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共产党如何根除“圈子文化”

2017-06-1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悦读坊

习近平同志曾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掷地有声地痛批腐败亚文化,其中就包括“圈子文化”。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同志在其著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书中,对“圈子文化”的本质、特性、危害性及斗争方法一一做了分析。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要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共产党人价值追求,有一个很明确的针对性,就是这几年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圈子文化”的东西。这是党中央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党内的腐败现象时,深刻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联系这次反腐败斗争揭露的大量事实,同时联系我们身边发生的一系列问题,总书记提出的问题尽管触目惊心,但都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他揭示了圈子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情况下滋生的一种极坏的风气。我们必须明确地指出,圈子文化不是共产党人的文化,必须痛加鞭鞑,坚决抵制。

圈子文化,简单地说,就是拉帮结派的帮派文化。这种文化,具有依附性、投机性、帮派性、贪婪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腐朽文化。

依附性,是圈子文化最基本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圈子文化进行剖析的时候,明确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家长制,人身依附,惟命是从,没有人格的独立,是封建主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小生产意识在人际关系上的典型特征。在这次反腐败斗争揭露出来的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件中,有的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他们选人用人,一切以能否给自己尽忠为标准,竭力豢养自己的家丁,网罗自己的权力圈子。这种圈子文化,不仅是共产党人坚决反对的,也是和民主主义根本对立的。但是,这种极其落后、反动、腐朽的东西,竟然沉渣泛起,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滋生蔓延,不能不引起我们警惕。

投机性,是圈子文化的生成性特点。在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和历史车轮、时代大潮格格不入的坏风气?这和官本位下的投机性,谋人不谋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有的人,今天看这个领导有权势,有上升的势头,就抱这个领导的大腿,明天看那个领导有希望,有奔头,又抱那个领导的大腿,甚至不惜背弃前一个曾经拉过关系并对他很信任的领导。这种投机性,不仅推动了“圈子”的生成,而且玷污了共产党人应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和风气。

帮派性,是圈子文化的总体特点。这里讲的“圈子”,不是我们工作中正常的工作圈子或生活中正常的朋友圈子,而是具有上述人身依附性和政治投机性的帮派圈子。同时,这种帮派圈子也和我们党的历史上出现过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不完全一样。我们党的历史上,由于武装斗争是在各个山头发动起来的,加上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狭隘思想的影响,出现过和共产党人的党性对立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因此,我们党对它们的政策是,承认山头,照顾山头,但决不能搞山头主义。在延安整风中,对这种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党八股一起进行了整顿。现在这种帮派圈子,甚至和历史上的“朋党”也有区别。我们现在的腐败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那些帮派圈子,纯粹是以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充其量只能是“小人之朋”的“朋党”。对于这样的帮派圈子文化,我们只能采取零忍耐的态度,而不能姑息养奸。 

贪婪性,是圈子文化的劣根性特点。如前所说,在这次反腐败斗争中揭露出来的帮派圈子,无论搞人身依附,还是搞政治投机、结党营私,都贯穿着一个“贪”字。人们常常用“巨贪”、“贪得无厌”、“贪赃枉法”来形容他们。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经65年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也近60年,为什么这种具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帮派圈子,还会在我国滋生和蔓延?圈子文化的根源在何处?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多年来,我们党对于自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考验和风险,是十分清醒的。其中,执政的考验,腐败的危险,尤为严峻。这是因为,权力具有两面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又会诱使掌握权力的人利欲熏心、以权谋私。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就要长期应对这种考验。

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环境下,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这种考验尤为突出和尖锐。因为,我们不像世界上许多国家那样是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的,而是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即是通过政府放权让利一步一步扩展市场因素的,因此经历了双轨制阶段、政府与企业共同开发市场阶段等一系列许多国家所没有的特殊发展阶段,这就形成了权力与利益多重契合的复杂局面,形成了寻租的广大空间。在这样的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是商品的权力竟然也被一些人用于商品交换,不仅扭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导致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频发高发,甚至被一些权欲熏心的人用于扩展其野心的小圈子。

之所以在权力和市场的扭曲运用中会导致圈子文化,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封建主义传统的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我国从政治上、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上荡涤了封建主义,但是这种思想文化影响并未因此而完全绝迹。“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我们记忆犹新。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告诫过不要轻视封建主义的影响。我们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干扰,也要警惕封建主义的影响。这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尤其要重视。今天,重温邓小平的这些论述,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清除封建主义残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样,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决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在今天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圈子文化,不是偶然的,抵制和反对源于封建主义的圈子文化也是一项长期的思想政治任务。

既然我们同这种圈子文化的斗争是长期的,就要找到长治久安的办法。

首先,要抓价值观建设。圈子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极端利己的维护帮派私利的价值观。我们讲圈子文化不是共产党人的文化,也是从价值观上讲的。共产党人的文化,内核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取向,就是由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优秀文化传统。这种共产党人的文化,同圈子文化是根本对立的,同时又是克服圈子文化的有力武器。

其次,要抓阳光制度建设。圈子文化的滋生和蔓延,极大地破坏了党的各项制度。圈子里的人,不论是大官,还是跟屁虫,总是把宗旨、党章、准则、纪律看作是一纸空文。他们最擅长的,是搞暗箱操作、幕后操纵。他们即使讲制度,也是为了套住别人的手脚、限制别人的行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而且还突出地强调,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他还指出,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同样的道理,解决圈子文化,也要把建立阳光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

再次,要抓法治建设。圈子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无法无天文化。治理国家,要靠法治;治理党,要靠法治;治理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还是要靠法治。用法治管圈子,才是正道。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法治和发展、改革、治党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是为了找到一个治本之策、长治久安之道。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只要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把我国建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封建主义就没有了滋生的土壤,圈子文化就失去了蔓延的空间。因此,认真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由党的高级干部带头,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抓法治,有针对性地抓,坚持不懈地抓,一定能抓出一个风正气清的党建新局面。

  ——摘自《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有删节



李君如同志的新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推进党的建设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原汁原味地介绍了中央许多重大部署和重要规定。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一定能够让许多热爱中国共产党、关心党的建设的人,更好地了解党建、支持党建、参与党建。读者需要这样的党建著作。

——虞云耀(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通俗解读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活成果,赤诚献给党的九五华诞之厚重寿礼。
——石仲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

“治国理政与党的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什么是“中国的事情”?什么叫“关键在党”?发人深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