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总说“自律带来自由”,但有没有想过“个性创造未来”呢?

2017-02-03 经纬创投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律带来自由”。你留给他人的印象往往取决于你做事情的态度,如果去梳理成功之人的共性,会发现他们都极其自律。自律之人,对未来怀有更大的追求,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肯定。唯有一个自律的人,才能理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让之各安其位,稳当妥帖,串联起井然有序又自在轻盈的人生。


而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个性创造未来”。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发表声明称学生可以逃课,课堂上可以进出;上课可以吃东西,但不能破坏环境;可以睡觉,但不能影响别人。同时他也呼吁社会“比事业成功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比枯燥成绩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


到底是“自律带来自由”,还是“个性创造未来”呢?以上代表主页君分裂的两种人格,今天上班第一天,主页君想看到你们的讨论。顺带手帮帮主页君,因为和老板打赌说今天应该留言“个性创造未来”的多☺以下,Enjoy:




来源 / LinkedIn(ID:LinkedIn-China),墨香学术(ID:moxiangxueshu)

LinkedIn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领英中国现已推出专为职场年轻人服务的社交App“赤兔”,年轻、鲜活、有趣、有温度。

文章一

《总是踩着点到办公室的人,1年后比提前5分钟到的人差在哪里? 》


曾经听一个同事说她起床的时间一定不能晚于 8:27,哪怕只晚上一分钟也肯定会迟到。

 

她曾经试过 8:26、8:20,更早起床,也试过 8:28,最后发现最晚 8:27 起床能在时钟指向 9:30 前半分钟抵达办公室。

 

Safe!气喘吁吁地坐在椅子上,她想今天又成功地没迟到。

 

但她的早上不可谓不惊心动魄犹如过关斩将:提着裤子冲向厕所的时候,幸好同租室友没占着卫生间;砰地关上门冲下楼的时候,幸好没把手机忘在家里;405 路公交车来得刚刚好,幸好没比预期的时间晚来两分钟;路上堵得不是太厉害,幸好没遇到全是红灯;在公司楼下买早餐的时候,幸好队伍排得不是特别长。

 

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点错她就有可能迟到,于是一路上都提心吊胆紧张得像打仗,公交车在一个红绿灯路口多停了 10 秒钟都觉得有 1 分钟那么长,看到有人买煎饼果子掏钱慢了都恨不得跟人干一架。

 



而她换来的,不过是在床上多赖了 5 分钟。


而办公室里的一个偶像级选手,自打我进公司起听到的就是关于他的江湖传说。“我今天比平时早到了半小时,发现竟然还是没他早。”一个女同事在和我介绍他时不无委屈地说。

 

“要成为第一个进办公室的人,除非他休年假。”另一个人这么抱怨。

 

同事们提到他的时候有几个关键词:勤奋、好学、有能力,而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是:来得早。因为这个,他简直成了部门一张拿得出手的名片,同事对他的“抱怨”里也好像带着点炫耀的成分,以致于他成了我最早记住的名字之一。

 

后来我听说,他起床的时间是 7:37。

 

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每天按时起床,边做早餐边听广播,慢悠悠刷个朋友圈然后踩着轻快的步伐去上班,到了还能给办公桌上的盆栽浇浇水。当他喝着咖啡看着邮件,其他的同事这才陆陆续续地走进办公室。

 



另一种是在床上赖到最后一刻,踩着点甚至迟到一两分钟冲进办公室,等他去上了个厕所、倒了杯咖啡再吃了个三明治,真正开始工作已经是 20 分钟以后了。他并不是不够勤奋,也不是不够热爱工作,因为下班后他常常还要在办公室加上一两个小时的班。


这么做原因只有一个:于他而言,晚走比早来容易太多了。

 

很不幸,比起早上提前 5 分钟到办公室的人,他已经输了。

01


工作时间长不如上班来得早

早起的鸟儿更受老板偏爱


随着谷歌、微软等公司引入弹性工作制,工作时间自主可控已经是一份高逼格的工作必备。

 

不过,这种看起来十分人性化的制度背后却自带陷阱。

 

你以为实行了所谓弹性工作制,只要完成了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长,就可以早上睡个大懒觉了。


不过,2014 年 5 月,由华盛顿大学教授 Christopher Barnes 带领进行的一项研究却发现,上班早的人远远更容易获得老板的好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中。

 

研究小组首先就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言: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又聪明。)


和中文里的谚语“一日之计在于晨”等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这样的观念普遍存在于受访者印象中。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是将早起和成功、勤奋、责任心联系在一起的。反之,参与者较少将“夜晚”、“熬夜”和勤奋、责任心联系起来。




接着,研究人员分析 149 组管理人员-雇员关系后发现,习惯早早开始工作的员工被认为更加认真,并因此容易获得更高的评价。

 



Christopher Barnes 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随后还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研究成果——他们请来 141 名实验人员担任“主管”,通过简历分别对两组“员工”的表现作出评价。

 

参与实验的“员工”被分为两组:A 组的工作时间为早上 7 点到下午 3 点,B 组工作时间为上午 11 点到晚上 7 点。

 

尽管两组“员工”的简历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几乎所有人都对 A 组的员工打出了更高的分数。

 

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弹性工作制实际上并不弹性,你选择何时开始工作很大程度上将影响老板对你的评价。

 

这实际上并不难理解,假如老板规定你可以在 9 点到 11 点之间来上班,比起 10 点进办公室的人,10:40 才进办公室的人在老板那里的印象分很容易打折扣。 

 

非弹性工作制更是如此。总是踩着点到甚至晚到个一分两分的人,虽然老板嘴上没说,但在心里已经把你划到了不够认真的阵营。你可能被贴上的标签有……

 

  • 懒惰,没办法按时起床

  • 缺乏自律,没办法做好时间管理

  • 不够认真,对待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 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

 

反之,早到的人容易给人这样的印象:勤奋、自律、认真、上进……

 

所以如果你想被老板注意到,又苦于一时没有其它办法,早点开始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02


有一种苟且叫疲于奔命

短短5分钟给你一天的优雅


如果按成年人一天 7 小时的睡眠来算,5 分钟只是其中的 84 分之一。少睡 5 分钟和多睡 5 分钟,实际上没有太大差别。

 

但这 5 分钟,放到其它地方却是大大的不同:约会早到 5 分钟,让对方感觉自己被精心呵护;见客户早到 5 分钟,让对方感觉自己被重视;面试时早到 5 分钟,HR 对你的印象会大有改观;上班早到 5 分钟,换来的是一整天的从容不迫。

 

每天的地铁,最挤的往往是 8:15 后的那几列。挤得你前胸贴着别人的后背,脚不着地就被抬着上了车。

 

办公楼里的电梯也是 9:30 前的几分钟最挤,人人都在翘首以盼,恨不得把电梯变成哆啦 A 梦的传送门,万一没赶上这一趟就只有迟到的份。

 

等到好不容易进了办公室,老板已经在叫开会了,你电脑还没打开;明明还想上个厕所,但是时间显然是来不及了;满头大汗冲进会议室,同事们齐刷刷转过头来向你行注目礼……

 

生活的确是眼前的苟且,有一种苟且叫做疲于奔命。

 

很多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百度地图告诉你赶到某地需要半小时车程,你卡着表提前半小时出了门,因为一点小状况,最后总是要迟到个几分钟。

 

假设你比预计的提前 5 分钟出了门,不仅赶上了早一班的公交车,而且路上还没那么堵,一路绿灯,最后竟然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 10 分钟。

 

短短 5 分钟,换来的是一路的从容和优雅,简直是太太太赚了。

 



同样一件事情,肯多投入几分钟时间成本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总而言之,提前 5 分钟让你的一切都会不同:

 

  • 让你的自我感觉更加良好

  • 让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 让对方(领导、同事、客户、约会对象)对你的印象大为改观

03


35分钟能做什么事?

5分钟能做很多事


被评为巴西 100 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的 Bel Pesce,毕业于麻省理工,曾供职于谷歌、微软等 IT 巨头,玩转金融界(Deutsche Bank)和创业公司(Ooyala and Lemon Wallet),如今是令人瞩目的成功企业家,还著有好几本书,销量不菲。

 

在其 Ted 演讲《5个毁灭梦想的方法》中,她讲到自己错过面试,错过考试,毫无准备却在截止日期前仅两周的时间搞定麻省理工 offer。她用亲身经历为我们证明:运气就是日积月累的实力爆发的时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68jddjfn&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里让我们问问自己:5 分钟能做什么事情?


一首歌大约 4 分钟,5 分钟听不完两首;一般人的阅读速度平均为每分钟 300~500 字,一篇特稿 4000 字左右,5 分钟只能读一半;一部 Ted 视频 15 分钟,5 分钟只能听三分之一。

 

但正式开始工作前的 5 分钟,可以做完很多事,并且直接决定了你一天的工作效率。

 

如果坚持一年甚至更久,你会发现无论工作效率还是你在同事、领导那里的口碑都得到了“积累”,只待爆发。


文章二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关于萧翰辞职的声明》


本校杨帆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冲突一事,近来广为媒体渲染。我的意见是,教授和学生都有错,社会可以就此议论,但教授、学生、社会都不应夸大事实以图轰动效应。人民内部矛盾应当和平解决,激化社会纷争,于国于己无益——台湾就是先例。因为与杨帆教授专业有别,素无交往,对其不予评论,评论仅及本院萧翰副教授,敬请读者谅解。


冲突发生以后,萧翰就此事发表评论,陈述与杨帆教授不同的教育理念。他主张学生可以逃课,课堂上可以进出;上课可以吃东西,但不能破坏环境;可以睡觉,但不能影响别人……此言一出,一些人以为这是一个极不负责的教授,以为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学秩序荡然无存,更有甚者以为萧翰是一个败类,应当从中国政法大学清理出去。作为萧翰的同事和法学院领导之一,我有义务向社会澄清一些事实,并阐述这些言论背后的教育理念。鉴于事件涉及本校声誉,并涉及大学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社会应当如何对待教授,民族应当如何对待教育这些重大议题,我已无法置身事外。责任所在,义不容辞。


一切辩论的前提是还原事实。有人妄加想象,以为萧翰极不负责,他的课堂一定混乱不堪。这是事实错误。据我所知,萧翰的课程颇受欢迎,课堂秩序井然。萧翰是一个纯正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个性并且人格自尊感极强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对学生和教学出奇负责的知识分子。他的个性不仅表现在教学上,而且表现在学校管理上。作为他的直接行政领导,我对他的评价是:开会经常不到,表格基本不填,经常批评领导,主张教授专权。他不是一个好员工,但是一个好教员。他的一些言行,个人并不赞成,否则本院就要散伙。但我和我的领导对他都有一定程度的“姑息养奸”。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简而言之,为国家保存读书的种子,为民族养育未来的精英。以萧翰目前的学养和勤勉的教学态度,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会成为政法大学最好的老师之一——个性创造未来。大学灵魂在于包容,包容未必一定能够出成果,但没有包容,一定不能出成果。


萧翰放任学生,学生为何不放纵自己?因为我知道,他在苦自己。一个多小时的课程,他至少在家里闭门一天至二天。他开设的《先秦公法研究》,国内尚无二人。他在进行艰苦的开创性工作。这种开创未必有成果,但这种开创精神,正是本院和本校的希望所在 。他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他的学术交往层次,是许多同龄学者所未能达到的。他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引领着他所深爱的学生——政法大学有一群这样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他耻于自我表白;作为领导,我有义务为他澄清。


学生们为何不放纵自己?因为年青人有其天然的生命力和上进心,有其自在的识别力和使命感,对此我有充分的经验和信心。出于阐述事理而不是炫耀自己的目的,请容许我陈述个人的经验。本人曾在山东烟台大学任教四年,担任一届班主任。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这个四十余人的班级中,李富成同学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研究生。本班先后有四人取得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作为地方院校,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相信法学同行们会有公正的评价。作为班主任,我不注重他们的到课率,也不注重他们的成绩单。我所做的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和他们谈真正的理想,说真实的人生,并解答他们的困惑。我相信,只要将年青人心灵的火炬点燃,他们会自我燃烧并照亮人生的旅程。毕业以后,一个学生告诉我:“何老师,看到你在冰天雪地里一边跑步,一边听英语,我们哪能不上进啊?”


我曾经是一名乡村初级中学教师,现在忝列著名大学教授,我的上进心和取得的成绩,是父母和教师管出来的吗?不是,这是生活的压力逼出来的,是心灵深处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催出来的。就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而言,他们都是以一流的成绩考入本校。我相信,他们内心深处的精英意识,现实社会的竞争压力,已使他们有足够的人生动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和社会上的家长,更应当呵护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希望家长们认同一个道理,这就是——比事业成功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比枯燥成绩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活得很不健康,许多人已经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为了成功而成功。我深深地以为,他们应当有着不同于我们的别样的人生——解放他们。我呼吁整个社会,给他们以人格和自由,给他们以鼓舞和信心,给他们以关爱和勉励,他们决不是垮了的一代!


在我的课堂上,我也不禁止学生吃点东西。我认为这和他们的饥饿有关,和我的尊严无关。对于迟到的学生,我也从不斥责,因为年轻人正在长身体,睡过了头属于正常。我的课堂乱吗?我的学生放纵自己了吗?我的学生上课进进出出,满嘴都是零食吗?希望记者朋友亲身去调查。我知道我的一些同事,对于课堂教学秩序有别样的认识,我也坚决地支持他们,这是教授的自由。我院著名教授郑永流向以严谨著称,他也很受学生欢迎。我相信,正是这些不同风格的教授,组成丰富多彩的大学,使大学真实可爱并让人留恋不已。


对于学生逃课,我想首先要澄清一点,事实远非想象那么夸张。记者朋友可以在清晨五点半到政法大学图书馆门前调查,是不是学生已经成群结队在寒风中占座?上课时,是不是许多课堂人满为患,要站着听课?一个大学当然有学生逃课,清华、北大、哈佛、牛津,全世界如此。他们逃了该逃的,听了该听的。我想,大学的发展史总是伴随着学生的逃课史。我不鼓励学生逃课,但逃课远远没有想象那么可怕。本人在北大读书时就曾多次逃课,我垮了吗?我确实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从而取得世俗社会所赞赏的更大的成绩,我认为那样会毁了自己。我的人生我掌握,我的幸福我选择。政法大学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成功,作为家长们也不要让自己的成功观毁了孩子。我的孩子也在上大学,我对她的希望是,身心健康。我对她的教导是,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我的上述信念有人不理解,有人不赞同,但既然身为教授,我有责任和权利贯彻我的信念,我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信念就是信念,请原谅我无法证明它的正确,正如宗教一样。正是这样的信念促使我不惮于误解和谩骂,执笔为文,为学生争人格,为教授争自由,为民族争未来!


到底“自律带来自由”,还是“个性创造未来”呢?亦或是你有全新的观点,欢迎留言与我们讨论。


 也许你还想看:

爱发微信语音的年轻人,情商比较低?

“在选择人生道路这件事上,我们不曾被一种洪流卷走”

为什么人总是在最好的时候感到不安

为什么成功的总是“边缘人”

人,终究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才行

我们选出了2015年最会浪费时间的九个人





这是经纬创投的“经纬低调分享”栏目,我们在这里与你聊聊创业,人生与梦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