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报道!走近安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融媒体工作室 安徽农业大学 2023-09-13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作出重要指示五周年之际

5月25日,新华社推出《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情况综述》专题报道

我校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学专业

教师团队登上央媒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团队!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源自1939年在复旦大学创办的茶学专修科,是中国茶学高等教育的摇篮。茶学专业教师团队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带头人张正竹教授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团队现有教师43位,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6人,留学回国人员20人,博导13人。团队以宛晓春教授和夏涛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是一支富有朝气、团结协作的创新集体。团队近年来积极秉承黄大年先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坚持“科技赋能 文化铸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团队瞄准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构建了学科支撑专业、科研支撑教学、从“茶园到茶杯”覆盖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将最新科技成果融入教学,建立起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一贯性培养模式。近年来,主持了教育部新农科、虚拟教研室等教学改革项目,主编出版了13部专业核心教材,建设了《魅力中国茶》和《茶叶感官审评》等一批优秀视频课程,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5人荣获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专业人才。4名学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文章300多篇;在“互联网+”、评茶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食品专业工程实践训练综合能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奖中,获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竞赛奖60余项。团队所在的茶与食品科技学院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院党委为安徽省委首批城市领域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示范创建单位,2021年6月荣获安徽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矢志科研报国,推动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产茶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茶生产国。长期以来,绿茶品质评判依赖感官,加工依靠手工和单机,导致加工效率低、品质不稳定,严重制约了绿茶加工现代化水平。团队联合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按照“品控数字化-加工自动化-技术体系化”思路,历经20余年攻关和应用,深入揭示了茶叶主要风味成分形成机理,建立绿茶品质评价理论基础;创新了绿茶数字化品控技术,创制了茶叶品质分析仪和茶叶色选机新装备;突破绿茶加工温度精准控制、连续化揉捻及做形等关键技术瓶颈,创建了绿茶自动化加工技术体系及生产线,开启了我国绿茶规模化、连续化、清洁化加工的先河。该成果技术及装备推广至我国所有产茶省(市、区)的1200多家茶叶企业,累计销售自动化加工生产线1270条(套)和茶叶色选机1444台套;装备出口至越南、印度和韩国等10个国家700多台套。仅2017-2019年三年间累计新增产值43亿元,新增效益10.3亿元,显著提升我国绿茶加工现代化水平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关成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团队现致力于茶叶智能化加工的关键技术研发,以进一步推动茶叶加工的转型升级。




勇担强农使命,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团队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矢志不渝走“大别山道路”,为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积极贡献力量。黄茶是中国特有茶类,具有香高味醇的品质特点。安徽大别山区是全国黄茶最主要产区。但产业规模小,亩产效益低,加工标准化程度低,夏秋茶鲜叶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团队针对这些产业问题,率先解析了黄茶品质形成机理,发现黄茶显著的健康属性,创新了关键加工技术,创建了标准化加工体系,实现黄茶产业“量效同增”。黄茶主产区六安市2020年黄茶产量与产值分别为2012年的5.89倍和13.94倍,累计增加产值15.63亿元。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8.8亿元,新增利润1.28亿元,农民每亩茶园增收2000~2500元/年,有力促进了大别山区的脱贫事业。相关成果获得2021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公示通过)。在此过程中,团队先后涌现了张正竹、刘政权、宁井铭等一批服务产业先进典型。科技特派员刘政权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当前,团队正在与安吉县人民政府共建“安吉白茶研究中心”。双方将以安吉白茶为纽带,全力打造科技+产业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亮点,助力乡村振兴。




勇攀科研高地,破解茶叶卡脖子问题



团队紧紧依托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茶学领域基础科学问题,十年磨一剑,破解了小叶种(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并获得染色体级别的茶树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序列,揭示了茶树基因组扩增和富含风味物质的机理,显著提升了中国茶叶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效推动了茶树次生代谢物形成机理、茶树起源驯化和抗逆性等重大基础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进程,促进了世界对茶的科学认识、传播和利用。相关研究成果于2018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并入选2018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以这些研究成果为核心,整合国内外相关成果,成功构建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茶树基因组数据库,已接受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近6万余人次访问。在这些研究过程当中,团队培养了一批“勇创新 有担当”的青年科学家,并入选了国家级人才项目,如研究茶氨酸合成与调控的张照亮,研究茶树糖苷类香气前体生理功能的宋传奎和研究茶叶品质化学的张梁等。




聚焦开放协同,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教师团队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以来,在学科、专业、人才和平台建设上取得了长足发展。茶学学科所在的园艺学一级学科入选了2020年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茶学专业2019年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为新农科改革项目试点专业;3人入选了国家级人才,新引进优秀青年教师13人,柔性引进10位国际化高端人才,10余位教师担任国际期刊编委,21人次获得省部级人才荣誉称号;团队于2018和2019年分别荣获安徽省“创新争先”奖和“工人先锋号”的称号,1人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黄山友谊”奖。在平台建设上,新获批建设了农业农村部茶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2018)、安徽省实验室(2018)、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9)、省部共建大别山农林特色产业(茶叶)协同创新中心(2020)、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举办了可可、咖啡和茶国际(亚洲)学术大会、美国化学会茶叶化学与健康学术论坛、茶树生物学大会、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茶学学科组会议、中国(安徽)茶文化创新大赛等12场会议赛事。

自2015年以来,团队共主持承担了21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其中区域联合重点4项、优秀青年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在PNAS、PP、PJ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600余篇。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教师团队是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与强烈使命感的团队,已形成“自强不息、取精用弘”的治学精神及“和谐、勤奋、严谨、向上”的团队文化。安农大茶学教师团队,将继续秉承黄大年精神,在传承和创新茶学的道路上一路前行,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2015年1月获批建设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9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6月获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8年4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团队教师传承黄大年精神

笃行不怠 踔厉奋发

铸魂育人 科技报国

让我们为这个团队的老师们点赞吧!


END

信息来源 |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 | 宋庆宇 黄萍萍



1.超有趣的活动!5·25心理健康日,一起努力爱自己!

2.毕业季 | 这是你的大学四年吗?(文末含征集 @2022届毕业生)

3.权威发布 | 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

4.520 | AAU限定情书,请查收~

5.考研上岸率74%!看安农“神仙班级”如何炼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