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颖说:一样给钱,不一样的酷 |【经纬低调分享】

2017-07-27 经纬创投


有人在昨天看了 36氪的采访之后,问我们说:“请问在一个疯狂的、放大式打压的老板手下干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位 CEO 的转发词倒是刚好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显性的魅力人格,一个群体的观念支撑。”

 

如果说高效的创新、凶悍的执行之外,有一种力量支撑着经纬继续往前走,那其中最重要的基石无疑是价值观。也正是这种直接和极致的人格,调动了执行力。不从众,保持独立,坚守认可的价值观,其实非常难——但所有的经纬同事,无疑都想去挑战一下自己。


经纬出成绩的原因是什么?张颖说,对内是给年轻人不可想象的空间;对外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创始人加上极致执行。

 

经纬在对标谁?张颖说,经纬没有任何对标。

 

经纬这还是在做 VC 吗?张颖说,经纬是在做投资平台。

 

控制与管理、嚣张与自省、凶悍与感恩……坦白说,我们非常诚挚地推荐你花些时间读完这篇文章,他很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也有颇多过分(lan)耿(bu)直(zhu)的……表达,比如那句振聋发聩的“百年老店个屁”……我们也很喜欢 36氪的引言,所以在转发中保留了下来,希望你们也一样喜欢。


以及,毕竟我们是在发稿的次日分享这篇采访,总要有点干货,所以我们加了一张——照片。以下,Enjoy:



来源 / 36氪(ID:wow36kr)

采访 / 洪鹄


经纬中国成立已经第 10 年了,从时间上来说,它也是一家老牌机构了——但仍然很少人会把这两个字和经纬相联,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总有出其不意的新动作。


作为中国最不缺少话题的风险投资机构,经纬中国就像它的创始人张颖一样,拥有富有争议的、同时让人无法忽视的强烈个性。


早年,张颖带领经纬以“传统美元基金变革者”的形象出现,变革包括几个方面:从互联网产品经理中挖掘年轻人来做投资,因为他们更懂行业;大规模的铺开人马,以近 40 人的投资团队和近 70 人的投后团队来完成对市场的广泛覆盖,而不是 VC 们的传统做法“狙击手型”;同时他们还是最早成立人民币基金的美元机构。


这些改变,如今早已成为 VC 行业的普遍做法,不再新奇。但张颖在 2010 年便推出它们,背后是他对移动互联网为中国带来庞大机会的清醒认知和笃信。那句著名的宣言“豪赌移动互联网”,从此和经纬的成功、张颖的名字紧紧联在了一起。


但如今,人们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巨大红利正在过去。在 2017 年上半年,创投圈或许刚刚度过 32 46327 32 14987 0 0 1954 0 0:00:23 0:00:07 0:00:16 2550 32 46327 32 14987 0 0 1856 0 0:00:24 0:00:08 0:00:16 2828了它最焦躁不安的 6 个月。这也到了经纬中国成立的第 10 年,从时间上来说,它也是一家老牌机构了——但仍然很少人会把这两个字和经纬相联。某种程度上因为它总有出其不意的新动作。比如今年 3 月,经纬成立了一家“专门服务新经济公司的高端出行公司”,叫经纬出行,张颖骑着他的摩托车和被投公司的创始人们一趟趟的出行,从摩洛哥到火人节,从冰岛到堪察加。5 月,经纬和 36 氪一起,在沙漠里办了一场 MTA 天漠音乐节。


经纬在对标谁?张颖说,经纬没有任何对标。


经纬这还是在做 VC 吗?张颖说,经纬是在做投资平台。


两年前,我采访过张颖一次,那时聊天中张颖高频提及的词语包括“厮杀”“all in”“独角兽”“下一个 BAT、滴滴快的”。这一次,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他的个性以及局限,正是这些决定了经纬是今天的经纬——而不是另外任何一家业绩好的投资机构。当然,他也深入地谈了他认为“无法超越的”经纬的品牌和酷。


经纬第 10 年,张颖也在焦虑。但那是和其它人不一样的焦虑。 


以下为对话。



01

控制与管理


-同样的估值同样的时间点,别人抢不过我们;同样的估值不同时间点,我们可以晚进


-我会打压膨胀的同事,打压到你万分痛苦


36氪:上一次采访你是 2015 年底。你觉得过去这两年,经纬的好案子有哪几个?


张颖:ofo、瓜子二手车,VIPKID,等等。以及陌陌拿住没卖,坚决地看好,这直接让我们多赚了 7、8 亿美金;还有我们人民币基金的及早布局和坚决的投资节奏。


36氪:经纬想进的案子,经纬都能进得去吗,在任何时候?


张颖:我觉得是,就拿刚才的几个案子说。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估值,10 个案子里面我们能拿下 8 个。比如说 ofo 是去年年中,当时戴威本来在跟别人谈,他们一直希望 ofo 不要跟我们签,说下周一就过会。但在前一个周四,我们合伙人肖敏把戴威请到经纬办公室,然后让我见一下、帮忙聊。然后我就跟戴威系统性地表述了我对这个市场的思考、对团队的看好,以及未来经纬能在哪些方面帮忙。最后当晚我们就签下了 TS,领投了 ofo 那一轮的融资,并拿到一席董事位。


瓜子也一样,他们从 58 分拆后去年 2 月先融了一轮,我们是 9 月才投,和之前一样的估值,我们投进去几千万美金。在投之前,我邀请浩涌参加我们的经纬出行去了趟俄罗斯,我和他全程在一架私人飞机上,聊他的数据、他在做的事,观察他,他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在观察我们。无疑这一趟下来我们都非常信任对方。回来我就问他,你要不要多拿一些钱。他也很爽快,说好,就按照半年前的价格,但是动作要快。他不缺这个钱,而且瓜子 11 月就要融下一轮了,但还是让我们进了。


所以这就是我说的,同样的时间点同样的估值,别人抢不过我们;同样的估值不一样的时间点,我们可以晚进。只要我们想进,合投或者跟投,我们总能想到办法。


36氪:不同的时间点以同样的价格进,之前的老股东不会有意见? 


张颖:在融资过程中,每一轮都有一些老股东会发牢骚,但如果创始人极其强,数据很好,他又知道怎么去周旋,他想要什么都能达到。


36氪:抢案子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张颖:抢案子的这个抢,始终是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的有战斗力的抢。包括基金的品牌、我们合伙人的给力、执行中各种细节的拿捏、时间点的把握、经纬能给到的投后服务等等附加值。如果看到创始人犹豫,我们合伙人就会把我推到他面前,一般聊个 3、40 分钟就会出现积极的一面。对这点,我个人有充分的自信。而且绝大多数时候,拿经纬的钱,这是一个在中长期创始人们不会后悔的决策,这就是事实。


36氪:这两年,哪些是你错过最遗憾的案子?


张颖:有,但我不想说。这个没有办法,也一定会有错过。每次提到这个我都会头晕脑胀,会让我非常心烦和焦虑,但这也是让我们做得更好的动力。


36氪:经纬怎么来降低这种遗憾?


张颖:以经纬今天的品牌和我们团队的渗透率,每个行业大多数明星项目我们都能及时看到。如果我们没有投,那我们只能逼着自己再提升判断、认知,要么是我们把市场看小了,要么是我们低估了创始人的成长性。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升、持续性地提升我们对每个细分行业的认知和判断力,还有就是建立高效的系统性回访机制。


其实这一方面我蛮羡慕朱啸虎的,他有时候会出去二三十天,take a vacation,那中间有项目他错过就错过了,他不纠结,他不像我这么焦虑。经纬现在有“一线机构病”:我们做得那么好了,我们怎么能再错过呢?但这个焦虑本身是阻挠我成长的,我意识到了这个。


36氪:你焦虑的表现是给团队施压吗?


张颖:不停地施压,持续焦虑一定会带来负面的东西,肯定有人会受不了。


但我在这里面也是有平衡的拿捏。什么时候我是一个创始人身份,该行使比较专制的决策和举止,什么时候需要去凝聚团队精神,我心里是有尺度的。对投资团队,我非常凶狠,阶段性的、他们把握不了头绪的凶,比如一个投资经理某件事做得不错,出成绩了,那我会先表扬肯定,给你更多空间,过程中看你持续成长,突破自己的安逸。但他很可能就 high 了,自大了,很多东西开始做不好了,那我就会放大地去打压,打压到你万分痛苦。


36氪:你相信这种打压对每一个人都能起效?


张颖:我打压他是因为他不知道今天你拿着经纬投资人的名片,你能敲开多重的门。投资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一夜暴富的可能,经纬有很好的口碑,你有可能明天就能抓住下一个滴滴和 ofo,甚至下一个阿里腾讯百度,因此而变成富豪。而你如果能经过我的打击还活下来,在压力下做得更好,你就出来了。你承受不了,那就去你的吧。


36氪:鼓励、放大、打压,你的目的是什么?


张颖:第一当然是为了经纬的整体利益,第二是为了他们最快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是锯齿形的往上走。我特别讨厌看到投资人膨胀,包括我们自己的同事的膨胀,人一膨胀,过度自信就不会再成长,就会犯错。有可能他们自己不知道,但在我面前非常透明。那我碰到这个情况,尤其是多个点都在印证这个事情的发生,我就会打压,如果他能扛住这样的打压,才会有断崖式的成长。


36氪:有人也这样对待过你吗?你是如何获得断崖式的成长的?


张颖:我 20 多岁在投行的那两年非常明显。之前我从来不是所谓精英,非常懒散。我在旧金山上的中学、大学,都是二三流的,到 1999 年我在西北大学读完硕士进到所罗门兄弟投行部,他们的工作强度让我非常痛苦。经常在礼拜五派给你一大单活干,然后你的周末就完蛋了。我们交上去的 PPT,老板看了不满意,他会直接砸你,完全是狼性文化。茶杯、烟灰缸、包,什么都砸,砸得你满身一塌糊涂。然后你还要捡起来,再滚出去。


在这种环境里,搞得我们也很变态。我们以前玩一个游戏,把西裤、衬衫脱下来扔给同事,让对方揉、在地上踩,互相弄得一塌糊涂不能再皱,然后让干洗店更加痛苦地去复原到一尘不染。那种地方你只有这样发泄。


36氪:你认为这段经历对于你成为今天的你必不可少?


张颖:非常重要,收获巨大。2001 年我去中经合,中经合的创始人刘宇寰先生,他是我的恩师,给了我很大信任和空间,让我去犯错纠错,基本上很多地方都不管我,我对他的感激是歇斯底里的。那到 2008 年经纬中国成立,我自己当老板,就不用说了。但我能在这整个过程中把握住自己,在经纬发展得非常好的时候居安思危,保持头脑冷静,我认为跟之前投行这段心性磨练密不可分。


36氪:你会去看别人总结的管理经验吗? 


张颖:从来不会,零。一切都是在摸爬滚打中产生的直觉。


36氪:不相信那种有一套管理方法论的人?


张颖:我相信,但我不是那种人。


02

嚣张与克制 


-经纬系创始人都知道,加入了经纬,你受人蹂躏的概率就会低很多


-但我随时跟自己说,不要因为所谓成功、有钱,就变得和周围那些我不认可的傻x们一样


36氪:你很多次对同行放话——第一,别来挖你的人;第二,对经纬投的公司,多次签了 TS 又毁约的同行,你会报复。


张颖:对经纬系公司的保护我是非常有意识的。3、4 年前,有一些机构系统性地看我们的公司,多次签了 term sheet 然后不投,折腾我们的创始人。


对这种惯犯,我千方百计也要搞他们,我会系统性地报复。只要他想投我们经纬系的公司,我就不会让他投。有时候同事会说算了吧,我说不可能。这种事情发生一次,我就传播一次我这个观点。我不但要让我经纬投资团队的每个人都牢记这是底线,我还要让所有同行都知道这件事上你绝对不要惹我。


经纬系的公司都知道,加入了经纬,你受别人蹂躏的概率就低很多,我会保护你。红杉、SIG、DCM,这些一线基金我们都合作得非常多,他们加起来在我们这里投了几十个案子,没有一个反悔的,这是他们认可我们的被投公司,同时我认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认可和我们的长期合作。


36氪:张颖是一个嚣张的人吗?善于运用“肯定-打压”模式的人,有意识建立别人对你的畏惧感,应该是一个足够相信自身魅力的人。 


张颖:我非常清楚我人格魅力的边界。我知道很多人喜欢经纬,很多创始人认可我们,也有很多人认可我。但我随时随地在心里跟自己说,不要因为所谓成功、有钱,就变成和周围那些我不认可的傻逼一样,非常嚣张,对别人不尊重,在细节上欺负人。


如果要做一个 asshole,我只会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同行、大佬、创业者时——如果你不喜欢他,正好你碰到一件过分的事,那我就嚣张、爱憎分明。但对普通人,对行业地位可能不如你的人,就必须克制。但有些特定场合,我会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达到一些商业上的目的。


36氪:比如在抢案子的场合?


张颖:对,我的同事经常拉我去抢案子,那我知道今天我需要充分放大我的人格魅力。我的招数就是真实、直接,没有任何拐弯抹角,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把所有想法讲出来,给最真实和靠谱的建议。


我认为这种真实和直接是对创始人或者任何和我们开会的人最大的尊重,也许他当时不能消化,但时间拉长了他会理解,我们对他的真实就是我们对他的尊重。


36氪:live.me 创始人 Yuki 告诉我,在经纬之前有一家大机构本来已经确定要领投了,但和你聊完后他们最后决定给经纬。你让她“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你对这件事到底有多大的欲望”让她印象深刻。


张颖: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早期投资我们其实能有多少的数据可看?核心还是人,创始人有多大决心和能力把事情做起来。之前是华东和 Harry(万浩基)见的 Yuki,都跟我说这个项目很不错。业务层面我就不用多问了,这点我信任我的同事。我跟她聊就聊大的逻辑,包括为什么是你们(来做海外直播这件事);为什么是我们——我们本身就是猎豹的投资人,对于分拆的经验,我们还投了陌陌,它后来成功转型直播对此我们的思考。


跟创始人开会,我很容易通过他/她的眼神、问的问题去切换我想知道的问题。我也很容易激发别人对我个人和经纬品牌的认可。具体来说?你要简单、to the point,拿捏住创始人正在做的事情上几个要点。这些要点多数和项目数据、融资金额无关,和对创始人生轨迹的认可、跟团队、打法、资本结构、未来战略有关。很多投资人喜欢跟创始人掏心掏肺,一聊 3 个小时,我觉得 1 个小时必须解决问题。


36氪:你的角色是一个军师还是 super sales?


张颖:都有。和别人打交道,语气、风度、刚柔的把握,因人而异。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跟人一对一打交道的人,如果我和你打交道不顺,你不喜欢我,那是因为我不 care,我故意想表达我对这个人的不在意。


36氪:你对自己的人格魅力什么时候开始“自觉”的? 


张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过去几年的投资业绩,以及我们其他各方面的越来越好。你说嚣张,确实,我想怎么活怎么活。但每天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自强则万强,跟团队说,跟我们投的创始人们说,提醒我自己——如果你要保持这样简单粗暴、爱憎分明的性格,说很多别人在心里面想但不敢说的话,那我们一定要持续做得更好,要不然我就是一个傻X。


36氪:之前说到“一线机构病”,其实你没有想要改正。


张颖:我觉得改不了。今天知道我们有业绩,有很多人关注,我们能拿到很多钱,那我们又能去投很好的项目,去影响更多的人,why not?因为钱今天对我来说都是筹码,我全力以赴,我非常渴望赚更多钱,然后把它变成更多筹码,去做更多有趣的事情,影响更多的人。这对我来说是最持久的,任何其他东西,摩托车、荒郊野岭、看片、看书,都是阶段性的调剂。能给我持续快感的事情,只有这一件。



03

民主与专制


-长江后浪推前浪,换代成功靠什么?靠运气


-我还是有很多欲望、纠结、诱惑,所以这个过程注定很煎熬


36氪:创始人个性是一家机构基因的决定因素吗?你觉得你决定了经纬的百分之多少?


张颖:我觉得任何一个做得好的投资机构,都是在映射创始人的风格,100%。经纬能取得现在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包括我们都是创始人的徐传陞、邵亦波,还有我们共事多年的合伙人们。


但我也不会否认一个事实,民主集中制会带来效率上的优越性。从 2010 年开始,经纬每年 3-5 个关键策略都是一两个人想出来的:包括移动互联网刚起来时候的人海战术,包括率先从互联网行业里挖年轻人来做投资、很早设立人民币基金、大投后团队的建立等等。


36氪:很多传统美元基金是到 2015 年甚至 16 年才意识到必须要有人民币基金的,经纬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提前量? 


张颖:我们 2010 年就做了(人民币基金)。一个投资机构如果想要做到行业顶尖,不能只靠一年两年才开的美股上市窗口。中国的创业浪潮是非常可怕的、一波一波过来的。不能因为货币上没有人民币的配置,就不能去投最后在国内上市的公司。如果要做成行业最顶尖的投资机构,我要有所有的武器子弹和完善的货币配置。就这么简单,既然我很早就想清楚了,那就坚决去做,没有什么好犹豫纠结的。


36氪:你的这些决定,在推行过程中和其他合伙人有过冲突吗?


张颖:肯定有。比较严重的一次冲突是我提出在我们投后团队中成立医疗服务小组,服务我们所投企业创始人和直系亲属,当时有人极力反对,有人温和反对。他们认为我们为什么不用第三方服务机构,付人家钱就好,做高效的中介。我说不行,直营店和加盟店,服务意识差 10 倍以上。我要医疗小组的核心成员是经纬自己的员工,百分百尽心尽力、呵护我们的创始人。我不要中介,哪怕他是非常高效的中介。


36氪:医疗服务小组会成为经纬的壁垒?


张颖:我们当时在邮件里讨论,我说创始人是陪伴经纬最重要的人,你们说一下你们不同意的观点。他们说了,我说,好,我听到了,但这件事按我说的办。今天他们知道这个决策是对的。当然,也有决策最后我错了,我会马上认错、调整。我是一个坚持的人,但不固执。


36氪:专制有助于投资机构的效率?


张颖:一个优秀的公司,不管是投资机构还是实业,都应该是 70% 专制,30% 民主。民主是让大家有一个讨论的机制,让员工觉得被尊重的,以及一个快速纠错的机制。但重大点上,你必须随时提醒大家。


36氪:你认为你有没有哪些局限,会制约经纬的发展?


张颖:有。我太好胜了,然后也太急,有的时候确实会为了一点细节弄得整个过程乌烟瘴气,并且给同事们太大压力,结果有些人就是过不了这关。


很多东西是老天爷定的,你能不能抓住下一个 BAT,抓住下一个滴滴、陌陌、饿了么,每个人活到六七十岁,有点什么意外都会完蛋,那我们还有多少年?你到底怎么消化这些东西?我还是有很多欲望、纠结、诱惑,所以这个过程注定很煎熬。


36氪:虽然风险投资行业出现才 40 年,但你有没有想过要把经纬做成,譬如一家百年老店?


张颖:百年老店个屁。


36氪:就是说除了眼前三五年的计划外,你没有更长期的设想?


张颖:也许内心深处有,没细想过。我不会说什么百年老店。创始人会老、管理者会换代,长江后浪会推前浪,换代成功靠什么?基本靠运气——就正好有一个年轻人,做得好,价值观也一致,也在成长也会管理。如果我们努力了,但十多年后找不到那个年轻人我也认了,一个投资机构的衰落也很自然,没什么好纠结的。


36氪:你不相信制度和体系能赋予机构可传承的生命力?


张颖:如果不是我来管,那就是另外一个经纬了。也会非常好,但风格会很不一样,不会去火人节,不会去贝加尔湖。他们有可能说认为这东西不是那么重要,确实有可能业绩上我们能延续我们的给力和行业地位,但那是一个不一样的机构。



04

什么是品牌,什么是酷


-以我的嚣张程度,我是想要说“无法超越的酷”的


-经纬公号是 No.1,我们有 50 万粉丝,我鼓励任何一个机构来超越我们


36氪:很多人不能理解,经纬作为一家 VC,为什么那么喜欢“搞事情”?去年带几十个 CEO 去火人节,今年办音乐节,你们还参与拍了一个纪录大电影《燃点》。


张颖:很多事情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是直觉告诉我去做它有意思。说实话以前我没有去过音乐节,但我理解一个酷的音乐节是什么样子。我们是在36氪的一篇文章里看到天漠音乐节的,(看到了)形式、邀请的乐队这些,当时我就觉得很有意思,然后我们找到创始人李宏杰聊,发现他还是张北音乐节创始人,我说那我们就深度合作,按照 south by southwest 那种模式,科技、音乐、极客。


但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这样的活动、这样的跨界趣事对品牌的重要性,也系统性地、更加有思考、有节奏地去做一系列很酷的活动和品牌提升的投入。


36氪:是你一人的决定,还是在经纬内部必须大家也要走一个决策流程? 


张颖:今年是要做一个音乐节,还是什么节,我们从来没有就一个案子坐下来聊几个钟头。我们通常是几个人碰一下,恰巧我们同事也都是一群好玩、跨界的人,大家觉得应该做,就马上做,有了想法之后我们会有超强的执行力,这个是非常难得的,这是我一点都不害羞说出来的。经纬有超强的执行力。你看到我们的广告了吗?


36氪:一样给钱,不一样的酷。


张颖:这个我们想了十分钟不到。音乐节上我们有一个 15 秒的广告,我说来坐下来我们讨论下形式。一开始我提的是“一样的资本,无法超越的酷”;我们一个同事坚持“一样给钱,不一样的酷”。以我的嚣张程度,我是想要“无法超越的酷”的。因为无法超越,我对标的是投资同行。


36氪:你怎么定义酷?


张颖:没有投资业绩就不要扯。等你有投资业绩,你再叠加,就是 1 后面的那些 0。有这个 1,后面的 0 就是多元化的放大。今天的创始人越来越年轻、有趣、多元,你能不能快速给他钱很重要。但他认不认可你的机构魅力、人格魅力,他觉得你这个品牌酷不酷,这个同样非常重要。


恰恰这一块我们是有感觉的,这个感觉来自我,以及经纬的一小撮人。我们每年干的事情,包括公号、内容、视频产出、七八次经纬出行、一年一次大型活动、经纬chuang大会,无数线下活动,还有经纬内部的人文投资。


36氪:人文投资这块还是第一次听说。


张颖:我们内部叫人文投资,或者说叫消费升级里面的精神升级。这类东西需要时间成长但有很大空间,同时它还能带来影响力,并且我喜欢。


像新世相、公路商店、班夫山地电影节这类项目,商业上或许需要一点时间去耕耘,但反过来说他们的成长能影响更多的人,这些我个人都参与了。


36氪:你在乎人文类项目的商业化吗? 


张颖:非常在乎。我举个例子,4、5 年前我投了一席,我投的时候它刚做了第一个 show,但定位很清晰,他们就是要做中国的 TED。现在他们在腾讯短视频类累计播放量排前三,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人物的拿捏。发掘各行各业里有趣的人,而不只是商人和明星,挖到这些人还只是第一步,具体怎么把脚本安排好,怎么去体现这些人 unique 的一面,怎么站在台上更立体、放到视频上有访问量,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


再说新世相,我们刚投的时候它还没做过一场活动,那些活动的延展、叠加、形成 IP、拍网剧,就更没有了。但我觉得张伟这个人不只是文艺,他有组织大型创意活动的能力,这些活动又能一次性带给他十几万、几十万的粉丝,他的商业思维越来越成熟。


公路商店也很简单,它定位是年轻人亚文化,这些人是中国的未来,这个非主流群体会越来越主流。你要把这个人群切住,内容必须非常彻底到位,不痛不痒无法打动他们。像公路商店风格就非常鲜明,什么北京的老外 vs 上海的老外,在飞机上吃小龙虾这些选题,不喜欢的人觉得非常无聊,喜欢的会非常喜欢。康阳(公路商店 CEO)这个人蛮有商业头脑的,大的东西拎得清。


有些人沉迷于自己的文艺,沉迷于持续产生优质内容,意识不到自己零商业判断,不能把握大事情,这种人就永远只能是一个好媒体人而不是好的创始人。我相信张伟和康阳都是有可能大成的人。


36氪:看来做内容一直是你的兴趣。聊聊经纬创投这个公众号吧,它现在有多少粉丝了?


张颖:今天我们有50万粉丝,现在公号粉丝增长比以前难多了,但无所谓我们会坚持死磕。我们提供更多有用、有趣、多元的内容,这个号有一天到 150 万+读者,我一点也不会吃惊。


36氪:时机是不是经纬公号成功的关键原因?


张颖:我们 2014 年开的公号,其实已经晚了一年。10 月我们发了那封信(注:指《泡沫就在那里——致经纬系 CEO 们的公开信》),有了第一个 10万+,我意识到公号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当然现在我们也有足够的敏感和创新,找到新的传播渠道,通过好的内容和方式延展影响力。


36氪:其他机构后来也在做公号、写文章,他们有没有可能后来居上? 


张颖:我不关注。因为我们是 No.1,我鼓励任何一个机构来超越我们。我们在创业者心里面的酷,没人能超越。Nike 和苹果每年花几十亿在中国持续打广告,为什么呢?因为影响力是个持续的东西,需要多方努力去叠增。而且外界看到我们做的这些其实只是我们(实际做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在别人学的时候,我们早就在做更有意思的事了。


36氪:透露一些。


张颖:比如今年 3 月我们成立了经纬出行。过去两年多,经纬带 CEO 们出行了七八趟,包括冰岛、火人节、摩洛哥、贝加尔湖,还有我们刚刚带十几个 CEO 去的堪察加。这次堪察加我再一次体会到,这件事太适合我了,没有人会比经纬做得更好。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第一,我喜欢看世界。第二,尝试了几次之后,我发现这个东西对我根本没有压力。我带 15-20 个 CEO 出去 5 到 7 天,每天跟他们有质量的交流,等于我开了 15 到 20 个会,移动的董事会。跟 CEO 一对一的深入讨论,很多东西聊清楚了。像瓜子的投资就是在我们去俄罗斯时搞定的。加上 CEO 们之间的协同效应,不但没有耽误时间,反而省出来很多时间,同时我又在看世界。他们白天骑越野车,我骑摩托车,晚上他们打牌,我就给他们提供茶水、聊天、我看书看纪录片。


36氪:你不参与打牌?


张颖:我不打牌,因为我每天都在厮杀博弈,我需要把运气都留在投资上。



05

同行与敌人


-我需要敌人,来刺激我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不是一个没有情商的人,如果我没有,是我当时选择不要情商


36氪:今年是经纬成立第 10 年,最大的成功是不是还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张颖:100%。没有大趋势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36氪: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被认为正在过去,经纬对此有没有系统性焦虑?


张颖:认为经纬只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机会,然后 all in,然后人海战术,这是把经纬看浅了。事实上我们有一个非常高效和严谨的团队在作战,我们对新行业的敏锐度,抓住风口的准确度,这些可以从我们的项目上印证。


比如,我认为接下来,教育行业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上升期,经纬的布局,包括猿题库、VIPKID、百词斩等等、尚德,非常早也非常强。新型的教育公司我们都抓住了,其他新投的一些公司发展也非常惊人。


再比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我们投了富途证券、分期乐、积木盒子等等,今年 Fintech 领域会迎来一波上市,而我们在这一块的布局和结果都是第一流的。


前几天我们复盘今年上半年,我们新投了 40 多个项目,加上之前项目的后续融资,我们的法务上半年处理的交易有 200 多起,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经纬到现在为止投了 400 多家公司,每年还在以 70 家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我们认为其中独角兽和准独角兽——我们对此的标准是即将或已经 10 亿美金以上,达到了 80 家,还不包括我们近两年投的、有潜力的早期项目。这是我们手上真正的王牌。


36氪:你觉得经纬出成绩的核心是什么?


张颖我认为经纬今天能有的成绩,对内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给年轻人做事不可想象的空间,并且在他们出成绩的基础上不停地去延展这个边界,让他们担更多责任做更多事情。这种从基金创始人层面发自内心的,想要也希望帮助年轻人成长的心态,这个我觉得是别人没有的。


对外,是对创始人的尊重。这个听起来可能非常虚,但正是这种“经纬式尊重”让我们不一样。每个人对尊重的理解也许一样也许不一样,然后真正落到执行差别更大。所谓尊重,并不简单,不是一味地顺从他们盲目地呵护他们。这中间也有时间点的把握,细节的拿捏。平台要能在关键点上,给他们建议,给他们帮忙。这都需要都有很细的思考。对我们来说,经纬系创始人就是兄弟,是衣食父母——这种尊重要放在第一位,而且要完全地执行到位。


也是这两个“一内一外”的两个因素成就了我们,无论是成绩还是我们的风格。

36氪:今年上半年投资圈似乎达到了焦虑的峰值,普遍认为投资主题欠缺、资产端没有好项目,迷茫情绪蔓延。你怎么看?


张颖:阶段性焦虑,阶段性茫然,阶段性低迷找不到方向,我认为很好笑。因为投资本身就是永远在思考,在调整,在环视你布局的所有行业,哪里适合加油哪里需要刹车,持续地在行业里面深耕,发现优秀的人和团队,找到估值平衡点,然后闭著眼睛投。这就是投资的本质。只要还相信中国经济,相信互联网,我认为没什么可迷失的,这一点经纬内部非常坚定。


36氪:对于下一个 10 年,你在做哪些准备?


张颖:首先当然是好的投资成绩,未来 10 年,各个我们布局的行业前 10 家市值最高的公司里面,我希望有4家是我们投的。然后还有很多其他事情我们已经动起来了。比如,把经纬出行做成一家牛逼的公司,给大家带来持续服务,极致的旅行体验。比如经纬的公众号,它会不仅仅是流量入口,对内容的追求有一天大家会看到。


36氪:你的意思不是想做一家有意思的 VC 经纬,而是说经纬不仅仅是 VC 了?


张颖:不仅仅是 VC,它是一个投资平台。未来会衍生出无穷无尽的事情。我五年前就在说经纬系,三年前就在说平台。


我做资金杠杆做了十年了,总有一天资金杠杆要反过来服务于其他事情。我们确实影响了很多人,让中国经济发生了变化。抓到好公司,再投几个百亿级公司,再投 10 个独角兽?但也就是这样了,更多就是财富上的提升,对我来说这是不够的。所以我在考虑其他更难的事情,那种需要一天一个脚步一个坑,日积月累,慢慢做出来的事情。


36氪:你现阶段的偶像是谁?


张颖:Chuck Feeney。DFS 的创始人,他把他的 70 多亿财富全部捐出了,本人住在一个简陋旅馆里。还有现在的 Bill Gates,我也越来越欣赏。赚这么多钱,又能捐这么多钱,这是多难的一件事,不了解的人是不会知道的,慈善上的成功可能比商业的成功还难十倍。我越来越敬佩那种有着严谨商业思维上的人,在慈善上用同样的严谨发力。他们慈善上的成功是非常可怕的,赚钱难,把钱花好比登天都难。这句话说出去会被很多人说,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子。怎么把这个钱给用好,去影响更多的人,这比登天还难。


36氪:这些东西你会跟团队交流吗?


张颖:会。少数人。


36氪:哪些同行的意见对你会有影响?


张颖:我身边的、并肩作战的同事们。其实我和邵亦波、徐传陞都是内向的人,而我可能是这里面最严重的一个,会社交不代表不内向。


36氪:内向的定义是什么?独处带给你的力量感更强?


张颖:我有一个小本子,独处时我就在上面写东西,我的各种思考,密密麻麻。独处给我更多的时间去做跨界的思考,回到团队中我们会去讨论,配合战略凶悍地执行。


36氪:这几年随着你个性的越来越强——或者说越来越愿意展示你强烈的个性,你和别人有过最严重的分歧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什么事会让你人闹翻?


张颖:没有,零。第一,我不见同行,我在刻意和很多人保持距离。第二,如果同行到我面前来,一般是有求于我们的明星项目,也许和我们的同事有过争执。但是到了我这里,反而需要的是我缓和情绪,而不是帮着我们的人发难。我不是一个没有情商的人,如果我没有,是我当时选择不要情商,但资本的运作中毕竟在商言商。


36氪:利益冲突的时候,你是一个能够舍利的人吗? 


张颖:会。真正和我们合作得不错的基金,有时候人家来要额度,想要跟投,我们远比其他基金大方。


36氪:那么你还有敌人吗?


张颖:不认可我们的同行。


36氪:即使避免和同行接触你还是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张颖:因为在我今天的位子上,很多人会用这样的信息来换我对他的认可。所以基本上所有敏感的行业信息,我都能及时获取。他们的评价,I don't care what the fuck they say . 但这些人的不认可会变成我的原始动力。我需要敌人,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假想的,我需要他们来刺激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还是那句话,自强则万强。


从左至右依次为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经纬中国合伙人王华东、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