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需“行军”千里,也要“把脉开方”丨这个职业,整个泸州仅9人

泸州发布 2023-09-07



在泸州港航系统,有一个小众岗位——验船师,全市仅9人,每年要检验船舶好几百艘,1年时间完成了计划三年完成的岸电改造工作,占全省任务的65.6%,船主放心地称他们为长江上的船舶“体检师”。


每一艘“泸州造”船舶从出生(建造)到工作(运营),泸州船舶“体检师”都会伴随它一生。船停在哪里,船舶“体检师”就赶往哪里,即使千里奔波,随时“把脉开方”,保船舶安全,护一江绿水。



全省首艘LNG船舶在泸建造


精益求精,树起“泸州造”船舶金字招牌


“焊缝严密,船底纵骨球头、高度、厚度均符合标准……”近日,在泸州江运船舶有限公司作业区,全省首艘LNG双燃料船舶“吉祥2022”在这里加紧建造,周兴全和周勋拿着游标卡尺,严谨细致地对“吉祥2022”开展船舶建造检验。


周兴全和周勋都是泸州市航务管理局船舶检验科的一员。他们科室由9名人员组成,其中党员5名,平均年龄44岁。就是这支业务能力过硬、已不算年轻的队伍,以“不畏艰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起了“泸州造”船舶的金字招牌。


“船舶检验涉及上千个环节,上万个要关注的点,一个疏忽也许关乎的就是一船人的性命……”从事船舶检验工作已30余年的周兴全拿着工具和图纸比对每个焊接点仔细查看,“一旦有一个不合格的焊缝,就有可能导致船舱进水、沉船。”


泸州是一座港口城市,长沱两江在这里交汇,长江在泸州合江出川。“这里有全省最好的长江航道,因此泸州的船舶建造技术一直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特别是大型化、标准化船舶建造方面,有很多先进经验和代表性产品。”市航务管理局船舶检验科科长胡兴伟说,仅去年,科室就完成营运检验船舶660艘次,建造检验船舶15艘,审定船舶建造图纸15套。


验船师拿着工具和图纸比对每个焊接点仔细查看


人随船动,千里奔波为船舶“把脉开方”


验船师是船舶的“医生”,主要进行船舶建造检验、定期检验、临时检验、拖航检验、试航检验等。也就是说,一艘船舶从设计图纸审查到搭建第一块钢板,再到投用后每年例检,验船师要一直“跟踪”,发现船舶“生病”就要开出“药方”,直到船舶“痊愈”,再出具“健康证”,才能让船舶航行。


“验船师的工作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周勋徒手沿着爬梯攀上近5米高的在建船舶,对船舶的各部位一一排查。看完船舷部分,再沿着细窄的爬梯下到船舱,比对图纸认真检验。密不透风的空间里,伴随着各种粉尘、噪音和刺鼻的油漆味,两个多小时的检验,让他汗流浃背。


泸州船舶“体检师”们80%的工作时间是在船厂和码头,冬天要克服凛冽寒风,夏天需忍耐炙热高温。除了造船过程中有着各项检验环节,还要对船舶进行营运检验。“类似于汽车年检,由于船舶前往指定地点进行检修的成本太高,我们船检人员都是‘人随船动’。最远到过南京。”周勋说,船检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长江干线各个城市锚地进行。有时早上6点出发,要忙到晚上10点才结束,一日三餐只能在途中解决。有时候,根据船舶所处位置,还需“行军”千里,跑到荆州、枝江、南京等地去为泸州籍船舶“体检”。


岸电改造,助推绿水绿航绿色发展


2021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编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2021年船舶污染治理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我市按照部省相关文件要求,立即申报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船舶109艘,总投资2680万元。“通过岸电技术改造,将岸上电力供给靠港船舶,满足船上设备的用电需求,消除发动机废气排放,对港口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有着16年党龄的验船师江文涛说。


岸电改造工作量大、分布区域广、时间紧,泸州船舶检验队伍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船舶改造一线,助力绿水绿航绿色发展五年行动。


2021年度,9名泸州船舶“体检师”完成了109艘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工作,约占全省的65.6%,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计划三年的工作任务,惠及26家企业,为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据悉,通过“以电代油”,一艘万吨级船舶靠泊期间可减少燃油使用1.5吨。作为四川第一大港的泸州港,全市拥有码头17个(1个在建)、生产用泊位44个,如果全部靠港船舶均使用岸电,每年将节省燃油约2500吨,约减排二氧化碳7500吨、氮氧化物30吨、二氧化硫15吨。




- END -

消息回顾:

“长得太漂亮了!”

昨晚,泸州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五四青年节丨泸州医学界又出洗脑rap,看他们如何演绎青春



来源丨泸州日报

记者 蔺艳霜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  编辑丨袁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