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交大新校史馆,多件镇馆之宝公布!

师说新知 2021-05-17


2020年11月18日,

上海交通大学文博楼校史博物馆正在布展之际,

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之孙盛毓凤先生主动来校,

慷慨捐献的《愚斋存稿》,

皇皇大观,沉甸厚重,共101卷,

是1939年盛氏家族设在武进的刻书机构“思补楼”木刻本,

刻工精细,

印制考究,

是难得一见的善本。

全书由盛氏后人选辑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盛宣怀先生的部分档案资料精华编纂而成,起自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终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包括奏稿20卷、电奏3卷及朋僚电稿77卷。


什么是《愚斋存稿》


《愚斋存稿》书中的“愚斋”两字,是盛宣怀的别号。


“存稿”,是留存于世的原始文稿。《愚斋存稿》相当于盛宣怀存世的重要文献汇编,收录1896-1911年期间盛宣怀从事洋务、政治、教育、慈善等各项活动的奏折、电报,并附1907年《东游日记》,共计101卷。

这套文集是研究盛宣怀生平事迹、创办交通大学乃至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史料。


此书于1939年出版后深受各界关注,广为流传,由于印数有限,需求量极大。


4年后即1943年由北京修绠堂重版。1960年代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中国书店出版社、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先后再次重版,显示出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然而,无论就版本的稀有程度还是文物展示价值来说,毫无疑问,盛毓凤先生此次捐献的1939年木刻本是最珍贵的。


《愚斋存稿》中的交通大学历史


《愚斋存稿》显示,在创办交大前身南洋公学10年期间,盛宣怀总计向清廷呈递奏片135份,涉及铁路、商务、赈灾、学堂、人事等方面,其中直接关涉南洋公学多达24份,约占同期奏折数的17.8%。其中重要者有1896年11月创设交大的《请设学堂片》,1898年6月《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附章程)》、1901年《请专设东文学堂片》,等等。


这些办学奏章历时长,几乎年年有之;内容广,关涉南洋公学及其附属机构的筹备经过、办理情形、宗旨章程、人事调派、经费建筑等,是研究南洋公学办学轨迹的核心史料。

盛宣怀是解读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要深入了解盛宣怀,反映其一生重要思想和行迹的《愚斋存稿》是必备的关键一手史料。所以,《愚斋存稿》不仅是研究盛宣怀实业、政治、外交、教育等活动的重要文献,也是窥探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一把钥匙。


目前,这套珍贵的《愚斋存稿》,作为校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存放于“盛宣怀创设南洋公学”展段下的通柜内,装置了恒温恒湿设备,予以特别陈列展示。



新闻背景:上海交大新校史馆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徐汇校区)坐落于1919年落成的徐汇校区老图书馆,1996年4月8日百年校庆时,在交大徐汇校区老图书馆内正式落成,是高校中成立最早的校史博物馆之一。

    校史博物馆总面积近500平方米,共有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为校史基本陈列,分为“肇基南洋”“东方MIT”“弦歌不辍”“服务大局”“建设一流”五个部分,以照片、档案史料与文物、图表、艺术作品、场景复员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以史为经、以事为纬,主要展示交大从南洋公学至今的 发展历程;

    第二展厅为专题展厅,分为“海上翘楚”“交大之光”“大学精神”三个部分,主要通过照片、文献、实物、多媒体等展示120年来在交大求学或任教过的校友以及他们学研昌盛的丰硕成果、精神文化传统。


上海交大官网信息显示,最早在2014年,即开始筹备新文博大楼,并筹建新校史博物馆。


上海交大官方称,文博楼将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展示、文化传承的地标性文化场所以及师生爱国爱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宏大课堂,也将是交大对外接待、宣传的重要名片。


2021年4月8日,建校125周年之际,上海交大新校史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闵行校区文博楼举行。

杨振斌、林忠钦、翁史烈、王宗光、马德秀、谢绳武、姜斯宪、张杰、潘敏、蔡忠为校史博物馆开馆揭幕。副校长张安胜主持仪式。


    新校史博物馆位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三楼,展陈面积2350平方米,展线近500米,通过校史纵览、群英毕集、今日校情、交大文化等四个部分全景式展现学校百余年来的文化传统、办学成果和社会贡献。

    全馆展示的档案、文物和珍贵文献近460件(套),照片1200余张,影像资料20余段,其中不少都是首次对外公开。

交大创始人盛宣怀《愚斋存稿(初刊)》101卷(1939年)

赵祖康交通大学毕业证书(1922年)

钱学森就读交大期间的水力学试卷(1934年)


    校史馆内展示着多件“镇馆之宝”,如交大创始人盛宣怀《愚斋存稿(初刊)》101卷(1939年),赵祖康交通大学毕业证书(1922年),南洋大学师生教学与生活无声影片(1926年),钱学森就读交大期间的水力学试卷(1934年),史霄雯烈士印刷革命宣传刊物的手推油印机(1949年),交通大学历届毕业生学籍档案,杨嘉墀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9年)……据统计,全馆展示的档案、文物和珍贵文献近460件(套),照片1200余张,影音资料20余段。


杨嘉墀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此外,新校史博物馆还设计了多处场景复原、动态模型、魔镜墙、互动屏、大型投影等全新展示方式,以符合新时代博物馆展示的发展趋势,满足年轻一代的观感需求。


    今年是党成立100周年,全新展陈的校史博物馆,对学校的红色革命传统和党史发展着墨颇多,如含有辛亥革命以来交大26位烈士的浮雕墙,1925年学校第一个党团组织成立的文献图片资料,以及李大钊的老师、南洋公学师范生白毓崑烈士纪念碑的底座原件。


    关于交大西迁的历史展示,是通过场景和景片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当年交大西迁考察团从徐家汇校园出发的历史瞬间。“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博物馆事业上持续发力,打造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程及美术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李政道图书馆共同组成的博物馆群落。


    作为“文化自信”的存储器、转换器和放大器,交大的档案文博机构已经成为大学精神研究、宣传的主力军,正在发挥着讲好中国故事和交大故事,发挥学科历史见证、大学文化地标、藏品学术研究机构等多方面的功能。


新闻背景:盛宣怀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


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


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

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

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

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

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

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第一个勘矿公司;

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

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


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来源: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官网等


(完)


相关阅读:

以交通之名:“交通大学”定名一百周年





师说新知

一个关于教育与未来的深度号

教育|未来|观念|现代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