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泸州两会丨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都说了啥?

泸州发布 2019-04-03

昨日

泸州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开幕

开幕式上分享了16个精彩提案



这些提案紧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

涉及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课题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泸小布对这些精彩提案进行了整理、提炼

看看这些委员建言献策都说了啥?

▼▼▼


▲石堰村荔枝基地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争取更多“泸字号”品牌产品

进入“川字号”名录

(民建泸州市委、民革泸州市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战略目标。建议注重规划引领,依据分区域定位、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的“三分”原则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立足不同区域特色和基础优势,抓紧推进特色小镇打造。


把握市场需求,瞄准产业坚持两手抓。围绕“八大特色农业”,大力引进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和科研机构,加强对农产品市场需求和应用拓展的专题研究,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抓好产业园区、基地、品牌建设;着力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发展的主导产业,形成既有一定规模集中度、又有明显区域差异性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对泸州传统品牌的保护与打造,通过大力扶持扩大生产规模、改造提升工艺、注重传承人培育等措施,擦亮合江荔枝、张坝桂圆等知名“泸字号”品牌,积极争取更多产品进入“川字号”名录。


探索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共享制度,持续推进承包地整合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振兴领域。加快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各类农村资源合理有序有效流转,推进“空心村”二次创业。



关键词:人才支撑


围绕重点产业引导在泸高校建优势专业

(九三学社泸州市委)


在科技人才培育储备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引进科技人才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现有《泸州市酒城科技英才培育补助办法(试行)》的基础上,新增高层次科技人才专项资金;


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定,推行市场化人才引进模式;


要加强基础人才培养集聚,畅通引进培育渠道,与高校、研究院所广泛开展战略合作,以我市未来重点发展的酿酒、电子、航空、机械等产业为重点,引导在泸高校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鼓励企业通过与高校开展科技项目合作、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等形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的科技人才教育基地。


完善科技人才发展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强化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持续性政策扶持。对部分持有可转化专利、技术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允许其在企业及体制内双向流动,大力支持驻泸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科技人才兼职,明确对成功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个人及团队的奖励标准。


大胆培养和重用本土优秀科技人才,成立离退休专家顾问团队为白酒、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献计出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建立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库”,实行驻点引智、上门招才和一事一议等服务内容,并加入个人电子诚信档案。



▲南城学校“四点半课堂”


关键词:民生改善


农村学校资源委托式办学

开起“四点半课堂”

(江阳区政协)


“四点半课堂”应该更多体现公益性,建议建立市、区联动模式,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整合相关部门划拨的补助经费,统筹用于课后服务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减少或减免“四点半课堂”项目的相关税费,并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支出等。


建议教育部门及运行的公司主体要建立开课许可制度、监管考评机制,将“课后服务”作为督学常规督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对家长、学生及老师进行回访。


学校要借力社会资源,探索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可针对性提供多种套餐服务。对师资有限的农村学校,要敞开大门、寻求资源委托式办学,把各大协会、青少年宫等正规机构引进学校,实现不出校门“代管代教”。


加强师资培训考核,对师资人员进行“授课岗位”的专业训练,并经过考核后持证上岗。采取“双师同堂”制,即每一门课程由本校老师和外聘老师共同参与管理和实施。建立学校结对联盟,选拔有专长的教师“走校”讲学。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按艺体特色教育的要求,解决专业教师的编制问题,配齐、配足专业教师。


“课后服务”需要社会各界合力参与。建议遴选有爱心、有热情的大学生、退休教师等志愿者进行师资补充。建立家长义工制,聘请一批热心家长通过“律师爸爸”“护士妈妈”小讲台等方式,让家长参加到课后服务中来。


▲泸州港

关键词:开放引领


畅通南向开放通道

扩大跨区域战略合作

(致公党泸州市委)


为加快泸州融入我省南向开放战略,把泸州打造成为四川南向开放主战场、桥头堡,我市要在加快补足枢纽短板、平台短板、贸易短板上着力,进一步畅通南向开放通道,提升南向开放功能,扩大南向开放合作。


建议争取完善铁路网络,积极向上对接支持,配合推进渝昆高铁、叙毕隆黄铁路、泸州至遵义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利用水源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安宁火车站—泸州港”进港铁路资金补助。围绕“大进大出”商贸物流,制定一套系统的配套支持政策等,构建现代商务物流业发展新格局。


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全面做好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创造良好的国际商贸聚集营商环境。加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攻坚力度,力争早日建成综合保税区。争取泸州港、云龙机场申请为国家开放口岸。


持续扩大跨区域战略合作,广泛扩大泸州南向开放朋友圈。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尤其是要做足“酒文章”,支持泸州酒企拓展海外市场。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等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



▲西南医疗康健中心项目工程远景图(资料图)


关键词:产业升级


让泸州成为

全国健康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民盟泸州市委)


泸州拥有雄厚医疗资源,建议研究出台关于推动泸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把健康产业作为泸州新型支柱产业来抓,让泸州走在全国健康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


要创新政策落地手段,建立政策资源、财政资金使用的“飞地”,将分散零碎的财政支持资金集中使用,将空闲的养老用房等固定资产统一规划,盘活现有资源。


推进健康产业与优势资源有机融合、健康产业与健康城市深度融合,健康产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融合,将健康产业中的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分属不同领域但关联度高的产业作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整体链条统一谋划,注重“研、产、购、医、养、游”等互促并进,加快构建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泸州健康产业体系。统筹大健康产业规划与健康城市建设规划,统筹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做到以城市功能完善集聚产业发展要素、服务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倒逼城市功能的提升、实现发展惠民。


做好“政策资源+、产业集群+、医疗资源+”“三个加号”,搭建大发展平台。围绕泸州最具优势的医学品牌做出加号,学习唐山经验开展“同床转换”“医养融合”发展试点;依托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区资源和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积极向省上争取项目落地,大力招引国内外健康检测、管理机构和企业,建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健康“医养+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医院、高校和企业进行对接,打造泸州“医养+学研”知名品牌。


- END -

消息回顾:

要过年了!今年泸州迎春灯饰夜景有多美?抢先看一下……

泸州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开幕丨快看!一批优秀政协委员和提案获表彰

再添两条新航线 | 1月21日起,泸州可飞厦门、福州啦

泸州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今日开幕丨推动新时代全市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泸州日报记者 朱虹

图 | 牟科 李佑天羽

责编丨杨茜 谢蕤  编辑丨潘婷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系“泸州发布”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