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何时落后于西方:站在大咖肩上看现代化

徐瑾经济人 重要的是经济 2021-12-23
“我们有时候把大分流和现代化这两个问题隔开,实际上现代化很多地方跟大分流是合在一起的。” 
——经济人大家讲坛嘉宾、著名学者马德斌
本期撰文:Lily


△马德斌新书获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1
经济史可以告诉我们历史真相

清朝世界GDP第一,经济水平也是世界第一吗?
因为工业革命,中国才开始落后的吗?

王朝专治传统和西方法律体系比较,存在怎样的区别?



带着这些疑问,马德斌教授为私塾学友,做了深入细腻而具备冲击力的内部分享。

二月末,新一期【经济人大家讲坛】开始,本期内容线上分享的嘉宾背景不容小觑。

马德斌老师可以说是经济史的国际大咖,原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国际经济史协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前秘书长和理事、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现在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担任教授。

马老师也是亚洲经济史学会和国内量化历史研究的发起人之一。他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与东亚经济的长期增长、制度与法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以及欧洲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比较、国际生活水平的比较等。


不同于传统主流(如美国汉学家彭慕兰等人)关于大分流的观点,马老师以长时间段数据积累,运用计量经济学,并结合当时的思想体系与法律制度,将大分流的问题与现代化的问题联系起来。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从数据、历史、法律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分流以及现代化。数据详实,思考角度非常有意思,给人以现实启发。

2
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国家

一直以来,中世纪欧洲的黑暗和宋朝的经济繁荣形成对比,但二者的后来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对于中国何时开始落后的这一问题,马老师从物价水平、民众识字率、税收、货币发展等多维度给予解读。

比如,在对清朝经济状况分析中,他从人均工资收入切入,比较了一百年间各国的工资水平,不无自豪地说道——

欧洲800年的工资,800年的经济生活水平,一张图就可以描写出来。我们这里的可查虽然没有800年,但是我们这里搜集也至少有100多年,我觉得还是挺了不起的!”当然,在这里还考虑了白银计价的汇率问题。

△1800-1899年中国人均工资和世界各国比较,
来自马德斌分享

马老师拿出年龄和身高等数据,展示壮年劳动力的需求是经济发达区域的生产所带来的需求。

他通过展示人力资本在跨境流动,展现出世界经济增长变化的动态感受;让大家了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感受到计量经济学叠加历史学的不凡。

讲到货币,马老师谦虚地说:“大家可能知道徐瑾也是货币专家,她那本书(《白银帝国》)里面专门就很多描写货币的东西”,而正是马德斌为徐老师《白银帝国》的英文版写了推荐。
△徐瑾《白银帝国》英文版,来自华尔街日报推荐

历史不是一成不变,充满起伏又不会简单重复。对于近代中国金融快速发展,马老师对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历史回顾得到聆听学友的共鸣。

看到上海的金融区域地图,地下钱庄分布,刘海影博士在与马老师课后对话时,动情地说“那段历史挺棒!

法律因素

马德斌老师在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有12年的学习研究经历,对英国律师制度、法律结构有很深的理解。

他指出,西方的形式正义是欧洲法律传统中所独有的,中国没有独立于政 治的律师,只有民间的非法的讼师;西方的律师和中国的讼师,是在各自的文明土壤里面形成,而法律与制度的形成彼此息息相关。

此后,在法律上也有东西合流的情况。法律,也正是中国与世界发生分流的经济之外的另一种因素。

有位法律专业的学友课后分享中指出:
老师提出“以关系为基础的体制和以规则为基础的体制"市场平均交易成本的对比图,以及清政府委托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事例,
都让作为律师的我深受启发,其中的阐述具有很强现实意义。

同时,他感受到马老师作为经济学家对法律的理解程度和熟知程度让人非常钦佩,知识体系非常全面。

中日比较

中国是造丝大国,日本早年所有的造丝技术全部是中国引进的。很长时间里,甚至一直到明治之前,日本的造丝技术是非常落后。

但在20世纪初的时候,日本不仅赶上了中国,到了20世纪20、30年代出口量甚至是中国的3到4倍,占了全世界市场的80-90%。

基于此现象,马老师深入这个行业进行研究,并做了全要素的计算。他发现日本背后有很大的技术力量支持,而此时中国的江南几乎没有。中国的全要素年增长只有0.5%。而日本的全要素年增长率是2%,是中国的4倍。

日本运用遗传学改良蚕种,改造造丝机器,从而打破了全球市场的定价格局,而中国此时养蚕还是靠经验。到后来中国江南地区也开始学,但已晚了日本十年。


△ 日本与中国江南地区科学生产的蚕虫品种的推广 
来自马德斌分享

收获与思考

听完高质量分享,徐瑾私塾各位学友进行讨论,畅谈理解感受。大家践行“分享即得到”徐瑾经济人社群宗旨,诞生少思考火花与精华作业

学友认为马老师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挖掘历史资料的数据,横向对比欧洲等国家的名义工资、消费物价、生活水平,看到了和传统观点(比如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不一样的洞见。

这是另一种“大分流”视角,修正了之前认为工业革命出现,才有中西分流一说。

一位私塾学友课后,从马德斌老师分析框架思考李约瑟之谜,

马老师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和研究·用新视角打破我以往的认知,通过历史数据中的工资薪水、消费水平、平均身高等做对比,让我们看清清朝以前中国和欧洲等国的差距,由此看出所谓的李约瑟之谜可能问错了问题: 


中国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在经济上落后其他国家,只是虚无的喧哗掩盖了落寞的表象而已。再看看中国的金融史,甚至是在上个世纪初才出现了“银行"这个机构·落后程度可见一斑。



有位律师学友尤其欣赏马老师谈到法律维度——

讲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借用韦伯讲到“可计算性”和“可预测性”是资本主义得以在西方而非其他文明中产生的根本因素这一点,让作为律师的我深受启发。



有位学友由交流引发更多社会和制度思考——

关于最后一问,现代管理方法与传统制度结合是否更完美?马老师关于规则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很透彻!答案已在其中。




对于此次分享,不少学友谈到马老师的量化分析以及由此感受到的科学严谨,不同于普通感性的文字描述,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而且,老师从国家治理能力和财政金融等多方面旁征博引深入分析,真正感受到学界“工匠精神”的风范,令人敬重。
4
下一期重磅分享

3月,徐瑾私塾的线下活动继续启动,这次“经济人大家讲坛”将请来著名中美关系专家沈丁立教授。

沈丁立,1989年复旦大学物理系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1991年,获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关系研究委员会博士后基金,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军备控制与国际安全研究,曾是前联合国秘书长战略计划顾问

现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可以说是国内最权威的美国专家之一。

△ 扫码报名 

变革时代,链接是关键词。社群化生存,也是软阶层对抗阶层下移、打造二手人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友、老师、嘉宾的强强组合,会打磨出深度思想碰撞和思维链接的强悍小圈子——践行社群信念“小圈子,大能量”。(选对圈子,一切都对了,寻找志同道合的你|徐瑾私塾第0期内测咨询联系助教,微信Master-White)

↓↓↓欢迎同频好友,点击阅读原文或扫码申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