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U| 废旧纺织品“拼”出国际国内大奖!
你知道我校的原·拼艺工坊吗?
你知道凭借废旧纺织品也能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吗?
请跟随我们去看看吧!
原·拼艺工坊由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创立,是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授予的全国首批“拼布实训基地”之一。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致力于以艺术的视角和工艺手段探索解决纺织品过剩带来的污染、浪费问题,秉持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创作理念,将废旧纺织品融入拼布等艺术创作之中,希望利用拼布等艺术形式表达更多更广的自然和人文内涵,呼吁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作品曾应邀赴格鲁吉亚国家文学博物馆展览,多次在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中国精英拼布展、安徽美术大展暨艺术设计双年展等国际、国内展赛中获奖等。
代表作品欣赏
作品名称:《一隅江南》
主创人员:袁金龙、汪悦、姚烁、张媛媛、樊世荟、周萍等
作品释义:
粉墙黛瓦,绿蔓纱窗,花影亭榭,院落深泽,时间在砖墙上刻下痕迹,桥下河水静静淌过,河面上的绰绰倒影,静谧而悠远的水墨乡村,是我们心中最美的一隅江南。将一件件废旧的牛仔衣物变成一幅幅灵动的布艺装饰画作,是对他们生命的延续和价值的再造,也是对环境的保护与尊重。
该系列作品获第四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特别大奖,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暨安徽艺术设计双年展等。
作品名称:《徽语门庭》
主创人员:袁金龙、蒋博、汪悦、姚烁、张媛媛、周萍、樊世荟等
作品释义:
作品灵感源于徽州古谚“千金门楼四两屋,户户面子在门楼”。精雕细琢的徽州门罩,是无数能工巧匠的沥沥心血,是徽州人蕴藏其中的普世价值,更是徽州人的精神归宿。作品一为向世人传达徽州人的价值理念,历经千年沉淀,徽州门楼仿佛一位无声的诉说者,讲述着当年的徽州故事,重现着当年的繁华景象。二为致敬徽州匠人精神,展现着徽州匠人的高超技艺。
该系列作品获第四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特别大奖、入选第二届安徽省高校实验艺术邀请展。
作品名称:《门第》
主创人员:袁金龙、钱欣、叶清、宋洁、彭元悦、王忠伟等
作品释义:
作品灵感源于古徽州祠堂文化。作品以废旧牛仔衣物为媒材,通过巧妙运用废旧牛仔衣物制成布艺装饰画这一形式,唤起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当前环境保护的使命感。也顺应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
该系列作品获第四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特别大奖、入选第二届安徽省高校实验艺术邀请展。
作品名称:《蓝墙》
主创人员:袁金龙、钱欣、叶清 宋洁 詹曼等
作品释义:
作品着力刻画近景墙体,突出其年代感,以及墙上错落有致的黛瓦。作品借助牛仔本身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肌理,表达别样的烟雨江南与皖韵徽州。作品利用废旧牛仔腰头和缝份本身的结构特征表现瓦片的层层叠叠,相互依靠的姿态,细致中不失空间感;巧妙地将牛仔衣物的缝制肌理作为芭蕉叶脉,以拉链为茎,体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拼布艺术初心。
该系列作品获第四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特别大奖。
作品名称:《尺树寸泓》
主创人员:袁金龙、司帅、沙明园、王亚玲等
作品释义:
作品灵感源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句。作品以废旧牛仔衣物为媒材,运用解构重构的创作手法,结合拼布与手绘工艺,将牛仔特有的静谧蓝灰融入诗作的意境之中,在保留田园诗的韵味的同时,也展现了诗画交融的完美意境。
该系列作品获第四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特别大奖,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暨首届安徽艺术设计双年展等。
作品名称:《古桥印象》
主创人员:袁金龙、李婷婷、姚亚君、杨思静、孙晓蝶等
作品释义:
“桥”,饱经风霜多年依旧伫立在河流之上,承载着来来往往的数代人,古桥的沧桑古朴与废旧牛仔面料呈现的特征交相辉映。作品在感应低碳环保的号召的同时,充分利用牛仔面料自身古朴的特点与衣物中各类原始线迹及结构,运用多种艺术创作手法,勾勒出一幅“蓝蓝的天、蓝蓝的梦、蓝蓝的河道、蓝蓝的古桥”景象。
该系列作品获第四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特别大奖,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暨首届安徽艺术设计双年展等。
作品名称:《桃源云水间》
主创人员:袁金龙、司帅、沙明园、杨琪等
作品释义:
该作品灵感源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诗句。作品摈弃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法,将废旧牛仔衣物,运用解构重构的手法,结合拼布工艺与手绘技法,再现《桃花源记》中的唯美意境。红尘三千丈,不及桃源十里地。《桃源云水间》作品也意在表达心宽无处不桃源,淡然处处云水间。
该系列作品获第四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特别大奖等。
作品名称:《运河故事:回溯·今朝》
主创人员:袁金龙、何银地、钱欣、宋洁、叶清、彭元悦、王忠伟等
作品释义: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作品主要运用经纬编织手法,以麻绳为经线,废旧牛仔为纬线,构造出拱宸桥古色古韵的大运河与现代化高楼林立的新气象。
该作品曾获第五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金奖,入选第二届安徽省高校实验艺术邀请展。
作品名称:《再现桃花源》
主创人员:袁金龙、王亚玲、沙明园、司帅、陈亚星、胡沁等
作品释义:
创作灵感源于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诗句。作品以废旧牛仔衣物为媒材,运用解构与重构手法,结合拼布及手绘工艺为绘画手段,创作出另类《桃花源》的怡人景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该作品旨在探索将废旧衣物应用于拼布、装饰画、纤维及公共艺术等领域的可能性。
该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银奖,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暨首届安徽艺术设计双年展等。
作品名称:《根》(多种陈列方式)
主创人员:袁金龙、李龙、李新永、韩飞等
作品释义:
徽商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保存固有之精华,似青山般佁然不动;去其糟粕,仿绿水般大开大合;一开一合间造就商机无限。每一个徽商都似种子般散落祖国河山,艰苦创业,吃苦耐劳,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以此优良品质生“根”于祖国河山,点缀历史商业长河。
该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银奖,入选第二届安徽省高校实验艺术邀请展等。
作品名称:《“歙”望》
主创人员:袁金龙、李龙、申林志、徐德、武雅婷、成雅萍等
作品释义:
作品提取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元素,与牛仔面料深、浅蓝灰色调相得益彰。“歙”字具有多层含义,当读Shè时,与“奢”谐音;当读xī 时,与“希”谐音。作品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呼吁人类不要透支后人的资源,要为后人们能欣赏这一美丽景色留下“希望”,而不能成为一种“奢望”。
该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银奖,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暨首届安徽艺术设计双年展等。
作品名称:《游子衣》
主创人员:袁金龙、蒋博、王晨阳等
作品释义:
徽州,自古山多地少土瘠人稠,人们不得不外出经商谋生计,从而造就了一代徽商。作品以古代传统服饰的展现形式,中间的补服纹样“一语双关”,既是徽商子弟外出谋生计前所着的“百衲游子衣”,又是荣归故里所着的朝服——补子服。她承载了徽商发展的心酸历史。
作品曾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暨首届安徽艺术设计双年展、安徽高校实验艺术学术邀请展。
作品名称:《“似”水归堂》
主创人员:袁金龙、李新永、王铖、周灿、刘武林、卞丽媛等
作品释义:
作品采用徽州天井“四水归堂”的寓意,聚水、聚财、聚福气。天地初开,化阴阳二气,凝四方水土,聚八方生命。气凝为水,育天地万物。南方重水,以水为财。引天上之水,聚于家中,意为得上天恩赐。以气御水,以水归财。特地采用三幅为系列,表三生万物之象。山通水绕,藏风纳气之地。“似”水归堂,四面八方来运。
该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暨首届安徽艺术设计双年展等。
作品名称:《布艺华亭》
主创人员:袁金龙、邓雨晴、武慧芳、童雨涵、李丽等
作品释义:
“世人只晓兰亭好,鲜有人知华庭妙。墨池上立静安悄,不争春来不慕闹。”作品结合创新和环保两个基本立意,以墨华庭为大背景,采用废旧牛仔为原料,将衣物本身固有的拉链、裤袢、侧缝、扣子、口袋及面料肌理等,或解构,或重组,或勾或画,或卷或抽,结合拼布等工艺手法,展现其原貌。
该作品被浙江省拼布协会收藏。
作品名称:《山绕清溪水绕城》
主创人员:袁金龙、吴慧仪、吴燕、张丽、于路路等
作品释义:
作品灵感源于宋代诗人赵师秀《徽州》“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的诗句。作品将此诗与窗相结合,透过窗户看到徽州美景,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喜悦。作品分为两个板块,两个板块可任意拼起来,呈现不一样的效果。
该作品入围第五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
作品名称:《徽韵》
主创人员:袁金龙、蒋博、李新永等
作品释义:
以徽派建筑与皖南风景为创作元素,以废旧牛仔衣物为媒材,运用解构与重构的手法,结合现代拼布工艺,创作出《徽韵》系列作品。呼吁人们不应因为自私而毁灭我们生存的环境,应静下心来欣赏这积累千年的美丽景色,更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法。人类光鲜的外表不应依靠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来换取,从我做起,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该作品获第二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金奖,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暨首届安徽艺术设计双年展等。
作品名称:《古色清幽“韵(运)”在河》
主创人员:袁金龙、姚亚君、李丽、吴慧仪等
作品释义:
该作品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将大运河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装饰画创作中,基于环保理念背景下,将古镇的古香古色的韵味通过对废旧牛仔衣物的解构与重构,展现运河的人文美景。感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独特地域文化,领略大运河带来祖国南北文化的交融,带动沿岸城市发展的风采。
该作品获2019“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高校设计创新实践竞赛二等奖。
作品名称:《踏莲寻“徽”》
主创人员:袁金龙、汪悦、姚烁、樊世荟、张媛媛、周萍等
作品释义:
踏莲寻“徽”,灵感来源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十里芙蓉摇曳与徽州粉墙黛瓦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徽州人注重家庭观念,讲究家庭和谐美满,“荷”通“和”,是徽州劳动人民对美好和谐社会的追求。同时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也与徽州商人以“儒”为根的从商精神交相呼应。
该作品获第五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铜奖。
作品名称:《徽州印象》
主创人员:袁金龙、李新永、王铖、卞丽媛等
作品释义:
该作品基于徽州地域文化,以废旧牛仔衣物为媒材,结合手绘、刺绣、拼布等工艺进行创作。不仅弘扬和宣传了地域文化,提高了废旧衣物的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倡导了低碳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
该作品获“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优秀奖、入选“中国当代纤维艺术世界巡展”并赴格鲁吉亚展国家文学博物馆展览等。
图文来源|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章梦唐
3.返校进行时 | 直击返校第一天
4.返校进行时 | 校车如何接站?校门如何管理?……再来为你划一次返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