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惊人相似:疫情如何改变世界|徐瑾

徐瑾经济人 徐瑾经济人 2020-05-15
↑点击 “徐瑾经济人”,后台回复“礼包”
领“经济通识入门课”,菜单栏可试听


你好,欢迎来到到徐瑾经济人,我们开始《50本好书的通识课》第二季,今天是第一模块。

谈危机时代,可以说疫情是当下最大的危机。疫情之下,我们会发现,恐惧、无助和绝望的情感无处不在。可以说,在危机中,非理性的情感力量,往往压过理性的力量。

为什么会这样,以后我们的课会详细聊。今天我想说,知识才是最好的免疫力,这种知识,可以是当下疫情的知识,也可以是历史上的类似处境。当你知道,我们的悲惨处境不是独一无二的时候,也许你的心里,会更有底气。

历史未必重复,但历史的节奏有押韵。如果不是因为2019年末开始爆发的新冠肺炎,关于1918年大流感,可能早已经被人遗忘在历史角落——按照最少的算法,1918年这场瘟疫中,通过三波彼此相连的传染潮,至少杀死了5000万人,甚至有人估算是一亿。

这是什么概念?同时期的第一世界大战被认为人类的重大悲剧,一战据说导致了3800万人死亡。对比之下,1918大流感头25周中,已经有2500万人死亡。

关于这场悲剧,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如何?今天我们聊的,就是英国记者凯瑟琳•阿诺德所写的《1918年之疫》一书。书中还原了这次瘟疫中的不同人等的声音。该书中文版在2020新年推出,对照爆发的新冠疫情,引可以说意外而无奈的巧合。


这场病毒感染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人口中,又有10%到20%的死亡率。可见,这场流感除了传播范围广,而且死亡率很高。病毒一般会潜伏四五天,症状有头疼、体寒、干咳、发烧、虚弱和食欲不振。

显然,1918年流感,是人类历史的一次惨痛经历。“她”带来的死亡数字,远远超过一战。悲剧不是死了几千万人这样简单,而是一个悲剧,发生了几千万次。这两场悲剧,对比之下,有很多相同又不相同的地方。

比如,口罩,到底戴不戴,也曾经引发争议。1918年流感流行的结果之一,就是使得口罩在全球变得流行,这和当下有点类似。最开始,口罩只有医生和护士会佩戴,大家不太愿意佩戴口罩,随着疫情流行,平民和士兵都也开始佩戴了。

不佩戴口罩,还会被“扰乱秩序”的罪名控诉。书中记载,旧金山警察就因没戴口罩或佩戴不规范,一天之内逮捕了110人——大多数人缴付了5美元的罚款,这笔钱被送往红十字会。

再比如,关于病毒起源,始终存在争议,直到今天还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源自法国战场,是从动物流感变异而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一种腺鼠疫,甚至和华人劳工有关。

战争加上科技知识不够,使得阴谋论在当时也很流行,当时就有许多人相信西班牙流感是人造病毒,是由德国U型潜艇在东部沿海地区释放出来的,或者是通过拜耳阿司匹林片包装传播的。

据说,德国士兵管它叫“闪电黏膜炎”,英国士兵则称之为“弗兰德尔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则被称为“西班牙流感”——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需要澄清的是,虽然叫西班牙流感,但病毒不是起源于西班牙。

原因在于,战时审查制度为了鼓舞士气,限制新闻报道,不少国家都隐瞒了流感的报道。而西班牙是战时中立国,有关这一流感的大多数报道来自那里,导致大众印象中,将西班牙认作是这一流感的源头。


可以说,西班牙完全躺枪。凯瑟琳认为,如果只从民族身份来说,西班牙流感一点也不西班牙,虽然当时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感染了这一病毒。无论如何,西班牙与流感就这样结合起来,甚至有了生动的名字“西班牙女郎”——这位女士,身穿黑色舞裙、披着头纱、拿着扇子、骨瘦如柴,当然,还有一个骷髅头。

耐人寻味的是,1918年大流感之所以流行,恰恰和和当时战争状态有关。战争带来了大量的军事人员流动,甚至跨大陆的流动,这使得病毒很容易传播。前线战壕的恶劣生存环境,加上与士兵的远途流动,使得这场流感传播范围超越以往——随着世界大战的全球军事动员,流感也开始自身的环球旅行。

当我们谈当年流感影响时候,不可忽视一点,当年的知识水平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大家都知道流感和感冒不同,流感是由病毒引发,而当时并不那么清楚。流感(influenza)这词从1500年出现,就是来自意大利人;他们认为,这种疫情是星星的影响(influence)才出现。 

大流感的死亡人数,甚至超过黑死病。不仅如此,因为技术水平,当时医生对流感的研究也在黑暗中探索一般,有流行病学家认为跟14世纪佛罗伦萨人对黑死病的了解程度,其实差不多。

最直接的影响是,即使当时最好的科学家,也没搞明白病毒是什么,这点我们我们课程会继续聊。

有人认为,病毒仅仅是一些化学物质,有人认为,病毒是长在细胞里面的寄生生物,英国病毒学家弗雷德里克·特沃特(Frederick Twort)在1923年,还是认为:“人类无法确定病毒的本质。”当然,随后人们对病毒的认知,有了提升,但这也需要时间。直到1933年,甲型流感病毒才被分离出来,1944年才推出第一种流感疫苗,而1918流感早已经结束。


遗憾的是,即使到了今天,这场流感的零号病人,仍旧没有完全确定。也正因此,关于流感的起源,依旧莫衷一是。在1918年流感患者中,有不少名人,包括富兰克林·D. 罗斯福、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作家玛丽·麦卡锡(Mary McCarthy)、电影明星莉莲·吉许(Lillian Gish)、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 Marx)和沃尔特·迪士尼(Walt Disney)。

直到今天的文学作品中,谈到当年,往往绕不开这场流感。有部电影叫《布达佩斯大饭店》,背景就是二战前欧洲。主人公的新婚妻子和年幼的儿子,都死于一次流感。主人公回忆说,这种荒谬的病,现在一星期就好了。类似的情况,当时不少,比如画家席勒和他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妻子,都因为流感而死。与在新冠病毒中,死亡案例中年长者偏多不同,1918年流感中,不少年轻人和健康壮年中招。

一般认为,20世纪三次大流感发生,除了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还有1958年的亚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不过,后两次比起1918年,死亡人数和影响都很小很多。你看,一百年过去了,科学在进步,经济在超越,人类到底改变了多少呢?回顾历史,始终能给人教益。


当年,普普通通的男女们,不仅要面对敌我的厮杀,还需要面对共同的敌人:病毒。凯瑟琳的书还原了不少历史场景,

“在纽约,600个孩子直接进了孤儿院。纵观寰宇,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止息,一座座城市变成鬼城。在华盛顿和开普敦,殡葬人用完了所有的棺材,而在费城,随着埋葬尸体的空间逐渐短缺,市政府只能用蒸汽铲挖出巨型墓坑。”


这些情况,新冠疫情之下的隔离与悲剧,难免有些眼熟。

1918年的悲剧,有不少偶然因素,战争、技术以及时代甚至早期忽略等等等等。关于这一悲剧,显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幸好,一切没有被完全遗忘。对于这场流感的研究,还是在进行中,各类病毒考古学还在进行。

还是有科学家没有放弃研究这场流感。通过各种方法,甚至不惜四处挖掘当时的坟墓——直到2008年,学者还在在打开了英国外交官马克·赛克斯爵士(Sir Mark Sykes)棺木,因为他是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感染西班牙流感而死亡。

最大的死亡是遗忘,从1918年流感到新冠肺炎,这个格言在重复。一战的开启,结束了漫长的十九世纪,打开了二十世纪的序幕,一百年后疫情,是否揭开了二十一世纪的变革大幕呢?这是我们以后的课程会继续谈到。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更多分享,可以关注《徐瑾经济人》的公众号和社群。

《1918年之疫》
作者: [英]凯瑟琳•阿诺德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被流感改变的世界
原作名: Pandemic 1918: Eyewitness Accounts from the Greatest Medical Holocaust in Modern History
译者: 田奥
出版年: 2020-3
50本好书的通识课第二季
疫情时代的人生策略
 
 
你好,我是徐瑾。

最近《徐瑾经济人》上了门新课,《50本好书的通识课》第二季。
目前正在组织大家一起一年读50本好书,主题是《疫情时代的人生策略》。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一模块,赶紧上车吧。

主要,这门课,和一般的50本好书不同,提供的不是一本本的讲书,而是成系统的框架通过带你认识50个关键知识点,7大模块,逐渐形成自己的同时体系。


目前这门课还在推广期,上新折扣非常低,下单目前还有50元优惠券。
一次购买,是永久收听,值得拥有哈。

 

 

第一季


这个价格,比不上一次外出就餐,也比不上一门早教课,
却是一年的进步与陪伴。
你买的,不仅是知识付费,更是自身的学习投入。 
还等什么,一起读书进步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