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在捧的年度最佳,国内不配引进? ​

蝉主 蝉创意 2022-04-09

↑↑↑

最近,在国外流媒体上映的电影有两部吸引着蝉主。


一部是差点被情怀刀死的《蜘蛛侠:英雄无归》。


另一部是则是皮克斯新作《青春变形记》



Turning Red的导演石之予在重庆出生,2岁时才随父母移民加拿大。


她也是皮克斯首位华裔女性导演,曾经凭借八分钟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



核心聚焦于家庭关系的电影,最经典的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他巧妙地将东西方的家庭文化差异融入了故事中。


而《饮食男女》也是《包宝宝》的灵感之一,用传统的中华美食来隐喻一些中国式的家庭关系:母亲强烈的爱不知不觉中给孩子造成束缚,哪怕孩子像包宝宝那般被爱护,他却依然感到挫败。


相比起《包宝宝》,《青春变形记》更像是一种延伸。


故事根据石之予小时候与母亲之间的经历改编而成,制作团队全员女性,不仅融入了许多中国文化元素,还涉及到亚裔移民经常会面临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更细微的是,故事中所凸显家庭关系,并不是像荷里活工业那般的千篇一律。



中国式家庭题材,居然没引进?


故事时间设定在加拿大2002年的唐人街。


主人公美美,十三岁的青春少女,学习成绩优秀,同时她又疯狂崇拜着偶像男团“4 town”。


当她感到生气或情绪无法自控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直巨大的红色熊猫。


只有冷静下来才会变回原样。



比起同龄人,13岁的美美已经有某种自我觉醒或反思,哪怕只是小小的萌芽。


美美认为13岁之后的她就是一个独立女性,虽然她依旧在一个充满威严和控制的背景下成长,但她也明白,孝顺做得太过,是会丧失自我的。


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孝顺文化的洗礼下,儿女作为回报至少能做的就是有求必应。


美美家庭的首要家规就是:孝敬父母




表面上,美美是一个很有自主思想的女孩,但面对妈妈,她还是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做出一些牺牲。


放学后面对朋友邀请去唱卡拉OK,美美拒绝了。


因为今天是清洁日,要回家和妈妈一起打扫“李氏宗祠”,所谓的“多伦多最古老的祠堂”,和红色熊猫有连接的地方。


嘴上说着自己爱清洁,实际上,是因为妈妈的压力。


Oh,拜托,朋友一眼就看穿了。


 

为此,美美说了一句话:我可以为自己做主,但那不意味着我可以为所欲为。


面对妈妈阿茗所谓的保护与关心,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窒息。


因为迟回了十分钟,就要面临妈妈的一键多问:怎么啦?受伤了吗?饿了吗?今天的课怎么样?


还不忘对自己女儿进行一些望女成凤的期望。



哪怕美美偷偷看男孩,然后在作业本上画一些玛丽苏的幻想漫画。


但这一切在阿茗眼中就是美美在学坏,她女儿一定是被误导了。


随后阿茗二话不说地带着美美跑去便利店找男孩算账,尽管便利店男孩什么也不知道。



美美的隐私一瞬间被暴露无遗,也成为了学校里被笑话的点。


而这一切,阿茗则是认为自己在保护女儿。



这就是青春少女时期的美美啊,一个少女体内的荷尔蒙发生了变化。但在家长一些自以为是保护的爱面前,这些情感被毫不留情地扼杀。


想反抗,但又找不到反抗的理由,于是和亲近的人做对抗总是伴随着一种无力感。


所以美美会进行一些自我说服:


“你是她的骄傲和快乐,不要让她失望”

“这种事情决不能再发生”



美美认为自己必须符合母亲的期待,但又难以压抑真实的自己,不知不觉就陷入了在觉醒与妥协之间的对抗。


这是很典型的华人母女关系,甚至自己差点就在美美的额头上写上自己的名。



不自知而强烈的爱,让人感到挫败


美美家庭的角色构成也很典型。


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当调和剂的父亲,一个反叛祈求自由的女儿。


尽管真实的美美是有反叛的性格,但出于对妈妈的爱,她还是强行压抑了自己的另一面,在家庭充当着乖乖女,又爱又恨。


在美美的家庭中,妈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连看电视剧都要映射出“他该听他妈妈的话娶苓伊。”



孩子对家长天生就有一种表达的恐惧,因为害怕批评,害怕内心的自我意识被家长发现。


于是,我们小时候经常会以“别的小孩”为主语,无中生“友”,小心翼翼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爱好。



而家长随后也会发表一些judge,说乐队做的不是音乐而是垃圾,再顺便说一说某某某是个怪小孩。


言外之意,让自己的女儿远离一些不正经的同学或朋友。



看到这里,真的麻烦导演把摄像头挪一挪好吗!


长辈式的为你好,把一切叛逆行为的根源都归于外界,仿佛就是在为孩子铺路,而孩子也必须要达到某种完美或优秀才罢休。


美美想去演唱会,但阿茗就认为追星是不正经的事。


于是美美和朋友们自己赚钱,被发现后,阿茗依旧认为是女儿的朋友带坏了自己小孩。


友谊的小船,在这一刻很容易翻。



美美一家虽然生活在多伦多,但阿茗的骨子里还是存在着许多东方传统的刻板。


例如美美开始来月经,但妈妈在解释上却不自觉地带有月经羞耻。


用着模糊的词语来代替月经,嘴上说没什么好尴尬,但身体却很诚实。



片中也用红色熊猫来隐喻美美的初潮或性成熟。


美美面对心理和生理变化时,也有相对应的惶恐、羞愧与不知所措。



中国家庭始终喜欢讲究以和为贵。


但这个“和”的背后,其实是许多妥协所营造出来的假象。


“为你好”的做法,让孩子不得不接受的同时也没有立场去拒绝,到了某个忍无可忍的情绪点,反叛值反而会达到顶峰。


换句话说,为了反叛而反叛。



阿茗难道不爱美美吗?作为母亲,是爱的。


她只是不想让女儿重蹈覆辙自己的旧路,就像红熊猫原本是祝福,但却演变成诅咒。


但这份爱对孩子来说是带有控制欲的,是令人挣扎的,爱与逃离,两者之间也是可以并存的,而爱与恨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的东西。


父母过于追逐孩子不一定是好事,就像龙应台在《目送》里提到的: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而孩子面对这份深沉的爱,她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到完美,让父母满意。


一旦让父母失望,又会陷入一种自责。


在豆瓣高赞评论里有句话让人狠狠破防:


“感觉只有东亚人能共情,因为我们都需要为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期待而道歉。”




以爱之名的捆绑,代代相传


很遗憾的是,如此贴切东方家庭文化的动画电影,国内影院却没有引进上映。


有人说导演石之予对东亚家庭是刻板印象,说我家庭不是这样,我父母不是这样。


朋友,那只能说明你的成长环境是幸运的。


石之予特别擅长描述东方家庭故事,她希望透过电影为全世界介绍华人家庭里那种矛盾的爱:


“父母亲都很严格,但小孩也都很叛逆,家人彼此相爱,但又不知道怎么跟对方表达”。


很多人与父母的关系都是如此,我也是。


我们都明白在至亲的人展现最真实的自己或另一面都很需要勇气,在美美变成红色熊猫后,她第一次吼了阿茗,美美和阿茗都感到惊愕。


因为在过去和谐的关系中,母女从未如此。

 


作为孩子,有时候会理解父母为何如此,他们的性格也和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


例如一个没有感受过爱的父母,又怎么会学着去爱孩子呢。


美美害怕茗,但其实,茗听到妈妈电话时也会害怕,内心恐惧电话的另一边



当美美选择拒绝封印红熊猫灵魂时,阿茗作为母亲第一时间受到了不少责罚。


最严厉的同样来自于阿茗的母亲:“你怎么能让这事情发生?”



外婆影响了妈妈,妈妈又影响了女儿。


在多年的和谐相处下,阿茗接受不了过去一个乖乖青春少女变得如此反叛。



熊猫灵魂也是美美内心的灵魂。


她并不需要去过度担心和害怕,相反可以融合相处,而不是视为禁忌然后避而不谈。


长辈也不必给予美美抽取灵魂仪式的成人礼。


这是以爱之名的捆绑,也是一代传一代的循环。


正如美美在最后的封印仪式中遇到了年轻时的妈妈,妈妈在哭泣,是因为她厌倦了追求完美。



美美在看演唱会时曾经大声地向妈妈坦白所有的坏事自己都有份策划。


孩子撒谎不代表是因为坏,有时候是因为恐惧。


因为没有合适的沟通让孩子说出真话,他们深知说出真话的后果,他们不敢尝试。



当自己最喜欢的偶像被至亲的人形容是垃圾,非常心碎。


与家人和解,与内心的自我和解,或许这也是东亚家庭的小孩一辈子都需要去学习的事。



因为那个不为人知的自我,我们会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自我怀疑。


然后又不断地在朋友给予的爱和鼓励中自我疗愈。



Turning red除了名义上的红色熊猫,它可以指初潮也可以代替无法控制的情绪。


但初潮只是一种隐喻,但更多的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厌恶到接纳,这个过程便是成长。


当然,也这是迪士尼老生常谈的价值观了。


影片的最后,美美一家终究是达到了和解。


虽然不知道这种和解会走进多少个家庭,但也希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挣扎与教育阴影,不会再流传给下一代。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自己。



为勇敢和解的自己,点亮“在看”

蝉创意是一个全中国最糟糕的公众号,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对艺术作品、潮流文化、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在毁灭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

微博:@蝉创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投稿、媒体、商务合作

 至邮箱:pr@chanchuangyi.com

加入组织,后台回复“招人”


/ 推 荐 文 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