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跃升与蝶变丨泸州这样打造人民幸福的城市样本

泸州发布 2024-01-19

清晨,国窖大桥车水马龙。长江两岸的人们驾车穿行于大桥之上,开启了一天的生活。而在大桥未修建之前,群众过江,只能依靠轮渡或乘坐公交车,有时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时间。


2012年6月,国窖大桥建成通车。十年间,大桥投用不仅让长江两岸群众的出行方式彻底改变,也让城市主干道路网进一步完善,为泸州打造全域交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年跃升,十年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盯联动宜宾组团建成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目标,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省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奋力将泸州建设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01构建交通网络助力城市连片协同发展


10月13日一早,宋文杰驾车从茜草经国窖大桥到位于江阳区江阳南路的单位上班,总共用时不到30分钟。“这座大桥不仅拉近了茜草片区和城区的距离,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宋文杰说,过去上班只能坐公交车,从茜草出发,经老泸合公路,再经长江大桥到主城区,一趟下来至少要1个小时。


从1小时到30分钟,十年来,泸州城市道路建设为宋文杰的生活工作提供了便利。如今,每逢周末,和家人一起到城区休闲购物已成为宋文杰的生活常态。快捷的出行,让宋文杰一家的生活从“隔江相望”变为“触手可及”。


市建管一中心工程二科副科长王霞介绍,目前,国窖大桥东岸互通立交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不久的未来,将成为茜草半岛西区连接国窖大桥及酒谷大道的重要部分。整个茜草片区的发展将再次提速。


十年间,泸州城市路网建设远不止于此。


已建成的城市二环路(空港段、纳溪段、沱江六桥)、忠山隧道、机场路、沱江新城整体城镇化市政道路等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在不断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的同时,也为泸州搭建起了全新的“四横六纵两环五联络”路网骨架。


建设中的长江二桥。


全力加快建设的长江二桥、长江六桥等过江通道,不仅为群众提供更多的过江选择,还成为两岸经济协同发展的纽带。


这十年,以住建系统为代表的城市建设者们坚持“人城境业”融合发展思路,不断在奋斗中跨越赶超,让城市建设快速发展。2012年至2022年,泸州中心城区新建和改造跨江桥梁5座、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51处,中心城区道路长度从571公里增至1167公里。


02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出门有景城中有园的公园城市


龙透关公园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早上7点,不少市民开始了晨练。练太极、跳舞、健步走、打乒乓球……大家各自享受着健身的乐趣。


“只要不下雨,我早上都会来这里跑跑步、打打球。”家住龙透关公园旁的吴晓忠坚持早上锻炼已有十余年,自2013年龙透关公园投用以来,这里就成了他固定的健身场所。


龙透关公园。


作为城市公园不断升级的见证者,吴晓忠很有发言权。1991年,园内修建“泸州起义纪念碑”,并打造周边环境,这才有了龙透关公园的雏形。2013年,公园一期正式启动建设,新建牌坊、亭廊等景观设施,栽植榕树、银杏、桂花等乡土植物。2017年,园内新建泸顺起义陈列馆,并对“泸州起义纪念碑”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增设健身器械、乒乓球桌等设施,形成集休闲健身、红色教育为一体的革命主题城市公园。


城市发展,公园建设理念也在不断提升。


渔子溪生态公园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2020年8月,渔子溪生态公园正式开园。公园以整体理念为支撑,形成以北湖为“城市形象展示”、南山为“醉意山水画廊”、东河为“城市滨水景观廊道”、西溪为“乡土山水记忆”的四大景观及功能空间。同时,公园在建设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在步道、绿地等修建中大量采用海绵设施,使整个公园形成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生态系统。


“环境不断提升,广大市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吴晓忠说,如今走出家门就能看见绿地,城市中就有公园,群众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


泸州两江新城、城西新区全景。


十年间,泸州以长江、沱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统揽,全面推进“全域公园体系+三级绿道+公园社区”建设,创成省重点公园4个,城市公园由15个增至46个,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44.1平方公里。我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等荣誉。


03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走进位于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的五八宿舍大院,一眼就能看到青瓦白墙的文化墙向两边延伸,中庭则被高大的树木包围,院落里摆放了几套桌椅。这些天,大院居民张建明趁天气好,陪着92岁的母亲到院子里休息。


“现在小区环境改善,新添了设施和绿化,居民生活大变样。”张建明说。1992年建成的五八宿舍大院,投入使用已有30年,路面坑洼积水、围墙墙体破旧、楼栋扶手老化、缺少绿化……内部环境和设施已显出“老态”。


为全面改善小区环境,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去年10月,小区启动改造。经过近5个月的施工,小区不仅新添了绿化景观、修建了文化墙、增设了健身器材,还新建了俱乐部、服务驿站,安装了监控探头、可视门禁。全新的环境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机,就连一直在外居住的原小区居民张剑锋也打算重新搬回小区。


在“物业+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下棋娱乐。


近年来,我市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实事,已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33个、惠及居民8.1万户,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质感。不仅如此,我市还以安置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为抓手,着力为群众提供住房保障,改善群众人居环境。


江南新区沙坪鹰翔苑小区居民刘勇是原长江液压件厂职工,过去旧居的面积仅有70多平方米,一家三代生活十分不便。2015年,江南新区安置房集中投用,刘勇一家搬进了124平方米的新居,同样是一家三代,人均居住面积增加,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现在居住在成型的小区,环境好、设施齐,物业服务到位,生活越来越好了。”刘勇说。


十年来,我市始终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头等民生大事,实施棚户区改造58563户,建设安置房26703套、公租房21797套,为50万城镇群众解决了住房难题。同时,聚焦脱贫攻坚,统筹协调易地扶贫搬迁、新村扶贫等政策性农房建设,改造农房危房12万余户,让农村群众的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04延伸物业+让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成果


这些天,龙马潭区安宁街道云台社区宇华豪庭小区党支部副书记张静涛心情格外好,因为就在前不久,小区几十户业主投诉的雨棚噪音问题得到了解决。


今年年初,小区部分业主在其窗户上加装了雨棚,但等到雨季来临,雨棚上发出的噪音长期影响到邻居休息。不少业主向物业公司反映,要求将雨棚拆除。经过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多次调解,问题始终无法妥善解决。


张静涛得知情况后,主动配合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进行逐户调解,最终以加盖无声、吸音设施的方式,化解了业主间的矛盾。“我既是小区党支部负责人,又是本小区业主,站在中间立场协调业主矛盾,更好沟通。”张静涛说。


基层治理,小区自治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成立于2019年的宇华豪庭小区党支部不仅着力于协调民生事,更为小区解决了不少涉及业主安全的大事。


两年前,小区不少业主向物业公司反映部分楼栋存在外墙砖脱落、游泳池漏水等现象。由于经费及责任归属等问题,业主诉求迟迟不能得到解决。小区党支部在了解情况后,随即联系物业公司、社区、属地派出所进行四方商讨,最终通过向上争取资金,有效地排除了安全隐患。


四川泾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宇华豪庭项目经理雷蓉介绍,自该小区建立党支部以来,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建立了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联三建”的红色物业服务共管模式,秉承“共治、共建、共享”理念,始终把业主诉求放在首位,从解决业主身边的小事做起,有效提升业主满意度。


如今,在以物业党建的标准化带动物业服务的标准化示范引领下,宇华豪庭小区建设了小区党群活动中心、龙马青年圈、红领巾加油站、长者照护中心等阵地和场所,不断推进物业服务优质化、业主满意最大化。该小区也因此荣获全省首批基层治理示范小区称号。


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物业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物业服务企业由过去的175家增至现在的483家,从业人员由11035名增至30231名;省级优秀管理项目由5个增至85个,培育“红色物业”星级企业27家,“红色物业”服务小区业主满意率从60%提升至93%。


未来,泸州将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构建宜居宜业的空间格局,推动老城新城协同发展,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着力塑造山水城市的大美风貌,切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努力打造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幸福样本。


泸州城西城市综合体。


十年蝶变,数读泸州


城市交通:

●新建和改造跨江桥梁5座、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51处、城市公共停车场10个;


●城区道路长度由571公里增至116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11.39平方米增至14.33平方米;


●建成区面积由101.05平方公里增至174.1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由101万人增至169万人。



城市环境:

●城市公园由15个增至46个,建成投用小游园35个;


●公园绿地面积从925公顷增至2382.46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从3557公顷增至6750.0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从35.2%增至38.76%;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9.16平方米增加至14.1平方米;


●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44.1平方公里。




建筑行业:

●建筑业总产值从293.8亿元增至1670.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3%,连续8年居全省第2位;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从71.65亿元增至391.8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78%;


●商品房销售面积从316.56万平方米增至1046.0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4.2%。




村镇建设:

●创成中国特色小城镇1个、全国重点镇13个;


●创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4个、省级“百镇建设试点镇”29个、省级“百强中心镇”3个;


●获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27个;


●创成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1个。




住房保障:

●实施棚户区改造58563户,建设安置房26703套、公租房21797套、经济适用房2110套、限价商品房6394套;


●累计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50361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02套,筹集住房租赁房源3981套,改造农房危房123357户;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33个、惠及居民8.1万户,既有住宅增设电梯507台,创建绿色社区128个。




物业服务:

●物业服务企业从175家增至483家,物业从业人员由11035名增至30231名;


●物业党组织从2个增至144个,党员人数由15人增至768人;


●省级优秀管理项目从5个增至85个,培育“红色物业”星级企业27家,“红色物业”服务小区业主满意率从60%提升至93%。





- END -

消息回顾:

10秒,看见醉美酒城丨泸州城市形象宣传短片亮相四川卫视

9个数字!带你速读二十大报告

川报聚焦丨 “泸”力十年:乘风借势融入“大”战略 砥砺改革实现“大”发展

来源丨泸州日报记者 李独懿

摄影 牟科 阮春华 李佑天羽 李家平

编辑丨阮春华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

审核丨刘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年跃升与蝶变丨泸州这样打造人民幸福的城市样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