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榜样的力量 |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这几位甘肃学子不一般!

榜样如灯,照亮前行道路;

榜样如旗,引领奋斗脚步。

在陇原大地,有这样一群青年学子,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家国情怀、展现青春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光明日报社教育部、《大学生》杂志、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经组织推荐、通讯评审、网络展示、会议终评、结果公示等环节,共遴选出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20名,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30名,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101名。

西北师范大学刘莹雪荣获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兰州交通大学李志伟、甘肃医学院樊雪霞荣获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他们有哪些不平凡的故事?快和学联君一起走进——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西北师范大学:刘莹雪

刘莹雪,女,汉族,共青团员,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共青团西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兼职副书记、校园文化活动指导中心总监。她是成绩优异,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青马学子”;是编创、导演并主持百余场大型晚会的“校园明星”;是策划、拍摄十余部红色创意短视频的校园“意见领袖”;是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荣誉的“科创达人”;是投身西部教育,前往深度贫困地区支教的“最美乡村教师”;是用爱推普,助力脱贫的“语言志愿者”;是携手公益救援,提升全民防灾意识,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200余小时的“救援队员”;更是主动请缨奋战在疫情狙击第一线、抗洪救灾最前沿的“青春战士”。她说,就是不想辜负这无悔的青春年华!

01

用行动书写当代青年的“硬核”担当


从“疫情防控”到“抗洪抢险”,她无畏逆行,用行动书写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7·20河南暴雨灾害后,刘莹雪奋战在位于郑州的中华慈善总会·蓝天救援河南暴洪救灾物资储备转运仓库,通过信息化方式对仓库物资出入库进行协调处理,确保捐赠物资效用最大化。救灾期间,她远赴河南,连续8天每天工作16小时,累计接收转运5万余件救灾物资至新乡、卫辉等地,切实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得到了新乡市、卫辉市群众和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荣获“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选树志愿者”荣誉称号。

加入甘肃蓝天救援队五年,只要不和学习时间冲突,刘莹雪都会出现在防灾公益课堂和救援现场。为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她考取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证书、美国心脏协会AHA救护员资格证等资质,先后参与九寨沟地震救援、文县泥石流救援、白银马拉松事故救援、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志愿服务等自然灾害及生命救援、防灾减灾宣传普及、大型活动赛事公共安全保障活动160多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坚守微信、抖音、微博等宣传平台101天,用专业所学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累计发布相关疫情防控资讯、讴歌逆行英雄的作品、战疫一线故事等微信推文143篇,制作疫情防控宣传海报169张,剪辑相关视频7部,阅读量达50余万,被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甘肃日报等平台转载。主导开展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近32万居民筑起安全防线。在全国上下着力开展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为了更大限度的发挥安全救灾知识对全面脱贫奔小康的贡献度,刘莹雪利用课余时间策划了“扶贫先扶智·扶智重安全——深度贫困地区青少年安全意识提升计划”,面向乡村学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避免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累计为2万余名师生、300多个家庭送去安全自救知识与技能。她策划并组织实施的其他十余项志愿服务项目也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连续三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及各类省级以上奖项二十余项。


02

用爱心点亮乡村少年的“脱贫”梦想


从象牙塔到乡村课堂,她无悔西行,用爱心点亮大山深处的梦想和希望。

2017年起,刘莹雪连续四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支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民族团结、促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扶贫必先扶志,美育播种梦想。依托“爱在远山”深度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精准扶贫活动,刘莹雪多次前往临夏、陇西、会宁等24个曾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村落开展志愿服务,持续为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们带去艺术的滋养,为大山深处3000多名孩子点亮艺术希望。她参与推普脱贫活动,着力解决了学生、家庭妇女、青壮年劳动力等群体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方面的问题。2019年,刘莹雪报名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并任队长,在东乡县龙泉学校担任初中语文和政治教学工作,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小组讨论、互动教育等方式引入课堂,将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价值和意义等内容融入教学。通过课程教授、控辍保学、入户家访等工作,帮助54名应届考生圆梦高中,137名应届考生进入中职学习专业技能,劝导46名学生重返课堂。2020年,刘莹雪参与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在甘肃省东乡县、会宁县融合当地传统文化,构建了以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器乐、书法、美术、足球、传统武术为主的体育美育课程体系;形成了覆盖一至九年级学生的体育美育常态化教学活动;开发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课例;组建了12个艺术兴趣社团、校园篮球队和传统武术研习队;组织开展了大课间、艺术节、运动会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墙绘、涂鸦、手工等作品,为2180名学生营造了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参与多次支教服务之后,刘莹雪尝试结合自身专业和支教经历,总结行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探究民族地区扶贫支教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与团队伙伴一起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调查艺术教育现状,形成了《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学校美育工作的推进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为甘肃省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03

用钻研实现青马学子的“卓越”成长


从校园明星到青马学子,她不忘初心,用钻研实现个人的蜕变和成长。本科期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刘莹雪始终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获多项奖学金,申报西北师范大学“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并顺利结项,取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课堂之外,刘莹雪负责学校大型晚会导演,视频创意,舞美策划、现场执行及艺术团体管理工作。她创新方式方法,把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到青年喜欢听、听得进的宣传视频当中,积极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活动,策划导演大型晚会两百余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刘莹雪的事迹得到了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中央省市媒体的多次关注和报道,先后荣获雏鸟伴飞青年公益演讲大会“公益演说家”、“甘肃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从专业学习到校园活动,从社会实践到志愿服务,在学术科研的战场上,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她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时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兰州交通大学:李志伟

李志伟,男,汉族,1995年生,中共党员,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李波教授。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研究生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

他发表和在投论文9篇(其SCI/EI论文8篇,会议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拥有1项软件著作权;曾获得包括第三届王秉纲基金优秀研究生奖;黑龙江省青基会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甘肃省分赛金奖(冠军)、第十三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省、市、校级奖励10余项。

立足黄土高原,两载春华秋实,他坚守交通强国的理想,把满腔热情投入材料机理研究,勇于创新,躬身实践,数次竞赛独占鳌头,潜精研思,韶华未负。


01

认真研学四史 在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2017年6月,李志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信仰坚定,经常利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和党支部集体学习的机会夯实政治理论基础。今年,在所在支部的带领下,他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阅读了包括《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多本红色书籍。这种勤学善思、一心向党的学习精神为周围同学树立了先锋模范榜样,也让他自身深切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在全国爆发,李志伟同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成为了家乡内蒙古赤峰市宝西路社区恒达物业公司的一名党员抗疫志愿者。在抗疫攻坚战的关键期,他冲锋在前,负责社区居民信息登记及安全常识普及等各项重要工作。期间,因居民害怕病毒传染而将其拒之门外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他不气馁、不放弃,坚决完成组织安排给他的一切任务。就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他在防疫志愿者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坚守了42天,累积志愿时长305小时。李志伟同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也为身边人起到了先锋带头模范作用。


02

他知行合一 在奉献中助力乡村振兴


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想富,乡村公路至关重要。在他看来,光修好路还不够,科学的进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农民致富增收的持续性。为此,他利用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到建立宁夏西吉县农村公路养护评价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在对公路养护时机进行决策、权力责任进行划分等方面提供了有效帮助。在此期间,李志伟同学花费数月时间,阅读学习了国内外上百篇相关文献,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宁夏西吉县农村公路发展的现状,最终拟定了相关报告,这份报告也在农村公路养护评价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甘肃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为了助力乡村振兴,他志愿参加暑期支教活动。他所支教的甘肃省会宁县党岘中学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周围同参与支教的老师们甚至有人萌生了退出的想法。李志伟同学得知后,积极鼓励大家留下,为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授课过程中,他与孩子们积极互动,广泛交流,深入浅出的引导、讲授,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他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开展家访。前期,认真细致地设计调查问卷,家访中,他以脚丈量土地,步行2个多小时的山路赶赴学生家中,每次工作结束,都已是深夜。虽然过程十分艰辛,但却较为全面、准确的掌握了学生信息,为自己日后的因材施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支教过程中,他发现乡村学校饮水卫生条件不理想,为了让孩子们能喝上一口干净的水,他多次走向街头,为当地学生募捐水杯,先后共募捐到513个,有效缓解了学生饮用水不卫生的问题


03

他求知问学 在奋斗中追求卓越


从小时候上学时每天要经过的泥泞乡间小路,到高中时来到县城看到的宽阔大道,这鲜明的对比在李志伟同学心理深深种下了道路专业的种子,一直延续至研究生对道路工程更加专业的学习。研究生期间700多个日夜的执着奋斗,使他成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导师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课题研究,发表和在投论文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取得1项软件著作权,并获得国家奖学金。

2021年4月,由于在科研工作上的突出表现,李志伟同学获得了中国公路行业研究生最高奖——王秉纲基金优秀研究生奖。王秉纲教授是我国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王秉纲基金”设立专项资金,用以每两年举办一届“王秉纲论坛”,并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并奖励10名优秀的博、硕士研究生,激励他们更好的成才、成长。


04

他敢闯会创 在创新中肩负时代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课题。作为一名公路人,一次新闻画面中绵绵细雨过后千疮百孔的路面让他陷入深思。“是否可以开发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来弥补现行道路材料检测方法的不足?”为此,他积极投身导师的课题研究,为了尽早得到试验结果,他多次往返北京、庆阳、渭源等地,采集试验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为了调试一段程序,他经常忙碌到深夜,疲惫到难以支撑时,在寒冬腊月席地而睡。历经400个日夜,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开发出《智创路达——道路材料质量智能监测系统》,并取得软件著作权。系统有力保障了道路沥青材料的合格率,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项目带动多人就业,为打赢甘肃省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带领团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全省1.29万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甘肃省分赛冠军;此外,还获得包括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高教主赛道金奖、中关村人才创客大赛甘肃省一等奖等10余项创业比赛奖励。

乘风远航启壮阔新程,奋楫前行做“强国一代”。从求知问学到科研创新,从疫情防控到乡村振兴,他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青春活力、奋斗奉献注入新时代伟大征程,以青春之我助力祖国建设。


甘肃医学院:樊雪霞

樊雪霞,家住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乡王家沟村,甘肃医学院护理系专科护理1903班学生。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就承担起照顾父母的重担,初中、高中到上大学,她一直守护着父母。在她看来,父母给了她一切,她愿意为他们好好生活付出所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学业,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她便在学校附近租房,将残疾的母亲带到身边照料。

樊雪霞是一个腼腆的姑娘,生活的艰难没让她失去希望,她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反而更让她坚定了努力生活、乐观向上的信念。因为她的坚守和执着,2019年2月她被中国青年报社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2019年8月她被中共泾川县委宣传部、泾川县文明办评为泾川县“道德模范”,11月光荣入选“平凉好人榜”;2020年12月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甘肃省总工会,甘肃省妇联评为“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


01

守护是沉默的陪伴


樊雪霞家境并不富裕,年仅12岁就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的重担,上初中后,樊雪霞因离家远开始住校。每周上学前,她都会把母亲一周的食物和所需物品精心准备好。一到周末,就急切地赶回家做家务、为母亲梳洗,打扫卫生。一开始就是五年,一直持续到读高三。周而复始的生活,简单又平淡,但在旁人看来就是她对母亲最深情的告白。樊雪霞用稚嫩的双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一担就是九年。面对生活的艰辛,她表现出的那份坚毅和成熟让人敬佩。


02

重担是永不放弃的动力


读初三时,正是学习紧张的时候,备战中考让许多学生忙碌不堪。可樊雪霞的父亲又发病了,只好送他到平凉医院住院治疗。那时,樊雪霞变得更加忙碌了,每天要照顾母亲,每月还要两三次抽时间坐车去看望父亲,替父亲打理医院里的所有事情。繁琐的家务,没有尽头的奔波,让瘦弱的樊雪霞更加疲惫,也使她读书的愿望更加强烈,樊雪霞一边辛苦劳作,一边刻苦学习,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泾川一中。“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泾川一中,实属不易。这孩子生活上也非常独立,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绝不麻烦老师和同学们,比很多大人都要坚强。”当时樊雪霞初中的班主任薛老师说。

艰辛的生活没有消磨掉樊雪霞求学的信念,反而使她更加有了乐观向上的动力。樊雪霞有一个心愿:她不想放弃自己。她想考大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好工作,照顾父母。高中的班主任赵老师对樊雪霞也非常支持,常常沉重地说道:“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学习成绩虽然不算很突出,但很刻苦,和班里的同学们关系都很好,遇到任何困难,都自己咬着牙一个人撑着,我看着都心疼啊!”

提起樊雪霞,村里人常会夸上两句,说她是一个既懂事又有孝心的好娃娃。这些年来,她一个人照顾患病的父母,还带着他们去读书,生活得很不容易。

苦心人,天不负,2019年7月,樊雪霞被甘肃医学院录取,虽然是专科,但她有着明确的目标,努力考上专升本。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极大的充实了她的生活,虽然仍要每隔一段时间回家一次,但好在有姐姐帮衬,生活还算安稳。学校离父亲住的医院也比较近,这也极大方便了她的生活。今年3月份,父亲也走了,就剩她和母亲俩了,在她看来,妈妈在哪儿,哪儿就是家。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妈妈,这是她面对一切的动力。

樊雪霞母亲常对看望她的邻居说,孩子怕她无聊,用亲戚给的手机教她看电视,她一个人很心急,天天都盼女儿放学回来,只要看见她,她心里就很踏实。樊雪霞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给母亲洗头,然后推着她出去转转、晒晒太阳。瘦小的她抱起妈妈,虽说很吃力,但动作异常小心,看着母亲脸上幸福的微笑,她知道,这也是母亲最喜欢的。


03

心有阳光逆风才能更高飞翔


在外人眼里,樊雪霞是个坚强、乐观的女孩,但她也有脆弱、迷茫的时候。有时候感觉自己真的撑不下去了,不过好在有亲戚、老师、同学,还有众多好心人的帮助和支持,使她能够一次次渡过难关,看到希望,更使自己觉得,世间充满了爱。

“在我的家庭遭遇变故时,无数的人关心和帮助过我。为了他们,我要学会坚强,以后也要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樊雪霞常常这样对自己说。自己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怀着一颗回报社会的心,更是怀着一颗回报父母的心,不断地克服艰难,勇往直前。

坚持就是胜利,只要自己坚守那份爱的信念,坚持每天做好那一件小事,汇集起来,将会有很大成就。空余时间,她经常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由于自己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上了大学的自己就参加了由大学生组成的勤工俭学社团,让自己在业余时间回馈社会,回馈同学,当然,自己也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

她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家乡找一份工作,好照顾她的母亲;另一方面,她想好好学习,毕业后用自己学到的医术来帮助病人,让自己阳光的心辐射更广阔的“家人”。

凭着对爱的信念和坚守,樊雪霞带着母亲上学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和老师。每当同学们说起她的时候,都发自内心的佩服这个瘦弱的女孩,是她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着父母,是她不断的克服困难,更是她勇敢的直面人生。樊雪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道德情操,深刻诠释了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和当今新青年的灵魂所在。在她的内心深处,永远有一颗炽热的心在促使她前进。


END编  辑:谭雨欣校  审:王兆君
终  审:李钰洁来  源: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医学院

◎ 甘肃学校共青团和学联学生会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暨“青马宣讲团”集体备课顺利举办◎ 2022年寒假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邀你一起来参与! 青马学员说 | 深学细悟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 | 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综合类视频空中双选会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