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泸州医疗“超强战队”治愈危重病例丨治疗方案与后来国家修订方案高度一致

川江都市报 泸州发布 2020-11-16

25日一大早,洗完澡、换上崭新的衣服, 68岁的郭女士治愈出院了。郭女士是我市目前唯一危重症患者,此前被列为全省10例危重病例之一。


在32天的治疗时间里,泸州四家医院组成的“超强战队”在全省较早启动危重症患者救治小组,其治疗方案与国家后来修订的新冠肺炎患者诊疗方案高度一致。



凌晨入院 身体无明显不适

1月23日中午,泸州市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肖葵接到电话(从2005年起,市人医托管市传染病医院):“龙马潭区有疑似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将转入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随即,医院完善隔离病房的设备设施,准备就绪。


24日凌晨4点过,郭女士成为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入住的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来的时候,体温38.6度,症状不太明显。”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郭某自感身体无明显不适。



和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程相似,郭女士确诊后刚开始几天,病情平稳。


1月27日,郭女士的症状发生变化:血糖波动大、血压控制不好……1月31日晚,郭女士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市级专家组连夜紧急会诊,郭女士由普通型升级为重型。


当晚,专家组立即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调用“高流量吸氧机”,供郭女士治疗所需。


超级5G会诊 省市专家达成共识

2月1日,由泸州4家三甲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泸州市人民医院、泸州市中医医院)组成的联合医疗队入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市传染病医院,“超强战队”一线作战。


此前,泸州(包括两家省属医疗机构)已经派出部分精干的专家团队驰援武汉,同时,也为后续武汉的驰援工作做好准备。既要保证一线的支援,也要做好泸州本地患者的救治工作,泸州这支“超强战队”整合了泸州优质医疗资源。



郭女士不仅高龄,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病毒性和细菌性肺部严重双重感染的她,治疗期间血糖和体温波动大,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2月3日,泸州医疗救治组专家与省救治组专家通过5G技术,对郭女士进行实时远程会诊。


泸州专家组与省医疗救治专家组就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进行探讨、会商。在省专家组的指导下,专家们一致同意:郭女士由重型病例升级为危重型病例,高流量吸氧机和无创呼吸机立即交替使用,加大抗生素用量,调整治疗方案。


超强联动 成立危重症患者救治组


5G会诊几个小时后的4日凌晨0:15,四川省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专家组专家金晓东教授、王鹏教授抵达泸州。他们直奔市传染病医院,与多名泸州市级专家一起进入隔离区,了解郭女士的情况,讨论治疗方案,直至凌晨3点。“郭女士的呼吸衰竭很严重,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效果不太明显。


是否气管切开,使用有创呼吸机?专家们的意见有部分分歧。如果气管切开,可能继发感染等,风险大,整个治疗难度更大。省、市专家综合权衡评估,最终决定继续使用无创呼吸机。"这个决定为泸州抢救危重病人注入了‘强心针’,后来的持续治疗症状好转,也证明省、市专家组的决定是科学的,正确的。"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副院长吴刚如是说。



4日上午10:00,短暂休息后的金晓东、王鹏两位教授与泸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涂曲平,泸州市传染病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组组长杜一华、卢苇,医疗院感组组长吴刚,医疗院感组副组长肖葵、黄富礼、王英等,齐聚在传染病医院临时会议室,继续讨论郭女士的病情、诊疗方案。


会议决定成立危重症患者救治小组,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雷贤英任组长,专职牵头负责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的技术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全省的危重症患者不多,没有一套系统可循的方法。泸州在全省较早启动危重症患者救治小组,其治疗方案与后来国家修订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高度一致。泸州走在了前列,积累了经验。


一人一案 一天一处方


2月5日,四家医院抽调的重症监护医护团队到达隔离病房,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分层管理,重点治疗。


每天上午10:00,四家医院的专家团队对危重、重症患者集中会诊。患者病情随时变化,心内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专家随时待命。郭女士每天血糖的变化、体温的波动等细小变化,影响着当天用药量的搭配,治疗方案的调整。危重期间,专家团队为其制定一人一案,一天一处方。


“抗生素的剂量,我们根据郭女士的肺部感染情况随时调整。而郭女士胰岛素用量,每天血糖变化都有调整。”雷贤英告诉记者,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都有发病稳定期、病情恶化期、炎症风暴期、继发感染期、肺部康复期的过程,郭女士也是如此。不同时期,医疗救治的同时,团队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坐、喝水、吃饭、洗脸、下地、行走……每个环节,从简到繁,从易到难。



郭女士长期素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治疗过程中,注射胸腺肽、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力;输入白蛋白,维持她的基础代谢。这些对郭女士的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月17日,郭女士从危重型转为重型,她不仅生活自理,还能独立行走做相关检查。23日,郭女士转为普通型,体温正常,症状消失。


25日,经多次核酸检测阴性,郭女士符合新冠肺炎出院标准。由于她有基础性疾病,出院后到龙马潭区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整合4家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组建“超强战队”,为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省最危重的患者在泸州治愈出院,正是泸州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力的彰显。


更多阅读


他们的故事:彼此感动着


听说郭女士出院的消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程丹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太高兴了!遗憾的是不能亲自送她出院。


2月5日,程丹作为危重症救治小组的第一批队员,进入隔离病房。“病床上,郭婆婆蜷缩一团,话很少,声音很低沉,吃饭、喝水要人辅助。”程丹见到郭女士的第一印象深刻。程丹为郭女士测血糖,看见她十指上都有针眼,当天申请动态血糖仪,皮下植入,减少每天扎针的痛苦。



刚开始几天,郭女士身体虚弱,定时翻身,摇床、更换呼吸机、俯卧位通气,这些都要两名以上医护人员合作完成。程丹和同事们有意帮助她训练,从躺到坐,到下地行走。训练从手部力量开始,安装机械辅助排痰吸管,程丹故意说戴了三双手套,用不起力,要她帮忙。郭女士虽然力量不大,但努力配合。


郭女士的情绪不太好,甚至有些绝望;程丹他们一有空就陪她聊天、练八段锦、做运动;郭女士的耳朵不太好,医护人员戴着口罩说话,她经常听不清楚,程丹他们凑近到她耳根说话。郭女士打开心结,精神一天天好起来。2月10日中午下班时,程丹给她比大拇指鼓劲。郭女士也竖起大拇指,连声说谢谢。虽然戴着口罩、护目镜,程丹依然能看到她脸上久违的微笑。“第一次见她这么开心,我更开心!很感谢她,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担心麻烦我们。


走出医院的大门,直到看到医院门口的牌匾,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郭女士才知道,住了32天的地方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市传染病医院,是泸州市顶尖的医疗团队,治愈了她的新冠肺炎。


郭女士一直说,她没有多少文化,医护人员写在衣服上的名字,她很多认不得,也记不住,更看不清楚他们的脸,但真心感谢这群可爱的人。


“他们给我端茶送水,洗脸喂饭,我一个人孤单,他们陪着我。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在我身边。”郭女士无法下地的日子,大小便全靠医护人员接和倒,没有一个人嫌弃她。“我只能听声音分辨男女。女的就像女儿一样伺候我,男的比我儿子还要贴心。有两个男年轻人照顾了我,还为我擦身子。我给他们开玩笑,给自己的老娘才会端屎倒尿、擦身体,你们对我怎么就做到了?他们给我说,您就是我们的老娘,不要介意。”郭女士说,自己的儿子可能也没这么细心,她从心底里佩服他们,感谢他们。


出院隔离14天结束后回家,郭女士除了最想见孙女孙儿和家人外,她还要亲自去给三家人道歉。郭女士1月19日从武汉回来,20日早上到家后,她去了三个地方:同村的邻居、女儿家、兄弟家。郭女士没想到自己感染的这场病,连累了无辜的三家人,大过年的他们还要进行14天隔离。等回去后要上门致歉,她对不住他们。


- END -
消息回顾:

危重症患者治愈出院|泸州今日出院2人,累计出院12人

连续5天,泸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新增

泸州战疫日记④丨防控疫情复工复产两不误,唯前进、不止步复工复产,泸州各行各业使出这些“招数”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责编丨杨茜 谢蕤  编辑丨袁轶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