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聚焦 | 从泸州水生态说起,长江上游筑牢生态屏障推动绿色崛起

泸州发布 2024-01-19

每近深秋,在长江上游的泸州,经过长途跋涉的成群红嘴鸥都会“如约而至”,盘旋在沱江江面上空,引来市民观赏、投喂。
“又快到喂红嘴鸥的季节了!”泸州市民李恬说,“我们每年都会准备馒头、面包,这是它们喜欢吃的食物。”
在沱江流经的德阳、内江等地,这种候鸟也频频现身,当地的观鸟爱好者们纷纷成立了“观鸟爱鸟协会”。
有着洁白羽毛、红嘴红爪的珍稀鸟类红嘴鸥,一度被视作为流域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红嘴鸥的回归折射出四川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

9月28日在四川泸州纳溪区大渡口镇拍摄的长江支流清溪河与长江交汇口。新华社发 (杨涛 摄)


四川被誉为“千河之省”,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建设核心区,地表水资源占长江水系径流的1/3,流域面积接近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1/4。
从高空俯瞰,四川境内众多河流最终于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汇聚成长江,浩荡东流。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确保“一江碧水东流”,是四川的重大责任。
在众多水系中,沱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流经的2.55万平方公里更是四川城镇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域污染也逐年加重,沱江一度成为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2018年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四川开展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及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督察,指出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突出。痛定思痛,四川打响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通过三年多综合整治,沱江流域水质大幅度改善,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比督察前的2017年提高了87.5个百分点,全面消除Ⅴ类及劣Ⅴ类水体,沱江入长江口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创20年来最好水平。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仅保障了下游水生态安全,也让当地居民在好的生态环境下,体会到生活之美。
四川省会城市成都,曾被诗人杜甫用“窗含西岭千秋雪”描绘当地美景。近几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成都的蓝天变多了,遥望远山的雪景成为市民的新爱好。
一大群在成都遥望雪山的摄影爱好者,每年都会在社交平台发布“成都观山数据报告”,吸引了大量网民关注。记者从这一报告中看到,人们在成都市中心望见雪山的纪录,从2017年的50天增加到了2021年的63天。
- END -
消息回顾:

活动轨迹公布丨10月5日,泸州新增本土无症状1例,外省返川无症状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1例,既往无症状转为确诊病例1例

泸州各区县、街镇、社区来(返)泸报备电话(10月5日)

泸州发布关于国庆假期及前后疫情防控的提示

来源丨新华社作者 | 杨三军 康锦谦编辑丨李倩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审核丨徐勤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华社聚焦 | 从泸州水生态说起,长江上游筑牢生态屏障推动绿色崛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