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文化为魂 提升城市新形象

榆林文旅 2023-05-25



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更要看文化发展高度。今年榆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设立10亿元文旅产业发展资金和基金;传承创新非遗文化,推进非遗文化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设立非遗学院和非遗展示馆……这一系列举措,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出新出彩,焕发城市文化新气象,提升城市文化新形象。


绥米唢呐 记者 延杨红 摄

从2008年开始,榆林推出了原创舞台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大漠红柳》《陕北人》等反映时代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剧目,不少剧目在中国艺术节和历届省艺术节上荣获大奖。其中,《米脂婆姨绥德汉》获得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特别奖。

市人大代表王晓怡建议,要进一步加大精品剧目经费,有计划地拨付专项资金,逐年打造一批诸如反映以路生梅为代表的时代精英、以黄河文化为源头的中华文明、以非遗项目为根基的传统文化等正能量剧目,让榆林文化艺术走上更高平台,扩大艺术影响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引导,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市人大代表奥锦霞建议,要继续出台政策措施,通过合理利用民歌、说书、秧歌、腰鼓等非遗项目,推进非遗元素嵌入现代城市生活,融入旅游新产品、文化新业态,实现非遗与现代城市生活“衣、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深层次融合,碰撞出别样魅力,从而推动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文化进一步“活起来”“火起来”。

市政协委员曹闰茗是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戏曲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现如今戏曲市场低迷,戏曲人才青黄不接,戏曲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当下抓好戏曲人才梯队建设,传承弘扬戏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他建议,要以演代训,敢于给青年演员提供展现才艺的平台;对优秀戏曲人才提供保送入学政策、减免学费政策、就业保障政策等;逐步建立让戏曲人才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的政策扶持体系。此外,根据艺术院团特有属性及各人所长,因人而异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措施,合理制定招聘标准,以解戏曲院团用人之急。

从事煤炭行业的市政协委员高峰说,外界提起榆林,都会想到能源,但从榆林长远发展来看,不能光靠发展能源,还应发展文旅产业。当前,榆林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不相匹配,他建议,首先应着力打造“5A”级旅游景区,提升榆林旅游品牌和形象。其次,立足榆林黄土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有文化、有内涵、有影响,具有榆林特色的城市新形象,让文化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加持久的源动力。

来源:榆林日报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进入全国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

往期精彩回顾1、文化进万家丨横山区2023年春节群众文艺节目展演 ①2、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召开 2023年将举办系列活动带动行业强力复苏发展3、定了!统万城景区2月21日起将试行优惠门票政策,20日前免费入园4、文化进万家丨横山区2023年春节群众文艺节目展演 ②5、一图速览陕西文旅工作报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走进全景榆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