型中前1%的论文)的论文即为高被引论文、高引证标准化指数论文及高下载论文,简称“三高”论文,即为高影响力论文。

      文章基于三大学术论文数据库,以50组检索词为依据,全样本地选取研究对象,较为全面系统地勾勒了 2003—2022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成员学术研究的概貌和相关的指标评价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学术评价;学术共同体;h指数;g指数

   相关阅读


《旅游学刊》|2024年第1期目录及电子刊
旅游学刊》丨2024年第2期目录及电子刊

   订阅入口
(点击图片订阅本刊)

HOT=封面文章本期责编 | 刘   鲁‍‍‍责任校对 | 周小芳‍‍技术编辑 | 李敏慧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旅游学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