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埋下了科技的种子,希望有天它们长成参天大树
第一届机器人冬令营合照
2017年1月25日,RoboMasters第一届高中生冬令营进入了最后的结营答辩阶段。清晨的日出、工具箱、刷夜...等等,这些已经成为这段日子里,最有味道也最难以忘怀的词眼。“很累但很有收获,我深爱上了这里。”高中生营员小许如是说。
冬令营高中生参观港科大工学院
小许是本次冬令营G组一名负责机械的高中生。在一个月前,他与其他来自全国8个省份,19所重点高中的31名高中生,怀着对科技和未来的向往,加入到机器人冬令营。期间他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能独挡一面的机械能手。
# 一切,为了鼓励技术创新 #
G组正在对机器人进行组装调试
“我们组对步兵机器人的发射装置进行了改装,几十颗弹丸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发射出去,这个想法源自于手枪的弹夹。”小许很开心地介绍团队的作品,“只要‘散弹’发射范围足够大,就能够击中第一次机关并得分,后面的就要看运气了。”
G组步兵机器人发弹测试
就在前几天,G组成员发现了机器人的云台出现了问题,在不影响考核的情况下,他们对云台和发射枪口进行了固定,改造了发射装置。“在导师的帮助下,虽然最终我们只拿到第四名的成绩,但我对团队想到的应急方案还是比较满意,大家脑洞真的很大!”
坐在小许隔壁桌的,是技术考核拿了第一名的F组。“我们组内分工明确,拿到任务的前几天就做完了,此后负责机械和软件的同学一直在调试,追求更快的时间,更稳定的效果。”说话的,是来自河北的F组组长小方,“我们给机器人起了个名字,叫‘吕公车’,希望它就像攻城武器一样具有侵略性。”
F组机器人自动识别击打大符
“我们一般早上八点就过来学习和调试机器人,晚上6点多回寝室后,大家会一起思考下第二天的任务。”F组的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此前就对单片机、电路、C语言等都有接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神组,“导师教会了我们怎样更科学地管理作息时间,我们不刷夜也能保持领先。”小方笑着说道。
# 开冬令营,实则用心良苦 #
RoboMasters2016总决赛现场
当被问及开办机器人冬令营的初衷时,事业部技术总监杨硕是这么和小R说的:“RoboMasters机器人大赛和夏令营已经举办了几年,其中的自动化、自动识别等技术点已经被证实是可以向高中生进行教育普及的,我们希望做更多的尝试,让工程师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下沉。”
冬令营的标准机器人底盘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扎实的技术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再简单的视觉识别功能,也需要底层代码、妙算、机械结构、云台、电机等各方面的协作,这些都需要从细节上从小培养。”杨硕这样解释,“我们特意给每一组设置了贴合他们自身水平的技术知识点,这样学生能通过不断学习理解得更加深刻。”
# 成长,下一次相遇 #
冬令营实操培训课现场
“这些高中生都很聪明,做事情非常认真,而且经常有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冬令营运营负责人小叶是这么说的,“他们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我特别欣慰他们在本次冬令营的成长非常迅速,他们让我对机器人冬令营有了新的理解。”
用机器人零部件拼凑的LOGO
“我家乡很少有同龄人做机器人的,这次来深圳后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都不舍得离开。”F组组长小方感慨说道,“冬令营我收获良多,调试过程让我明白每一处环节的重要性,差之毫厘对结果影响千里,非常高兴可以学习到核心的产品和技术,希望下一次能学习到更多底层和妙算的代码,成为一名更好的工程师!”
图文素材 | Xinye & Edward
编辑 | Fre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