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十春秋为杏坛——师大30年教龄教职工群体小记 (下篇)

2016-04-30 党委宣传部 河南师范大学



三十年无悔,一片冰心在师大


——记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李清富教授


1987年7月从师大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毕业并留校工作后,李清富老师先后在五个单位工作过,经历了三个工作角色的变换,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也见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个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虽然总是显得那么渺小,犹如沧海之一粟,但涓涓细流汇成社会发展洪流。作为一名教师,三十年坚守做人原则和职业操守,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份工作,自己还是欣慰的”。李清富老师如是说。 


李清富老师做过五年辅导员工作,带过两届三个班的学生,“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是他辅导员工作经历的最深体悟。他说,能否带好学生,能否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辅导员有无人格魅力,如果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是亲的、近的、真诚的、可以信任的,你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他告诉笔者,辅导员工作的“三件事”是他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法宝,他说,要发自内心地爱护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完善尽心尽力地工作。唯有如此,才会使师生之间的情谊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越来越真,越来越浓,越来越淳。


“可以说,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学校的纪检事业。”李清富老师感慨地说。离开辅导员岗位后,表现优异的他被选派到校纪委工作。1992年至2008年,一干就是16年,自己也从风华正茂走向了年富力强。


作为全省高校纪检系统第一个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纪检干部,李老师清楚地意识到,仅凭干的年头长、学历高并不一定能做好纪检工作,良好的形象才是纪检人员做好工作的保证。




他说,有三重形象对纪检人员来说尤其重要,一是公正无私,实事求是地对人对事,不歪曲,不徇私枉法;二是刚正不阿,坚守原则,敬畏法纪,敬畏群众利益,而不敬畏名利,不怕得罪人;三是心中有爱。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为学校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008年10月,离开校纪委办公室主任岗位后,他先后在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担任党委(党总支)书记,是学校为数不多在三个学院以上做过书记的人之一。


每到一个学院,他都能够坚持党建工作并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来开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全体师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理思路,谋蓝图,鼓干劲,寻路径,推动了学院事业的快速发展。他这样说过,一个学院几千师生把命运和希望押在你身上,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必须一心想着学院的发展。


时光飞逝,人已半百,人生还会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雄心不减,好梦尤在,后面的十年争取活得更加精彩。特别是面对新的岗位,我必须更加努力。面对笔者,李清富老师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I

ntroduction

简介

李清富,河南省桐柏县人,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1987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2006年6月,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30年来,他先后担任教育系党总支秘书,校纪委办公室秘书、主任,社会事业学院党总支书记,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等职务。




“老秀才“的幸福生活


——记美术学院李新生教授  




1987年毕业,1975年参加工作。此话有误?然而,在李新生老师的人生路上是对的。


李新生是一个‘老秀才’,1975年高中毕业就下乡做了知青,开始参加工作,后来参军进了部队,这期间他错过了高考。可是,真正有追求的人怎么会轻易放弃?李老师复员后进了工厂,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因为在中学的时候就喜欢绘画,因此他选择了美术专业,但既要学习专业与文化知识,又要工作,着实不易。“我喜欢呀,我想学呀,我就坚持。”当时河南大学美术专业作为河南省唯一一个本科美术专业,每年在新乡只招一个人,李教授坐了三年的冷板凳,总算考上了。




进入大学之后,他不仅学习自己的本专业,还钻研了各方面理论性的知识,“我有时候会去蹭文学史,听美术史和教育理论也比较多。我发现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特别缺人才。咱校是师范性大学,美术系教绘画的人很多,但从事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的人很少,我想教学要适应学校实情。”1988年来我校工作后,李老师就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了理论方面。


理论课很枯燥,适应了实践课的美院学子大多不习惯这样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李老师在备课时狠下工夫:“做到图文并茂,运用大量美术资料,让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学到更多。”


他还强调,现在的美术学习,更重要的是美术文化的学习。文化就是美术背后包含的东西,包括哲学、宗教、心理等,这正是学生欠缺的。“虽然这种课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我自己愿意坚持做。”



几十年来一直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一种幸福。“搞美术教育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兴趣、理想和工作结合了起来,很充实、很幸福的生活。”


李新生经常说:“世上有很多美的东西,一定要学会享用,要不然人生该多凄凉。每一个人都要做精神的富翁而不要做精神的乞丐。”


“我退休后还会继续工作,将存储的知识讲给学生。我不喜欢拘泥于专业知识,艺术需要对美的发掘,对生活的热爱,我希望我能把我的热情传递给我的学生。”


热爱源于内心,李教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和学生一起吃饭、聊天,甚至为学生做“红娘”。“热爱自己的职业、教书育人。让艺术散发出美的本质。”李教授心中的“师德”是他的工作。



简介李新生,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理论与公共美术教研室主任,美术文化与史论研究以及美术教学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国家教育部)。


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基础理论与美术教育理论。曾出版专著《艺术教育学》(主编)、《美术教育论与教学法》(主编)、《永恒艺术魅力的探寻——中西绘画鉴赏比较》(主编)、《生态美育》(与丁永祥合著)、《美术鉴赏论》(独著)等8部著作。


主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5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作者:任  贤 王文雅




不计辛勤,幽谷飞香


——记外国语学院周桂芝副教授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一心奉献,满腔热忱,她甘守于三尺讲台

给她一方黑板,几支粉笔,她便觉得满足

对于名利,她从来不放在心上

她,就是外国语学院老师周桂芝


   

周老师在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在31年的时间里,她一心扑在教学上,严格要求学生,希望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生年轻不懂事,我不严一点,学不到知识,将来后悔的是学生。”周老师说。


为了督促学生们用心学习,在周老师的包里,经常会装着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表格,她在学生的每一项表现下都有打分。“学生的成绩都会依据这些课堂表现给分。”周老师解释道。


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周老师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她以前所教的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的过关率更是达到了80%到90%,这在全省都是很少见的。


   

周老师面对荣誉十分淡然


周老师曾获得过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这样的荣誉,她表现得很淡然。周老师说:“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要比我优秀、比我努力,我只是比较幸运,他们比我更应该得到这样的荣誉。”在周老师看来,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而她要把精力瞄准学生的未来。


“和做科研相比,我更喜欢和学生待在一起”,周老师笑着说道,“我更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教给学生。让学生成才比我自己获得更高的职称更重要。”周老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这些“孩子”,她觉得“传道”比“授业”更重要。“首先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做人比做学问重要”,周老师经常说。




   

以身作则才能教好学生


从教31年来,周老师时时处处在做学生的榜样。


为了让学生能够上课认真听讲,周老师上课从来不开手机,她在对学生的寄语中写道:“不要让手机误了你的青春,让锻炼身体成为一种习惯,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习惯,让尊敬师长、诚实守信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现在很多学生认为有了翻译软件,就可以不好好学习英语了。但是却不知道翻译软件只能局限于一些翻译内容,而且很多还是错误的。它不能翻译出原汁原味的东西。要想面向国际传播中华文化,就必须先学好英语。”


   

周老师身上有一种家国情怀


她说:“学好一门语言就如同打开了一扇窗,但是很多人局限了学习外语的意义。”在周老师看来,学习英语,目的应该是通过英语这门国际语言,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简介


周桂芝,女,出生于1962年,1998年获硕士学位,现为河南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与英语教学。


担任《硕士研究生英语》、《英美报刊阅读》及《研究生英语听力》等课程的讲授工作。


主持或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省厅级课题并获奖,在国内期刊发表期刊文章10多篇,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河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河南省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优秀指导老师”;2004年获得“河南教育系技能竞赛特等奖”、2005年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作者:刘亚莉 郭俊洋




平凡老师的不平凡育人路





——记体育学院韩勤英教授 


“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我只是做好了我应该做的。”我校体育学院教授韩勤英经常说。在韩勤英自己看来,她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师。然而,这个平凡的老师背后却有着不平凡的育人之路。


体育学院的学生,相比在教室里学习理论课,他们更愿意在训练场上释放激情。然而,韩勤英偏偏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作为一个在体育学院教理论课的老师,韩老师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她本人也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30年来,韩老师的课一直很“卖座”,不少学生说,听韩老师讲课真的是一种享受。“我喜欢上韩老师的课,在她的课上,我会得到老师的认可,也能得到她的指导,会收获很大”,韩老师的一个学生说到。


了解学生、认识学生、亲近学生、鼓励学生是韩老师的制胜法宝。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的韩勤英给了学生独有的信赖感。


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我会做到一视同仁,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去引导他们,老师应该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去认可他,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韩老师说。



针对每个专业,韩勤英也有自己的方法。


面对训练较多、理论课相对较少的学生,韩老师上课时会在课上提出和他们自身相关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比如博尔特如何跑出9秒58的成绩,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很容易得出“要刻苦训练、能吃苦、承受大负荷”等结论。


工作态度端正、工作目的明确、工作方法切合实际的韩勤英在实践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


韩老师在三十年间主持完成了各种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20多个,发表论文40余篇。


做科研的时候,她会带着学生一起做,“要求学生们做到的,我自己肯定会首先做到。无论是整理调查问卷还是做分析调查报告,我都要求他们严谨,实事求是,多方位的考虑问题。”


在韩老师看来,这种“师徒式”的教学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直接的影响,有利于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对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也更有益。



三十年的育人路,韩勤英早已种下了满园桃李,不时还会有以前教过的学生来看望她。闲暇的时候,韩勤英也会去操场上散散步、打打网球。


当回忆起这三十年的教学生涯时,这位平凡的教师说:“没有惘然走过自己的路,人生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力做好,这就行了。”


简介

韩勤英,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理论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成员,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


韩勤英,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教学优秀奖、教书育人奖、优秀实习指导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班项目20余项,主编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先后参加了2003年到2011年的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期培训工作。


作者:王佳斌  方豪杰


结语


三十年,躬身教研吟杏坛晨起日暮;

三十载,墨香育人唱师大岁月悠扬。

三尺讲台,是你们用理论浸染着求知的灵魂;

两寸粉笔,是你们用指尖点亮了朦胧的渴望。

岁月雕刻,师恩浩荡。


三十年辛勤耕耘,数几代波澜壮阔。

你们在这片温润的土地上倾注着满腔热忱,

激励着年轻教师潜心教学,

编织着师大学子似锦前程。

今朝,你们将智慧播种;

明日,定是一番桃李满园!


推送单位:校工会 校党委宣传部


责编 | 刘吉磊

编辑 | 王    博  魏晓茹

出品 | 新媒体协会

监制 |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置顶公众号  功能上线啦!

爱师大微信吗?爱我就把我置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