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实和原始就足够有力量

F-Crew FREITAG官方
2024-09-07


2023年上海的雨季,FREITAG Store Shanghai的黄色阶梯上“长”出了几朵蓝色的小蘑菇,我们继而找到了“种”蘑菇的院长,第一朵蓝蘑菇就是从他的小team办公室里长出来的,这个创意团队持续输出有趣的内容也长达十年多了。那段时间院长夜间骑车在上海的各个角落里种蓝蘑菇,这个城市里一定有很多他喜欢的小角落。



Q:很惊喜发现你也很早就喜欢FREITAG。

A:对,差不多十年前,太阳很大的一个秋天,我在香港一家货很少的店买到了第一个FREITAG邮差包。很喜欢它的气味,也喜欢它简单的结构。


 


Q:我们因为蓝蘑菇认识你,可以讲讲为什么到处种蘑菇吗?

A:我做类似这些东西都是突然有想法有感觉就做了。做蘑菇是这样的:之前在公司的展览空间hobo home窗台角落上留下一些未清理干净的蓝色超轻粘土,有一天我们在这里开会,我看到这些蓝色的东西,忽然想到这很像菌丝在生长过程中的痕迹,我就想象那里长出蓝色蘑菇的样子。以前在乌克兰读书实习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在保护区的树林里观察植物,我也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蘑菇,很好玩,那个瞬间我就觉得可以在那里“种”个蘑菇,就顺手捏出来了。


我给这个蘑菇一个拉丁语学名:Coprinopsis sp.cv.RRR,sp(一般指变种)和cv(人工培育)两个词不应该同时出现,所以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样写是错的,但既然它作为人造物种,就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我需要表达的含义,需要这两个属性同时存在。


刚开始蘑菇只“长”在这个空间,来的朋友可以观察、采集。后来基于物种生长的逻辑,我想让它直接“长”在街道里。现在有三种方法可以获得:随机在城市里采集;直接买来自己种;以及预约上门去帮你种。



Q:你刚刚提到在乌克兰实习的经历,可以展开讲讲吗?

A:我原来在乌克兰学习植物生理生态。但其实以基础知识为主,学的比较泛,比如说动物学、植物学、植物解剖也学、微生物相关的知识也都学。我觉得特别好玩,大一大二大三每年老师都会带我们到乌克兰的保护区里面去,待上半个月,每天早上 5 点钟被鸟叫醒,然后跟着老师到林子里,去找蘑菇,找植物,找动物……可以看到很多物种,真实感受每个物种的样子,而且有一次真的是凌晨三四点钟被老师叫起来去听鸟叫声。


保护区里面很多本地原生植物,很多很小但很漂亮的花草,当时手机拍照功能还不是特别好,好多东西都没记录下来,但看过了,肯定会在记忆里面留下一些东西。


记得有一种长很多红毛的秋海棠,就是那里的原生物种,很漂亮。我之前在宿舍也想种,没种活,我种植物真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了半天理论知识,但完全没有办法应用。我感觉我的气场不适合种植物,更适合做饭。



Q:日常做饭吗?

A:我偶尔会做饭。不研究,就是随便怎么方便就怎么弄,太精致的甚至还要每一种称称重量的那种搞不了,太麻烦了。但说起蘑菇,我特别喜欢吃见手青,我觉得是在吃山的味道,那个香味是在别的食物里面感受不到的。


Q:从什么时候起,你开始对外界的信息(比如味道)敏感?

A:我妈以前喜欢带我去各种地方玩,给我吃很多奇怪的东西,例如昆虫之类的,我觉得是从小的一种习惯。所以我一直对味道很敏感,比如我很喜欢各种城市不一样的早晨的味道。最舒服的就是冬天冷冽的空气,那种味道很舒服,上海的冬天也是这样,最近骑车的时候很容易闻到。我感觉我对事物的敏感一直都有。



Q:你所有的工作方式里那个创意的原点是什么?

A:我看各种有意思的事情,不会局限到一个领域里面去。建筑、平面设计、摄影或者动画,我都会去看,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做这个东西,想法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表达的,而不是单纯视觉语言的事情。

我平时会记录很多灵感片段,持续去思考的话,这些片段就会在某个时刻连接起来,转化成一些可以实现的作品。就像骑车穿行在小巷子里,这些巷子就是两条大马路的连接点。我觉得一些想法就是被这些东西串起来的,因为最初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Q:你会记录哪种想法?

A:我个人喜欢让人觉得是意外,或者说像bug一样的想法。关于记录的话,我们公司有各种自运营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输出,比如“希望小学”,每届一个月,参加的人除了节假日,每天都要讲述一分钟的内容,一个月持续的输出,会迫使自己把很细碎的东西进行筛选整理,或者把之前没来得及表达好的内容做总结分析。


同时也需要有强烈的表达欲和好奇心,去做这些记录,或者说去做有意思的事情。就像灾难片里,最后人死光了,就剩植物,长得漫天漫地那种感觉,我觉得那种生命力是很厉害的,人的心里也要有这种不管不顾的生命力。



Q:有了概念之后呢?

A:之后的工作就需要一个系统的逻辑,但这个逻辑还是从最早的概念中衍生出来的。

工作内容首先是跟每个项目本身有很强烈的关系,先确定问题,设计师和文案才能开始工作,因为前提准确了,思维的开放才会有基础。而且我不提倡设计师经常看图库类的网站,即便要看,也不是看画面,而是要看想法。

Q:小team的作品的风格是怎样的?

A:我们其实没有总结过自己是什么风格,风格像是一种一直坚持之后自然而然会形成的东西,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局限。但为了方便理解,人们总喜欢在认知一个东西的时候给他归类。


Q:你记忆中最早一次输出创意是什么时候?

A:我记得比较早的又相对完整的一次是中学时候的运动会宣传,先在纸上写下一个“勝”字,然后把它撕碎,按照班级人数,每人一个碎片,再把它拼回成一个字。我会想用不同的方法去表达“团结”,而不是简单的很多人凝聚在一起的具象的画面,那样比较无聊。





Q:小的时候受谁的启发比较大?

A:小时候接触到的信息没有现在这么多,我只记得我很喜欢毕加索。现在也很喜欢。

我觉得毕加索和他的作品是有迹可循的,那些从非洲壁画和一些雕塑里面得到的灵感和结构,是可以追踪的。是真实的,也是原始的,我就是喜欢的这样的东西。

这样的真实和原始更考验人,好的广告创意也一样,有时候一句话或者一个场景就能打动人。因为真实的情感足够有力量,我们就不需要额外再加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Q:你几次提到骑车,骑车在上海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

A:我一直对上海的原生植物蛮感兴趣,也就是大家眼中的“野花”,我喜欢在办公室或者家里插野花,甚至入侵植物也可以,就是不想要那种在花店里买得到的。所以我有一个秘密采花地图,就是骑车去盘出来的。今年有一次在苏州河边摘到很多小蓬草,就是一种入侵植物,插在办公室,我后来还采集了一些它的种子,那段时间办公室一角就像一片野地一样。

我喜欢使用上海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都有大家真实的金钱的投入,就要充分去享受去利用。其他城市是另外的感觉,比如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或者日本、香港,你会感受到信息的叠加,时间的累积,反复地包浆的感觉,所以上海就没有包浆,上海永远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FREITAG官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