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一个暖心的故事

2016-05-26 党委宣传部 河南师范大学

六十年,一个甲子。对于历史的长河而言也许只是一个片段,但于人而言,便当得起波澜壮阔一词。从1951年平原师范学院建立以来,六十余载的光阴慢慢流逝,当初最早的那批建设者虽已老去,但他们留给师大的痕迹却始终清晰,昭示着当初的壮怀激烈。


在北京出生的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建设者。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在故乡度过的。大学毕业后,刚刚二十岁出头的他就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平原师范学院。转眼间,六十多年的时光悄然而逝,黄老师的头发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花白。从平原师范学院到如今的河南师范大学,黄老师一路见证着师大的成长,而师大也见证了黄老师那代人艰辛却充满奋斗精神的办学史。


回想起当年,黄老师感慨道:“当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只有四座两层的小楼房,除此之外就是茫茫的荒地,这么多年过去,一栋栋教学楼建起来,那时候的小楼留存到现在的也只有平原楼了。”他顿了顿,半开玩笑地说:“从那时候到现在,真是说得上是平地起家了。”


当时的平原师范学院条件十分简陋,第一届学生也只有不到五百人,但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每个人都充满了斗志,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都表现地非常乐观积极,从来不轻易退缩。


谈到当时的生活条件,黄老师笑着跟我们提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五十年代,由于交通工具的缺乏,师生的出行很成问题。后来,学院干脆自行设计了一艘汽艇,这艘汽艇相当简陋,连发动机都是从别的机器部件上拆下来的。每次有师生需要出行的时候就乘坐这艘汽艇从卫河经胜利桥到市区,这在当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出行的需求。



本图由历史文化学院提供


后来,随着58年后公共汽车的普及和学生人数的增多,这艘简陋的汽艇就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那一代人的一页温馨回忆。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师大人自力更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却一直存续下来,变成一笔不容忽视的财富。


60年代,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发出了“全国人民学游泳”的号召,同时,出于对师生身体素质的考虑,学院开始着手修建游泳池。由于经费所限,学院决定尽量从简,杜绝铺张。当时的游泳池设计是由学校的领导老师委托市里的朋友进行规划,建材也是就地取材,从离校不远的潞王坟山上运来片石。



黄老师告诉我们,为了修建游泳池,全院的师生都被动员起来参加劳动,没有一个人偷懒,大家都是尽己所能,各有分工。为了打一口钻井,师生们在钻头上架起四根轮轴,用人力向下旋进。最后,这口没有依靠机器的钻井生生打了35米。


游泳池建成后,大家都兴高采烈地享受着集体的劳动成果,这个并不奢华的游泳池利用率很高,带给了一代代师大人美好的回忆。


谈到当年的场景,黄老师兴致很高。他说,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师生们对劳动、学习、生活都报有极大的热情,对一切积极的事情都热心参与,丝毫不觉得自己的汗水和付出该得到什么特殊回报。这是那一代师大人最可贵的品质,也正是这种朴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了师大的一步步成长。




除了在学校建设上的和衷共济,那个年代里师生们的精神风貌也很值得我们学习。那个时候的学生大多对于知识,对于师长,抱的完全是一种崇敬的态度。他们很愿意下功夫去学习知识,也愿意处处向自己的老师学习,希望自己能像老师一样有更多的学识,在为人上有更高尚的操守。


老师们在言传的同时也相当注意身教,他们那代人遵循的是传统的教育理念,立德立功立言都不敢有偏废。大家处处同心,所以师院的风貌一直很昂扬向上。



赵纪彬(1951~1953)任平原师范学院代院长、院长


黄老师告诉我们,当时的学院领导很重视以身作则,也愿意和大家打成一片。平原师院的首任院长赵纪彬院长就十分平易近人,他经常在闲暇时间到工人俱乐部和教职工一起沟通,很多行政机关传达下来的精神都在一次次交谈中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老师们。时隔多年,回想起赵院长春风化雨般的作风,黄老师仍然觉得很温暖。


上行下效,在学院领导工作作风的带领下,老师们也都很看重和学生的交流。就黄老师自己来说,在他担任辅导员时基本上一周要到学生寝室去两次,和大家当面谈谈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当时的其他老师虽然做法各有不同,但都用自己的方式稳固着和同学们交流。


黄老师又谈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谈群众路线,他觉得这很好。但是在具体的践行上,一定要把握好度量。当时包括赵院长在内的一大批领导,对学生老师都既温和又注重小节,对自己的言行很有约束,学校的风气也显得活泼而有序。




风风雨雨的半个多世纪,从平原师范学院到河南师范大学,一路风雨征程。师大的历史显然并不是毫无波澜的,但是在一代代师大人的努力中,泥泞的道路逐渐坚实,前路也越来越光明。


总结起推动师大发展的要素,黄老师斟酌了一下说:“朴素、追求真理、锲而不舍,这是师大建设者品质里最可贵的地方,也正是这种品质,支持着大家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难,让师大一步步向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大幅度发展,一些人的社会心态也变得浮躁起来。作为社会的未来,大学生的风貌也有了一些变化。对此,黄老师评价得很客观:“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正视这些变化,头脑要清醒,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谈到当代大学生,黄老师化用了毛主席说过的话:“民族的未来,不仅要看我们那一代,更要紧的是看第三代、第四代,你们这一代人的未来,才是未来几十年祖国的未来。师大的今天很光明,但你们一定不能忘记当年的朴素和艰苦,这些都是财富。”


回首半个多世纪的艰辛耕耘,一代人的戮力齐心,数十年的光辉岁月。而师大也当然会铭记,铭记那一代人的艰辛和拼搏。因为正是一代代积极奋进的师大人,才书就了师大的不朽春秋。


作者 | 李   航 翟宝莹 袁萌萌

来源 | 《河南师大报》

编辑 | 张   潮  黄旭龙

出品 | 新媒体协会出品

监制 |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置顶公众号  功能上线啦!

爱师大微信吗?爱我就把我置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