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9级机制杨进学长,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

书童X 师说新知 2021-01-24

据新华社北京6月16日消息,任命杨进为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

杨进,陕西省礼泉县人,1961年10月生。

1979年7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获工学学士。

1983年8月-1992年4月:先后在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其中在1990年9月到1991年7月期间进行基层锻炼,任原国家教委赴河北省阳原县支教队副队长、队长。

1992年5月-1997年1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波顿高等教育学院留学,获教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第七届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

1997年2月-1998年5月:留学回国后在原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承担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工作。

1998年6月-2004年7月: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指导处处长,组织“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工程”实施工作。曾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的调研和起草。

2004年8月-2008年1月,任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曾负责中小学德育、儿童早期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发展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方面工作,同时担任全国少工委副主任、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国基础教育相关项目的协调员。曾参加《义务教育法》的调研、修订以及执法检查工作。

在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确立成立如今的教育部之前,就有基教司,但2008年改革后,基教司“一分为二”,成立基教一司和基教二司。

通俗来讲,基教一司主要承担义务教育的宏观管理工作,而基教二司则主要承担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宏观管理工作。

2008年2月-2014年1月,根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议,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借调工作,担任高级项目专家,并任该所终身学习政策与战略研究部主任,负责国际终身学习政策和战略、成员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能力发展以及推进对非正规、无一定形式学习的成果认证等方面的工作。

2014年3月-2017年7月,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90年,是一所国家级职业教育研究及开发机构。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国家教育部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向全国各级各类职教机构提供信息及咨询,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信息和相关资料并发布、出版、开展与国际职教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是联合国教科文技术与职业教育国际项目的中国代表。

2017年 8月-2020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正司级)。


2020年6月,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


研究领域

包括比较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终身学习政策、学习型城市(地区)建设等。曾编著《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Conceptual Evolution and Policy Developments in 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理念演进及政策发展》)等著作,并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国际教育发展》)、《教育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职教论坛》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曾任北京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背景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缩写UNESCO),于1945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法国首都巴黎,现有195个成员,是联合国在国际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成员最多的专门机构。

旨在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合作,对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贡献。

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间之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设置了五大职能:

1、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学 、文化和传播。
2、知识的发展 、传播与交流:主要依靠研究 、培训和教学 。
3、制订准则:起草和通过国际文件和法律建议。
4、知识和技术:以“ 技术合作”的形式提供给会员国制订发展政策和发展计划。
5、专门化信息的交流。

截至2020年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成员国193个,另有11个准成员,共计204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国之一

 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源于1913年的电气机械科,历经百年的变迁和发展,堪称为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发展的缩影。

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机械工程系及机械学系。
1956年机械工程系(当时名为机械制造系)随校迁至西安
1985年成立了机械学系;

1994年6月两系合并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著名院友包括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中国工程院士汪应洛,中国工程院士屈梁生,中国工程院士谢友柏,中国工程院士卢秉恒;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等。

        面向未来,机械学科响应制造强国、科技创新2030、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倾力打造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高端装备研究院,于2019年4月8日全校首个正式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高端装备研究院以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为主要功能,以“1+3+5+X”为主要研究架构,面向先进制造、精密传感、医工交叉、航空发动机运行安全、基础零部件设计、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等国家重大需求,展开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拔尖创新领军型人才,助力学科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

        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历史沿革:

《交通大学(西安)百年高等机械工程教育沿革》

中国近代高等机械工程教育并非凭空产生,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举办近代新式教育始,就是立志要创办一流高等教育。在国内首创师范教育,以解决中小学新式教育的师资问题,然后次第举办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在渐进渐长中,相继开办了具有专门提高性质的经济班、政治班、商务班等。1900年,添设铁路班,标志具有工科性质的教育开始萌芽。

1906年学校将铁路班升格为铁路科,1908年增设电机科,1909年增设航海科,可以说这三个专科为举办高等机械工程教育准备了师资、教材等办学条件,而依次递进的初等、中等教育为创办大学准备了合格的生源。

1913年初,遵照教育部指示,改电机科为电气机械科,同时调整了课程设置,由此被视为交大高等机械工程教育的开端。

1915年,电气机械专科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

1921年8月1日起,本校正式改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除原有的电机科外,新增设了机械科。机械工程科四年级分机厂工务、铁路工务、工业管理等三门。

1928年,机械科扩充为机械工程学院。1934年,机械工程学院添设汽车工程门。1935年又将汽车工程门改为自动机工程门,分设汽车组与飞机组,其中“飞机组”成为后来“航空系”、“航天航空学院”的前身。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受特殊战争环境的影响,交通大学一度是两地(渝校与沪校)办学,渝校为交通大学本部。1941年,渝校机械系下设铁道、汽车、航空、造船四组。1943年,渝校增设4系,其中与机械工程教育相关的有造船管理系、工业管理系;同时增设轮船、驾驶两专科。

抗日战争胜利后,渝校复原回上海,沪校与渝校两校合一。1946年,组建工学院共有10个系2个专修科,机械工程系为其中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机械工程系设机械制造、动力、汽车、机车等4个专业,当时在校生2305人。

1952年,我国开始进行院系调整,交大被定位为一所以机电为主的工科型大学。动力部分调出,成立动力机械制造系。同济大学机械系调整到交通大学。

调整后的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械制造系。仿苏联模式,机械制造系下设5个专业1个教研室,即机械制造专业、锻压专业、铸造专业、焊接专业、金相热处理专业及金工教研室。

1956年,交大开始西迁,机械制造系随迁至西安。经过解放后第八次院系调整,学校的院系设置为5个系:机械制造系、动力机械系、运输起重系、电工器材制造系、电力工程系。学校共有22个专业,其中,机械制造类包括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及工具、铸造工艺及其机器、金属压力加工及其机器、金属学热处理及其车间设备、焊接工艺及设备、起重运输机及其设备、车辆制造、蒸汽机车制造、内燃机车制造、锅炉制造、涡轮机制造、内燃机制造、压缩机及制冷机制造等13个专业。

1957年,西安动力学院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共有7个系:(1)工程物理系,(2)无线电工程系,(3)电力工程系,(4)电工器材制造系,(5)运输起重机系,(6)动力机械系,(7)机械制造系。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出文件要求:“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至此,独立建校后的西安交通大学,共有7个系32个专业。

1980年,机械制造系更名为机械工程系(简称机械系),设有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金属材料、锻压、铸造、焊接、液压传动及控制等7个专业。

1983年,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从机械制造工程系(简称机械系)分出,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机械制造工程系(简称机械系)设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铸造,锻压,焊接,液压状态及控制6个专业。

1986年,与机械工程系(简称机械系)相关的科研机构是机械工程研究所(国家教委批准),下设机床基础理论研究室,液压及机械控制研究室,模具研究室,机械故障诊断研究室,激光与红外技术研究室,CAD和CAM研究与开发中心,耐磨材料研究室。

1987年,增机械学系,设机械设计与制造1个专业;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原理与零件、工程画3个教研室;设机械原理与零件、计算机制图2个实验室。

1992年,机械工程系(简称机械系)下设本科专业为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锻压工艺及设备,焊接工艺及设备,铸造,机械电子工程(5年制)。机械学系下设本科专业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1994年6月,我校形成10个学院外加工程与科学研究院办学体制,由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学系两系合并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机械工程学院成立工业设计系。

2001年,工程院润滑理论与轴承研究所、CIMS研究所并入机械工程学院。

2003年,铸造及焊接专业调整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4年,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仪器科学与精密制造系。

2008年,机械工程学院成立车辆工程系。

2013年,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迎来办学一百周年纪念。

(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