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韵泸州 | 斧钺剑戟“十八般兵器”,宋代泸州人耍得有模有样

周菁 泸州发布 2022-09-29




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霸王枪、箱子(英雄无泪),古龙小说《七种武器》中,写出了七种非一般的江湖武器,件件精妙绝伦。这七件武器在一个个大侠手里,耍得出神入化。
在泸州出土的宋代石刻上,七种武器就不够看了。剑、戟、斧、弓、鞭、锏、刀等十八般武器样样齐全。使用它们的也不是江湖大侠,而是700多年前的泸州人。他们手持各种兵器,在神臂城上与强大的元朝军队对峙,坚守了34年,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说宋朝重文轻武,却是中国冷兵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史料记载,北宋都城汴梁(开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兵器作坊。这里负责生产刀枪弓弩等各种步兵用的冷兵器,工匠也多达1万多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十八般武艺”这个概念,也在北宋兵书《翠微北征录》中首次提出。

南宋·高浮雕执剑男武士石刻
34年坚守宋代泸州人虽败犹荣

宋朝、武器、战斗、泸州,要把这几个关键词连在一起,就不得不提神臂城。

神臂城(老泸州)

“听得号角声此起彼落,远远望去,旌旗招展,剑戟如林,马匹奔驰来去,襄阳城便如裹在一片尘沙之中,蒙古大军竟已合围。次日天甫黎明,便听得城外鼓角雷鸣,蒙古大军来攻。郭靖与黄蓉登城望去,只见蒙古兵漫山遍野,不见尽头……襄阳城中除了精兵数万,尚有数十万百姓,人人知道此城一破,无人得以幸存,因此丁壮之夫固然奋起执戈守城,便是妇孺老弱,也是担土递石,共抗强敌。一时城内城外杀声震天动地,空中羽箭来去,有似飞蝗……”


这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对襄阳保卫战的描写。小说虽是虚构,但这样的战争场面在泸州是曾经有过的——神臂城之战。

1243-1278年,宋元军队在泸州神臂城展开拉锯战,五易五守。34年岁月里,神臂城没有大侠郭靖,没有智囊黄蓉,只有无数泸州军民保卫家乡的浴血奋战。

弥陀长江边眺望神臂城

2012年1月12日,CCTV-4走遍中国栏目组播出纪录片《血战神臂城》,剧中对当年那场神臂城之战有着这样的描述——

1276年,元军最后一次发动进攻神臂城的战役,此时,南宋王朝的首都临安已被攻克,南宋各地也纷纷投降归顺了元朝,神臂城成为一座孤城。数万元军水陆并进,计划几天内就要攻克神臂城。此时,神臂城内只有3000多名守卫,能否抗击住……

神臂城地势险要,只有两条路可进入。一条是水路,渡过长江后进攻神臂门,一条是从陆路进攻东门。宋军如何进行防御?一条窄窄的石板路,从江边延伸到神臂门下。几百米的滩头阵地,元军在这里遭到守军的沉重打击,损失惨重,不得不停止进攻……

时至今日,神臂城早已物是人非,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700多年前战斗的惨烈。

南宋·高浮雕执弓箭男武士石刻

十八般兵器宋代泸州人既文雅也骁勇

泸州出土的宋代石刻中,武士所占比例不小。石刻中武士的形象设计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宋代军士,他们所持的兵器,也就是700年前宋人常用的兵器。

斧和钺:优雅宋朝的爆款武器

说到斧,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会是程咬金、李逵,他俩是众多小说、影视剧的常客。不过,两人一直以莽汉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倒符合提一柄大斧的气质。

然而,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真正爱斧的却是宋人。为什么这么说?

走进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可以看到很多持斧武士像。武士或双手握柄紧贴前胸,或手拿斧背放置于地。所持之斧,斧柄细长,斧刃开阔,有的斧背向下弯曲,似鸟喙。同样,在合江县博物馆里,武士造型石刻中,持斧的也有很多。

南宋·高浮雕执斧男武士石刻


如果你有时间去博物里细看,便会发现,武士持斧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上举,有的则以斧拄地。在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里,女武士拿的便是斧。而在合江县博物馆里的几尊武士石刻中,拿的则是钺。至于钺,和斧算得上同一种武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斧钺的解释是:“大者称钺,小者称斧”。

可见,在人印象中优雅的宋朝泸州人,骨子里其实都是汉子。《武经总要》,北宋时期编辑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兵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兵书,其中记载了好几种军用战斧。

《武经总要》中的斧钺是一种作战武器。不过,《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斧钺却是作礼仪用,相当于现在仪仗队所持器具。在宋史里,部队用斧的记载很多,尤其是战场上某一支全军用斧的部队破敌记载之多,为他朝所不及。

南宋·高浮雕执钺男武士石刻


在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副馆长徐朝纲看来,泸州市出土的宋墓石刻中武士所持之斧,是武器的可能性更大些。“在地下为自己造的居所,武士的作用在于守卫。”

如果单看持斧武士的石刻,你还无法想象斧在战斗中的作用,那可以参考一下历史上著名的柘皋之战:万余持长斧的宋军主动发起攻击,击败金军主力拐子马部队,宋军大捷。

看起来笨重的大斧为什么会成会宋朝的爆款武器?以优雅著称的宋人为什么钟情这种粗犷的武器?这或许因为当时军士配备的都是重铠,唯有此类重型兵器才能完成对敌人的有效打击。

不知道700多年前的神臂城之战中,有多少宋兵持着大斧,一次又一次打退攻城的元朝士兵。

鞭与锏:“门神”用的兵器宋人也爱

说到鞭与锏,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农村春节时喜欢在自家门上张贴的门神像。两位门神是秦琼和尉迟恭,他们手持的兵器就是鞭和锏。

南宋·高浮雕执鞭女武士石刻

在泸州出土的宋代石刻中,鞭和锏也是两种常见的武器。想来,手持这两种武器的武士,也被墓主人充当“门神”。和大家印象中的皮革所制鞭不一样的是,石刻中武士所持的鞭是硬鞭,形状呈竹节样。武士所持的锏,形状和鞭的区别不是很大,只是无竹节直棱,平头或方或圆,也属于鞭类。《武经总要》里面记载,四棱形的叫铁鞭,方棱形的叫锏。

鞭和锏也是宋代武将喜欢用的兵器,能够佐证这一论点的,不仅在存放于博物馆中的宋代石刻中,还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比如《杨家将演义》中的呼延赞,《水浒传》中的呼延灼,他们都是用鞭的高手。

剑:最普及的兵器

泸州宋代石刻武士中最普遍持的武器为长剑。泸州市博物馆于2015年编纂的《宋墓石刻精品》记录,泸州市博物馆馆藏宋墓石刻中,武士类157件,其中持剑的就有60多件。辛弃疾名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提到的也是剑。可见,剑在宋朝时仍是最主流的武器。

《石刻遗韵——合江宋墓石刻研究》一书中提到,合江宋墓石刻武士所持的剑,其式样与《武经总要》所载完全一致。

南宋·高浮雕执剑男武士石刻

泸州市出土的宋代石刻中,武士持剑的方式大致有几种,或双手握住剑柄,剑尖向下,直触地面;或右手握住剑柄,左手拖住剑刃,左手略高于右手,剑身斜向上方,长身直立,目视前方,神态端庄威严;或别剑鞘于左腰,手握剑柄。据说,别剑于左的习俗由来已久,并有着深刻的思想寓意。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左,白虎之象也……

不过,也有兵器爱好者分析,剑在宋代虽然更加普及,但少用于战阵格杀,多由军官佩带以指挥部众。

在神臂城东门的城门拱顶,一柄雕刻的长剑清晰可见。想象一下,当年守城主将是怎样一次又一次挥舞长剑,号令兵士击退敌人进攻。

骨朵:多功能之器

“骨朵”这个名称看起来有那么几分文雅,但它却是一种武器,而且杀伤力挺大。合江县博物馆陈列保管股股长朱玉梅说,骨朵算是一种打击类兵器,战场上近身作战时威力不小。

在宋代,骨朵既作武器,也作礼仪用具或武士仪仗具。不过,泸州石刻中持骨朵的武士,衣着均从“衷甲”制,宽衣大袖,显然更多带有礼仪性质。

南宋·高浮雕执骨朵女武士石刻

用“骨朵”的名人当数宋江。《水浒传》第五十九回中,宋江为了骗宿太尉的“金铃吊挂”,带领众多好汉,拦截了宿太尉的船。当时,宋江手里“执着骨朵”。

宋江拿骨朵可不是为了打仗,而是用来表示自己的身份。由此,骨朵算是一种多功能用具,不仅是兵器、礼具,还能象征权力。

当然,作为冷兵器巅峰时期的宋朝,出现在泸州市宋代石刻上的武器只是其中一部分,基本都是近战之用。实际上,还有像弓弩、炮车这样的远程攻击“大杀器”。

热兵器:冷兵器盛行时代的“大杀器”

在冷兵器为主的时代,热兵器的出现显然让冷兵器望而生畏。在合江县博物馆里,一颗核桃大小的石弹丸,证明当时热兵器已经装备到了宋军中。

宋代弹丸

1986年,原合江县县志主编喻亨仁在神臂城附近考察时,发现了一样奇怪的东西——像核桃那么大的石头弹丸。石弹坚硬如铁,在神臂城斜对岸黄氏坝出土。经过鉴定,它的年代距今800年左右,就出现在南宋时期。这种石弹究竟是什么武器呢?合江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贾雨田介绍,石弹曾经拿到相关部门化验过,里面发现了火药的成分。喻亨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这种石头弹丸当地群众经常捡到,还很多,应该是火药打出来的炮弹。

《武经总要》中记载了三种火药配方。可见,宋代已处于热兵器的拂晓时辰。

纪录片《血战神臂城》中,有这样一段话描述当年的神臂城之战——神臂城东门前的各个角落,都在宋军的火力覆盖范围内,强行进攻的元军,只能成为宋军的活靶子。

或许,这样的石弹在当年的神臂城之战中,曾让进攻的元朝士兵胆战心惊。


- END -


消息回顾:

浪漫航拍丨七夕一起告白泸州:“I LOVE LUZHOU”

守护文明泸州,看我的更要看你的

央视推出泸州夜市全攻略!22分钟强推点点香、肉丝面、锅锅宴、烧烤……


来源丨川江都市报

记者:周菁

编辑丨李倩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