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立德树人 :大家这样说,大家这样做!

党委宣传部 河南师范大学 2021-10-11



“立德树人”大研讨座谈会河南师范大学2019.11.13


11月13日下午,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立德树人”大研讨座谈会在勤政楼第三会议室召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臧振春,党委副书记陈广文出席座谈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由陈广文主持。




座谈会上,我校相关职能 部门、学院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等11人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课程思政”、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育人等相关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形成的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短板和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思路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党委教师工作部长张顺利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作为师范大学,既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又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主要经验和成绩


(一)主要经验


1.重温“四个意识”,再论政治站位。以增强“四个意识”使广大教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2.重温理想信念,再论责任担当。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事业观、价值观。激励广大教师树立远大目标,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3.重温“四有”教师,再论立德树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促进教师立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定教书育人神圣使命,以使命呼唤担当、引领未来。


4.重温初心使命,再论职业追求。以立足三尺讲台这个教师职业的初心,引导教师不忘信仰之心,担当教育事业责任;不忘敬畏之心,担当教师光荣称谓;不忘仁爱之心,对学生关怀备至,实施有爱的教育、有生命力的教育。


5.重温“四个统一”,再论家国情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相统一”,打造助力中华民族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队伍,涵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完成“三个传播”“三个塑造”的崇高职责。


6.重温百年历史,再论教育报国。以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建校一百周年之际,秉持“精育良才、教育报国”办学精神,立足国情、立足时代,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定位自我成长坐标,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二)主要成绩


1.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以“师道师魂、师艺师能”为核心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和长效机制,成立了《河南师范大学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拟定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引进人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等文件,加强制度建设体系建设。


2.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重要论述为主线的学习教育活动。整理编辑了违反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组织一线教师参加教育部师德师风专题培训。邀请师德标兵、育人楷模做专题报告。组织新入职教师赴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和教育实践。


3.组织了一系列竞赛活动。组织开展首届教职工师德主题演讲赛、主题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有效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汇聚起建设发展学校事业的强大力量。


4.进行了一系列氛围营造。组织各教学单位《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上墙,开展教师节为教师亮灯、撰写发布致全校教师的一封贺信、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退休教师座谈会,组织新聘教师进行入职教师誓词宣誓、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营造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和校园师德文化。


5.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奖励。2019年,我校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省师德标兵,5人分别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生命科学学院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在省模范教师等评审中,我校通过率在全省高校遥遥领先。在省师德主题征文中,我校总获奖率与一等奖获奖名列前茅。在师德演讲比赛中,我校教师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一等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教师奉献意识有所弱化,学校教师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机构、专职管理人员队伍略显薄弱等。


三、下一步措施和建议


(一)改进培训形式


1.完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培育专题课程,加强新入职教师和在职教师培养。


2.组织开展新老教师师德传承结对活动。


3.继续开展青年教师赴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和教育实践。


4.继续开展违反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警示教育。


(二)强化宣传引导


1.以每年庆祝教师节和校庆纪念日等为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宣传月”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2.充分利用思政专题网站、新闻网、广播、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基层单位先进经验以及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案例、好经验、好做法。


3.定期邀请师德楷模和教学名师作师德师风专题报告,举办师德论坛。


(三)健全考核评价


1.加强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的综合考察,严把入口关。


2.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作为各基层单位党建工作考核和教师个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3.建立教师师德考核档案,设立“师德师风举报信箱”,公布“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广泛接受各界的监督、意见和建议。


(四)注重表彰激励


1.优化激励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全方位关怀,完善教师入职、聘任、荣誉、退休仪式,充分激发教师在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自觉性和主人翁精神。


2.开展“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师德先进集体”评选工作。


3.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项目申报,导师遴选等工作中,向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倾斜。


(五)严格监督惩处


1.强化师德监督。进一步加强师德监督工作,防止师德失范。


2.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履行责任不力、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期薄弱的单位,追究相关责任。


(六)提升管理水平


1.加强教学管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所有课堂的育人功能,严格教学纪律约束,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


2.全心全意服务教师,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帮助解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提出的合理诉求。


3.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和师德师风调查,深入了解教师思想动态和师德师风状态。



党委学生工作部长、学生处长王宏伟


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本次主题教育深入推进过程中,牢记我校“精育良才 教育报国”的初心和使命,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 “生命线”,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创新意识,解决薄弱环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不断提升。下面我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前期工作、存在问题和工作计划三部分向各位作简要汇报。


一、前期工作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要顺势而为守正创新,全面推进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


我们的工作主要有:


一是充实工作队伍,使思政工作有人“去做”。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支持下,四年来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实际选聘62名专职辅导员充实到队伍中来,一定程度上缓解思政工作缺人的局面。另一方面及时推进班主任工作,三年来选聘1184名班主任着力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二是提升工作能力,使思政工作有人“会做”。通过开展辅导员沙龙、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工作论坛、专题讲座、购置专业书籍等形式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职业能力。每年还设立20项辅导员思政研究专项,促进辅导员职业研究能力提高。


近年来,我校荣获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者1人,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1人,河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特等奖3人、一等奖4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9人、河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3人,河南省高校“大美学工”先进个人3人,全面展示了我校辅导员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过硬综合素质。


三是优化育人氛围,使思政工作有人“愿做”。随着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化,思政工作育人氛围也逐步浓郁,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形成工作品牌,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我校共获得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35项,在全省高校位居前列;获批2项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获批2项教育部辅导员精品项目(河南省总计3项), 荣获“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在河南省高校“大美学工”评选中荣获十佳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特色品牌1项。2019年,我校获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进一步扩大了我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对标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辅导员的进口和出口有待畅通。选聘辅导员不解决编制问题,辅导员的发展进步会受到一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其积极性。43号令中的三单(职称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三双(双重身份、双重管理、双线晋升)精神亟待落地生根。


二是部分辅导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部分辅导员“辅”的作用不明显、“导”的方法不得当、“员”的身份不清晰。近期的香港问题更是警醒我们,一定要在政治领导、思想引导、价值引领、坚定信念等方面提高能力素质,加大工作力度。


三是部分辅导员工作环境、工作方法有待改进。辅导员在本单位大都承担了额外的工作,不能聚焦主业,不能全身心做好本职。导致深入学生一线时间减少,掌握第一手信息的机会减少,具体工作难以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使工作实效打了折扣。此外,互联网和手机等“键对键”方式的大水漫灌现象经常出现,缺少“面对面”的精准滴灌,使得育人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温度。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我校具体工作,我们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辅导员队伍,做大做强我校思政工作。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我们将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队伍河南师范大学培训研修中心,让每个辅导员每年都能到国家级平台接受培训。目前,正在筹备11月份面向全国的“守初心·担使命”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将从政治觉悟、业务水平、作风建设、党纪国法等方面全面强化能力素质,真诚邀请大家能选派人员参加培训,让我们一道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二是优化工作环境。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协调应对辅导员职责外工作多、压力大、负担重的情况,逐步实现向本职工作的回归;优化辅导员考核激励监督机制,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落实落细落小,让辅导员有时间有精力有想法有行动,安心、专心、精心从事本职工作。


三是做好成长规划。加强学校顶层设计,着眼政工干部健康成长和长期发展,着力谋划辅导员队伍整体布局,着重解决辅导员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问题,从职称职务、晋级晋升、求学深造等方面创造条件,打通辅导员全面成长进步的最后一公里,让辅导员工作更有自信、更有底气、更有奔头、更加有为!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长许天心


根据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立德树人”大研讨活动方案要求,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从班子成员和除班子成员外的单位全体工作人员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梳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0月30日下午,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形成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破解问题的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取得较为扎实的研讨成果,现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成绩与经验


近几年我校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发展较快,在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健全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学位体系更加完善,尤其是上一轮学位点申报中,我校新获批8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硕士、博士学位相互衔接,学术、专业学位相互协调,全日制、非全日制培养相互补充,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相互支撑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招生规模快速扩大,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对学校内涵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贡献力进一步彰显。


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牢记一点: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端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不能忘记,这个教育主业不能荒废,如果偏离了这个主业,立德树人没有做好,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教育缺失,就有可能培养出最有破坏力的反动者。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加强政治引导和思想引领确保培养的研究生都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念,真正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注重抓好思政课主渠道。近几年探索实行的思政课分专题授课模式得到广大研究生的欢迎和好评,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注重抓好党建引领。开展研究生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将党支部建设与研究生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共立项19项党建项目,资助经费30万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党建特色品牌,助推研究生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三是注重发挥特色活动和优势平台的育人作用。加强研究生“两刊一微”自媒体建设。做好《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师大研究生》两个校内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和微信平台建设工作。先后举办了8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和近260期研究生学术文化沙龙,组织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这是研究生领域唯一的一项全国性赛事,我校研究生在上述系列赛事之一——“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的好成绩,从获奖数量和获奖层次上,位居全省高校第一。


对于成绩的取得,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


一是要坚持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任何阶段的教育阶段都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战略的后备军,也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工作根本遵循。


二是要肩负起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使命”。新时代,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两项新的使命:一是建成以“中国成为世界研究生的主要求学地之一”为标志的“研究生教育强国”;二是打造包括国家品牌、高校品牌、学科品牌等在内的“研究生教育中国品牌”。肩负好这两项使命,必须就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一流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


三是要适应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主线已经由“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转变为“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增加的“立德树人”突出了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增加的“追求卓越”对研究生培养的“品牌”和“影响力”做出了重要强调,必须深入研究这些变化的深刻内涵。


二、问题与短板


思想政治工作既需要大量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落实和保障,又需要浓郁的育人氛围来推动和提升,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形成了以思想教育主导,以品牌效应为带动,资助体系为保障,以公寓服务为延伸的思政工作模式,围绕做思政工作的“人”来做文章、解难题、出新意。


近几年,虽然我们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但对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努力改进和加强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这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强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研究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


三、思路和对策


1.加强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导师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三部分。抓住“导师队伍”这个根本,抓住“辅导员队伍”这个关键,抓住“研究生党员骨干队伍”这个重点。


2.统筹一二课堂。坚持培养环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同时鼓励专业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紧紧围绕立足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挖掘出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


同时,注重强化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对一年级上学期的研究生,开展“结缘师大”系列活动,打造“成长规划月”品牌活动,使研究生迅速明晰目标方向。对一年级下学期至毕业前一学期的研究生,开展“奋进师大”系列活动,打造“学术活动月”科学研究品牌活动,使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目标。


对毕业学期的研究生,开展“感恩师大”系列活动,打造“增辉母校月”感恩教育品牌活动,使研究生自觉增强荣校爱校意识。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道德情操、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持续发力,实现研究生从入校到离校的无缝对接、全程覆盖,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目标一致、内容衔接。


3.深化工作内涵。对研究生党建特色活动品牌创建、学术活动月、学术文化沙龙等系列品牌活动,立足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提炼总结、培育挖潜,使之更加贴近研究生实际、突出研究生特点、迎合研究生需求。


鼓励研究生参加研究生创新实践各项赛事、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竞赛,继续办好《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师大研究生》两个刊物,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努力,真正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不断丰富育人的形式和内涵,引导广大研究生不断成长提高。


当前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将见证和参与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实现,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很幸运地赶上了这个波澜壮阔的大好时代。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培养出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会认真谋划和落实,努力把立德树人贯穿到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继续将抓内涵促质量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旋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切实将我校研究生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为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校工会副主席李建坡


根据会议通知的要求,我代表校工会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清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并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教师“为谁培养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校工会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探索新时代工会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应有担当、现实路径,自觉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到学校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推进。根据工会组织的功能和工作优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下,校工会紧紧围绕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


二、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育活动


1.加强制度化建设,推进师德师风教育落到实处。


校工会认真修订和完善《河南师范大学职业道德规施》《河南师范大学师德建设考核办法》《河南师范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河南师范大学“三育人”工作实施细则》,并细化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干部职业道德规范”“工人职业道德规范”三个部分,为每一个岗位上的教职工提出了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


2.举办新进教师进家门活动,上好师德师风教育第一课。


校工会以“认家门”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上好师德师风教育第一课。活动内容主要有校情校史教育、团队精神培养、感恩教育,关于职业道德建议、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报告、讲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今年“认家门”活动中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标兵、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董乐为新进教师作了题为《立德树人,一个都不能少》报告。印制了《德高为师——河南师范大学师德征文专辑(2013 -2018》,发给新入职教师。


3.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常抓不懈。


校工会充分发挥教代会职工教育委员会职能,协同教务处等部门,抓紧抓好教职工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工作。校工会每年都组织我校青年教师参加由省教育厅、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开展的全省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成长、成材搭建了平台。2019年成绩依然辉煌,参加决赛的前五名中我校占两名。


4.组织好我校先进集体和各类先进人物的申报评选工作。


多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省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19年,五名教师获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


5.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校工会在举办各类庆祝活功中,注重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新学生入学教育相结合。


三、几点体会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是发挥工会职工大学校的作用,是做好师德师风教育的有效途空,校工会会继续努力。


三是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需要各行各业认清职责,共同努力。




后勤管理处党委书记董国强


本次我的汇报主题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后勤育人新征程”。汇报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立德树人,后勤该做什么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师生的普遍印象中,后勤主要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基础保障和服务师生生活学习的部门,至于如何“育人”他们会觉得这不是后勤的任务,甚至连后勤职工自己也常说 “我又不是老师”。这反映出大家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上的偏差。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宗旨,正式提出于1987年。30多年来,“服务育人”已经四次写进《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后勤在实践、管理、服务、文化育人四个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开展劳动教育,这将是后勤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面对着新的要求,我们通过深入思考认为,后勤的教育职能是通过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来体现的,是通过寓教育于高效管理之中,寓教育于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之中,寓教育于爱岗敬业、勤劳奋斗的模范行动之中。


后勤职工是不上讲台的老师,他们以优质服务为前提,以言传身教为手段,从而达到育人目的。实践证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大有可为。我们将一直思考和探索,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为学校协同育人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二、立德树人,后勤做了什么


新时代、新形势,后勤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学校在“大后勤”工作谋划会上,提出了“六个一”的新的要求。以此为指引,我们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服务教学科研发展需求,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学校水、电、暖的正常运行。双电源建设一期工程竣工。目前二期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


二是服务师生美好生活向往,提升校园生活幸福指数。全面推进美丽校园建设行动,校园环境得到极大改观。学生餐厅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成,餐饮品质和就餐环境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校园大物业招标已完成,师生将会体验到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第一家属院外墙保温项目将完工。


三是服务学生课外实践教育,举办丰富多彩后勤活动。每年一度的厨艺争霸赛已经进行了十四届,每年举办的爱国卫生月活动是学生参与劳动的重要平台,还有节能宣传周活动、“沟通无限”水电暖座谈会等,都为学生搭建起了课外实践教育的平台。


三、立德树人,后勤将做什么


综合师生意见和自查,我们还存在管理不够严格、服务不够精细、职工对服务育人理念理解不深三个方面的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提高工作前瞻性。多方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双电源建成后,将对重点用电单位进行调研,做好扩容计划。对学校的管线、管网进行全面摸排。


二是优化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对后勤各部门进行调整,让后勤管理更加顺畅。


三是狠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结合新要求,在监管方面,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实现制度管理全覆盖。


四是加强技术建设,提升服务深度。以智慧后勤建设为抓手,提高服务品质。校园物业网上报修、房产管理系统都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即将落地实现。


五是壮大人才队伍,实现持续发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将是后勤今后一项重点工作,提高服务队伍整体水平。


六是发挥育人功能,建设后勤课堂。围绕技能培训、职业体验、劳动服务等,开设后勤课堂,努力建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争先恐“后”担使命、“勤”于人先守初心。在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持续深化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下,后勤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辜负学校和师生的支持与厚望。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宋京双


就业创业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标准,是事关学校招生、经费、发展的重要工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就我校就业创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进一步提升我校就业创业工作。


一、现状及问题原因


我校就业创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就业市场开拓力度亟待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师资匮乏、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等。


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是财富之源。就业创业工作受到社会、政府、高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及社会因素。主要体现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和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优势不再明显、就业率统计方法及时间有待优化、“慢就业”等现象影响就业率等方面。


二是学校因素。主要体现在全员化参与度不高、学院主体功能发挥不足、招聘专用场地不足、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就业创业指导与教学实践脱节等方面。


三是家庭和学生个体因素。主要体现在自身综合素质不强、缺少职业规划目标、自信心和耐挫折能力不足、就业观念传统落后等方面。


四是用人单位层面。主要体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招聘歧视行为,在现实中依然存在。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学习、研究、宣传和落实


全校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学习领悟国家和河南省有关就业创业政策的内容和精神,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区域和专业定位,以促进就业目标,大力宣传政策红利,切实落实政策要求,保障实施“创业就业指导专业职称评审单列”及“场地、经费、机构、人员”四到位要求。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从思想上、决策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切实做到书记校长不放手、分管领导不松手、班子其他成员不甩手,分头把关、各司其职。


(三)加强专业建设,树立多元化人才质量观


就业的基础是专业技能,就业的本源是专业建设。要将就业导向的思想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让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为专业建设约束机制的核心要素之一。


(四)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把职业能力需求作为重要标准,在教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将就业能力纳入学生的学习范围,从教学内容、技能和方式方法等各方面优化课程结构,对不合理的教学机制进行改进与完善。重视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教学竞争机制以及学生评分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造一综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五)加强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尽快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中充分考虑指导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业绩,予以倾斜和支持。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专业培训;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等就业工作人员进行集中轮训,全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六)建立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把职业发展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全过程,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融入课程建设体系,将专业教育、职业发展教育有机结合,采用“三阶段四模块”模式,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择业、就业和创业教育纳入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七)积极拓展招聘空间


挖掘校内潜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八)大力开拓就业市场


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是保障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要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服务国家战略,抢抓“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等发展机遇,深挖校内外资源,大力开拓就业市场。


(九)努力拓宽就业领域


一是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二是促进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三是加大对西、北部地区就业政策的宣传,四是支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十)打造立体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是推动就业的不竭源泉。要持续激发创业积极性,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资、高校智慧的模式,组建业务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创新创业项目,做好项目资源引进工作,打造建设“内含外联”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加强校内科研创新、科技转化、大学生创新等各部门之间的联合,以及各学院、科研院所之间的横向融合。


(十一)优化信息化服务功能


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服务功能,增加经费、人员投入,在现有“就业创业信息网”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手机移动终端建设,加强发挥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的运用,借助新媒体来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达到全面、真实、快速了解就业岗位信息的目标,保证就业信息传递及时、通畅,实现“信息传播移动化、信息服务个性化。”


(十二)构建精准化帮扶机制


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学校构建校院领导、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全员参与的“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优先为困难群体推荐岗位。


综上所述,就业创业工作受学生、学校、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制约。我们要从困境找到突破,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要共同努力。


就高校而言,需要提升教学质量,改革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风教风建设;加强就业课程指导,以创新创业为助力,增强就业服务功能,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各学院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真正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就业创业工作遇到的困境。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丁笑生


学院党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和使命,落实学校“双创”、“双提”文件要求,围绕“出精品、树品牌、育英才”工作理念,根据“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立德树人”大讨论安排,简要梳理学院立德树人的做法、不足和展望,恳请批评指正。


一、围绕“四个把握”,强化政治意识


一是正确把握新时代对立德树人工作的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正确把握党中央对立德树人工作的新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是正确把握学校对立德树人工作的新愿景,精育良才、教育报国,彰显了师大初心与使命。四是正确把握学生对立德树人工作的新期待,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为学生解释疑惑、解除迷惑、解开困惑找好着力点。


二、依靠“四支队伍”,强化全员意识


一是院党委委员做到“四联系”,联系党支部、联系班级、联系宿舍、联系信仰宗教学生。


二是党员骨干做到“四带头”,坚定政治意识、言行雅正、潜心育人、关爱学生。


三是全体教师做到“五个好”,好身心、好家庭、好同事、好能手、好老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是辅导员做到“四为”,追求“应为”(达到情感共融、价值共享、成长共进)、不负“须为”(履行职责、使命和担当)、突破“难为”(勇于探索、创新和突破)、止步“禁为”(敬畏道德、规范和法律),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三、盯住“四个阵地”,强化阵地意识


一是巩固宿舍这一不变阵地,发挥其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重要作用。


二是抓好教室这一流动阵地,发挥其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主战线的作用。


三是凝聚社团这一分散阵地,引导和利用好思想育人的有效平台、组织育人的有形载体、管理育人的有机空间、实践育人的有用方式、文化育人的有生力量,目前学院社团都明确了由党支部书记联系指导;四是筑牢网络这一虚拟阵地,运用网络即时传播、互动表达、跨界交流、全程在线的作用,讲好故事、筑牢底线、抢占先机。


四、抓牢“四个起来”,强化自信意识


1.把立德树人的体制和机制强起来。完善了院党委主导、党支部主体、党小组主心骨、党员主人翁的责任体系,教工党支部和教工党小组都实现了“双带头人”目标,构建了“院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全体师生”无缝对接的运行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学术导师”和“政治导师”对大学生的领航作用。


2.把立德树人的目标和思路亮起来。立德树人的大目标需要在“落实、落细、落小”中一步步去实现,在全院教职工中提出“爱在生科 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让有情怀、有灵魂、有内涵、有价值在学院成为风尚,引导教工把立德树人工作当做崇高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名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热爱,全心全意、全情投入,在大爱的育人氛围中,增强学生爱国爱党、爱校荣校的格局和情怀。


3.把立德树人的内容和形式立起来。一是高举旗帜,思想引人,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比如在学生党员中开展“红细胞计划”、“红色星期二”、“红色七分钟”等。二是润物无声,管理育人,强化日常行为教育。比如开展“六个好习惯”工程,以学生党员带动全体学生。三是全心全意,服务暖人,强化学生心态健康教育。比如:依托“1+8”成长加油站品牌,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四是精准施策,家校立人,强化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比如:党委委员联系信教学生,“家校联动”,信仰宗教学生得以全部转化。


4.把立德树人的特色和成效显起来。学院坚持“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特色工作有亮点、所有工作有提升”的要求,推进立德树人内涵提升。比如:学院建设的党建文化长廊、历史沿革曲线、学习场所云柜等无不彰显着立德树人内涵;规定的联系学生制度、班主任工作标准等无不激励着立德树人动力。学院也获得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这些都是上级组织对我们立德树人工作的肯定和鞭策。


以上,仅是我们的一点点探索,虽收获很大,但离组织要求、师生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接下来,我们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加务实的责任担当、更加清晰的理念思路、更加得力的措施途径,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成长发展固好根、铸好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谱新曲、再出新彩。



校团委副书记张合


根据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立德树人”大研讨相关安排,我就师大共青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做法和思考汇报如下。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思想引领扎实有效。打造了旗帜鲜明、多维互动、多重覆盖的“青字号”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校院两级团校,实现理论培训常态化。创新团员理论教育模式,实现理论学习便捷化。指导、支持理论学习型社团发展,实现理论宣讲大众化。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化。用“最后一次请假”“毕业高铁票”“毕业情话”等走心的方式,实现爱校荣校教育走心化。上个月,我们被团中央授予“团十八大以来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未来学院厚积薄发。2010年开始,我校创办未来学院,搭建了全校优秀学子集团化成长的平台。去年11月,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陈书记的精心指导下,经全新打造的 “未来学院”2.0版再次起航。在原有“青马工程班”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和学科特色,又创办了“未来名师班”和“创新创业英才班”,“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努力培养未来“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和“企业家”。人民日报内参、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先后专题报道了我校未来学院的办学经验,去年11月,未来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三是组织育人作用彰显。稳步推进共青团改革,用共青团改革的扎实行动助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提效。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团的基层建设“点亮计划”,引导基层团组织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团建模式创新,流动团支部、公寓团支部、实验室团支部等团建新模式广受关注,做到“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建立“团小电”“团团驿站”“团员成长工作坊”等一批共青团有形化阵地,打造了在师大校园触手可及的共青团。
四是实践育人成效显著。坚持将社会实践与学科专业发展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社会实践成为“行走的思政课”“成才的大课堂”。
我校已经连续30年荣获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立足“发动、培育、实战、提升”四个环节规范化开展“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竞赛,引领师大青年学子在创新创业领域屡创佳绩。去年实现了“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的突破。昨天,刚刚在北航结束的“挑战杯”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们实现了同时有三件作品入围国赛、分别斩获一项二等奖和两项三等奖的进步。
五是文化育人亮点纷呈。按照“树品牌、出精品、育英才”的理念,重点打造了五四主题歌会、人文讲坛、草地音乐会、社团文化节、“师大雄风”“阳光晨跑”等文化体育活动品牌,“人文师大”“健康师大”蔚然成风,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六是网络育人转型升级。打造符合青年集聚特点的共青团网络矩阵,实施产品化战略,“青春为祖国歌唱”“校庆沙画”等一批根植于师大文化的原创网络作品刷屏朋友圈。今年4月,响应教育部、省教育厅“青春为祖国歌唱”的号召,我们策划、拍摄的视频作品,师大“老中青少”四代人共唱《我和我的祖国》,视频在校团委微信平台发布不到24小时,阅读量就突破了10w+,充分激发了广大师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强烈热情。
七是服务育人温暖走心。“温暖冬天”“情暖中秋”“千校万岗”等大学生帮扶行动,服务青年学子思想成长、职业发展、身心健康、集体融入。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桥梁纽带作用,打造师大“权小益”品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的困难和问题,增强组织粘性,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校党委的要求和青年学生的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对“90后”“00后”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研究得还不深入,团干部队伍工作本领需要进一步提高,团员教育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三、围绕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思考和建议
(一)立足自身全力推进的工作举措
一是激发替奋斗精神,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参与和推动完善项目选育、激励机制等制度建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良性生态系统,进一步汇聚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质量的工作合力。
二是聚焦“发动、培育、实战、提升”四个环节,持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工作体系。发动环节做到早动员、广发动,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时机让学生开展课题调研、掌握社会需求,初步确定选题;培育环节常态化开办创新创业训练营,邀请校内外专家、知名校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打造相互交流借鉴、提升能力素质、营造良好氛围、凝聚育人合力的四个平台;实战环节以“院-校-省-国”四级竞赛为抓手,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实战训练平台;提升环节针对在校院竞赛中发掘的重点项目邀请国赛资深评委或国赛获奖学生,抓好专家辅导、朋辈交流。
三是依托未来学院创新创业英才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整合师资、学科、专业、科研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发挥未来学院的实验探索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工作再上台阶。
(二)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两点建议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汇聚工作合力。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推动师生共创。


教务处副处长王君健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务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引,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在制度建设方面:教务处对《教学工作各项管理规程》和《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增加对“立德树人”教育精神的重视、强调及相关具体要求。文件修订部分的行文重点参考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相关精神以及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文件。


增加了本科教学督学工作中对人才培养各环节是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职责及督导要求。学校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三全”育人格局。


二是在教师支持方面:教务处从在校级教改立项中向德育项目倾斜,在教师教育项目中设立立德树人专项,旨在加强任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培养工作的管理人员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视,并对落实好上述任务的理念与实践进行研究。


实施青年教师培养项目,开展新教师岗前试讲、专项听课制度等多层级、个性化的教学能力发展项目,搭建新老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帮助青年教师站好讲台。实施教学名师培育项目,组织讲课竞赛特别是和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课程思政讲课大赛、名师系列讲座、教学咨询等活动,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引导教师追求卓越。


三是在学生考核方面:全面实施考试过程化改革,诚信考场诚信人生。


四是在课程建设方面: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专业育人、课程育人功能,实现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推进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落实教育教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辅导员与班导师、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联动机制,“三全育人”不断深化。全面加强课程与课堂监管,严格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重点考核培养质量和效果。


课程思政方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课一体”的大学课程体系,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设置课程思政教育教改项目,各学院先行先试。在各类平台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价值引领”或“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的修订中强化“育德效果”观测点。


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等重要教学文件和材料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优化课堂评价标准,推广优秀课例,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加强课堂监管,落实中班教学,逐步实现小班教学,提升课堂育人效果。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平台”,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同时,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防范不良思想传播,把课堂讲授关进课堂管理制度的笼子。逐步凝练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为牵领,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为基础,以课堂阵地为抓手,以质量和效果为评鉴核心指标的“成效为本”的课程思政闭环教学模式。


另外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提升立德树人者的获得感?二是如何评估立德树人的效果?三是如何建设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


教务处工作将以立德树人为镜子经常照照自己做得怎么样,以立德树人为尺子定期量一量那些地方有差距,以立德树人为鞭子不断鞭策自己,德艺双修,以德为先。



社会事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梁作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学院领导班子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校党委统一安排,组织全院开展“立德树人”大讨论,进一步梳理凝练了我院人才培养特色,查找了问题与不足,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做法与成效


学院按照“出精品、树品牌、育英才”工作理念,形成了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思想引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一体两翼”工作模式,扭住“五个抓手”,精准发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以党旗领航工程为抓手,把牢育人方向。实施“双培双优”党旗领航工程,扎实推进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编印“社会事业学院发展党员工作手册”,明确导向标准。实行党员宿舍挂牌、党员亮身份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接受师生监督。利用主题党日团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论武装。打破年级界限,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提升党支部实效性凝聚力引领力战斗力。推进党支部书记进社团工作,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


二是以筑牢意识形态阵地为抓手,夯实育人根基。组织参加校领导和学院班子成员讲授的党课思政课,民族宗教知识竞赛等;实施“1+1”新生领航员工程,做好传帮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三级网络;整合社团设置,加强包括学生社团在内的院属新媒体三审三校和信息巡查机制等,借网育人,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话语权。开展防电信诈骗等系列安全教育,与全体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实现安全教育全覆盖常态化,坚守学生安全稳定底线。


三是以学风建设为抓手,把稳育人主线。突出“学生主业是学习”理念,按学期制定学业达标量化指标体系;实行“两查一通报”制度,持续抓好“无手机课堂”等;实行学生导师制培养,实施“考研战略”,涌现出多个全体考上研究生的“学霸宿舍”;依托“苇杭书社”读书会开展读书交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四是以培育创新人才为抓手,突出育人导向。依托学院在研国家社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组建“创新创业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由项目负责老师跨年级组建项目组,开展常态化科研训练,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效显著。获得“挑战杯”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挑战杯”省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创青春”省赛金奖3项;大创国家级项目6项;团中央委托项目1项等。此外,发挥学生社团优势,通过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擦亮志愿服务品牌,发挥专业服务社会和实践育人功能。


五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增强育人实效。以“芙薇”心理二级工作站为依托,发挥社工专业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师资优势,利用个案、小组、社区等社工专业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春健康同伴教育等,连续两年获批全国计生协项目;在心理中心等部门指导下,发挥育人合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二、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目前我们还存在学院立德树人的机制不够完善、育人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育人平台相对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1.理顺育人机制,落实好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进宿舍工作,加大人才引培力度;2.外争资源,苦练内功,内外联动,力争实现“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竞赛成绩新突破;3.力争考研再创新高度,打造学风建设新气象。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育人阵地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二是继续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引进力度。



教师代表董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活动,是激发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活动,是激励每一名党员的根本动力的教育活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想结合自身对活动分享几点感受:


一、活动主旨
高校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将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正确认识一同传授给学生,将在传道授业中影响学生形成重要的职业伦理观和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责任意识。

但现在国内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数学家丘成桐曾说过:“国内一些‘名教授’不花时间参与本科教学。”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也说:“我们现在的老师是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糊涂培养学生。”在我看来,这都是忘记了教育的初心,忘记了教师的使命。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活动非常及时,活动主旨精确到位,言简意赅。


二、回望总结

六年前,我怀揣教育报国的初心来到师大,成为一名老师。我研读教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解答每一位同学的问题,唯恐误人子弟。虽不能称成绩出色,但自认无愧于心。


我报名做班主任,从大一的入学教育到大四的实习考研,掏心掏肺地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学生,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在宿舍里、在办公室,走访约谈过各种学生,了解解决过各类问题。不能说桃李满天下,至少减轻了他们的迷茫,增加了他们的自信。


我创办“乐之书院”,努力让“知之者”和“好之者”成为“乐之者”,免费指导学生三笔字临习,相约一起阅读好书,组织一起开展研究,虽然不敢说成绩斐然,但至少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工作反思

作为教师,应当向优秀的老教师学习,应当向优秀的同龄人看齐。工作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虽然讲授了多门课程,但都仍达不到“金课”的标准;虽然教学科研齐头并进,但仍做不到互相促进;虽然指导了很多的学生,但是效率仍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虽然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成绩仍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分析原因,不外如下三点:(1)零敲碎打居多,肯硬骨头较少。(2)按部就班较多,大胆创新较少;(3)单打独斗居多,团队建设较少。


四、完善改进


在未来的日子里,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目标,敲定方案。学习教育理念、分析教学规律,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双管齐下,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守住道德底线,突破学术上限,教学科研并重,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同时,让自己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坚持“有教无类”的同时,做到做好“因材施教”、“精准施教”;建设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同行团队、学生团队,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达成成果给力的最终目标。


最后,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以中国梦为马,不负韶华,守住初心,完成使命!




陈广文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相关会议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要更新教育理念,切实“以生”为本,在“立德”层面,要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强化理想信念,砥砺道德品行;在“树人”方面,要增强危机意识,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任务落实。一要统一思想认识,做到党政齐抓共管;二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学生成长成才长效机制;三要改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工作交流。



臧振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全校各级党组织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对“初心和使命”的认识,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切实增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强和改进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他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努力补齐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不相适应的弱项短板,必须在工作广度上更着力,积极探索分阶段、分层次、针对性教育,更多联系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在工作深度上更聚焦,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工作改革创新,健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协同效应;在工作温度上更提升,加强党内关怀帮扶,增强党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站在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高度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家一致认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遵循,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学习、调研和讨论,对如何落实根本任务,践行初心使命的体会更深,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查找更准,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路更清。

大家一致表示,要把这次主题教育中凝练的基本经验、发现的主要问题、探讨的思路对策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立德树人”大研讨座谈会是在前期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认真学习、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的一次全校范围内的交流研讨会,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在全校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往期热文


监制 | 屈会超  何   欢
图片 | 刘海燕  陈宇航  崔   巧  王璐琪编辑 | 王希锐  王   菁


- 微博:@河南师范大学 -- 投稿邮箱:hnsddwxcb@163.com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