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阳虹(93届涡轮机)的汽轮机人生

饮水思源 师说新知 2021-01-24

2020年5月15日,2019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颁奖仪式举行,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和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所长姜健获市长质量奖。

上海市市长质量奖是上海市人民政府2007年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主要授予质量管理水平卓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处于上海市和中国同行领先地位、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组织,质量工作成绩显著、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获奖组织和个人总数每年各不超过2个。


   其中代表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汽轮机厂从上海市代市长龚正手中领奖的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裁,上海汽轮机厂总经理阳虹。

阳虹,1972年生人,199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热力涡轮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曾任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总工程师、技术部部长。

作为技术型领导,阳虹曾获得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通用项目。


项目名称:汽轮机系列化减振阻尼叶片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
阳虹(第三完成人)
199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热力涡轮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总工程师、技术部部

    并在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120年校庆时作为校友嘉宾参加专业技术论坛:

2018年阳虹代表上海汽轮机厂参加进口博览会质量论坛

能源科学与技术国际高端论坛2016-4-7适逢“双甲子”校庆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能源科学与技术国际高端论坛”,主题“科技创新促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技术负责人,政府负责人参会。部分产业界:
余  兵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世森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
霍锁善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王为民
东方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
阳  虹
上海汽轮机厂总工程师
栾海峰
中国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副所长
赵世权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
徐  强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工程师
张宏涛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孔建强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杨家强
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校友风采】:阳虹(93届涡轮机)

    2019年6月做客上海电视台《未来说:执牛耳者》大型访谈节目,广受好评。




阳虹:曾被西门子“拒绝”,她带领团队站上汽轮机之巅
2019年06月11日 看看新闻网

在满载钢铁和重型设备的上海汽轮机厂,有一位女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带领团队研制了全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机,这台机组以高参数、大容量和高难度的工艺,成为了世界汽轮机之巅。她就是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裁,上海汽轮机厂总经理,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机总工程师阳虹。

汽轮机发电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直到现在,汽轮机仍是最稳定的核心发电设备,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但是近年来,火力发电行业一方面要提高发电效率,另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对环境的新要求,降低排放。阳虹要做的超超临界汽轮机,就是用最少的煤炭,发更多的电。超超临界汽轮机机组,它的煤耗是2018年全国平均煤耗的83%,每发一度电会节约51克煤,同时一年还能够减排近1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个36米长,1200吨重的大家伙,就是阳虹和她的团队设计制造的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机,别看它体型巨大,它的精度却达到只有头发丝的四分之一。阳虹和她的团队花了5年时间进行预研,光材料性能实验就做了10万个小时。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发电设备还完全依赖进口。1951年为了维修大连电厂的一台进口汽轮机,当时的上海通用机械厂临危受命,开始了国产汽轮机生产与研发的征程。1953年上海汽轮机厂成立,近十万个零件从头开始,一个一个研发。1955年,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06年,上海汽轮机厂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国内40%的汽轮机都来自上海汽轮机厂,他们的产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阳虹就进入上海汽轮机厂,在技术研发的一线工作了26年。阳虹说她最喜欢上海的外白渡桥,这座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大气端庄美丽,这就像她每天打交道的这些钢铁机器,充满了魅力。



 2015年6月4日,解放日报的专题板块大篇幅报道了时任上海汽轮机厂总工程师阳虹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快乐的人生经历


阳虹:汽轮机技术创新是“大象之舞”
  

互联网时代往往被看成“万众创新”的年代。一个人,一台电脑,就可能创造出颠覆一个行业的奇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是“从0到1”的创新,而扎根传统领域的创新却仍然要求在以往的经验上踏实地摸索、点滴的进步。  


上海汽轮机厂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创新典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00千瓦汽轮机,到如今超超临界1240MW等级汽轮机,五十年经历了超过二百倍的增长,无不归功于上海汽轮机厂对创新执着的坚守。


汽轮机设计制造属于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作为一名女性,阳虹没有感到与钢铁工厂的疏离感,而是把占领一个又一个技术制高点作为“快乐的人生经历”,汽轮机厚重的历史和工学背景使其创新显得“厚重而沉稳”,上海汽轮机厂总工程师阳虹称之为“大象之舞”。


  出身“红海”

  从1882年瑞典工程师拉瓦尔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汽轮机开始,汽轮机发电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直到现在,汽轮机仍是最稳定、最可靠的不可替代的核心发电设备。从小容量到大容量,从亚临界到超临界,再到超超临界,无数代汽轮机工程师在它身上呕心沥血。  


    1972年出生的阳虹,是上海汽轮机厂新一代的技术领军人物,自从1993年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进入上海汽轮机厂,便扑身技术研发的第一线,至今,已经将近22年。  


    2006年,阳虹和同事远赴德国学习最先进的汽轮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他们无暇流连于美丽的莱茵河畔,而是保持着每天12小时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脑中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国内可能开发哪些新技术,又会遇到哪些新困难。  


    然而,德国之行并非坦途。  


    无论是开会还是培训,德国公司从不会让中方科研人员进入公司主楼,而是在主楼边上搭建了一个类似集装箱的小房间,里面仅有两三张桌子,一块黑板。最初,德国公司仅仅派出初级工程师回答中方人员提出的问题,但阳虹和同事们根据合同不卑不亢地提出更多更难的问题,随着难度不断增加,德国公司派出的培训老师不得不从COE工程师逐步升级为他们的顾问工程师,直至技术开发部的主管。  


    阳虹和同事在德国进修的经历让她对汽轮机市场的竞争有了清醒的认知:“汽轮机市场仍处在巨头垄断阶段,竞争无比惨烈。外国人不会轻易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不传之秘,不要天真地幻想他们会拱手相让。”


  在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看来:“处于从1到n 道路创新的企业,他们仍身处红海,唯一的出路就是要足够勇猛。”那么,如何才能在“红海”中立于不败之地?阳虹则借用当下流行语称:“有才,才能任性。”


  苦练内功


  2006年底,上海汽轮机厂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上海汽轮机厂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经济指标并不说明一切,上海汽轮机厂离“世界级工厂”还有距离。前者只是一些产量和利润,后者才体现企业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汽轮机厂形成这样的共识: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级工厂”的转型,关键是技术创新。但长期以来,上海汽轮机厂在技术上都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主,缺乏自主创新技术,为打破这样的局面,上汽厂着手突破重大项目“一米七长叶片”的研发。  


        开始,上海汽轮机厂想与外国公司联合攻关,但对方却以一句“我们不会培养对手”,拒绝提供帮助。在“洋师傅”的闭门羹前,阳虹和她的团队狠下一条心:甩掉洋拐杖,自己干,给中国人争口气!  

        

            为了抢在国外同行之前完成设计,他们如饥似渴地研究手里有限的国外资料。用了近两年时间,“一米七长叶片”这块硬骨头终于被上汽厂啃了下来。“一米七长叶片”将在我国首批第三代百万等级核电项目上投入使用。为了满足未来更高容量的核电市场需求,保持行业领先,阳虹和她的团队正放眼未来,紧锣密鼓地开发更大功率的核电汽轮机1905毫米长叶片的研发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方案的设计。  

        

            从最初和美国西屋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到最近与意大利安萨尔多合作,上海汽轮机厂从未放松过对技术体系和技术平台的开发,大胆借力发展,是因为自信在合作中成为主导。如果只想合作,而不谋求自身发展,只能是“红一时,冷一世”。  

        

            如今,上海汽轮机厂的发展主线越发清晰,总工程师  ”真正伟大和成功的公司,都能够坚持自己的基本业务,并在某些时候进行艰难的自我更新,上海汽轮机厂做到了。


  “一”的智慧


  阳虹喜欢用“大象”来比喻与她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汽轮机,不仅仅是因为汽轮机重达数百吨的体位,更是因为汽轮机行业前进的步伐的“踏实而沉稳”。  


     与互联网行业不同,汽轮机从创制至今已历经上百年,属于经验性较强的行业,这也意味着:在汽轮机行业,一切都是点滴的进步。阳虹这样解释汽轮机厂的创新特殊性:“我们的创新是从1到1.1;甚至是从1.1到1.11的微小改进。我们是小步走,但却永不停步。”


  走进上海汽轮机厂,在道路两旁的行道旗上,拥有“一”字的标语特别引人注目:一以贯之、一清二楚、一丝不苟、一视同仁、万众一心、永做一流,上海汽轮机厂人深深懂得“一”的另一层含义:所有人必须拧成一股绳。  


    超超临界660MW等级汽轮机是阳虹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技术难度,相当于汽轮机界的“珠穆朗玛峰”。如果计算1台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满载运行1年,比超临界汽轮机将节省43500吨煤炭用量,相当于1个中小煤矿的1个月的产量。  


    如今,仅在中国市场,上海汽轮机厂设计制造的超超临界汽轮机已经占据60%的市场份额;由上海汽轮机厂设计制造的58台超超临界汽轮机已经“落户”世界各地,为世界各地送去光明。  


    身躯庞大的汽轮机由上千个零部件组成,从叶片、转子、气缸,再到控制系统等的配合,每个部门的不间断的、微小的进步,才能一步步成就汽轮机整体性能的飞跃。阳虹认为:“在汽轮机行业,一个人不可能靠单打独斗而名扬天下。这一切成功,都归功于我们的团队的巨大力量。”


  目光转向未来,阳虹和她的团队正在研发的700℃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将会使供电效率提高至50%,每千瓦时煤耗降低近30克,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4%,可以大幅提高火电机组的经济性,是我国电力工业下一步洁净燃煤发电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  


     阳虹的“大象”又有了新的“舞曲”。


(完)


明明可以靠颜值

技术还这么好!




关注“师说新知”
关于教育、未来,深度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