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读长江·看见泸州|长江边这条古道,被誉为“荔枝进京”第一站

泸州日报 泸州发布 2023-09-07




长江流经四川盆地南缘时,与赤水河、习水河及其各小支流100余条,汇聚出密集的网状水系,因而形成“合江”。


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江不仅是这里沟通内外的交通驿站,还孕育了深厚的荔枝文化。





合江县白米镇“十里”连石滩上段风貌。龙国兵 摄


如今,作为一座借助古代水码头发展起来的城市,合江县境内除了有“荔枝滩”“荔江镇”“荔城大道”等与荔枝有关的地名外,位于白米镇的古代水驿站遗址,被学者们认为是合江荔枝向唐朝京城进贡的“第一站”。


01

符阳七月满城红 人人知是荔枝来


合江县的七月,如果没有荔枝,就像没有主角登场的舞台,不仅少了一份甘甜,还缺乏了颜值。


这时,位于合江县福宝镇鲤鱼村一个叫半边潭的地方,有一棵合江树龄最老的“荔枝树王”,虽历经400多年风雨沧桑,依然年年绿树常青,硕果累累。“荔枝树王”的存在,催生和见证了相应的地方民俗文化。


合江县福宝鲤鱼村6组半边潭土著荔枝,树龄在400年以上


在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中,有一方宋墓石刻,上面的荔枝图像清晰可辨。据专家考证,它是合江县目前已知的最早荔枝图。而在泸州石刻艺术博物馆、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里,同样保存有“荔枝图”的石刻。


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工作人员敖敏介绍,这块“高浮雕二侍女”石刻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制作,2000年由先市镇派出所移交博物馆收藏。


宋代石刻《侍女图》中的荔枝图案


虽然已经历一千多年时光,但宋人的雕刻工艺如今看来依旧逼真自然。在两侍女背后,有一串带叶的荔枝果实,一枝挂一果,果实聚为一簇,荔枝表皮的鳞斑状明显突起,栩栩如生。


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合江地区已开始种植荔枝。石刻与史料互证,即可推知唐宋时期合江就是荔枝产地,荔枝亦为民众常食水果。


合江荔枝也丰富着蜀道文化的精神要素。早在2015年,合江古荔枝产地和荔枝贡京道路就被列入四川“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提名地。


《合江县志》中记载的三块石荔枝:合江镇三块石古荔枝,由胡清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从广东惠州引种


合江县地方文史专家何开明告诉记者,荔枝古道是古蜀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颁旨在涪州建优质荔枝园,修整涪州到西安的道路,从涪州置专驿,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快速传送,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被称作“荔枝道”,全程1000多公里。


何为驿站?何开明说,即是古代驿道上给飞报军情、传递公文、运输物资的官府差人提供服务之场所,有陆驿和水驿之分。在主要驿道上,一般每隔十华里设有一个驿站;次要驿道上驿站的间隔,有二三十华里不等。


运送荔枝,途经古道。牟科 摄


02

千里迢迢送长安 竹筒封装以保鲜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数万首唐诗的海洋中,杜牧《过华清宫》一诗表现的是一个封建帝王为了让自己的妃子吃上她喜欢的新鲜荔枝,不惜动用帝国的力量来表达他的爱意。由此,一条闻名千古的驿道成为古代四川四条出川大道——也就是后人所记载的四条古蜀道之一。以至于有人说,这条古道具有烂漫色彩,是“盛唐古帝国的爱情之道”。


“杨贵妃”向海岚来合江县演绎千年古驿荔枝情


合江荔枝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何开明为记者勾勒出大致走向。


他认为,唐代时期的合江荔枝在境内长江两岸、赤水河流域、习水河流域、福宝河流域和小漕河流域均有产出。荔枝古道则应包含水路和陆路两段,合江至涪陵的长江航道便是水路。


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副研究员贾雨田长期从事合江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他也有同样的考证观点。


合江境内的荔枝古道,有水陆两路,水路用船运,陆路用马运。水路有长江道和赤水河道:长江道由神臂城镇、大桥镇、白沙镇、望龙镇、合江镇到白米史坝水驿;赤水河道由车辋镇、二里镇、先市镇、实录镇、密溪镇、合江镇到史坝水驿。陆路有河坝道、福坝道、先坝道:河坝道由河坝、凤鸣、堰坝、合江镇到史坝水驿;福坝道由福宝、甘雨、白鹿、榕山到史坝水驿;先坝道由先滩、石龙、南滩、甘雨、榕山到史坝水驿。


其中,史坝水驿是境内荔枝外运总站。当时,来自境内各道的新鲜荔枝,均连枝带叶折采,装入竹筐,以船或马运到史坝水驿。


每年上贡的荔枝,则按当年派运量的多少和派运时间的早晚,从不同地方采运过来。派运量小的年份,在长江岸边和赤水河、习水河河谷采运;派运量大的年份,就扩大采运范围。



遇到派运时间早时,在合江镇、白米等平丘地区采运;派运时间晚时,在福宝、先滩等山区采运。无论派运量的大小和派运时间的早迟,均在福宝森林中选砍胸径大、竹筒长、竹壁厚、韧性好的生楠竹作装载用具,精选色泽好、韧性好的楠竹壳作封固盛装荔枝的竹筒洞口的封皮。


七月盛夏时节,长江洪水飞流直下,此时水运自然十分便利。驿丞就在史坝水驿准备有专门的驿船,精心挑选船夫,将荔枝筐和生楠竹、竹笋壳搬上驿船。


荔枝驿船经白沙、江津、重庆、长寿,日夜兼程到达涪陵荔枝专驿,根据水流速度,顺流两日便可到达专驿,即刻从荔枝框中取出带有枝叶的荔枝,选剪新鲜荔枝,在随船运到的生楠竹竹筒上开一个洞,将荔枝装进竹筒中,以竹笋壳粘泥封固洞口,借助竹的生气使荔枝保鲜。随后,由驿马沿“荔枝道”经垫江、梁平、大足、达县、宣汉、平昌、万源、镇巴、定远、西乡等地进入子午道,到达京师长安(今西安)。


合江至涪陵水路205公里,涪陵至西安1000余公里。这样的情景,有《方舆纪胜》云:“当时以马驰载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于路者甚多”。


时光如白驹过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今的荔枝道不可能再以完整的形态出现。但在合江县辖区尚存的古道等遗存,都在默默诉说着它昔日的故事。


03

红颗酸甜只自知 十里河滩今尚在


宋代的《鹤林玉露》载:“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故杜子美有‘忆向泸戎摘荔枝’之句。”其中的“泸戎”,即如今的泸州市。


如果穿越1300多年的时空,可以看到在波涛汹涌的长江水中,船只宛如落水枯叶颠簸前行。岸边,有修长的木筏并排停泊,遍布卵石的江滩上,光脚的纤夫三三两两歇息着。一位长须灰袍的中年男子,独自站在一片茂密的荔枝林下。时值盛夏,红色和青色的荔枝挂满枝头。此情此景,中年男子不禁吟诵出千古佳作《遣兴二十二首》:“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掩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中年男子即诗圣杜甫,江滩即今合江县白米镇连石滩,合江长江段中有名的险滩,古称“城濡滩、荔枝滩。”


当记者随同何开明来到白米镇连石滩江边,他指着一片河滩说:“这里就是杜甫曾摘食荔枝的地方。”


连石滩古纤道


放眼望去,唯见江水滔滔连成一片岸线,蔚为壮观。连石滩上游不远处的江边平坝,即是史坝水驿遗址。时光荏苒,时代变迁,这两个地方往昔的痕迹,现在半点儿也寻不到了。唯有在路边,6棵百年荔枝树依旧满树绿叶,蜂儿萦绕。


那时的连石滩,江阔而急,水涡旋激,尤为险恶。渡江的工具又大多是小木船,所以每当风起浪涌,渡船常在江中沉没。于是从明代开始,地方政府就在此设立了一些救生设施。其中,一种叫“红船”,即今天的救生船,当过往船只遇险时,可以施以及时救助;还出现了“滩师”这种水上职业。何开明说,“滩师”多为谙熟水性,对附近河道十分熟悉的当地人,帮助过往船只避开危险水路地段,连拉带撑,十分不易,如同今天的水上专业技术人员。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合江县为排除江中险情,实施连石滩炸滩工程,畅通了江道。随后,机械船逐渐替代了传统人工木船。


荔枝古道的开通和运行,不仅扩大了合江县的声誉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境内交通的改善。在境内古道流域,已形成了白沙、先市、榕山、福宝“四大古镇”和若干小场镇,带动了荔枝种植业和与荔枝古道关联的运输业、餐饮业、旅店业等的发展。


另外,合江县在荔枝古道的深远影响中,积淀了丰富的具有地方色彩的农事、农艺、农谚、传说、文学、音乐、书画、雕刻、饮食、礼俗等古道文化,形成了系统的荔枝古道文化体系。


在贾雨田看来,江河融合的水系,不仅推动了多地文化的融合,也养育了合江独特的“水岸文化”——既有赤水河的温和包容,也有长江的开放畅达,更有千年荔枝赋予的甜蜜味道……正是多种文化元素的组合发力,共同成就了合江县的美好今天。


- END -


消息回顾:

仪式感满满!宋朝泸州人的生活有多精致?这部石头上的《梦华录》里有答案

泸州启动建设“中国西部工匠城”!加快建成全国第一个新时代工匠城

时间定了!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7月15日在泸州开幕


来源丨泸州日报

记者:刘梅

编辑丨王梅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