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本关于宋朝至民国货币经济的历史性通识书籍

2017-03-11 瑛彤 徐瑾经济人

经济人的话:我常说独学无友,读和写都很个人的事,而字写完,其实也和作者关系了,读者的参与也形成意义一部分。今天贴上一位陌生网友的《白银帝国》读后感,来自经济人读者群成员瑛彤,《徐瑾经济人》获得授权刊出。

《白银帝国》读后感

经济人读者群 瑛彤


《白银帝国》这本书适合所有人阅读,五星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宋朝至民国货币、经济的历史性通识书籍。


作者以白银为锚,以货币为切入口,大量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多方面资料支持,对宋至民国,长达一千年的中国货币历史做了翔实的叙述。

 

最难得的是,作者的视野,从美洲地理大发现对于中国银本位的形成;东西方相同时期的横向对比……将自己跳出一国一隅,用高度的全球视野,客观描述当年的历史形成的过程。充分感受到历史的蝴蝶效应,结果形成的因果关系等等。

 

东西方后期的巨大发展差异,明朝为开端。至于是1600年还是万历十五年,见仁见智。

 

(明太祖朱元璋,明代不仅白银货币化重要时期,也是纸币在古代中国的最后序幕,图片来自《白银帝国》彩色插图。)


回溯到500年前。东西方几乎趋于同一时期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货币本位制。

 

英国的科学家牛顿担任英国造币厂厂长时期,制定了金本位的比重,并由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强势地位,将这一个标准推行到全世界。

而同时期大洋彼岸的中国,一国之相的政治强人张居正,在无心插柳的机缘下,通过一条鞭法的改革,将中国带入了银本位时代。

 

一个是知识分子的金本位,由市场交易的接受度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一个是政治强权,通过政权的强硬,确立的货币制度。

 两个国家的不同选择,不同走向,因为货币本位制度不同,在300年后相遇,导致了一个改变全球历史走向的冲突:鸦片战争。

 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历史的更迭,绕不开财税货币的主线。


再看看不同体制下,个体家族的不同结果。

 

说到近代金融发展,同样必须从美第奇家族讲起,这个家族13-17世纪称雄欧洲大陆,引领了欧洲文艺复兴,诞生了3位教皇、两位法国皇后,其中一位还推动了法国卢浮宫的诞生。

 

美第奇家族的传奇得以实现的前提是:政治、法律、宗教对私有产权的一以贯之的保护。

 

美第奇核心人物洛伦佐,来自《白银帝国》彩色插图


这个家族曾两度被政治流放,但是因为西欧的政治、宗教体系无论如何更迭,都明确了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这使美第奇家族大量的艺术珍藏和财富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一制度的确立并执行,使得商人、金融家始终是独立有尊严的个体,这样的环境也反作用于当时有钱人投资艺术、文化的热情不断。

 

反观中国,中国从古至今,将财产包括人身都当做政治衍生品和依附。和美第奇家族同时代的明初沈万三家族的结局,让我们看到两种社会制度下的豪商完全不同的命运。

 

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东西方同期历史、经济发展的事件和数据,横向描述了不同文化、政治体制下,东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

 

从种种对比可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货币财税制度势必需要相配套的体制和前提。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演绎出精彩的演绎了中国白银帝国的形成、诞生、崩溃,非常不容易。中国从古到今的就没有形成专业的财税系统和制度。史料更是零散稀少。可见成书付出了多大代价和心力。

 

以古可以鉴今,很多现象,对现在的中国都还很有启发作用。个人认为现今中国的财税货币制度和系统,都是一本糊涂账。

 

每个人都应该对这些金融、经济的通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概念,这样会减少你对现象的迷惑。

 

最特别的是,作者居然还通过晚明名著《金瓶梅》对普通晚明百姓的生活数据对了分析。侧面对于东西放交汇而发展出完全不同轨迹的近现代文明,做了风起萍沫的梳理。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视角,很有意思。

 

此书内容和结构,亮点不少,确实是一本值得花时间细读的一本好书。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作者:徐瑾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3月


推荐语

从本书提供的视角看去,熟悉的历史世界呈现出自己的侧影。东西并列,轮廓分明,清晰而有神。好看。
——吴思 著名历史学家、《潜规则》作者

在这部《白银帝国》中,青年经济学人徐瑾以她优美的文笔、翔实的史料、宽广的视野,在中外历史的对比中讲述了中国千年货币史,发人深思,促人警醒。

——韦森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徐瑾以她的《印钞者》和《白银帝国》,将史学家冷僻的工作加以大众化书写,为货币经济历史的疆域创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朱嘉明 著名经济学家、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白银帝国》抓住白银在中国作为货币的既普遍又特殊的现象,生动地勾画出中国千年经济史的演变路径,内容不仅涉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深入国家政治、财政、金融制度等领域,也对中西大分流这样的重大议题有精彩的讨论。此书面向大众,将小说、戏剧里隐含的信息与严肃的学术著作巧妙融合,给读者呈现出一幅丰富形象的传统中国经济史图景。
——马德斌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学者
徐瑾女史视野独特,文笔了得,以白银斑驳游离之脉络梳理了中国货币史,纲举目张,甚为聪明。检点千年以来从金属货币到朝廷,再到体制的威权与利益变迁,可以从中体验人性与观念的冲突。好的逻辑,才会有好的故事。
——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近年我的主要著作:

新著《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2017年3月)

《有时》文艺随笔(2016)

《印钞者:中央银行如何制造与救赎金融危机》(2016)

《凯恩斯的中国聚会》(2015)

《中国经济怎么了》(2013)

《危机与转型——对话思想者》(2009)





徐瑾经济人

 经济与人文的路口

宏观|货币|阅读

公众号: econhomo

微博: 徐瑾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