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大故事 | 五五四精神不曾离去

2017-04-24 河南师范大学


曾经有一个教室是五五四,有一群人称五五四人,有一种情结叫五五四情结。五五四这个充满神秘又极具吸引力的地方,在师大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值得我们去珍藏、去回味。


我们有幸找到了曾经和五五四教室结下了不解之缘的退休教师刘玉珂老师。由她引领我们领略了五五四独特的"风景"。


 

绿树如茵神圣佳境一座平房,绿树环绕,却神圣不容亵渎。


刘玉珂老师回忆,五五四教室大致坐落在现在的图书馆和田家炳教学楼之间的那片土地上,由于它是在1955年4月建设的,所以被叫做五五四教室。


在建设之初,五五四教室用于给学生上课使用。当瑟瑟的秋风渐渐逝去,凛冽的寒冬来袭时,五五四教室里的同学却在热情腾腾的学习氛围中不懈战斗,瑟瑟的寒风吹不去他们拼搏的热情,只会使他们愈战愈勇。五五四,载着许多人的梦,从未停止过。想到这些,老师欣慰地笑了。



还记得五五四教室是一个单层的平房,能容纳大约200人,教室周围古木参天、绿树环绕。由于周围高耸的树木导致五五四教室的光线相对较弱,所以五五四教室中的灯是24小时长明的,这便是我们在以后一直听到的24小时长明教室。


老师说,每次走到这里都有一种神圣的感觉,那种凝重的气氛给人一种神圣感,进入教室便似乎有一种力量促使着你学习,似乎在那里如果干与学习无关的事便是对这里的亵渎,何况大家都自觉学习、相互督促,都不曾懈怠。


艰苦奋斗共同筑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五五四站在那里见证着他们的一路成长。


刘玉珂老师告诉我们,她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正处于国家的困难期,由于生活困难,大家都吃不饱饭,有一些男生便跑到校外捡来别人丢弃的白菜根,拿回来煮着大家一起吃。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家仍然刻苦学习。


老师幽默地说:"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大家在那儿学习就是在铸造自己的中国梦。"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大家惜时如金、不怕吃苦、坚韧不拔,在无形中这种精神已经成为潜移默化的一种力量,使大家在追梦的路上义无反顾。老师幽默的笑着说:"不过幸好我们都熬过来了。"


 

大约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河南师范大学的五五四教室已经完全转变为一个考研教室,而它也以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近闻名,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学子来到这里学习。 


而且当时的河南师范大学五五四教室是向外开放的,只要你爱学习,只要你想考研,你都可以在这里学习。而张仕勇老师便是一个慕名而来者,他当时慕名从郑大来到河南师范大学的五五四,在这里开始自己的考研路。


也有社会上的一些工作的人,为了考研,白天上班,晚上来到这里学习,令大家十分感动,也激发了大家的战斗热情。在五五四教室似乎有着不成名的约定,大家早上8至9点读书,9点以后自觉停止,开始自由地学习复习,由于教室的空间有限,当时学习的学生分为几种类型,有上白班的,有夜战的,还有通宵达旦的。


所以,在五五四的教室里总有奋斗的身影。在这里,各种专业的学生都在这里学习,大家彼此促进,共同进步,一条心,一个集体,一个家。



岁月漫漫,但是无论怎样的老师或者学生,都有着对五五四教室,五五四精神相同的情感,在他们的心里,五五四从未走远,也不会离去。


文章发布于《河南师大报》

2015年1月13日


往期热文↘


- 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 -

- hnsfdx1923 -


来源 | 《河南师大报》

作者 | 袁萌萌 许菲菲 崔鑫炎

编辑 | 胡艳秋 吴   玥


- 微博:@河南师范大学 -

- 投稿邮箱:hnsddwxcb@163.com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