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委宣传部 2018-05-31

 辗转九十余载,师大的悠悠岁月似长河般流进了每一代人的记忆。有的河段滩高水急,白浪滔滔;有的河段静水流深。似明镜一般映着、春晖秋阳,夏荫冬雪。这不舍昼夜的河水欢快跃动着,吟唱着一代代前人的默默耕耘。五十五载光阴,汇入漫长的历史中,也许只会溅起一排细密的浪花。但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的各位老师眼里,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却是一段相互扶持走过的征程。那学报编辑部里最初的熟悉面孔一一于历史的洪流中模糊消逝。但年近八旬的曾祥芹老师回忆到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的那段工作经历时,仍记忆犹新。他似乎将这五十五年镌刻成一个个书签,俯拾起一支,便翻过许多页码,而后娓娓道来那些闪光的日子……


     


  ▼图为早期《新乡师范学院学报》



敢想敢做,求进求新


阳光穿透云层,在小路上映出大雁排列的美丽的诗行,这是1960年的金秋,《新乡师范学院学报》在一栋低矮的小楼上正式挂牌成立。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在我国,大学学报的发展历史悠久、体系庞大,早已成为推动中国,尤其是大学学术发展与展示的重要平台与窗口。可见,大学的学术水平是通过学报之窗来表现的。因此学报上的内容既要涉猎广泛又要精益求精,体现出学术性、科学性和综合性。为此,编辑部的张铭哲、赵德教、丁承杰等历代主任对学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先前学报的文理综合版变更为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版,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同时加强了对学术最新动态的关注,时时跟进学术研究。




严谨、踏实、求真


    太多的辉煌不必提及,太多的艰辛无需启齿。但现在学报主编的老师们回忆起2004年学报被收录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时,动情地表示“我们在九十年代最大的一个梦想,就是想把学报建设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这个梦想,道出了几代师大学报人的心声。他们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终于将它实现。而它等同的努力是:每篇筛选过的稿子从审核到最终出版一般要被反反复复地审理、校对过十多遍你无法想象到一篇充斥着枯燥数据和生涩专业名词的文章在各个编辑的手里被反复查看,反复校对的样子吧?橘黄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的编辑们手拿一本查阅专业名词的字典或书籍,一字一句地细细斟酌,偶尔的一个机灵,或许就是挽救作者失误地一个紧急地转弯。“严谨、踏实、求真”是师大学报人的职业操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95年,那是让所有学报人回想起来都觉得热血沸腾的一年。那时,学报的经费不太充足,学报的编辑部一方面为了节省排版的开支,另一方面也为告别“铅与火”的时代,他们用创新道德思维大胆创新,积极投身到研制和开发新的现代排版系统的过程中。几个年轻人为了学习先进的排版技术,去到郑州大学,不顾条件的艰苦在冰凉的地上打地铺。由于当时软、硬条件技术均不成熟,已故的丁承杰教授曾带领几个年轻人与计算机系的技术人员一同做实验、搞研究,几乎天天熬到深夜,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艰辛可想而知,失败在所难免。一次次的失败,推倒重来;一点点的进步,再接再厉。几经反复,研究室里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师大学报的排版技术走到了诸多高校的前面。




坚守本心,保证质量


办刊是一项育人的事业。教书,离不开教学理念。办刊,也不是单靠满腔热情和老黄牛式的付出。为了保证学报的质量,使读者阅读到真正有品位、有学术价值的作品,学报编辑部拒绝了众多的关系稿、职称稿、人情稿。

     在当时职称评定工作的大潮和学术界的浮躁风气中,师大学报编辑部的老师们上下一心,忍受冷眼与质疑,用坚决的态度在师大学报上为师大的学术研究开辟了一方净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深知这个道理的学报编审们不仅仅遵循着严格的三审制度,严格要求作者的写作水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需要考虑到一些敏感的问题。采访中,曾教授给我们提及了他择稿时的一件往事。他回忆到,曾经有一次一位博士生写了一篇 《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进步性》,虽与主流的历史观相悖,但有理有据,文风恣意。他十分欣赏。但出于政治考量,最终不得不弃稿。为此曾老师还特意写信说明:你的文章,有理有据,我赞同但不能用。总之,学术上的一切考量,都要在遵循国家文化主旋律的前提下进行。说到这里,曾教授感慨道:身为学者,不仅要有独立思想,还要有基本的政治敏感和正确的价值选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师大学报的老师们追求
“双高”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追求“双效”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追求“双爱”即读者、作者所喜爱,秉承“国内著名,省内领先”的理念而乘风破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作为师大学术研究的核心阵地,毫无疑问,这里汇聚了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学报编辑部的老师们不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而且都各有专长,无论是科技或是人文,他们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至于主任级别的编辑,更是术业有专攻。他们如同面对广博知识大海的潜水人,奋力去探究隐藏于深海的奥秘,而后用一版版严谨真实的版面展现于世人面前。纵使,挑灯夜战的夜晚从不为人所知,但累累硕果已然说明一切甘愿的奉献。





沧海面前,五十五载光阴只是历史的天空下飘落的五十五滴雨水,但这雨水滋润出师大的花草芬芳,林木荏苒。办刊志弥坚,赤子心拳拳。师大学报将乘着蔚然的师大学风,将智慧播撒,将希望浇灌。明朝,定是一番春意盎然。


文章发表于《河南师范大学校报》

第753期(2015年10月14日)


办刊志弥坚,赤子心拳拳。

师大报将乘着蔚然学风,

将智慧播撒,将希望浇灌。

                                                                   


往期热文↘


- 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 -

- hnsfdx1923 -


来源 | 河南师大报

文字 | 王 漫 张 帆 黄玉莹

编辑 | 张斐然 闰尚君


- 微博:@河南师范大学 -

- 投稿邮箱:hnsddwxcb@163.com -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