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秋特辑 | 他,和他的交大老师

世界不大交大 师说新知 2021-01-24

今天说说交大老师。


01
“你们都正常,小周不正常,小周以后最可能有出息”

2015年12月4日,著名的“红衣大炮”网红企业家周鸿祎在新浪博客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导师李怀祖教授》

    这是我在西安交大时的导师李怀祖教授,他老人家八十多岁了,头发白了,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这很让我这个学生开心。

    我很感谢李老师,他是个很宽容的人

    当时导师带研究生,研究生往往要给导师的课题义务劳动,我从来没有在李老师的课题上出过力,那时因为在西安交大上学期间偷偷地做公司,反而经常用李老师的办公室电脑干私活。他是不带着框框看学生的导师,这在八十年代的教学环境中是挺不寻常的

师生记忆

1980年代,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系


我(周鸿祎)记得有一回,李老师对他带的几个博士生说:

我看你们这几个人中,小周最可能有出息。

我听了以后心中暗喜,但博士们听了有些不高兴,

有一个就问为什么?李老师说:因为你们都正常,小周不正常。


校期间学习成绩好,但经常给学校惹麻烦,可能是那个时代循规蹈矩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但我一直不知疲倦地折腾这个折腾那个,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校外办公司,失败了,学业也有些荒废,临近毕业赶紧捡起来,成绩虽然通过了,但如果按照上课的课时数,李老师要挂我的科目还是很容易的。

西安交大的毕业生,那时最高的目标
是成为认真学习、勤奋工作、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的优秀工程师,但我觉得学弟学妹们还应该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有敢于折腾的勇气。

我觉得不仅是西交大,其他院校也应该会出现越来越多像李怀祖教授这样的、“纵容”学生折腾的老师。思维框框里是无法培育出创新力的。




李怀祖在2020年9月举行的西安交通大学MBA办学30周年纪念大会获颁“卓越贡献奖”


所以,借这个机会
再次感谢我的导师李怀祖教授当年的纵容之恩


周鸿祎,1970年10月生,湖北省黄冈蕲春人 。360公司创始人。1992届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教改班,保送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1995届研究生,导师李怀祖。


李怀祖老师,1933年3月生,江西临川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并留校任教。1958年随校西迁,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系统工程研究所管理学院任教。自1980年以来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已毕业博士生40名,硕士生30余名。编著有《决策理论导引》,《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及应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研究方法论》等。



02


席酉民 与 汪应洛:新中国第一个管理学研究生与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管理工程博士

    1955年,经过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刻苦的三年研究生学习后,汪应洛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管理科学专业研究生


    在哈工大读研期间,汪应洛结合在哈尔滨几个大型工厂的实习经验,撰写了新中国第一部管理科学学术著作《企业组织与计划》,并在哈工大工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授课,获得了学生和苏联专家的一致好评。


     一回到交大,汪应洛就马上开始组织管理科学教学队伍,并恢复了企业管理方面的两门课程,“生产组织与计划”和“企业安全与防火技术”。管理学教学队伍中,汪应洛大胆启用了一位年轻的老师,叫李怀祖。多年以后,李怀祖老师在西安交大也大胆录用了一名来自教改班的研究生,叫做周鸿祎,毕业后去搞了企业安全防火墙,公司还上市了

师生记忆

1990年代,席酉民(左)与汪应洛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1987年,汪应洛培养了中国大陆第一位管理工程博士席酉民,1996年接任汪的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长,曾任西安交大副校长,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著名的“和谐管理理论”创立者,著名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家。

  由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和六十年代的特殊背景,交大的管理系科被取消,其中工业管理被划入机械学院。面临“公众不认识,社会不承认,政府不支持”的“三不”不利因素。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

1980年代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工程学科评审组工作期间,汪应洛(时任副组长)与朱镕基(时任组长)合影


1978年底,汪应洛联络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天津大学等五所大学在西安交通大学行政楼312室开会。会议讨论决定在这些学校率先成立系统工程研究所。

这为后来西安交大创建管理工程学科,恢复老交大管理学科做了很好的准备工作。在西安交大行政楼312室召开的这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恢复管理学教育的帷幕,在中国管理学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


1984年,在汪应洛倡议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在原管理工程系的基础上恢复建立。并于同年获得管理工程学科的博士授予权,这是该学科国内最早的博士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其他9所大学管理学院也相继获批成立。

西安交大管理学院迎来蓬勃发展、众星云集的黄金时期,汪应洛,李怀祖,蒋正华,陈金贤,朱楚珠,席酉民……


1990年西安交大管理学科被评为管理工程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一级学科评估排名第一。

    2003年,汪应洛以其在管理工程学科杰出的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席酉民,1957年生,陕西长安人。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兼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7年考入陕西机械学院物理师资班,198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系统工程硕士学位,198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工程博士学位,1988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再次破格晋升教授,1993年成为我国管理工程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汪应洛,1930年5月生,安徽泾县人。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1984-1988)。 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第一任院长(1988-1996)。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工程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我国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及融会贯通。提出我国跨世纪管理学科发展战略目标、优先研究领域等。我国第一位管理工程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流动站导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03樊登:我们成为韩老师终身的弟子


从一九九六年到一九九九年,韩老师带着我们这些理工科的学生为母校西安交大夺取了所有参加的辩论赛的冠军。至今在中国辩论界提起西安交大,都是一个传奇。

1990年代西安交大辩论队员在赛场上(左起依次为樊登、郭宇宽、路一鸣、谭琦)


我们那时候除了数理化和几个英文单词,对什么传统文化,四书五经,美学哲学几乎一无所知。进入辩论队的第一天,作为总教练的韩鹏杰老师就给我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那是一个夏天,没有空调的教室。韩老师拿着一个中年人标配的水杯走进教室,掇了把椅子背窗坐下,说:“今天咱们讲讲西方哲学史。”然后就从泰勒斯一直讲到了后现代主义。没有起身,没有板书,没有提问和互动,甚至没有丰富的表情和渲染,只是偶尔有一丝自得的冷笑。 

这不是上课,这是轰炸。所有的人名,书名,书里的原话,他想都不想地就说出来,砸在我们无知的脸上。完全蒙圈!印象中记了很多笔记,我在这堂课上第一次听到了康德,黑格尔,维特根斯坦,萨特,罗素这些了不起的名字。女生们恐怕已经被年轻的副教授征服了吧?我是被知识征服了。

原来一个人可以记得这么多东西啊?原来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了不起的思想和见识啊?那节课之后,我们从图书馆借回来了一三轮车的经典名著,慢慢啃。直到今天也没读完。多美好!

师生记忆

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如果说之前求学都是随波逐流稀里糊涂的话,进入辩论队,遇到韩老师和他背后无限知识的那一刻,我受到了启蒙。

开始向往成为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而不是一个校园歌手或者学生会主席。这种主动求知的觉醒对一个人来讲,弥足珍贵。

  更令人崩溃的是,后来我们才知道韩老师的专业是中国哲学和美学,西方哲学只是他给我们的开胃菜。后来少不了又有一次《中国哲学史》的轰炸,我从此爱上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们成为韩老师终身的弟子。毕业,找工作,找对象,生孩子,买房子,投资,创业,每一件事情都要找他商量。我儿子的名字,路一鸣女儿的名字,都是韩老师取的。好听又有文化。

樊登:1976年3月生,陕西西安人。原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樊登读书会发起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系,获得了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系工学学士学位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在大学期间获得过全国名校辩论邀请赛冠军 ,全国大专辩论会冠军等荣誉称号。樊登主持过的节目有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12演播室》、《选择》、《三星智力快车》、《成长在线》系列节目《爸爸培训班》、《奋斗》 、《给你一个亿》、《商界传奇》  等。2013年10月,樊登创办樊登读书会。


韩鹏杰: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主讲哲学。带领西交辩论队荣获1998年首届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和1999年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培养出包括樊登、路一鸣、郭宇宽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的华语辩手,是华语辩论界最优秀的教练之一。




04


何雅玲 陶文铨 杨世铭:一门两院士,三代师生情

师生记忆

一本《传热学》的师生情


 这本《传热学》就是当年老师杨世铭编著的全国性经典教材,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陶文铨在教材改编出新版本时,依然恭恭敬敬的在这本教材封面署上“杨世铭”三个字。

何雅玲告诉记者:“在我成长过程中,陶老师就像父辈一样,不断地提供帮助和支持。”王秋旺等弟子对此也是同样的感受。而这一切,在陶文铨看来再正常不过:“想想自己的孩子,也希望他在上学的时候能遇见好老师,既然自己当了教师,就要对得起学生和家长。”

    1953年杨世铭先生获得美国博士学位后,谢绝了导师的挽留,绕道英国,毅然回国。

    1957年随着交大全家西迁,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龙羊峡水电站大电流母线的冷却技术的开发作出了贡献。他先后编著了11个版本的《传热学》教材,总发行量超过60万册。

    1962年,陶文铨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导师就是杨世铭教授,陶文铨研究生毕业之后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始了超过五十年的交通大学执教生涯。

     在西安交大校园里,学生们管陶文铨叫“陶爷爷”。每次上课,面对几百双渴望知识的眼睛,陶文铨就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耽误学生的每一堂课。

    “作为一名教师,热爱你教的课,喜爱你的学生,不是负担,是幸福!”陶文铨表示。      

     陶文铨讲课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他的课几乎堂堂爆满。能容纳367人的大教室经常超过400人。于是,他就买了20个小马扎,摆在教室走廊。坐着小马扎津津有味听讲的学生,成了陶文铨课堂上独有的风景。     

     “手中的教鞭虽轻,但肩上的责任重大。”陶文铨时常这么说。从196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开始,除了出国进修的两年外,陶文铨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他教过的学生超过1.2万名。


     1996年陶文铨出任教育部热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并着手组织力量建设热工课程的国家级试题库。2001年由陶文铨主持的热工系列课程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等奖,《传热学》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2等奖

    这本《传热学》就是当年杨世铭老师编著的全国性经典教材,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陶文铨在教材改编出新版本时,依然恭恭敬敬的在这本教材封面署上“杨世铭”三个字。

    

    陶文铨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学生何雅玲,十年后的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一门两院士”的科教届佳话。

陶文铨团队合影:前排左起王秋旺教授(长江学者),陶文铨院士,何雅玲院士,何茂刚教授。


    2014年,陶文铨的弟子们发起捐赠,设立了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教育基金,用于母校能源动力学科优秀教师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饮水思源,枝繁叶茂,那天,据说陶老师很开心。


何雅玲1963年9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1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1988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2010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2017年9月29日,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主要研究内容为热能高效传递、转换、利用及数值模拟的研究 。

陶文铨,1939年3月,浙江绍兴人。工程热物理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传热学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推动与促进了我国计算传热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杨世铭(1925.1.5-2017.2.4),江苏无锡人,传热学家,中国传热学教学的开拓者之一  。194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1953年获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至1959年任教于交通大学,1959年至1985年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编著了中国第一本《传热学》教材,该教材曾再版多次,至今仍是业界权威教科书。


05


马志瀛老师:最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

    马志瀛是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乃至交大出了名的“个性”老师,不管是教学科研,还是有关事务,以敢言直率知名。

    马志瀛1954年从老家浙江德清考入当时的交通大学电器专业,在上海徐家汇校区入学,求学期间亲历了交通大学西迁,1958年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

2015年,西迁亲历者在西安交通大学梧桐大道(后排左二为马志瀛)


    马志瀛是典型的交大人,用现在的话说是“工科直男”。一个流传的花絮是特高压工程建设期间,刚从总助提任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应彪,位高权重,因为技术问题,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就被马志瀛直接“怼”了。舒后面见到西安交大的书记校长还不忘“告状”:“你们学校的马教授不听忽悠”~坚持真理,不唯上,不唯官,这些交大人的典型品质,这被认为是很高的赞誉。

    马志瀛在西安交通大学教学科研一辈子,桃李满天下。当年参与特高压建设时,全国三大高压开关厂(西安、平顶山、沈阳)的技术总负责人都是马志瀛的学生(2个硕士生和1个本科生)。而当时主管部门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和司长李冶,以及他手下的骨干多数都是西安交大毕业生。

马志瀛作为1969届毕业生毕业50周年返校庆祝大会教师代表发言


    直男归直男,马志瀛还是一个热心肠的很有爱的老师,典型的交大老师。比如他有一个学生,交大毕业后去了中国电科院,又辗转出国,在企业任职,后面又想回高校教书,马老师一直很关心学生的成长,帮助他和他的夫人(也是学生)。

    2020年8月24日,在两年一度的CIGRE(International Councilon Large Electric systems)开幕式大会上,这位学生荣获了2020年度的CIGRE技术奖。是第一位荣获CIGRE技术奖的华人学者。

    相关阅读:华人首次!马钊博士获CIGRE技术奖!

    他是马钊,西安交通大学电器专业1978级,马志瀛的学生。现在是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电科院特聘专家,中国电力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马钊,1957年生人,陕西人。博士,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2014.01-2018.1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首席专家 2013.04-2013.12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首席专家 2011.12-2013.03 ATKINS 首席咨询师,技术总监 1998.03-2011.11 E ON Central Networks 高级技术专家 1989.06-1998.02 GEC, ALSTOM T&D Transmission Switchgear   Ltd 高级工程师 1988.11-1989.05 利物浦大学  访问学者 1982.09-1988.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78-1982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器专业学习。



马志瀛,1937年4月生人,浙江德清人。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至1959年在交通大学(上海、西安)电器专业本科学习。1958年10月在西安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器专业在职攻读研究生,1963年研究生毕业。1987-1988年在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合作研究和进修。1992年晋升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西安交通大电气学院电器实验室副主任、主任和电器教研室副主任。从事高压开关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平高电器独立董事。


06


“朱老,代我问二婶好啊!”

   

       江苏扬州旧城安乐巷27号,是一处坐西朝东的普通民居,为晚清所建,计三间两厢一对照,另客座两间,大门过道一间,天井一方。1930年春以后,朱自清一家三代在此居住了13年之久。


    朱自清是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同窗江世俊,也是扬州老乡。抗战胜利后的1945至1947年,江世俊的儿子需要从从中央大学转学到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图:江学长与交通大学电机系同学的毕业合影。第三排右起第三位戴黑框眼镜者为江。

而与江世俊、朱自清同为省立八中校友的朱自清胞弟朱物华,当时候在交通大学电机系任教。


朱物华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电子学家,朱物华教授用英语讲授的《电力传送》课,江英文很好,选了他的课。

师生记忆

1945-1947年,交通大学电机系


1989年9月13日,他回母校西安交大看望师生员工,当他在行政楼走廊看到当年的老师严晙教授(上图前排右二)手拄拐杖走过来,立即上前搀扶他,说“严老师,您好!”,两人会心的笑容感染了在场所有的师生。


江回交大出席、参加活动时,多次问候和关心老师。除了朱物华老师,江还曾在1997年10月到美国访问时,特意到费城去看望了顾毓秀,他曾选修顾老师的电机及运算微积课。每到春节前,他都要给自己的老师送贺卡。


1996年4月29日,江再回交大时,说,“今天,我看到许多老教授在这里,心里感到十分激动。人呢,不管怎么样,不管做到什么位子,他不能不回忆起曾经培养过他的母校和曾经培育过他的老师他不可能忘掉她!我们对于尊重老师、尊重母校很重视。”

朱物华教授用英语讲授的《电力传送》课,江英文很好,选了他的课。由于两家有通家之谊,江公子也称朱物华为“二叔”。


最后,他还特地躬身问候已95岁高龄的朱物华,并对他说:“朱老,代我问二婶好啊!”


他曾先后四次拨冗专程回西安母校看望师生,并称赞母校 “苍松翠柏,环境优美,是学习的好地方,应该出科学,出智慧,出新的科学家。”


他表示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60年前给自己上课的老师钟兆琳教授,还有朱物华教授,教我们Television,顾毓琇教我运算微积分,曹凤山教我powertransmission,严晙教我们电机设计,沈尚贤教照明学,他在西门子待过……


交大是一条河流,

老师们循循善诱,

小溪流涌入大海。


交大是一艘大船,

我们有幸,

搭上大船去远航。


走的再远,

都忘不了来时的路。


飞的再高,

心中总有所系。


饮水思源,师长难忘

这个中秋,有酒有故事,和敬爱的师长一起过,

记得带上交大专属月饼哦~

长按二维码,一键直达,长安月,交大情!


点击“阅读原文”,这个中秋,和帮助过自己的师长一起过!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