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首家碳中和学院,在陕西榆林诞生!

师说新知 2021-05-13

5月9日,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榆林市政府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签约仪式暨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揭牌仪式在榆林举行,由此中国第一个“碳中和”研究院诞生。  





碳中和学院:西北大学夺得全国头筹!

榆林市委书记、市长李春临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与西北大学的深度合作,是通过校地合作方式,主动探索资源型城市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举措。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介绍了西大十余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西大将与榆林市携手前行、精诚合作,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共同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以及碳中和愿景贡献智慧力量,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  

双方签署了《榆林市人民政府西北大学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平台搭建、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为载体,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研究中心,秦创原(榆林)碳中和产业创新谷,气候变化和地球科学博物馆,探索校地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建立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张国伟院士、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院长张小曳院士,分别作了题为《自然、人、社会》《关于碳中和问题的思考》的报告。

据介绍,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带动和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全域校地联动碳中和创新平台。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培养“碳中和”领域专门人才的新型研究型学院。学院定位“服务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碳经济和政策研究等七大方向,开展碳中和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认知、基础扎实、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学院现以研究生教育为主、非全日制教育为辅,初期计划人员规模达800人-1000人,远期可满足3000人科研工作需求,并将进一步开展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



多所高校涉水“碳中和”


    此前2020年12月,厦门大学统筹校内学术与科技资源学成立了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12月31日上午,“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并召开第一次学术研讨会。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校长张荣,中科院院士、创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焦念志,中科院院士郑兰荪、田中群、戴民汉,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游建胜、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徐威、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宇共同为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后,创新研究中心举行了第一次学术会议,焦念志作主旨报告。戴民汉等15位厦门大学专家学者分别作设报告,展示了学校围绕碳中和以及海洋负排放研究等方面所开展的学科交叉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

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建设主要围绕碳中和的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展开,着力在碳化合物的化学表征及惰性机理、海洋碳汇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等10个方向开展研究。


    2021年5月12日,由北京建筑大学牵头成立并联合重点节能单位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碳中和联合创新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欧洲科学院院士赵旭东、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巨星、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跃辉受邀出席揭牌仪式,共10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

据悉,碳中和联合创新中心将重点建设碳中和技术资源库、专家资源库、特色项目资源库,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科技任务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团队建设为助力,以建筑产业园区建设为接口,以建筑产业联盟为载体,围绕以“绿色城市”建设为核心的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计划布局建筑、交通、环境和管理四大碳中和技术研发方向。


2021年4月25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科研课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碳中和规划》正式通过学校立项。课题负责人、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齐睿说:“这标志着地大正式迈上‘碳中和’之路,立志建设中国碳中和大学。”


齐睿表示,目前全国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虽然已经开展了碳减排、碳中和研究,但尚未有高校通过碳中和规划主动承担减排责任,主动正式披露学校碳排放量的也仅有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一所高校。

课题获批立项后,由地大经济管理学院、校区管理办公室,和湖北省宏观经济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4位专家组成科研团队,将研究国外大学碳中和规划编制进展,编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碳中和规划(2021-2035)》并提交学校修改后向社会发布,提出综合性大学碳中和规划编制标准。据介绍,地大历来高度重视低碳科学研究、教育宣传和低碳校园建设工作,科学研究方面,氢能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页岩气开发与利用、新材料等都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教育宣传方面,开设了低碳经济学、碳管理等诸多相关课程,学校还充分发挥科研教学优势,为湖北省碳交易中心输送了多名专业人才。


来源:陕西科技报等


(完)



相关阅读:

李春临校友掌舵中国“科威特”:能源大市榆林的新挑战!

39岁80后吴振磊,拟提任西北大学副校长





师说新知

一个关于教育与未来的深度号

教育|未来|观念|现代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