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恋童,这“邪典网红”有多阴间?

蝉主 蝉创意 2021-10-23

↑↑↑

 

前几天,有一个关于童装的帖子火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网友反映,在自家孩子的衬衣上发现了“Welcome to the hell”(欢迎来到地狱)、“Let me touch you”(让我摸摸你)、“I just need a foot(我只要一只脚)”等英文字样。


仔细一瞅,旁边还有不少骷髅撒旦,以及疑似车裂钉锤等各种酷刑的诡异图案



该宝妈解释到,因为家里的老人看不懂英文,觉得款式可以就买来给孩子穿了,结果自己一看,吓了一跳。


下地狱?谁下?


摸摸你?谁摸谁?



果不其然,这件事引起不少网友的不满:


“我一个成年人都感到不适”

“穿衣服的儿童不知道,设计衣服的人还不知道吗”

“其它没学会,欧美精英阶层炼铜文化倒是学了个遍”

“别给我说什么艺术设计感,做儿童产品就少夹带私货”


这种不适的心情除了内容本身,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


童装。


高级感,还是“儿童邪典”?


以这件事为引子,全网开始了一场全民大找茬


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进来,并晒出了该童装品牌的产品中其他不当图案,各种邪典味十足的元素逐一登场,堪称“阴间设计大赏”


比如被万箭穿心的小孩,说着“阿爸阿妈我要死了”。


男孩手握着枪,旁边配字“这个地方到处是印第安人,我要用枪把他们打成碎片。”


这是什么?种族歧视



再来看看这条小裙子,倒立的男性裸体,用手遮住隐私部位,上面是花苞与蛇。


这又是什么?性暗示?



无论是画风还是配字,整个设计就像是一部暗黑童话,处处透露着一股诡异,似乎阴影中有一个手持镰刀的魔鬼不断在孩子耳边低语:


“Welcome to the hell”

 

对此,同为艺术创作的乌合麒麟发了一条微博表示,童装上的那些邪典图案是设计师的偏好,只是表达过界而已:


“设计师的新尝试翻车了,玩猎奇玩过头了,设计师应该负全责。”

“这批次的设计估计报废了,不过也不是啥大事,下次别玩这种就行了。”


潜台词:大家有些敏感。



在遭到网友抵制后,乌合麒麟不得不道歉,坦白自己“吃瓜没吃全”。


并且指出,设计师的图案虽不能体现设计者的恶意,但这种偏好,在衣服上放女人下体以及摄影中表现性暗示,都足以体现制作团队的恶意。

 

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还有人扒出该童装系列在IG上的广告片,被质疑有“软色情”或性暗示,甚至是炼铜倾向。


比如手持蘑菇的小男孩,奇奇怪怪的柱状性物品。



孩子的眼睛被缝上纽扣,让人感到不安。



要知道,西方人守灵的时侯才会往死者眼睛上放纽扣表示安息


虽然这一设定在《鬼妈妈》中也有出现,但人家是什么定位?暗黑童话。你是什么定位?童装!



用嘴巴接水,这个就不多说了。



深挖之下,该童装品牌带给我们的“惊喜”远不止上面这些。


除了产品图片,官方宣传片更是一部大写的恐怖,灰冷的色调,荒郊野外,女孩躺在森林,奔跑的猎犬,诡异的肢体动作。



整个片子的氛围之诡异,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西方炼铜癖的都市传说——


“儿童狩猎”



事情越闹越大,官媒下场点名,最后该童装品牌不得不在微博公开道歉,表示已下架所有相关产品,以后会严格审核,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简单的以表歉意后,随后又大篇幅的介绍了品牌理念。


太长不看版就是:




艺术无罪,但需要有界限

 

每每谈到“儿童邪典”这个话题,都有一个绕不去的问题:


到底是成年人想的脏?还是它本身就很脏?


一些看似“邪典风”十足的元素,其实并非什么野鸡创作。


比如这张被人吐槽疑似儿童色情的图片,其实是涅槃乐队主唱兼吉他手Kurt Cobain,1992年与其刚出生的女儿的合影。



还有的是出自正儿八经的世界名画,比如博斯的《人间乐园》,原画作中由三块组成,分别为天堂、人间、地狱,带有强烈的宗教意味。


在这幅多达200个裸体的画中,有无数个裸女、随处可见的人兽交配,无一不充满了贪婪、情欲、纵欲


细节之恐怖,放在现在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


行为艺术。


一般人很难看懂,更不用说五六岁的小孩。



对于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来说,这样的画作或许算不上什么,暗黑暴力的亚文化永远不缺信徒。这是成年人自己的选择,没有谁可以去judge一个人的喜好。


但是对一群心性未定,不具备判断力的幼童来说,这种揭示血腥、暴力、色情的元素就是实打实的“邪典”。


对于儿童,艺术没有一个严格而统一的标准。


艺术无罪,但需要有界限。


但不管怎样,儿童都不应该成为软色情和宗教的载体。



一些购买过该童装的网友,也纷纷把自己买到的衣服po到网上求鉴定。



有人质疑:


是不是有点过敏了?



也有一些宝妈解释到孩子的关注点和大人不一样,一些我们会忽略的图案花纹,他们会特别感兴趣。

 


如今关于童装的讨论风向,从品牌老板的国籍问题开始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一些人甚至通过官博顺藤摸瓜跑到购买该童装的宝妈微博下面,大骂“恋童癖”。



让整件事慢慢变了味。



“儿童邪典”不会消失

只会藏得越来越深

 

说到“儿童邪典”,旁友们应该不陌生,充斥着暴力、色情和令人作呕的低级笑料。


早在三年前,国内外就掀起了一阵抵制“艾莎门”的狂潮。


在这些视频里,有真人扮演的蜘蛛侠捆绑艾莎公主;成人拿戒尺打女孩屁股,女童喊着“痛啊”、“爸爸好痛啊”;亦或是用“过家家”的噱头,让小男孩掀起女孩的裙子打针,女孩趴着桌上冲着镜头笑。


最后还不忘在视频结尾,用欢快的语气说着“欢迎小朋友们的收看”。


在视频网站的推荐算法下,一旦小朋友观看了几部视频后,首页就会被这种视频挤满,想忽略都难。



之后这种视频在传到国内后开始“变种”,在一些在线小游戏的网页可以看到,除了传统的换装美妆,还有一些为儿童“量身打造”的带有“手术”性质的小游戏


比如给长发公主治疗手伤,给艾莎公主进行开颅手术、抽脂手术,甚至还有给艾莎坐剖腹产的小游戏。


画面中,大腹便便的公主生下了宝宝,需要帮忙剪短脐带并进行消毒、麻醉注射等操作。配上急促的音乐,满屏的重口味,让人感到不适。


最离谱的是,就是这样的“儿童邪典”小游戏,竟然还吸引了不少成年人去试玩,并制作成游戏解说视频。


视频下,一些成年人在评论区敲下“希望多一点小女孩打针的视频”。


究竟是满足哪一类特殊癖好人群?


不言而喻。



虽然“邪典风童装”与上述所说的“邪典视频”和“邪典游戏”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却一样——


打着儿童教育的幌子,将血腥、暴力、色情的元素有意灌输给儿童,让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寻常的事。


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


事实上,儿童有强烈的模仿情结。比如模仿灰太狼烤羊,两个小孩被烧成重伤;8岁小女孩模仿《熊出没》里的攀岩,最后坠楼身亡;10岁女孩模仿光头强 用电锯锯开妹妹鼻子等等。


在我们看是如此不可思议的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我们之所以抵制“儿童邪典”,是因为孩子没有足够强的辨识能力,这样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严重的感官刺激。长时间下来,他们不断受到这类产品的心理暗示,甚至是开始模仿。



孩子究竟可不可以接触人性的黑暗面?


可以。


不过,这题考的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


童装并不一定非要走可爱纯真的路线,同样的,孩子的世界也不应该只剩下粉红色泡泡和撒满了糖霜。


正确的方式是教育孩子学会分辨是非,而不是把暗黑血腥暴力暗戳戳的藏在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成长。


“儿童邪典”的恶,在于它是一种混乱的恶。


孩子分不清,不懂拒绝,但我们懂。


如今,我们把舆论的炮火集中在一个童装品牌身上,却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我们自己才是将孩子与“儿童邪典”相隔绝的最后一道防线。


通过网络狂欢把品牌推向火刑架,或许足够大快人心。一刀切的抵制,在一时或许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儿童邪典不会消失,我们抵制了视频、游戏、童装,过段时间它们还会以其它形态再次出现。玩的还是表面天真无邪,背地演绎的却是暴力、色情又低俗那一套。


当“儿童邪典”大行其道时,我们在恐惧什么?


我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我们没有信心,在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教育和规避之下,我们无法预料白纸一张的孩子究竟能吸收多少恶意。



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很危险,但这个危险并不会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而消失。成年人之所以无惧,是因为我们在经验中拥有辨明是非的能力,认清了事实。


我们无法阻止这个世界的“恶意”,但我们却可以教会孩子如何辨别黑白是非,让他们学会去接受那些美好与丑陋。


而不是用眼罩捂住他们的眼睛,一辈子关在温室里用糖精去浸泡,更不是一股脑的将恶意全盘托出。


童话,不应该成为他们的阴影和噩梦。


但童话也不能一辈子都只是童话。



点个“在看”,少对孩子夹带私货

蝉创意是一个全中国最糟糕的公众号,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对艺术作品、潮流文化、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在毁灭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

微博:@蝉创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投稿、媒体、商务合作

 至邮箱:pr@chanchuangyi.com

加入组织,后台回复“招人”


/ 推 荐 文 章 /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